李慧;曹征
目的:研究冠心病痰证、瘀证病人血清代谢组学特征。方法选择冠心病稳定期病人102例,其中痰证52例、瘀证50例,31名健康者,利用核磁共振谱(GCMS)和色谱/质谱(LC/MS)联用、模式识别技术等现代分析技术,比较痰证、瘀证冠心病病人和健康人的代谢物组谱差异,对同病异证病人间代谢物组谱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在多种氨基酸、有机酸、长链脂肪酸类、溶血磷脂类、磷脂类、鞘磷脂等代谢物方面,冠心病组相对于健康对照组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大部分的差异代谢物也是痰浊组和血瘀组的共性代谢物。冠心病组有机酸、麦芽糖、多种氨基酸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及衍生物、维生素 E、胆固醇等显著降低。痰浊组和血瘀组的特性差异代谢物主要有苹果酸和琥珀酸,果糖和葡萄糖,甘氨酸和丙氨酸以及棕榈烯酸等。其中7,10顺十六碳二烯酸和 DPA在痰浊组中降低,其余则在血瘀组中浓度升高。结论冠心病有特异性的代谢组特征,痰浊和血瘀既有特性差异性代谢物,也有共性代谢物,二者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痰浊和血瘀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这与中医理论的“痰瘀同源”是一致的,作为致病因子,二者在体内可以相互转化,共同致病,亦即“痰瘀同病”,因而在治疗时可以考虑痰瘀同治,提高疗效。
作者:鹿小燕;顾焕;徐浩;赵铁;李耿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舒脑欣滴丸对脑梗死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舒脑欣滴丸。观察两组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 Brathel指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 Rankin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舒脑欣滴丸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静;林彦琛;单娜娜;何文彤;李玉光;王永阔;李伯森;单云官;钟士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虽然解决了冠状动脉狭窄的近期问题,但并不是一劳永逸,血运重建后近期出现的无复流等再灌注损伤及远期的再狭窄问题仍然是制约临床疗效的瓶颈。血运重建后病人的心绞痛症状依然存在,生命质量依然不高,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临床医生的重大难题。中医的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多靶点多通道干预优势,为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良好的对策。
作者:李俊平;郭丽丽;陈中;陈恒文;王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成人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其急性发病时,常被病毒感染的发热、上呼吸道或胃肠道症状所掩盖而漏诊、误诊,西医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一定的优势。我院于2013年12月23日收治1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病人,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同时认为中医治疗本病,不限于辨病,仍应辨证论治为主,病证结合,方证对应。
作者:任丽;周育平;李军;张振鹏;王阶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版低剂量技术(CARE技术)在常规介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拟行造影术的病人,其中冠脉造影40例,随机分成CARE组(20例)和普通组(20例);脑血管造影40例,随机分成CARE组(20例)和普通组(20例)。CARE组启用 CARE技术,普通组关掉 CARE技术,其他操作习惯和步骤完全一致。对 CARE组和普通组的图像质量与射线剂量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普通组空气比释动能(AK)为(331.58±76.23)mGy,剂量面积乘积(DAP)为(2617.13±551.24)mGycm2;CARE组AK为(191.95±49.33)mGy,DAP为(1483.98±415.59)mGycm2。脑血管造影:普通组AK(365.27±129.90)mGy,DAP为(9163.24±3710.95)mGycm2;CARE组 AK为(244.32±47.51)mGy,DAP为(6526.67±1291.84)mGycm2。无论是脑血管造影还是冠脉造影,CARE组在AK和DAP方面都明显低于普通组(P<0.01)。冠脉图像质量评分,普通组为(49.79±0.71)分;CARE组为(48.94±0.59)分。脑血管图像质量评分、普通组为(49.38±0.49)分;CARE组为(49.07±0.62)分。CARE组、普通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E技术应用在常见造影术,尤其是冠脉造影中,能够在显著降低射线剂量的同时不降低图像质量。
作者:刘焕玲;赵宇新;袁伟;叶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病人炎性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7月我院内科住院的189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各63例,每晚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15 mg、20 mg。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内,检测3组炎性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 1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白细胞介素1(IL 1)、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结果各组治疗6个月后的炎性因子、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B组、A组比较,C组炎性因子、IMT及斑块面积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调节炎性因子,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且20 mg的剂量比10 mg、15 mg的效果更佳。
作者:李艳华;瑚谦;杨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针刺可以对心血管活动进行良性调节,目前探究其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研究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心血管反射三个方面阐释针刺对心血管活动调节影响的可能机制,并列举其在围术期的相关应用。
作者:王婷婷;万秋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舌象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17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脑卒中组)和88例无脑卒中史的普通人群(对照组)的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绛舌、紫舌)、舌苔的苔质(薄苔、厚苔、无苔)、苔色(白苔、黄苔)以及舌下络脉(正常、异常)。结果两组病人舌色均以红绛舌多见,但舌色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以薄苔、白苔多见,两组苔质构成显著不同(P=0.031),其中脑卒中组无苔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12.6% vs 4.5%,P=0.048),两组苔色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组舌下络脉异常的比例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3)。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舌苔苔质与普通人群有显著差异。
作者:陆华懿;何梦祺;张云云;甄晓敏;龙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稳心复脉汤对冠心病病人校正 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将82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辛伐他汀等常规治疗,疗程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复脉汤口服,疗程4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和 Q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QTcd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复脉汤能使冠心病病人 QTcd显著下降,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很好疗效,从而达到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作用。
作者:王海霞;马博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在传统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无外肝火亢盛,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等阳盛之象,但临床工作中亦不乏阳虚之人,阳虚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四逆汤可很好地控制阳虚证病人的血压。
作者:李慧;曹征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国常武地区汉族人群血清胎球蛋白 A(Fetuin 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55例 ACS病人(病例组)和45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血清 Fetuin A水平。结果 ACS病人血清Fetuin 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58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 Fetuin A水平与 ACS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P=0.03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 Fetuin A水平与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中国常武地区汉族人群中血清 Fetuin A水平与 ACS发病风险相关。
