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含药血清对MRSA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及mecA、femA基因的影响

王禹;于清宏;吴齐雁;郭琳

关键词:中药, MRSA, β-内酰胺, 耐药, 基因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在体内对MRSA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中药含药血清与MRSA共同培养的方法进行耐药性逆转实验,用K-B纸片扩散法观察实验前后受试菌抑菌环直径的变化,同时进行耐药基因mecA、femA的检测.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K-B纸片扩散法对比,五倍子、绿茶、防风、丹皮、黄芩、浙贝组对苯唑西林钠、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钠、头孢美唑等药物抑菌环直径扩大均有不同程度扩大,由耐药或中敏恢复为敏感;对青霉素抑菌环直径无影响,仍表现为耐药.MRSA标准菌株、对照组菌株均检测出耐药特异性基因mecA、femA,丹皮、五倍子、防风、黄芩、浙贝、绿茶组未测出femA基因,mecA基因条带显示明显减弱.结论:MRSA经五倍子、绿茶、防风、丹皮、黄芩、浙贝含药血清处理后均恢复了对耐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且耐药基因mecA、femA的表达明显受抑制,推测其可能通过作用于mecA、femA或其调控因素,影响耐药基因的表达程度,使PBP2a产生减少或消除,从而达到耐药性逆转的作用.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野菊花煎剂外用减轻早产儿静脉输入脂肪乳对外周静脉损伤的研究

    目的:探讨局部外用野菊花煎剂对早产儿外周静脉的防护.方法:动物实验:采用不同药物的溶液,涂抹兔耳缘静脉的局部皮肤,5min后分别用20%脂肪乳静点.以穿刺点及近心端距穿刺点1cm处为中心,活体时各切下面积1.0cm2的耳廓组织,放入10%福尔马林溶液内固定24h,做病理检查.临床实验:50例早产儿采用野菊花煎剂涂抹局部静脉皮肤,5min后静点20%脂肪乳,并与对照组50例早产儿静滴20%脂肪乳及50例早产儿采用2%山莨菪碱涂抹局部静脉皮肤,5min后静点20%脂肪乳的早产儿进行了对照比较.结论:早产儿应用不同的血管扩张药后,对血管的损伤减轻,其中应用野菊花煎剂对血管的损害轻.

    作者:程美芬;王瑞雪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针对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75例骨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疼痛原因以及相关的护理方法.结果:经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镇痛药等综合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轻疼痛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减轻疼痛对患者带来的痛苦,促进骨伤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杨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手术引流联合马应龙痔疮栓治疗肛周脓肿

    目的:探讨手术引流联合马应龙痔疮栓治疗肛周脓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肛周脓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手术引流联合术后马应龙痔疮栓换药治疗;对照组4()例:仅手术引流治疗.结果:治疗组40例全部治愈,无后遗症及并发症,平均治愈时问18.5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75%.结论:切开引流配合马应龙痔疮栓换药是一种治疗肛周脓肿的较好方法.

    作者:费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蓝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体会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加,巩膜、皮肤、粘膜黄染、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引起该病的原因除生理性黄疸外,还有母乳性黄疸,ABO溶血、新生儿感染等.严重的可引起核黄胆,造成严重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蓝光治疗作为降低血清间接胆红素的有效方法,是通过蓝色光谱照射,使未结合胆红素光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易于从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而退黄的方法.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姚银兰;贵州·凯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生活状态对心血管病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是大家都担心的问题,2008~2009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显示:每年有30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约占中国死亡总人数的33%.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将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攀升.这对于家庭、公众健康资源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但是如果我们从日常生活上加以重视,完全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作者:张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104例大面积脑梗死的早期CT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CT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以此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10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早期CT影像学检查资料予以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10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存在一定的早期CT影像学特征,30例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约为28.85%; 41例患者存在豆状核边界不清,约为39.42%; 45例患者存在轻度占位,约为43.27%; 33例患者出现早期低密度影,约为31.73%; 17例患者脑沟消失,约为16.35%; 29例患者存在岛皮质边界模糊,约为27.88%.结论:CT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能够较好的发现患者相应的CT影像学特征,以轻度占位发生率相对比较高,其次为豆状核边界不清、早期低密度影、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影、岛皮质边界模糊,而脑沟消失发生率相对比较低.CT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诊断、治疗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杨桂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有机磷中毒的抢救及护理

