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新乡地区汉族群体3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布

王瑞娟;黄艳梅;郭利伟;王克杰;王晓丹;李聪;王洁;侯腾野;安宗伟

关键词:Y染色体, 短串联重复序列, 单体型, 遗传多态性
摘要:目的 调查河南新乡地区汉族群体Y染色体3个Y-STR基因座DYS19、DYS385和DYS389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各基因座,质量分数6%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带分型.结果 在158例无关男性个体中,DYS19、DYS385、DYS389分别检出9、16、9个等位基因,基因多样性(GD)分别为0.798 0、0.9512、0.8521.3个Y-STR基因座共检出157种单体型,单体型多样性为0.9999.结论 DYS19、DYS385、DYS389等3个Y-STR基因座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可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及群体遗传学研究.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川芎嗪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股骨头组织中醛糖还原酶、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酶及钠-钾-ATP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早期糖尿病(DM)大鼠股骨头中醛糖还原酶(AR)、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酶(NOS)系统及钠-钾-ATP酶(Na+-K+-ATPase)的影响.方法 选择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M模型组和川芎嗪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诱发糖尿病,分别于30 d和60 d测定各组大鼠股骨头匀浆中的NO含量、NOS活性、Na+-K+·ATPase及AR含量.结果 30 d、60 d时DM组的NO、NOS和Na+-K+-ATPase均低于对照组和川芎嗪组(P<0.01),AR均高于对照组和川芎嗪组(P<0.01);30 d时川芎嗪组NO、NOS、AR和Na+-K+.ATPase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0 d时川芎嗪组NO、NOS和Na+-K+-ATPase均低于对照组(P<0.01),AR高于川芎嗪组(P<0.01);60 d时DM组和川芎嗪组大鼠股骨头匀浆中NO含量和NOS活性和Na+-K+-ATPase均明显低于30 d时(P<0.01),AR均高于30 d时(P<0.01).结论 川芎嗪能逆转股骨头组织中AR、NO、NOS及Na+-K+-AT-Pase活性,对防治早期DM大鼠股骨头病变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陈小萍;陈海英;陈小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锁骨中段移位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及克氏针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效果.方法 72例单侧锁骨中段完全移位骨折的患者,其中钢板组4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克氏针组32例,采用复位后2枚平行克氏针固定.对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肩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x线表现进行随访评价.结果 钢板组发生内固定松动1例,并发症发生率2.5%,无骨不连接病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5±6)周.克氏针组延迟愈合1例,内固定松动2例,骨不连接3例,并发症发生率18.75%,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6±8)周.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克氏针组(P<0.05),2组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钢板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在各随访时点均明显高于克氏针组(P<0.05).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较克氏针固定安全有效,可以减少骨折畸形愈合、骨不愈合的发生,使肩关节功能早日恢复.

    作者:马树强;李丽;彭建强;王坤正;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单次小剂量环磷酰胺对小鼠CD4+CD25+Treg细胞及抗肿瘤免疫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单次小剂量注射常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对小鼠CD4+CD25+Treg细胞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CTX组和对照组各20只,CTX组采用CTX 20 mg·kg-1溶于0.2 mL生理盐水中腹腔注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0.2 mL腹腔注射;(1)2组于注射完成3 d后各取10只小鼠皮下注射0.5 mL细胞混悬液(含2×106个RMA肿瘤细胞),观察20 d,观察结束后取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3-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检测刀豆蛋白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2)2组于注射完成4 d后各处死10只小鼠,无菌状态下取小鼠脾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Treg细胞相对量;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scurfin蛋白在小鼠脾脏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CTX组CD4+CD25+Treg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TX组scurfin蛋白表达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TX组肿瘤攻击后小鼠肿瘤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CTX组肿瘤攻击后小鼠肿瘤质量较对照组减轻(P<0.05);对照组小鼠在接种后第5天即发现有出瘤现象,而CTX组出瘤时间延长到第8天;对照组的肿瘤生长曲线较为陡直;CTX组的生长曲线较为平缓.CTX组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次小剂量CTX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柴晓菲;薛瑞;许林平;高全立;买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肾性高血压大鼠肥大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的表达

    目的 观察肾性高血压大鼠肥大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表达.方法 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实验组制备二肾-夹高血压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未进行二肾-夹,观察2组大鼠术后8周血压、心肌肥大指数、心肌AngⅡ含量、心肌组织bFGF与MAPK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术后8周血压、心肌肥大指数、心肌AngⅡ水平明显增高(P0.01,P<0.05),心肌bFGF与MAPK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 bFGF、MAPK参与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的发生机制.

    作者:孙银平;张大伟;李健;王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icroRNA表达检测技术进展

    micro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内源性小RNA分子,通过与靶基因mRNA结合参与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miRNA表达的检测技术主要以杂交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为主.近年来,这些技术不断得到改进.例如,RNA加尾和引物延伸在RT-PCR技术中的应用,为深入研究miRNA功能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现对检测miRNA表达的相关技术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张宇;张勇;杨长成;王振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3例

    目的 观察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7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随访3~22月.结果 术后3个月73例获获访,优48例,良20例,差5例,优良率93.1%;术后6个月70例获访,优42例,良29例,差95例,优良率87.1%;术后22个月68例获访,优39例,良18例,差11例,优良率83.8%.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手术效果显著.

