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燕;董瑾莹
偏头痛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以头部发作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药物较多,疗效不一.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爱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干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荷丹片,两组患者均给药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炎性标记物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 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TG、LDL-C、T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而观察组的TG、TC、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HDL-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炎性细胞因子IL-6、hs-CRP、MMP-3,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IL-10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荷丹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较好的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作者:陈亚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硝普钠与硝酸甘油治疗低输出量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48例用微量泵持续泵入硝酸甘油,自10 μg/min开始;治疗组56例用微量泵持续泵入硝普钠自0.3 μg/(min·kg)开始.两组均逐渐加剂量,直至收缩压90 mmHg~100 mmHg,连续应用3 d~7 d.结果 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对照组75.0%,治疗组94.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延长,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普钠治疗低输出量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优于硝酸甘油.
作者:王爱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抽吸导管的使用对无复流现象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8月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先抽吸组(TA组)与常规PCI组(SP组),比较两组介入治疗后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率,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变和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TA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P组(0 vs 13.33%,P=0.045).TA组TIMI血流3级率显著高于SP组(92.86% vs 53.33%,P=0.001).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TA组高于SP组[(55.42±0.30)% vs (51.78±0.23)%,P<0.01)].TA组和SP组均未发生MACE事件,但TA组再发心绞痛者明显低于SP组(3.57% vs 23.33% P=0.029).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够减少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并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作者:许亭;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王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收集32例诊断明确的TOBS患者临床资料,治疗30 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因素.结果 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眼球运动障碍为主; 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 DWI) 能准确显示TOBS 梗死病灶部位及数目,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直接反应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情况.受累病变的数量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多样,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受累病变的数量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焦丽琴;高淑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高黏血症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合并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 依据标准选择2010年9月-2011年12月就诊住院患者,分别选取脑梗死、OSAHS、脑梗死+OSAHS患者各2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一时期体检中心的健康成年人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红细胞比容(HCT).结果 HCT在4组中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74.146,P<0.001),4组总体HCT均数两两比较有差别(P<0.05,HCT总体均数:对照组为0.217,脑梗死组为0.391,OSAHS组为0.492,脑梗死+OSAHS组为0.693).结论 红细胞比容水平在OSAHS合并脑梗死的患者中明显高于单纯患有脑梗死或OSAHS的患者,分析其导致的高黏血症与OSAHS患者发生脑梗死有关.
作者:王永红;李东芳;刘正姣;董晓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脂联素(APN)水平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ELISA法对稳定型心绞痛(SA)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4例)和正常对照(CO)组(20例)进行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瘦素水平冠心病各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A组及AMI组高于SA组(P<0.05),AMI组高于UA组(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60,P<0.05);血清APN水平UA组及AMI组明显低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冠心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U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59,P<0.05).结论 血清瘦素、脂联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冠心病患者血清APN水平下降,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作者:张静;牛凡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快速肾功能减退患者与非快速肾功能减退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入选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治疗患者382例,入院次数≥2次,入院间隔≥1年且资料完整.回顾性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并根据肾功能减退速度分为快速肾功能减退组(A组)和非快速肾功能减退组(B组),通过电话或调查问卷等方式随访,记录患者MACCE事件的发生率.将平均每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3 mL/(min·1.73 m2)定义为快速肾功能减退.结果 快速肾功能减退患者占总人数的13.0%.A组较B组在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A组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卒中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均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参与了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另外肾功能减低又影响了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作者:沈冲;耿丽丽;袁国会;原红霞;赵雪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冠脉造影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CCU病房2005年1月-2011年7月住院做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4例,其中青年(≤44岁)46例(男性44例,女性2例),老年(≥60岁)128例(男性80例,女性48例),将老年组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绝大多数为男性,有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者比例显著升高,典型胸痛、有诱因者较老年组多,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发病与高血压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有关,心功能下降多见,冠脉以多支病变为主.糖尿病、血脂异常、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男性、饮酒、吸烟、家族史与青年AMI密切相关,胸痛典型,常有诱因,冠脉以单支病变为主.