    有机磷中毒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基层医院属常见病,位居各种中毒的首位,本文通过对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梳理,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及护理方面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作者:张应富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牙本质非胶原蛋白与羟基磷灰石矿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牙本质非胶原蛋白与羟基磷灰石矿化作用方法 在体外矿化系统中利用人牙本质非胶原蛋白与羟基磷灰石结合进行诱导矿化实验,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生成物的形貌变化,X线衍射及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生成物的组分和结构.结果 结合有人牙本质非胶原蛋白的羟基磷灰石表面有矿化物形成,该矿化物钙磷比约为1.33,其X线衍射结果与钙磷灰石更为相似.结论 人牙本质非胶原蛋白与一定的支持物紧密结合后具有诱导矿化的作用.

    作者:刘盈;刘炳旭;王玉强;刘洪菊;亓立业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废弃物,包含的种类繁多.从实验室产生的化学废弃物,多数是有毒有害物质.有些是剧毒或致癌物质,对其处理不当,这些物质将污染环境,其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实验室排出的废弃物,主要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两类废弃物.虽然实验室排出的废液与工业废液相比在数量上是很少,但由于其种类多,组成经常变化,因此好不集中处理,由各实验室根据废弃物性质分别进行处理.本章根据多年来实验室对废弃物的处理实践经验,并参考相关资料,把实验室常见化学废弃物的处理办法作如下探讨.

    作者:候拥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26例休克患儿抢救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休克的护理.方法:通过26例不同原因引起的休克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5例患儿治愈出院,1例死亡.

    作者:何富銮;练鸿英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的生物测量

    目的:应用UBM和数学模型来测量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球的解剖结构和虹膜形态,研究其虹膜后表面形态和眼后房结构的某些解剖特征.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63只眼,年龄40-70岁,分3个年龄组,每组21只眼,男女比例1∶2,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组63只眼,年龄40-70岁,分3个年龄组,每组21只眼,男女比例1∶2.2.方法:眼前节各项参数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和数学模型构建.数据作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与正常眼比较:中央前房深度、小梁网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虹膜后表面曲率有统计学差异;后房截面积无统计学差异.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与正常眼比较具有以下解剖特点:前房浅,位置前移,房角窄,虹膜后表面膨隆,前房拥挤现象,睫状沟和后房空间大小无改变,后房结构整体前移.2.年龄组间比较:中央前房深度、小梁网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虹膜后表面曲率有显著差异,而后房截面积无明显差异.病例组与正常组比较具有前房浅、位置前移,房角窄,虹膜更膨隆.3.定量测量正常眼的虹膜后表面曲率值是98.363±47.289μm-1,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的虹膜后表面曲率值为190.429±75.308μm-1.正常眼虹膜后表面曲率随年龄增长无明显变化趋势.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的虹膜后表面曲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结论:验证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发病与自身前房拥挤的解剖特点有关,发现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后房面积正常而整体前移增加了瞳孔阻滞力.虹膜膨隆程度的精确测量有助于了解眼后房压力的变化和房角关闭机制的分析,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青光眼的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一直公认与眼的解剖因素相关.本课题应用UBM和数学模型来测量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球的解剖结构和虹膜形态,并以正常眼为对照进行分析,验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的某些解剖特点,并且进一步研究其虹膜后表面形态和眼后房结构的某些解剖特征,本课题提供了几种新的测量参数来研究眼球的解剖结构.

    作者:林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体温下降与对策

    目的:探讨创伤或失血性休克病人大量扩容治疗时的体温变化.方法:失血性休克52例,除外伴随甲亢、低钾、感染等引起体温改变的疾病,来院时动态监测其体温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监测后10分钟即出现体温下降,低值为32.7℃,60min内体温呈进行性下降.结论:应预防失血性休克病人大量扩容治疗时的低体温,尽早预防性应用保温措施,防止中重度低温的发生.

