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35例临床观察

赵新苗;胡拴萍

关键词:氨磺必利, 脑血管病, 精神障碍
摘要: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35例门诊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病人予氨磺必利50 mg/d~150 mg/d,疗程1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PANSS总分及各量表分均自治疗7 d时开始下降,敌对、抑郁、焦虑症状均得到减轻,1个月后认知功能有所改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劳、恶心,但均较轻,病人能耐受,1周后缓解.结论 氨磺必利对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病人的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疗效,且以低剂量即能明显起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临床特点,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3组.正常血压对照组136例(血压≤139/89 mmHg);IDH组138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高血压(双期、SDH)组64例(血压≥140/90 mmHg).早晨空腹采血,测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做腹部B超,描记心电图.结果 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及高血压组心率、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高血压组肥胖、脂肪肝、代谢综合征和左心室肥厚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其舒张压与BMI呈相关趋势(r=0.134,P>0.05).结论 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及高血压存在明显体质及代谢异常,控制体重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甚为重要.控制体重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亦同样适应于正常血压超重及肥胖者.

    作者:曹瑞林;彭冬迪;范琪;邱锡荣;王英华;曾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08例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与危险因素关系的分析

    目的 分析退行性性心瓣膜病变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来探讨退行性瓣膜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208例病人及127例对照组均采用美国GEVIVID7超声心动图检查仪进行检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在这两组病人之间的差异.结果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组高血压发生率、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团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早期辛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早期他汀类药物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以探讨AMI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干预前和治疗后5 d抽取静脉血检测oxLDL、血脂等生化指标,分析辛伐他汀干预前后oxLDL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20 mg/d、40 mg/d辛伐他汀组干预后oxLDL低于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血浆oxLD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40 mg/d辛伐他汀组与20 mg/d辛伐他汀组干预后oxLDL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具有抗oxLDL等调脂外效应,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安心颗粒对冠心病PCI术后心肌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观察安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值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PCI术前1周口服安心颗粒,每次4.5 g,每日2次,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PCI手术当天清晨、术后8 h及术后24 h心肌坏死标志物CK-MB及TnI变化.结果 试验组CK-MB和Tn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安心颗粒具有降低心肌坏死标记物作用,可减少PCI术引起的心肌损伤,其减轻PCI中心肌损伤的机制可能和安心颗粒对冠心病多层面、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张以昆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声定位下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在超声定位下留置改良中心静脉导管治疗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超声定位下对40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病人,经皮将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心包腔内引流积液治疗.结果 40例病人均1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引流1 h后病人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心功能得到相应改善;引流量200 mL~1 600 mL;31例非恶性心包积液病人均成功拔管,9例确诊恶性心包积液后,带管转入肿瘤科进一步治疗.病人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超声定位下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心包积液引流术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是临床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病人(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岳玉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国内冠心病与不寐相关性分析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临床多伴发不寐症状,而失眠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兹此对其目前的研究做一回顾分析,以启后学.

    作者:姜超;刘萍;仇俊玲;胡道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正天丸对偏头痛大鼠的预防作用及对CGRP的影响

    目的 观察正天丸对偏头痛大鼠的预防作用及对脑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西比灵治疗组(1 mg/kg)、正天丸组(16.8 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其耳红情况、挠头时间等行为学指标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CGRP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出现耳红和连续挠头时间明显延后(P<0.05),CGRP的含量升高(P<0.05);经西比灵和正天丸预防给药后,偏头痛模型大鼠耳红和连续挠头的持续时间缩短,CGRP的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天丸能明显改善大鼠偏头痛发作,可能与调节机体CGRP的释放有关.

    作者:李慧;吴艳华;刘强;陈宝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原发性震颤3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原发性震颤(ET)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ET患者中有阳性家族史者11例.首发症状为头部震颤者10例,仅有手部震颤者18例,二者均有者8例.误诊为帕金森病者4例,精神心理性震颤3例.13例行饮酒试验,其中10例有酒精反应,16例行普萘洛尔试验,其中13例震颤减轻.结论 原发性震颤的临床表现以手及头部受累明显,主要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多数男性患者对酒精有反应,普萘洛尔或盐酸阿罗洛尔治疗有效.

    作者:杨惠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ST段抬高型急肌梗死患者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例患者中,下壁心肌梗死1例,下壁和前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ST段抬高均呈巨R型.结论 临床上心肌缺血或坏死区周围传导阻滞是巨R型ST段抬高的发生机制外,与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损伤期,舒张期心室的极化状态也有相关性,在周围健康组织与损伤组织电位差表现较为显著,易有折返情况发生,进而引发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史小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组织中IDO的变化1)

    目的 观察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海马组织中干扰素(IFN-γ)、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探讨IDO在慢性脑低灌注导致认知功能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制作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2VO大鼠空间学习与记忆能力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CA1区IFN-γ的表达,ELISA法检测IDO的表达.结果 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海马IFN-γ、IDO表达较假手术组增加(P<0.05).结论 IFN-γ刺激IDO合成增加,可能参与了慢性脑低灌注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

    作者:张敏慧;韩彦青;李光来;李东芳;裴宇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病损的中西医结合评定与疗效标准(草案)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属于后组颅神经.由于二者在咽部的功能密不可分,因此通常将该两组神经合并讨论.舌咽神经主要分布于咽腭弓、悬壅垂、软腭、咽腔、舌后1/3、鼓室、茎突咽肌、腮腺;迷走神经主要分布在后颅窝的硬脑膜、外耳道、耳甲腔、环甲肌、会厌、声门裂、舌根、梨状隐窝、大部分喉肌和声门裂以下黏膜、食管气管以下内脏管腔黏膜和平滑肌(迷走神经).舌咽和迷走神经是吞咽动作的主要支配神经,舌咽神经的部分或全部麻痹,表现为轻度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咽腔和舌后1/3味觉减退等.如果同时伴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的损伤,则同时出现中到重度吞咽障碍,构音障碍或失音,少涎或多涎,舌咽神经痛.

