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鹂;马朝阳;游菲;熊修安;李雷
1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发作性右上肢抽搐10 d 于2014年1月3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0年,血压高达160/100 mmHg,坚持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次20 mg,每日2次)降血压治疗,血压控制在130/70 mmHg左右。否认糖尿病病史。2个月前因前交通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外院行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上肢不自主抽搐,双眼向左侧凝视,持续约1 min 后消失,无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入院前在外院口服中药、加巴喷丁胶囊、丙戊酸镁片等药物抗癫痫治疗,病情无好转。近2d 患者右上肢抽搐症状发作频繁,平均15 min发作1次,每次发作持续1 min~2 min,入院时查体:血压120/70 mmHg,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科查体:意识清楚,认知功能正常;四肢肌力Ⅴ级,四肢深浅感觉正常,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入院后查血常规正常,尿常规:尿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正常,血糖20.6 mmol/L,血酮体阴性、尿酮体阴性。脑电图:正常范围脑电图。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后段内阴影,多考虑炎性病变。颅脑CT:右侧桥小脑区一类圆形极高密度影,多考虑为术后改变。入院诊断:继发性癫痫、颅内动脉瘤术后、肺炎、高血压病。给予改善循环、抗感染、降血压、抗癫痫及口服降血糖药物等治疗3d 后,病情无好转。入院后第3天复测空腹血糖26.8 mmol/L,立即给予胰岛素静脉输注,血糖下降到13.0 mmol/L以下,抽搐症状消失,停用抗癫痫药物,嘱患者控制饮食,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5 mmol/L~7 mmol/L,随访6个月无类似发作。
作者:刘吉耀;吕云利;齐丽莎;廖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梳理了转化医学的概念,分析了中医学术传承的现状,探讨了转化医学理念指导下的中医学术传承,以期推动学术经验的传承及传承人才的培养,将中医学术经验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作者:贾树;张梅;路培;张建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C反应蛋白(CRP)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对近5年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根据胸痹常见中医证素:血瘀、气虚、痰浊、热蕴等,分述中药对CHD患者CRP的降低作用;分析中药对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 CRP的影响及方证对应的必要性。CRP是一个客观的、能较好预测 CHD患者预后并具一定个体化意义的客观指标,中药不同程度降低CHD患者CRP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提示中药制剂能有效改善CHD患者现状及预后,且方证对应更具优势。
作者:白洋;冯志博;薛莲;白瑞娜;李立志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病人的疗效。方法将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并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治疗及既定方案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评估病人心理状态,并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 SAS和 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01);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可显著改善伴焦虑、抑郁症状冠心病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并提高冠心病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黄淑田;张丽君;孙丽丽;田琴琴;王瑞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脉血康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脉血康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 TC、LD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药物之一,且具有调整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作者:郑海建;秦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焦虑和(或)抑郁症状的63例老年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抗心绞痛及心理疏导等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汉密顿焦虑(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情绪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为45.16%,观察组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AMD及 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C、TG、LDL C、HDL 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片可以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对血脂水平有一定的改善。
作者:钟向红;钟宣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名老中医浦家祚教授善用升清降浊法治疗眩晕。本文试从气机升降运动的意义、气机升降的枢纽、升降失调致眩晕的病机和浦家祚老师清降浊法治疗眩晕的经验等方面加以阐述。
作者:李春红;高琛;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廉泉穴、风池穴注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吞咽障碍程度评分评估两组病人的吞咽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吞咽障碍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80.0%,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作者:王鹂;马朝阳;游菲;熊修安;李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随着岩斜区和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等外科手术的开展,岩下窦(IPS)的重要性日渐突出,了解其正常解剖和变异及影像学表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总结相关文献,着重从 IPS的形态、走行、重要毗邻,以及与周围静脉的吻合,特别是与颈内静脉汇合处的分型方面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认识 IPS的影像解剖学表现,提高相关操作的准确性和减少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作者:叶莹莹;张海鹰;马富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降脂消斑片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30例和B组(对照组)30例。A组服用降脂消斑片治疗,每片0.45 g,每次4片,每天3次口服;B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片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两组进行心脏长轴切面18节段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的纵向收缩期应变峰值(LS)参数及常规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治疗后 B组各节段 STI参数 LS均明显低于 A组(P<0.01);两组治疗后常规超声测量的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和收缩期末左房内径(LA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消斑片改善冠心病心功能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辛伐他汀片)治疗。
作者:王月爱;阳力;余习蛟;程丑夫;刘芳;周梦红;谭云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药(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及室颤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另设假手术(只穿线,不结扎)作对照。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卡托普利组和益气活血组。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片4.39 mg/(kg· d)溶解灌胃;益气活血组给予生脉注射液3.51 mL/(kg· d),血塞通注射液17.54 mg/(kg· d)腹腔注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取材,采用 real time PCR法检测左心室梗死边缘区 Cx4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 Cx43蛋白表达;在体电刺激记录室颤诱发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 Cx43的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益气活血组 Cx43的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在体电刺激室颤诱发率模型组高,卡托普利组和益气活血组的室颤诱发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后室颤的发生,其机制与改善心室 Cx43表达有关。
