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梁锦军;王芳;孔彬;梁荻;范阳;袁明杰;包明威;杨波;黄鹤

关键词:室性早搏, 稳心颗粒,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的治疗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诊断为室性早搏的患者38例.所有入选患者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服用稳心颗粒1日3次,1次1袋(99),疗程为半年.入选患者首日均行生命体征、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前1月内每周随访一次,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1月后再次行生命体征、Holter、血常规与肝肾功能等检查;半年后随访患者完成SAS、SDS和SF-36量表.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后早搏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及症状疗效均明显.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SF-36量表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凝血系列各指标与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稳心颗粒可降低焦虑抑郁评分,具有改善室性早搏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老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研究

    目的 研究老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老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检测同型半胱氨酸及乳酸脱氢酶水平,根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得的值,分成两组,其中高同型半胱氨酸组为1组,83例;非H型高血压组为2组,7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乳酸脱氢酶的差异.结果 乳酸脱氢酶水平1组(190.66±55.11) mmol/L>2组(171.40±44.17) mmol/L,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水平与老老年H型高血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173,P=0.032),且乳酸脱氢酶与同型半胱氨酸之间存在线性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水平为老老年H型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老老年H型高血压与乳酸脱氢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作者:贾莉;胡元会;杨传华;宋庆桥;耿彦婷;郑昭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数据,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比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等数据,分析安全性、有效性.结果 18例存活患者经IABP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多巴胺用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治疗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韩建伦;刘东梅;张剑;叶生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浆脂蛋白(a)与动脉-动脉脑栓塞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与动脉-动脉脑栓塞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入选214例,依据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的机制分为脑血栓形成组93例(A组)、动脉动脉脑栓塞组121例(B组),另选4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组).检测3组血浆脂蛋白(a)等水平.结果 A组及B组LP(a)显著高于C组(P<0.01).B组LP(a)显著高于A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发现,LP(a)与动脉-动脉脑栓塞相关(r=0.362,P<0.01).结论 血浆LP(a)水平升高是动脉-动脉脑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需要引起重视.

    作者:田建武;赵斌;王培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不同表型的巨噬细胞对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探讨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不同表型的巨噬细胞对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提取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分别给予干扰素γ(IFN-γ)、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分化为M1和M2型巨噬细胞,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48 h.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细胞内的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及胆固醇酯(CE)的含量.行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及SR-A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行Western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ERS)的标志性分子糖调节蛋白78 (GRP78)和GRP94的表达.结果 M1型巨噬细胞组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较M2型巨噬细胞组少,M1型巨噬细胞内TC、FC及CE的含量较M2型巨噬细胞低(P<0.05).清道夫受体CD36及SR-A1在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高于M1型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的标志性分子糖调节蛋白78和糖调节蛋白94的表达在M2型巨噬细胞高于M1型巨噬细胞.结论 在ox-LDL刺激下M2型巨噬细胞较M1型巨噬细胞更易形成泡沫细胞,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内质网应激增加了清道夫受体CD36及SR-A1在M2型巨噬细胞的表达,促进了M2型巨噬细胞对ox LDL的吞噬.

    作者:尚茹茹;刘晓红;张锦;袁锋;温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蛭蛇通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蛭蛇通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72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蛭蛇通络胶囊治疗.72例患者均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D)、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GPⅡb/Ⅲa)、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TG及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 CRP、FIB C、CD62p、GPⅡb/Ⅲa、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蛭蛇通络胶囊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效果较佳,可抑制血小板激活及血管炎症反应.

    作者:马前锋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T冠状动脉钙化年龄差异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钙化(CAC)患病人群的年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成像(CTA)检查的患者且钙化积分(CS)≥1分共1 422例,按年龄分组对CAC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44岁以下、45岁~54岁、75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岁~64岁、64岁~74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段的增加而增加,且男性患者群体钙化积分高于相同年龄段女性.

    作者:楚坤义;张辉;郑园园;杨素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针刺治疗心脏骤停致缺血缺氧性脑病后痉挛性瘫痪1例

    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各种缺血缺氧事件造成的脑功能损伤,心脏骤停后复苏及时,一般经治疗后可无遗留症状.笔者在跟随导师临诊时遇到一例由于复苏时间较长,严重脑缺氧导致弥散性脑损伤,遗留四肢痉挛性瘫痪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 资料患者,女,54岁.2013年3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术中心脏骤停,予以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等抢救后,心跳恢复,但需机械通气维持呼吸,神志不清,考虑缺血缺氧性脑病.

    作者:仙晋;王玲;杨佃会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白介素-6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清中脂联素(APN)、白介素-6 (IL-6)水平,探讨血清APN、IL-6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56急性冠脉综合征.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APN、IL-6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6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脂联素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高铭枢;王彦青;顾成圻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芪苈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芪苈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纽予以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真武汤加味,1天1剂,早晚分两次服,15d为一疗程,观察两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浆内脑钠素(NT-ProBNP)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心衰指标血浆内脑钠素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芪苈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以及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群;胡星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术后早期抗凝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术后早期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予动脉或静脉溶栓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在溶栓术后6h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2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在溶栓术后24 h予以抗凝治疗.两组患者在降压、降糖、强化降脂、神经保护、防治并发症等基础治疗相同,密切监测ACT值.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l)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效果更好,未发生致死性颅内出血.