    作者:丁韶龙;郭志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疲劳性骨折的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疲劳性骨折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08例经临床随访或病理证实的疲劳性骨折的X线、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97例X线平片即可诊断,其中,骨膜增生49例,骨痂形成25例,骨折线23例.11例X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结合CT、MRI即可诊断.结论 疲劳性骨折通常根据其临床表现、病史和X线平片即可诊断,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结合CT和MRI检查.

    作者:高文华;胡振洲;雷正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眼外伤致视网膜脱离3例法医学鉴定

    视网膜在眼外伤特别是眼挫伤后,可以产生脱离.眼外伤致视网膜脱离常需要进行伤与病关系的鉴定及损伤程度的?法医学评定.新乡市公安局凤泉分局2005年12月至2006年2月鉴定眼外伤致视网膜脱离3例,报道如下.

    作者:谭超;尚万兵;杨世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钾通道开放剂烟酰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裂腺素F1a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钾通道开放剂烟酰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 10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烟酰胺静脉滴注,均治疗14 d,观察2组患者临床血气分析变化,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XB2、6-K-PGF1a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TXB2明显下降(P<0.05),6-K-PGF1a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XB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K-PGF1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0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钾通道开放剂烟酰胺可改善TXB2/6-K PGF1a平衡,对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袁晓梅;孙浩杰;李金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乳腺癌患者因病损部位的特殊性及术后生存期长,传统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如治愈率、生存率、生存时间均难以全面评价其综合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不再满足于单纯延续生命,而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作者通过综述国内外研究文献,旨在了解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生活质量研究将在乳腺癌综合治疗效果评价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郭兰青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对代谢综合征患者预后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测定120例MS患者血清PAPP-A水平,根据检测的血清PAPP-A水平,以PAPP-A水平的75%百分位数值作为分界点,分为高PAPP-A水平组和低PAPP-A水平组,各组随访6个月,报告主要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及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进行血运重建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高PAPP-A水平组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8例,其中7例行PCI治疗,1例行CABG治疗,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6.7%(8/30);低PAPP-A水平组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3例,其中2例行PCI治疗,无CABG治疗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3%(3/90),高PAPP-A水平组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PAPP-A水平组(P<0.05).随着血清PAPP-A水平的升高,6个月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病危险性随之上升,2组之间存在正向中等强度联系(OR=3.62,95%CI=1.83~6.21,P<0.05).结论 血清PAPP-A水平可作为MS患者有价值的预测指标,对筛选MS患者中高危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淑红;金培印;可海霞;张海柱;刘建敏;申娟;韩勤甫;贾银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辐射高分子材料制备经皮给药骨架型药物载体水凝胶工艺

    目的 应用辐射化学技术对高分子材料进行辐射交联,制备经皮给药骨架型药物载体--水凝胶.方法 应用45万聚居里钴60(60Co)辐射源,在辐射吸收剂量50 kGY条件下,对含不同浓度聚乙烯醇-124(PVA,质量分数为4%~8%)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分数为2%~6%)的水凝胶准备液辐射24 h,比较不同配比水凝胶的溶胀率、凝胶含量和拉伸强度等特性,以评价高分子材料辐射制备水凝胶的制备工艺.结果 高分子材料准备液经辐射后可交联成质地透明、均匀,含水量极高的水凝胶;水凝胶的溶胀率随处方中PVA的比例减小而增大,凝胶含量则随处方中PVA的比例增加而增大,但二者在考察的配比范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PVA的含量则可显著的影响水凝胶的拉伸强度(P<0.01);PVP对水凝胶的各项特性影响不大(P>0.05).结论 终认定水凝胶中PVA的含量应不小于8%,PVP含量为质量分数2%的制备工艺,此为进一步制备一系列水凝胶骨架型经皮给药制剂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刘志锋;陈志良;叶文才;李国锋;赵慧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冷刀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50例

    目的 探讨直视下冷刀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50例尿道狭窄患者进行直视下冷刀尿道内切开术,术后观察其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50例术后均排尿通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4±3)个月,出现再狭窄1例,二次行尿道内切开后,恢复排尿通畅;无出血、尿道假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直视下冷刀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孙继建;陈春晓;李海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声音包络波瞬时声强对小鼠下丘神经元第一发放延时的影响

    目的 采用不同上升时间、幅度和3种不同上升函数的纯音包络波对小鼠下丘神经元给予刺激,探讨神经元第一动作电位发放反应的声刺激参数.方法 在4~6周BALB/c小鼠下丘神经元上,采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方法,同时改变声刺激的3个实验控制参数:上升函数、上升时间(分别设为2 ms、5 ms、10 ms、20 ms、50 ms、100 ms)和稳态声压(阈值到90 dB),并记录对应于特定上升函数、上升时间和稳态声压时的第一动作电位发放延时.然后以特定的数理模型对单单位神经元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确定声刺激的特定参数和神经元对该参数的反应规律.结果 共记录到54个神经元反应.发现神经元第一发放延时与声音刺激的包络波瞬时声强存在着良好的单指数衰减关系.结论 声音包络波的瞬时声强决定了小鼠下丘神经元第一发放延时.

