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秋丽
目的 预测禽冠状病毒(IBV)M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 采用SOPMA软件预测IBV M蛋白的二级结构,采用SOSUI软件预测M蛋白的跨膜区,应用Hopp&Woods方案、Janin方案、Zimmerman方案预测IBV M蛋白B细胞表位抗原.结果 IBV M蛋白二级结构主要包括a-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分别为32.89%、31.11%;M蛋白具有3个跨膜区,位于18~40、48~70、77~99位氨基酸;B细胞识别的表位可能位于第186-196位氨基酸区域内或附近,预测的表位均含有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结论 IBV M蛋白的二级结构和抗原表位比较稳定,可利用地方毒株的M蛋白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和单克隆抗体,应用于该病的诊断和防治.
作者:扬帆;邓保国;李淑梅;邹鹏;李进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效果.方法 72例单侧锁骨中段完全移位骨折的患者,其中钢板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克氏针组32例,采用复位后2枚平行克氏针固定.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肩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x线表现进行随访评价.结果 钢板组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并发症发生率2.5%,无骨不连接病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5±6)周.克氏针组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2例,骨不连接3例,并发症发生率18.75%,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6±8)周.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组(P<0.05),2组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钢板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在各随访时点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P<0.05).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较克氏针固定安全有效,可以减少骨折畸形愈合、骨不愈合的发生,使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作者:马树强;李丽;彭建强;王坤正;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测定120例MS患者血清PAPP-A水平,根据检测的血清PAPP-A水平,以PAPP-A水平的75%百分位数值作为分界点,分为高PAPP-A水平组和低PAPP-A水平组,各组随访6个月,报告主要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及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进行血运重建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高PAPP-A水平组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8例,其中7例行PCI治疗,1例行CABG治疗,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6.7%(8/30);低PAPP-A水平组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3例,其中2例行PCI治疗,无CABG治疗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3%(3/90),高PAPP-A水平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PAPP-A水平组(P<0.05).随着血清PAPP-A水平的升高,6个月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病危险性随之上升,2组之间存在正向中等强度联系(OR=3.62,95%CI=1.83~6.21,P<0.05).结论 血清PAPP-A水平可作为MS患者有价值的预测指标,对筛选MS患者中高危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淑红;金培印;可海霞;张海柱;刘建敏;申娟;韩勤甫;贾银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热疗联合柔红霉素(DNR)对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G1a体外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DNR作用KG1a细胞48 h抑制50%的药物浓度(IC50),以此浓度为工作浓度,设对照组(正常培养)、热疗组(单纯加热)、化疗组(单纯DNR处理)和热化疗组(加热联合DNR处理),热疗和热化疗各设40℃、42℃、43℃3个温度组,热疗在恒温水浴箱中加热60 nin;MTT法检测作用前后对KG1a细胞的抑制作用;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分析细胞克隆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KG1a细胞凋亡率.结果 热疗、化疗和热化疗均能抑制KG1a细胞增殖,热化疗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化疗组及相同温度的热疗组,且抑制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P<0.05);热疗组、化疗组和热化疗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热化疗组克隆集体落形成率明显低于热疗组、化疗组(P<0.05);热疗组、化疗组和热化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热化疗组与化疗组及相同温度热疗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热疗联合DNR能增强对KG1a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提高其凋亡率.
作者:王国征;郭坤元;周健;孙明;李章球;周雪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皮层和海马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水平的影响.方法 40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孕酮4 mg组、孕酮8 mg组和孕酮16 mg组.假手术组腹腔注射溶剂芝麻油,缺氧缺血组于缺氧前30 min腹腔注射溶剂芝麻油,孕酮组于缺氧前30 min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孕酮溶液,建立缺氧缺血脑损伤动物模型.24 h后动物全部处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中GSK-313的含量.结果 缺氧缺血组新生鼠皮层和海马组织中GSK-3β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孕酮4 mg、8 mg、16 mg组皮层和海马组织中GSK-3β水平均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P<0.05).结论 缺氧缺血可升高新生鼠皮层和海马GSK-3β水平,孕酮通过降低新生鼠缺氧缺血时皮层和海马组织中GSK-3β水平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小引;王聪睿;李东亮;王俐;郭学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脑利钠肽(BNP)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类心脏激素,它和相应的N端残基即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一起,当心室肇张力升高时分泌量增加.冠心病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室壁张力增加,BNP和NT-proBNP释放增多.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NP和NT-proBNP同缺血性心脏病密切相关,其水平可以反映心肌缺血程度、评价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不全、预后评估及治疗指导,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作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加以分析、整理和总结,就BNP和NT-proBNP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冠心病领域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锦祥;李月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视网膜在眼外伤特别是眼挫伤后,可以产生脱离.眼外伤致视网膜脱离常需要进行伤与病关系的鉴定及损伤程度的?法医学评定.新乡市公安局凤泉分局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鉴定眼外伤致视网膜脱离3例,报道如下.