    作者:胡蓉;贺正江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不同方法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研究了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治疗50例与开放手术治疗30例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结石清除率及出院及随访时肾功能改善情况,通过比较评价各自的优缺点.结果:PCNL出院时结石清石率76.60%,随访时的结石清石率88.60%.开放手术出院时结石清石率56.68%,随访时的结石清石率68.00%.结论: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结石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它比较安全、有效,而且微创.

    作者:刘黎涛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生肌散联合高渗治疗腹部切口感染裂开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探讨腹部切口感染裂开快速愈合方法,缩短住院时间.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间50例腹部切口感染裂开患者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两组对照,一组使用生肌散高渗糖换药治疗切口感染25例作为观察组,另一组传统换药治疗切口感染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感染裂开切口外用生肌散,高渗糖局部加压包扎,能促进感染切口快速愈合,简单易行,并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缓解医患纠纷,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崔朝阳;张桂新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护患沟通与疾病治疗的关系

    有效沟通、无效沟通与疾病的康复有着截然不同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在不断的改变与深化,护士怎样与不同病症的病人分别进行不同语言行为沟通,让病人更多了解自己病症,怎样去配合治疗,战胜自我,这样的沟通才有效,我们的服务品牌才能提升,医院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平,否则,无效沟通是引发医疗纠纷,疾病恶化的根源.

    作者:陈先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甘露醇在脑血管意外的作用

    脑血管意外乃临床常见病,其发病后导致的脑水肿如不及时清除,可因脑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脑疝形成而死亡,故消除脑水肿,降低颅高压刻不容缓.其措施有:①高渗脱水剂;②利尿剂;③肾上腺皮质激素;④其它(如白蛋白、抑肽酶).高渗脱水剂有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高渗盐水等,其中以甘露醇脱水作用快,作用较强常用.其作用机制如下:①增加血脑及血脑脊液问渗透压;②使脑血管收缩,血容量减少,颅内压下降;③降低血液粘稠度;④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增强利尿作用;⑤清除自由基,阻断链锁反应.因自由基可引起并加重脑水肿及缺血性脑损伤,甘露醇特别对毒性强的羟自由基(OH-)消除作用显著.

    作者:代金枝;周敬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小儿清创缝合术的配合与护理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每天要接待各种各样的外伤病人.为了确保急救质量,我们在急诊科设置急诊清创手术室,集中收治各种外伤导致的局部皮肤擦伤、挫伤、裂伤、撕脱伤、挤压伤、骨折等患者.其中由于儿童的感知能力、自我意识、自主性、独立性相对较差,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模仿,又缺乏安全意识,会发生各种意外事件,因此清创室也大量处理儿外伤患者.清创缝合术是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绝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担心和害怕心理,因而患者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状况和临床表现,严重者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与否,给医生的操作带来很多困难,对治疗效果不利.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如何做好急诊清创缝合术的护理与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刘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在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程序,进行相关问题分析,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寻求佳护理证据,制定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60例患者VAP发生率为10%,低于国内文献报道的43.1%.结论:对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地控制VAP的发生.运用循证护理程序指导护理实践,可以培养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杜桦;樊少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院前急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通过对急救中心现况调查,预见在未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寻找更好的应对方法,避免院前急救纠纷的发生,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急救需求,更好的完成院前急救任务.

    作者:杨朝福 刊期: 2011年第20期

  • 糖尿病社区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社会护理,使糖尿病患者维持血糖稳定,促进血糖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取社区服务、电话指导、发放资料、健康讲座等方式,运用糖尿病的五架马车: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及心理治疗、血糖的监测.结果:54例糖尿病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血糖明显下降,发病率显著降低,无一列并发症,并使有并发症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结论:社区护理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延缓糖尿病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蔡兆琴 刊期: 2011年第20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