    作者:杨尉国;王晓;肖中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原因、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3例行双J管保守治疗,5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6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例行膀胱壁瓣输尿管吻合术,1例行肾切除术.结果 除1例输尿管上段长段缺损手术失败后行肾切除外,其余15例均痊愈.结论 术前、术中了解与熟知输尿管的解剖位置,细致、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关键,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一旦确诊.应及早处理.

    作者:郭昭辉;张英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及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 17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86例和窦性心律组84例,检测2组患者血清TNF-a水平,并与对照组85例健康人相比较.结果 心房颤动组患者的血清TNF-a水平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和对照组(P<0.01),窦性心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心房颤动组和窦性心律组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者TNF-a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Ⅰ级者(P<0.05,P<0.01);心功能Ⅲ级、Ⅳ级者TNF-a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级者(P<0.01);心功能Ⅳ级者TNF-a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Ⅲ级者(P<0.05).结论 TNF-a水平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及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袁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和态度,为今后高校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河南驻马店市黄淮学院一至三年级大学生1 053人,进行现场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黄淮学院大学生对大部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75.0%,其中您是否知道艾滋病全称、艾滋病抗体阳性是否感染标志、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哪一期、治愈性病可否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5道题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56.5%、39.1%、36.8%、54.0%、45.4%;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的可能态度以同情但避而远之为主占34.2%;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自己周围的网络电视电台等占66.0%,从家庭处获得的相关知识较少占25.5%;48.4%的人明确表示反对婚前性行为.结论 河南驻马店地区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但部分知识仍有欠缺,今后高校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性健康教育.

    作者:张国富;张合喜;王桂霞;谭建三;洪军;轩志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葡萄糖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影响

    目的 观察100 g·L-1葡萄糖对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时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行下腹部及以下手术的患者24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下,蛛网膜下腔给药.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朝头侧注入7.5 g·L-1罗哌卡因1.33 mL+9 g·L-1 NaCl 0.67 mL,观察组蛛网膜下腔朝头侧注入7.5 g·L-1罗哌卡因1.33 mL+100 g·L-1葡萄糖.观察比较2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高感觉阻滞时间、大运动阻滞程度、大运动阻滞时间.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以及大运动阻滞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高感觉阻滞平面、大运动阻滞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高感觉阻滞时间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加入100 g·L-1葡萄糖可明显缩短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增加感觉阻滞的平面及运动阻滞的程度.

    作者:张研;胡允梅;田荣;郭莉芳;杨喜璇;谢丹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FC)化疗方案治疗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LL/C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1例SLL/CLL患者,其中初发者11例,复发、难治者10例,均接受FC化疗方案:氟达拉滨25~30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环磷酰胺400~6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重复6个周期.结果 21例平均完成约4.4个周期,完全缓解(CR)率61.9%(13/21),部分缓解(PR)率28.6%(6/21),总有效(OR)率90.5%(19/21);其中初发组CR率63.6%(7/11),PR率36.4%(4/11),OR率100%(11/11);复发难治组CR率60.0%(6/10),PR率20.0%(2/10),OR率80.0%(8/10),2组CR率、OR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抑制,出现Ⅲ~Ⅳ级白细胞减少7例(33/3%),出现Ⅲ~Ⅳ级血小板减少4例(19.1%),出现感染、发热7例(33.3%),无相关毒性死亡.其他毒性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轻度肝肾功能损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 a生存率为90.5%(19/21),2 a无病生存率为80.9%(17/21),其中初发组2 a生存率100%(11/11),2 a无病生存率100%(11/11);复发难治组2 a生存率90.0%(9/10),2 a无病生存率70.0%(7/10),2组间2 a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对SLL/CLL的近期疗效较好,患者能够耐受其毒副作用,但是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赵曙;张小三;姬颖华;张清媛;马文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摘出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应用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摘出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效果和优点.方法 老年性白内障348例348眼随机分成2组:连续环形撕囊组(观察组)174例(174眼)和开罐式截囊组(对照组)174例(174眼),观察2组术后视力、脱盲率(视力t≥0.05)、脱残率(视力≥0.3)和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1≥0.05者,观察组166眼,脱盲率为95.4%;对照组162眼,脱盲率为93.1%,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0.85,P>0.05).术后视力≥0.3者观察组150眼,脱残率为85.1%;对照组133眼,脱残率为76.4%,2组间有显著差异(X2=5.47,P<0.05).术中后囊破裂者观察组8眼,对照组18眼,2组间有显著差异(X2=4.16,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04,P<0.01),其中术后持续性高眼压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4.05,P<0.05).结论 在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摘出手术中,应用连续环形撕囊法,并发症少,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王峰;雷智;高永杰;王志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新乡医学院

主办:新乡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