作者:谭超;尚万兵;杨世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早期糖尿病(DM)大鼠股骨头中醛糖还原酶(AR)、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酶(NOS)系统及钠-钾-ATP酶(Na+-K+-ATPase)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M模型组和川芎嗪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诱发糖尿病,分别于30 d和60 d测定各组大鼠股骨头匀浆中的NO含量、NOS活性、Na+-K+·ATPase及AR含量.结果 30 d、60 d时DM组的NO、NOS和Na+-K+-ATPase均低于对照组和川芎嗪组(P<0.01),AR均高于对照组和川芎嗪组(P<0.01);30 d时川芎嗪组NO、NOS、AR和Na+-K+.ATPase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0 d时川芎嗪组NO、NOS和Na+-K+-ATPase均低于对照组(P<0.01),AR高于川芎嗪组(P<0.01);60 d时DM组和川芎嗪组大鼠股骨头匀浆中NO含量和NOS活性和Na+-K+-ATPase均明显低于30 d时(P<0.01),AR均高于30 d时(P<0.01).结论 川芎嗪能逆转股骨头组织中AR、NO、NOS及Na+-K+-AT-Pase活性,对防治早期DM大鼠股骨头病变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陈小萍;陈海英;陈小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不同上升时间、幅度和3种不同上升函数的纯音包络波对小鼠下丘神经元给予刺激,探讨神经元第一动作电位发放反应的声刺激参数.方法 在4~6周BALB/c小鼠下丘神经元上,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同时改变声刺激的3个实验控制参数:上升函数、上升时间(分别设为2 ms、5 ms、10 ms、20 ms、50 ms、100 ms)和稳态声压(阈值到90 dB),并记录对应于特定上升函数、上升时间和稳态声压时的第一动作电位发放延时.然后以特定的数理模型对单单位神经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确定声刺激的特定参数和神经元对该参数的反应规律.结果 共记录到54个神经元反应.发现神经元第一发放延时与声音刺激的包络波瞬时声强存在着良好的单指数衰减关系.结论 声音包络波的瞬时声强决定了小鼠下丘神经元第一发放延时.
作者:杨尉国;王晓;肖中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100 g·L-1葡萄糖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时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行下腹部及以下手术的患者24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下,蛛网膜下腔给药.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朝头侧注入7.5 g·L-1罗哌卡因1.33 mL+9 g·L-1 NaCl 0.67 mL,观察组蛛网膜下腔朝头侧注入7.5 g·L-1罗哌卡因1.33 mL+100 g·L-1葡萄糖.观察比较2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高感觉阻滞时间、大运动阻滞程度、大运动阻滞时间.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大运动阻滞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高感觉阻滞平面、大运动阻滞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感觉阻滞时间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加入100 g·L-1葡萄糖可明显缩短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增加感觉阻滞的平面及运动阻滞的程度.