作者:史云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安全使用替罗非班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8年5月—2015年7月住院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 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937例,观察入选病人的一般资料、慢性疾病合并状况、血常规、血脂、肾功能等,在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复测血常规,了解有无血小板减少症发生,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37例中发生替罗非班相关血小板减少症39例,发生率为4.16%;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分别为28例(2.99%)、8例(0.85%)和3例(0.32%)。血小板减少组与未减少组比较,年龄、超敏 C反应蛋白、用药前血小板、左室射血分数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所致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时有发生,以轻中度为主;在替罗非班应用过程中要考虑病人的年龄、心功能以及基础血小板水平,防止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作者:王齐国;葛振嵘;李岚;姜述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方法将66例失眠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穴位埋线取穴(神门、内关、安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应用羊肠线埋入上述穴位,每次15 d,3次为1个疗程,耳穴埋豆取穴(心、肝、肾、脾、神门),取上述耳穴2个~3个埋入王不留行,夏季留置时间为2d~3d,冬季留置时间为7d~10d,嘱病人每天按压3次~5次,每次2 min~3 min。疗程同埋线一致。对照组(32例):常规体针治疗,穴位取百会、四神聪、安眠、印堂、太阳等,每次取10~12穴位交替使用,电针1 h,10次为1个疗程,间隔休息2 d,共治疗3次。两组外加心理疏导、认知指导,不特意应用药物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P<0.05)。治疗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燕;勾俊杰;兰俊;李国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与米力农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人196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8例,两组均按慢性心力衰竭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米力农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 SV、LVED、LVEF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脑钠肽(BNP)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病人未发生与参麦注射液和米力农注射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米力农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可改善病人心功能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卜庆锋;刘来勇;刘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平肝通脉方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夹血瘀证病人中医证候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将82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夹血瘀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中药平肝通脉方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服药24周时观察两组降压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降压显效率为61.90%,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降压显效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2.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6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降低(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和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肝通脉方对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夹血瘀证病人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能降低病人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作者:郭慧君;王知佳;陈存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婴幼儿期发病的脊髓性肌萎缩症作为一类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为人们所熟知,其遗传学机制基本明确,为产前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较为罕见,其遗传学机制尚不明确,无明确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世界范围内的学者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本研究就该病的遗传学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李斌;王琳;简晓光;吴天晨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葛根汤加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CSA(风寒阻络证)病人130例,按病人就诊顺序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口服葛根汤加味,对照组静脉输注尼莫地平。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症状体征、眩晕积分,检测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病人症状体征、眩晕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病人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病人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8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汤加味治疗CSA能缓解病人症状体征,尤其是眩晕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且简便、安全性高、病人依从性好。
作者:刘元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阴虚证与超声心动图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357例,以阴虚证为自变量,以超声指标为应变量,进行二值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阴虚证与非阴虚证在超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分搏出量进入回归方程(P<0.05)。与非阴虚证相比,冠心病心力衰竭出现阴虚证的可能性较大。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阴虚证与超声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相关性不明显。
作者:张鹏;杨祥坤;朱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牙周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东城区下属社区抽取成年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颈动脉 B超检查、口腔检查。结果与无斑块组相比,单发斑块组和多发斑块组的牙缺失数明显增多,牙龈出血指数明显增大,牙周袋深度明显增大,牙松动度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单、多发性)与年龄、脑血管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牙缺失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丧失、牙松动度呈正相关性(P<0.01);与性别、受教育程度、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呈负相关性(P<0.01),男性、受教育程度低、认知功能差者斑块多发,而与饮酒史无相关性(P>0.05)。结论性别、年龄及牙周袋深度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锐;杨志强;郭磊;董洁;宋清扬;张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片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科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人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病人给予硝苯地平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硝苯地平片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
作者:张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