作者:周青;王希章;高晓峰;郑伟建;张源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心功能Ⅱ级~Ⅳ级的CHF合并VA的住院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6例,给予参附益心颗粒每次6 g~12 g,3次/日.B组49例,给予胺碘酮,第一周为每次0.2 g,3次/日,之后逐渐减量至每次0.2 g,1次/日,观察期4周.在试验开始和第四周末分别检测动态心电图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并观察试验期内两组出现的副反应.结果 两组控制VA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3.33%和84.44%(P>0.05 );副反应的发生率则分别是7.41%和20.00%(P<0.05 ).结论 参附益心颗粒可以控制CHF合并VA,其临床疗效初步判断与胺碘酮相仿,但副反应的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后者.
作者:卢露;顾建成;王月茹;赵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循环血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维蛋白原(Fg)在2型糖尿病人群及非糖尿病人群中的差异.探讨PAI-1、Fg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58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及42名健康体检者检查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尿酸(UA)、血常规、凝血三项、PAI-1、Fg,测量血压、腰围(WC)、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PAI-1、Fg与2型糖尿病患者IMT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组患者PAI-1、Fg水平明显升高(P<0.05),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组患者PAI-1、Fg水平均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硬化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人群(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PAI-1、Fg水平与颈动脉IMT独立相关,提示体内PAI-1、Fg水平的高低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PAI-1、Fg水平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黎镇赐;罗义;杨阳;巩贵宏;黄文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利用基于硅烷基衍生化反应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测定方法,获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血浆代谢物指纹图谱,初步揭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为脑缺血药物筛选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通过硅烷基化反应,将生物样品中的氨基酸、脂肪酸、有机酸、糖类和固醇类物质制成热稳定性强、易挥发的硅烷酯或醚,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对大鼠血浆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利用已建立的GC-MS测定方法,获得了大鼠血浆代谢物指纹图谱,并鉴定了其中29个主要色谱共有峰,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 比较正常和模型组的指纹图谱差异.结论 通过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血浆代谢物指纹图谱的比较分析,发现与脑缺血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夏鑫华;刘梅;李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绝经前后女性左室舒张功能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门诊及住院的绝经前后女性受试者123例,其中围绝经期女性61例,绝经早期女性62例.于心尖四腔切面,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获得二尖瓣环附着处左室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峰值速率(Em、Am),计算Em/Am.应用脉冲多普勒(PW)测量二尖瓣E峰及A峰流速,计算E/A.并计算E/Em.同时检测两组人群性激素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绝经早期较围绝经期女性的E/A比值及Em/Am比值显著减低(P<0.01)、E/Em增高(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心脏左室舒张功能较绝经前显著降低,可能与绝经后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改变相关.
作者:王玉燕;董瑾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1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疑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依据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的CDS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87例)与非代谢综合征(113例)两组.用Gensini积分评分法、冠脉病变支数对两组冠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分析代谢综合征对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的影响.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MS组年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G)均明显高于非MS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却显著低于非MS组.MS组Gensini积分显著高于非MS组,并在高血压2级及高血压3级患者中较明显;同时前者正常及单支病变所占比例低于后者,而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所占比例高于后者.结论 代谢综合征可能加重高血压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
作者:班虹;吕吉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HIBD)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去铁胺(deferoxamine,DFO)的作用.方法 将120只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HIBD组及DFO组,后两组根据处死时间分为3 h、6 h、12 h、24 h、48 h、3 d、7 d亚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Caspase-3的表达,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HIBD组HIF-1α,3 h轻微增高,12 h达高峰,后逐渐降低,其各时间点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DFO组则6 h达高峰,后逐渐降低,与HIBD组比较各时间点HIF-1α表达均增多(P<0.05).HIBD组脑组织Caspase-3,3 h开始表达,6 h明显升高,12 h和24 h仍在较高水平,7 d后降低,且各时间点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DFO组各时间点Caspcse-3表达低于HIBD组(P<0.05).结论 在新生鼠HIBD后,DFO可通过升高HIF-1α的表达而发挥抗凋亡作用,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作者:范泽卫;阴怀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以及合并糖尿病的降压作用.方法 高脂高糖喂养SHR(HF-SHR)8周,建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模型,收缩压大于150 mmHg,三酰甘油(TG)大于1.8 mmol/L,空腹胰岛素水平大于对照组两倍,糖耐量明显受损.吡格列酮治疗10周10 mg/(kg·d),检测吡格列酮对SHR以及HF-SHR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TG的影响,同时检测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吡格列酮治疗10周后,HF-SHR SBP、FBG、FINS、TG明显降低,肾脏GSH-Px活性和MDA 含量亦有显著差异;但对正常饮食的SHR血压无明显降低,肾脏氧化应激指标(GSH-Px、MDA)亦无明显改变.但是吡格列酮治疗显著增加了正常饮食和高脂高糖喂养的SHR体重.结论 吡格列酮对SHR无明显降压作用,但可以降低合并糖尿病SHR的血压,并减少肾脏氧化应激.