作者:张研;胡允梅;田荣;郭莉芳;杨喜璇;谢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化疗方案治疗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LL/C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1例SLL/CLL患者,其中初发者11例,复发、难治者10例,均接受FC化疗方案:氟达拉滨25~3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环磷酰胺400~6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重复6个周期.结果 21例平均完成约4.4个周期,完全缓解(CR)率61.9%(13/21),部分缓解(PR)率28.6%(6/21),总有效(OR)率90.5%(19/21);其中初发组CR率63.6%(7/11),PR率36.4%(4/11),OR率100%(11/11);复发难治组CR率60.0%(6/10),PR率20.0%(2/10),OR率80.0%(8/10),2组CR率、OR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抑制,出现Ⅲ~Ⅳ级白细胞减少7例(33/3%),出现Ⅲ~Ⅳ级血小板减少4例(19.1%),出现感染、发热7例(33.3%),无相关毒性死亡.其他毒性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轻度肝肾功能损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 a生存率为90.5%(19/21),2 a无病生存率为80.9%(17/21),其中初发组2 a生存率100%(11/11),2 a无病生存率100%(11/11);复发难治组2 a生存率90.0%(9/10),2 a无病生存率70.0%(7/10),2组间2 a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对SLL/CLL的近期疗效较好,患者能够耐受其毒副作用,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赵曙;张小三;姬颖华;张清媛;马文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直视下冷刀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50例尿道狭窄患者进行直视下冷刀尿道内切开术,术后观察其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50例术后均排尿通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3)个月,出现再狭窄1例,二次行尿道内切开后,恢复排尿通畅;无出血、尿道假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直视下冷刀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孙继建;陈春晓;李海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安定与度冷丁配伍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2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术前30 min给予米索前列醇0.2-0.4 mg舌下含化,以生理盐水开放静脉通路,度冷丁针0.8 mg·kg-1、安定0.08 mg·kg-1分别加入滴管,3~5 min开始手术.对照组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分别在宫颈3点和9点处穿刺回抽无血后注射利多卡因针各2.5 mL,5 min后开始手术.观察2组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无痛率、宫口完全松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安定与度冷丁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达到无痛人工流产的目的 ,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仙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摘出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效果和优点.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348例348眼随机分成2组:连续环形撕囊组(观察组)174例(174眼)和开罐式截囊组(对照组)174例(174眼),观察2组术后视力、脱盲率(视力t≥0.05)、脱残率(视力≥0.3)和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1≥0.05者,观察组166眼,脱盲率为95.4%;对照组162眼,脱盲率为93.1%,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0.85,P>0.05).术后视力≥0.3者观察组150眼,脱残率为85.1%;对照组133眼,脱残率为76.4%,2组间有显著差异(X2=5.47,P<0.05).术中后囊破裂者观察组8眼,对照组18眼,2组间有显著差异(X2=4.16,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04,P<0.01),其中术后持续性高眼压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4.05,P<0.05).结论 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摘出手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法,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王峰;雷智;高永杰;王志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水飞蓟宾-卵磷脂复合物(SLC)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4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同时口服水林佳(水飞蓟宾-卵磷脂复合物)105 mg(3粒),每日3次,连服48周;对照组44例单服拉米夫定48周.于治疗第12周、第24周、第48周及停药后24周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清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志物(Hbe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丙氨酸转氨酶(ALT)等,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第48周及停药后24周ALT的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12周、第24周、第48周及停药后24周的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水飞蓟宾-卵磷脂复合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更有效地提高ALT复常率和HBeAg阴转率,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鲍发应;谭亚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大叶香茶菜中的三萜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大叶香茶菜叶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4个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化合物1)、2a,3a-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化合物2)、2a,3a,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化合物3)、2a,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化合物4).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三萜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叶香茶菜中获得.
作者:王永学;陈正跃;邱培勇;张积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神经阻滞,观察组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普鲁卡因,比较二者疼痛改善情况和止痛时间.结果 观察组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缩短止痛时间,改善疼痛程度.
作者:陈素兰;陈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micro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内源性小RNA分子,通过与靶基因mRNA结合参与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miRNA表达的检测技术主要以杂交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为主.近年来,这些技术不断得到改进.例如,RNA加尾和引物延伸在RT-PCR技术中的应用,为深入研究miRNA功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现对检测miRNA表达的相关技术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张宇;张勇;杨长成;王振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 140例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左氧氟沙星400 mg、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200 mg、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治疗,2组均为每日2次,口服用药,疗程7 d.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3%,对照组为71.4%,2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是一种疗效高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且用药简单,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马英杰;崔传耀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高校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河南驻马店市黄淮学院一至三年级大学生1 053人,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黄淮学院大学生对大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75.0%,其中您是否知道艾滋病全称、艾滋病抗体阳性是否感染标志、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哪一期、治愈性病可否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5道题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56.5%、39.1%、36.8%、54.0%、45.4%;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的可能态度以同情但避而远之为主占34.2%;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自己周围的网络电视电台等占66.0%,从家庭处获得的相关知识较少占25.5%;48.4%的人明确表示反对婚前性行为.结论 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但部分知识仍有欠缺,今后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性健康教育.
作者:张国富;张合喜;王桂霞;谭建三;洪军;轩志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