    作者:杨万章;吴芳;叶碧玉;盛佑祥;赵宁;王俊;陶红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太原市社区高血压患者活血化瘀药物使用现状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调查高血压患者在有效降压治疗的同时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对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太原市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 08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是否合并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分为两组:单纯降压药治疗组662例,并用活血化瘀药物组426例.采用上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患者近3年降压药物及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生情况,并测定患者的坐位血压.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实测血压水平、血压达标率以及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满意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可能并无实际临床意义.

    作者:党振騠;毛朝旭;任晓军;权爱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对2006年8月-2011年10月植入起搏器的13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中有8例发生囊袋血肿,发生率5.88%;其中发生在7 d以内囊袋出血的患者5例,7 d~14 d囊袋出血的患者3例.8例患者中3例用注射器局部抽吸,1例抽吸效果欠佳后改为重新切开囊袋止血,3例切开囊袋,清创止血、并用立止血在囊袋内湿敷;2例芒硝外敷,盐袋压迫.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 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内出血与起搏器手术操作、应用抗凝药物、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高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潜在的凝血功能障碍或因并存疾病需应用抗凝药物,囊袋血肿发生较高.局部处理主要依据囊肿大小、皮肤瘀斑色泽、出血速度和起搏器囊袋张力大小而定.

    作者:郭海平;周文燕;李飒;佟秋燕;江明红;刘兆川;郝金小;王彦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了解其发病机制,确定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微栓子监测,常规测定颅内外各血管的血流狭窄、频谱形态及声频,以确定有无血管狭窄及狭窄部位,每次监测30 min~60 min.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54例,其中单发动脉狭窄例15例,狭窄动脉以大脑中动脉狭窄为主;微栓子信号(MES)阳性14例,MES共56个,MES 强度5.1 dB~24.9 dB;颈内动脉轻度狭窄出现MES阳性3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4例.结论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使脑动脉内栓子的直接检测或实时监测成为可能.

    作者:王向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心宝丸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心先安,MAC)联合心宝丸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SSS患者停用一切影响心率、心律的药物3 d.将63例S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MAC 120 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28 d为一疗程,同时给予心宝丸3粒口服,3次/日.对照组31例,仅予MAC,用量、用法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总心率、平均心率、小心率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总的心率、平均心率和小心率均有所提高,但以治疗组增高较明显,临床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先安联合心宝丸治疗SSS 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贵生;张婷婷;瞿玲玲;秦士新;陆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出血恢复期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栓通胶囊.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1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凝血系列及血液流变学参数检测.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73.3%,对照组愈显率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栓通能显著提高脑出血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疗效.

    作者:刘云峰;冯海燕;解庆凡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镇脑宁与苯妥英钠治疗偏头痛患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镇脑宁与苯妥英钠治疗偏头痛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7月-2011年9月我院门诊就诊的中度偏头痛7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镇脑宁和苯妥英钠治疗2个月,采用<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QL4.0>和头痛指数指标来考核.结果 生活质量得分:苯妥英钠组治疗前(68.27±11.06)分升至治疗后的(82.07±5.36)分,镇脑宁组由治疗前(71.82±9.03)分升至治疗后的(82.74±5.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相似(P>0.05).头痛发作指数改变情况:镇脑宁组从(10.45±7.25)降至(2.20±2.75);苯妥英钠组从(9.81±7.58)降至(2.0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改善效果相似(P>0.05).结论 镇脑宁和苯妥英钠治疗偏头痛患儿既能改善生活质量又能减轻头痛指数,疗效满意.

    作者:李振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载脂蛋白B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载脂蛋白B(ApoB)的关系.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共198例,冠心病组157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1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ApoB及Hcy变化.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价根据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及Gensini评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ApoB及Hcy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随着受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ApoB水平逐渐升高,Hcy水平冠心病组随着受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冠脉病变Gensini分值的增加,ApoB与Hcy逐渐增加,不同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及ApoB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血浆Hcy及ApoB水平可以间接反映冠心病严重性,将会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左云慧;张浩;樊彩霞;王兴斌;王瑞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益气宣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1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益气宣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1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益气宣痹汤联合西药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治疗,而对照组单用欣康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明显(P<0.05).结论 益气宣痹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并能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郭之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了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Web版)CMCC、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eb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版)、万方数据库,筛选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评分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RevMan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收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文献486篇,经过初筛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14个,共1 560例,治疗组901例,对照组659例.纳入研究的Jadad评分≥3分.对14项研究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的检验,PP分析结果:RR(random)=1.25,95%CI[1.13,1.37],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ITT分析结果:RR(fixed)=1.26,95%CI[1.17,1.36],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根据当前研究提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可能是有效的,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作者:张萍;李博;徐凤芹;马晓昌;陈可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