作者:高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失代偿性肝硬化并发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2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并发脑出血患者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住院治疗2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未发生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Child-Pugh分级、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 PT ),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出血的发生与肝功能不全、低血小板计数及凝血时间延长显著相关.结论 失代偿性肝硬化并发脑出血和肝功能不全及继发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有关,掌握失代偿性肝硬化并发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侯峻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彩超对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 300例疑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超声检查,利用二维及彩色血流观测椎动脉内径、走行、峰值血流速度及血流阻力指数.24例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病例同时检查CT血管成像(CTA).结果 1 300例病例中99例(115支)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发生率为7.6%,直接入C3,C4,C5分别占2.6%,25.2%和72.2%;入横突孔位置左侧变异46支(40%),右侧变异69支(60%);20支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伴先天椎动脉发育不全;入横突孔位置变异的椎动脉较位置正常椎动脉内径偏细(左侧2.77 mm±0.40 mm,3.51 mm±0.57 mm,P=0.000;右侧2.78 mm±0.42 mm,3.43 mm±0.58 mm,P=0.000),入口处血流速度偏快(左侧58.37 cm/s±10.53 cm/s,51.75 cm/s±10.00 cm/s,P=0.001;右侧58.26 cm/s±10.70 cm/s,52.28 cm/s±8.82 cm/s,P=0.003),血流阻力指数偏高(左侧0.70±0.06,0.63±0.06,P=0.000;右侧0.71±0.04,0.65±0.07,P=0.000);彩超诊断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与CTA诊断结果 符合率达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准确率高,快捷且无创.
作者:常建宁;张美琴;贾春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发生因素,以提高对其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询问和问卷调查门诊18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睡眠障碍多因素分析.结果 出现睡眠障碍者69例,发生率为38.4%.主要形式有失眠、多梦、睡眠过多、睡眠呼吸暂停、梦魇、睡中惊跳等;并与糖尿病类型、年龄、体重、病情程度、并发症、血糖水平关系密切.结论 积极对糖尿病睡眠障碍采取防治措施,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作者:段素静;谌剑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探讨其与心力衰竭及心室重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60例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缺血性心肌病(ICM)23例,扩张型心肌病(DCM)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HHD)19例.依照NYHA分级分为两组,心功能Ⅲ级、Ⅳ级亚组各3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名.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和肽素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增加;ICM组和肽素水平高于DCM组(P<0.05);和肽素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呈正相关(β=0.372,P<0.001),和肽素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独立负相关(β=-0.388,P<0.001).结论 和肽素水平作为一个新的心力衰竭标志物,可以评估心力衰竭程度、判断心力衰竭预后,同时和肽素与左心室大小及心室重构相关,干预血管加压素(AVP)系统可能会有助于心力衰竭的治疗.
作者:耿圆圆;张雪娥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