作者:吴爱明;娄利霞;张冬梅;柴立民;聂波;赵明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99 Tcm 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磁共振成像心肌灌注延迟增强(DE MRI)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方法72例临床诊断 CAD病人,进行99 Tcm 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DE MRI及冠状动脉造影(CAG)。左心室心肌节段划分采用17节段法,连续两个心肌节段灌注显像异常作为诊断 CAD的标准,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延迟增强分级标准分为5级,1级~4级作为诊断CAD的标准,以CAG结果冠状动脉狭窄≥50%作为诊断CAD的金标准。结果72例病人中经 CAG诊断为 CAD 61例,非 CAD 11例;以 CAG结果作为诊断 CAD的金标准,99 Tcm 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 CAD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88.5%、63.6%、84.7%;DE MRI诊断 CAD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78.7%、81.8%、79.2%。两种方法诊断 CAD相关性良好。结论99Tcm MIBI SPECT 心肌灌注显像和DE MRI 诊断CAD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二者相关性较好。
作者:陈玲玲;王连生;严士荣;杨波;郝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活血、抗凝药物在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及山西省人民医院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行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为试验组27例,早期应用活血、抗凝药物;对照组33例,未应用活血、抗凝药物,观察两组在术后2个月内凝血变化、肝功能的变化及门静脉的血栓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及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试验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使用活血、抗凝药物可以有效、安全地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史勇斌;杨高潮;黄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间关系。方法选取发病时间在7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并按照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斑块组(110例)和无斑块组(10例),并将斑块组继续分为稳定斑块亚组(30例)和不稳定斑块亚组(8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浆 ox LDL水平,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组血浆ox LDL水平为0.69 mg/L±0.41 mg/L,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的0.37 mg/L±0.3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稳定斑块亚组ox LDL水平为0.77 mg/L±0.38 mg/L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0.51 mg/L±0.3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 ox LDL水平,其可间接反映出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同时检测患者血浆 ox LDL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有效预测脑梗死患者疾病发生情况。
作者:宋爱霞;刘俊峰;邱波;薛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治疗,即分别在头皮、咽部及舌根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每日治疗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4 d。应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结合吞咽训练及药物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
作者:李宝栋;白晶;潘亮;刘涛;董猛;毕振云;宋伟伟;李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评估 ZEEK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2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冠脉 TIMI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术后 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冠脉 TIMI血流、无复流发生率、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0%和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在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以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国英;孙彦博;李冰;景莉;薛晓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 proBNP)、血栓素B2(TXB2)影响。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T proBNP、TXB2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 NT proBNP、TXB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清 NT proBNP、TXB2水平。
作者:李翔;郑文武;高毅滨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左房内径指数(LADI)与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的充盈峰和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充盈的充盈峰的比值(E/A值)、血浆 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相关性,评价两者与早期高血压靶器官心脏损害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的门诊高血压病人90例,按左房内径指数23 mm/m2分为 LADI增高组与 LADI正常组,比较两组间E/A值和BNP的差异。结果 LADI增高组E/A值和BNP均明显高于LADI正常组(P<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 LADI的影响因素以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BNP水平、E/A值、收缩压、舒张压。结论左房内径指数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BNP 水平与左房内径指数的关系大,E/A 值次之。
作者:范小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血脂残余风险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三酰甘油(TG)及血浆 Chemerin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科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在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的18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复查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所有病人术后口服标准剂量他汀类药物,均于冠脉支架植入术及复查冠脉造影术前1 d空腹测定血脂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法测血浆 Chemerin水平。结果再狭窄组和非狭窄组 PCI术前及复查造影前血浆 Chemer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查冠脉造影术前再狭窄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非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顾分析显示血浆 Chemerin与支架再狭窄独立相关,在 LDL C<1.8 mmol/L病人中 TG、HDL C水平与冠脉支架再狭窄独立相关。结论 Chemerin可能在冠脉支架再狭窄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可作为冠脉支架再狭窄的预测因子;血脂残余风险 TG和 HDL C与冠脉支架再狭窄密切相关。
作者:王秀玲;李振莲;任振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多发的心律失常之一,由于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手段不甚理想,其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近年来现代医家从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中医证型、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俞晓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