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阳
丹参为唇形科双子叶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安徽、河南、陕西等地.丹参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改善肝功能和预防脏器纤维化等方面有显著疗效.本文通过对多年来丹参临床应用资料的分析,对丹参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总结.
作者:杨凡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骨炎灵颗粒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H-HPLC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0.%冰醋酸溶液(24:4:72);检测波长322nm.结果 阿魏酸在0.073~2.9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06%,RSD=1.23%(n=6).结论 所建方法结果准确、操作简便,能用于控制骨炎灵颗粒的质量.
作者:付泽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对临床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合适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随机选取300例分娩的产妇,将其平均分为a、b、c共3组,每组100例产妇,a组行硬膜外阻滞和病人自控镇痛,b组采用瑞芬太尼自控式静脉用药镇痛,c组作为对照组未给予任何镇痛措施,对3组病人的产程时间、疼痛情况以及新生儿评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总结镇痛过程中的相关护理经验.结果:通过临床试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组和b组的镇痛效果远远好于c组,a组的镇痛有效率高达97%,另外3例为重度疼痛,b组的镇痛有效率达62%,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c三组的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合适的护理工作提高产妇的镇痛效果.结论:硬膜外阻滞和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在大型医院可作为首选镇痛方式,药物镇痛虽不及硬膜外镇痛效果,但也简便易行,对母婴不良效果,可以在基层单位实施,另外,镇痛前后都要做好产妇的护理工作.
作者:杨秀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总结了胰岛素泵治疗精尿病的护理,包括置泵前的准备、置泵时的护理、置泵后的护理,低血糖、高血糖、输注障碍等问题的处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卫生.说明了治疗期间护理的重要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一环.
作者:张艳婷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为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能力.方法 对2007-2010年所出现的护理纠纷问题.通过原因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并进行护理纠纷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2010年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07年.经检验,有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 采取有效的护理防范技巧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范建萍;罗彩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足三里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及优势.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根据病情辨证分型汤药治疗,必要时加调节胃肠动力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足三里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程度、时间及钡条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及钡条试验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症状改善及钡条试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足三里电针治疗障碍相关性功能消化不良具有良好效果及优势.
作者:刘洪;李慧臻;刘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妊娠中期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因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接受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腹,无术中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32 min,术中平均出血25 ml.无腹痛、阴道流血等先兆流产症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d.11例患者均成功分娩健康婴儿.结论 在妊娠中期选掸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足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乃荣 刊期: 2011年第19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病因病理比较复杂,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激素调控、营养因素、物理因素、遗传因素等的异常.这些因素或是引起肠对钙的吸收减少,或是引起肾脏对钙的排泄增多、回收减少,或是引起破骨细胞数量增多且其活性增强以至溶骨过程占优势,或是引起成骨细胞的活性减弱导致骨基质形成减少,骨代谢处于负平衡,骨吸收与骨形成失衡,使骨基质和骨钙含量均减少,终导致骨质疏松.
作者:陈海良;林晓生;曾伟坤;盛朝辉;庞瑞明;谭官峰;刘红财;朱卫成;吴泽荣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为适应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避免由于手术给患儿造成的痛苦,笔者应用1:1消痔灵注射液点状注射直肠粘膜下层治疗小儿直肠脱垂35例.患者一次性治愈33例,仅二例经二次注射达到治愈.随访半年,无一例复发,无任何后遗症.结果 表明:本法具有疗程短、痛苦小、疗效可靠、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作者:韩喜;朱晓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1 症状中毒性菌痢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中毒型菌痢义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临床上起病急骤,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若不及时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休克、昏迷.也可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致全身皮肤和各脏器出血儿死亡,预后较差.
作者:于光亮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为使病人下床步行功能锻炼时正确使用拐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通过临床护理指导,使病人掌握扶拐的前期准备、拐杖的选择、扶拐行走的原则与正确扶拐步态及弃拐的时机和注意事项.
作者:汤相如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湖北省随州市中心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抽取2011年1月1日-4月1日期间手术病历1569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1)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7.90%;(2)用药频次高的依次为第2代头孢菌素、青霉索类与第3代头孢菌素;(3)用药时间(例平均用药天数);Ⅰ类切口为3.4d,Ⅱ类切口为5.3d,Ⅲ类切口为9.8d,(4)用药时机:术前大于2h用药17.00%,2h内用药40.30%,术后用药42.70%.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作用率高,药物选择、联合应用、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用法用量等方面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比较普通,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张秋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选择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的早期临床应用方法.方法:回顾一年中住ICU>10天的213例病人资料,分析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的合理喂养时机,一一观测其开始的时间、到达目标营养点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88.3%的危重病人可早期给予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投放的时机、达到营养目标点的时间与投放的速度、以及量的控制、处理并发症的手段有关.结论: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的治疗中可早期应用,并达到满意效果,有可能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黄政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癫痫发作是指脑神经元异常和过度超同步化放电所造成的一系列临床现象,是神经系统中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疾病,分为多种亚型,严重者处理不及时将导致患者死亡.了解其发作的常见诱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对于预防和减轻癫痫发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对我院2001年至2010年间的各类癫痫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认识诱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从护理环节提出防治措施,以提高成功救治率和减少患者的病理性损伤.
作者:文家惠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急诊是医院抢救患者的前沿,接触的大多是发病急、时间紧、病情复杂且难以预测的种种病情和患者,针对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病人予以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党中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考察注射用加替沙星和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在0.05g/mL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25℃下,将加替沙星和氨溴索分别溶于0.05g/mL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LPC)分别检测配伍液中6h内的质量浓度,并考察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在6h内加替沙星和氨溴索的质量浓度分别为(771.04±6.96)μg/mL,(350.39±2.09)μg/mL,配伍液的pH值、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加替沙星和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在0.05g/mL,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6h内是稳定的.
作者:钟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宫颈癌是指发生在子宫阴道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呈现出低龄化发展的趋势[1].手术根治治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但于术治疗范围大、创而广、并发症多以及对生育等具有严重影响,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患者的预后[2].因此,需要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配合.
作者:蒋敏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观察中两医结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研究探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64例返流件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草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脱察组痊愈20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痊愈15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84.38%,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针对我院5例女性尿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探讨其病例特征、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方法 对5例女性尿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者确诊为尿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经过诊断与治疗后,在随后的4个月至3年,其中2例患者因复发或转移死亡,另3例患者健在.结论 女性尿道原发性恶性黑色索瘤少见,易误诊.病理检查应结合病史早期诊治,综合治疗.
作者:苏宇;周兴;邓振农;陈志光;郑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诊治的42例消化道出血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病因进行总结探讨.结果:上消化道出血14例,下消化道出血28例,上消化道出血为应激性溃疡5例、十二指肠部溃疡4例、胃溃疡3例;下消化道出血为结肠及直肠息肉20例,急性坏死性肠炎4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肛周疾病2例.结论:小儿消化道出血以下消化道出血为主,消化道息肉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闽喜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