    作者:闫喜格;张淑娟;路峰;华卫东;陈玉涛;张瑞燕;李利峰;杜远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证候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症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口服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对照组口服培哚普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各组血压、症状变化,临床症状积分及生存质量积分,疗程结束后对血压、证候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作出评估.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纽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七味降压方联合培哚普利有显著降压疗效,能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症状,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潘有平;杨一玲;谢磊;刘祥禄;邓庆庆;刘朝清;陈顺安;韦丽芬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14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2例,按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1例).对照组患者行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各临床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心电图治疗有效率90.14%,明显高于对照组74.65%,且其症状治疗有效率94.37%,亦明显高于对照组80.2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0.55±0.12)次/日、持续时间(2.56±1.01) min/次及硝酸甘油用量(2.94±1.12)片/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1.31±0.93)次/日、(4.52±1.35) min/次、(7.11±2.31)片/周,各项指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安全有效,可快速缓解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用药剂量.

    作者:于圣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的治疗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诊断为室性早搏的患者38例.所有入选患者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服用稳心颗粒1日3次,1次1袋(99),疗程为半年.入选患者首日均行生命体征、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前1月内每周随访一次,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1月后再次行生命体征、Holter、血常规与肝肾功能等检查;半年后随访患者完成SAS、SDS和SF-36量表.结果 治疗前后患者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后早搏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及症状疗效均明显.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SF-36量表8个维度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凝血系列各指标与用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稳心颗粒可降低焦虑抑郁评分,具有改善室性早搏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作用.

    作者:梁锦军;王芳;孔彬;梁荻;范阳;袁明杰;包明威;杨波;黄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脑血疏口服液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脑血疏口服液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梗死对照组、脑梗死干预组、假手术组.灌服10d后根据改良Longa等方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依照Longa FZ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后于相应时间点断头取脑,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动物模型建立后2h,脑梗死对照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高,脑梗死干预组较脑梗死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对照组可见明显缺血性形态学改变,脑梗死干预组较同期脑梗死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有较明显改善.大鼠脑组织中SOD含量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而MDA含量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加.且各时间点脑梗死对照组与假手术组、脑梗死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脑梗死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能够改善大鼠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和脑组织结构,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发挥拮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艾鑫;刘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方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万方和中国知网等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以试验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风险比(RR)为效应指标,应用STATA11.0统计软件以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比较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有22篇文献纳入本系统评价,试验组病死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中位数为5.1%(1.7%~40.5%)和30.8%(3.3%~52.9%),对照组为12.7%(3.5~50.0%)和38.2%(3.3%~85.7%),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病死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的率(RR)分别为RR=0.56(95% CI:0.45~0.69)和RR=0.65(95% CI:0.54~0.79),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可显著降低ACS患者病死率及心律失常发生风险.

    作者:林学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张文高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证经验

    结合临诊验案,介绍张文高老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思路与方药运用经验.

    作者:王甜甜;张文高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95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7)口服黛力新,试验组(n=48)口服舒肝解郁胶囊.两组疗程均为6周,同时行脑卒中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2周、4周、6周末,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状况、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HAMD评分及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黛力新相当,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肖展翅;倪小红;高聚;陈洪汉;郑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中医心病学复合证型的两步精简辨证教学实训法初讨

    中医心系疾病病情复杂、表现多样,病人往往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即复合证型的存在.对于复合证型的辨识是个难题,方法繁杂,然化繁为简是辨证真谛.根据临床实习医师切实需求,归纳总结为两步精简辨证法:第一步,细化脏腑辨证;第二步,精简八纲、气血、津液辨证,归以虚实为纲,总领阴阳气血津液.并以临床病例以飨读者.

    作者:张蕴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合并大咯血诊疗策略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后大咯血的诊疗策略及临床预后.方法 分析DES植入术后1年内大咯血患者的诊疗过程,记录BAE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BAE术后所有患者均止血成功,术后24h内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24h后恢复阿司匹林口服,出院前恢复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术后随访1年,随访期间均无咯血复发.结论 BAE治疗可以减少中止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该技术简单安全,有效率高,可以达到即刻止血的良好效果.

    作者:靳志涛;张丽娜;张铮;张丽娟;卢鑫;胡莉华;胡桃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表现、痰培养、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首发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征象51.92%,仅表现纳差、恶心、精神淡漠、心力衰竭加重,数天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年龄大、实施侵入性操作、应用制酸剂、预防应用抗生素、营养不良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痰培养阳性40例,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22例、革兰氏阳性球菌12例、真菌6例;感染者住院(30.40±8.89)d、死亡15.38%,高于无感染者(18.54±5.39)d、1.92%(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病程中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多样化,病原菌构成多种多样,影响因素复杂,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应实施相应措施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