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刘云峰;冯海燕;解庆凡

关键词:脑出血, 下肢静脉血栓, 脑栓通胶囊
摘要:目的 评估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出血恢复期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栓通胶囊.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1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凝血系列及血液流变学参数检测.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73.3%,对照组愈显率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栓通能显著提高脑出血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70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并与非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2.9%,硬化斑块主要为溃疡斑和软斑,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结论 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俊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ST段抬高型急肌梗死患者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例患者中,下壁心肌梗死1例,下壁和前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ST段抬高均呈巨R型.结论 临床上心肌缺血或坏死区周围传导阻滞是巨R型ST段抬高的发生机制外,与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损伤期,舒张期心室的极化状态也有相关性,在周围健康组织与损伤组织电位差表现较为显著,易有折返情况发生,进而引发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史小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临床特点,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3组.正常血压对照组136例(血压≤139/89 mmHg);IDH组138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高血压(双期、SDH)组64例(血压≥140/90 mmHg).早晨空腹采血,测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做腹部B超,描记心电图.结果 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及高血压组心率、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高血压组肥胖、脂肪肝、代谢综合征和左心室肥厚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其舒张压与BMI呈相关趋势(r=0.134,P>0.05).结论 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及高血压存在明显体质及代谢异常,控制体重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甚为重要.控制体重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亦同样适应于正常血压超重及肥胖者.

    作者:曹瑞林;彭冬迪;范琪;邱锡荣;王英华;曾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系统评价

    目的 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了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Web版)CMCC、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eb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版)、万方数据库,筛选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评分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RevMan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收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文献486篇,经过初筛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14个,共1 560例,治疗组901例,对照组659例.纳入研究的Jadad评分≥3分.对14项研究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的检验,PP分析结果:RR(random)=1.25,95%CI[1.13,1.37],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ITT分析结果:RR(fixed)=1.26,95%CI[1.17,1.36],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根据当前研究提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可能是有效的,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作者:张萍;李博;徐凤芹;马晓昌;陈可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生物样品中利多卡因和MEGX

    目的 建立生物样品中同时测定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MEGX)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待测生物样品血液或组织脏器中加入内标物普鲁卡因,酸化,碱化后,用乙醚提取两次,挥干,定容,用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工作曲线法进行定量.结果 心血和肝脏中利多卡因液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217X+0.019和Y=0.214X+0.113,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88,线性检测范围均为(0.2~100)μg/mL(μg/g)、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5 μg/mL;心血和肝脏中MEGX液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514X+0.033和Y=0.440X+0.292,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993,线性检测范围均为(0.2~20)μg/mL、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5 μg/mL.心血利多卡因及MEGX含量分别为(14.50±1.64)μg/mL和(1.64±0.22)μg/mL,肝脏利多卡因及MEGX含量分别为(14.90±1.19)μg/mg和(2.53±0.36)μg/mg.结论 建立了生物样品中同时测定利多卡因及MEGX的HPLC分析方法,所建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利多卡因中毒的快速诊断和利多卡因麻醉意外的法医学鉴定.

    作者:李江涛;严鹏;尉志文;贠克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22例肿瘤患者术前窦性心动过缓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术前窦性心动过缓者是否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以免增加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方法 选择肿瘤患者术前常规心电图中窦性心动过缓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为A组(常规心电图示心率50次/min~59次/min者)和B组(常规心电图示心率<50次/min者),对两组的DCG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病例中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室上速及房颤、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异常心电活动的检出率明显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心电图示轻度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59次/min)的原因多为生理性,系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常规心电图示中度及以上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SSS的检出率增高.对有窦性停搏患者术前好安装临时起搏器,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防止术中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习芬;唐耀;闫日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现代社会,高血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阐述,说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

    作者:张莹;毛静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的血脂异常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10 mg,每日1次,同时联合口服依折麦布10 mg,每日1次;对照1组予阿托伐他汀10 mg,每日1次;对照2组予依折麦布10 mg,每日1次.3组疗程均为2个月.3组均于治疗前后查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和血脂水平等.结果 3组患者血脂检查结果示,治疗组达标率76.9%,对照1组达标率44.4%,对照2组达标率32.1%.结论 联合使用依折麦布和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杨卫东;朱军;陈波;王连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了解其发病机制,确定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微栓子监测,常规测定颅内外各血管的血流狭窄、频谱形态及声频,以确定有无血管狭窄及狭窄部位,每次监测30 min~60 min.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54例,其中单发动脉狭窄例15例,狭窄动脉以大脑中动脉狭窄为主;微栓子信号(MES)阳性14例,MES共56个,MES 强度5.1 dB~24.9 dB;颈内动脉轻度狭窄出现MES阳性3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4例.结论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使脑动脉内栓子的直接检测或实时监测成为可能.

    作者:王向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出血恢复期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栓通胶囊.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1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凝血系列及血液流变学参数检测.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73.3%,对照组愈显率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栓通能显著提高脑出血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疗效.

    作者:刘云峰;冯海燕;解庆凡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针刺与康复运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意识障碍的交互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并分析早期针刺与康复运动双因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交互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康复组和对照组.综合组予针刺和康复运动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康复组行康复运动;对照组不针刺、不做康复运动.在治疗前后均对其进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结果 治疗1个月后,4组GC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综合组促醒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3个治疗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针刺组促醒时间明显优于康复组、对照组(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开展针刺及康复运动能明显缩短其昏迷时间,减轻意识障碍程度,改善预后.针刺腧穴、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均有促醒作用.针刺促醒作用强,起效快捷,疗效显著,康复运动促醒作用较弱,起效缓慢.

    作者:俞梦瑾;刘锦;周育瑾;宋玉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病人早期营养支持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病人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以牛奶为主要成分的匀浆膳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也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 周后进行营养状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等评估.结果 3周后治疗组病人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肺部感染组其入院时血清白蛋白(ALB)低于无并发肺部感染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康复治疗可减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营养状况恶化,降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以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能力.入院时低ALB水平是早期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预测因素.

    作者:高淑凤;焦丽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2.8%(P<0.05).治疗组39例中死亡1例,死亡率2.6%;对照组29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10.3%.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心综合征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广超;王珩;刘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对2006年8月-2011年10月植入起搏器的13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中有8例发生囊袋血肿,发生率5.88%;其中发生在7 d以内囊袋出血的患者5例,7 d~14 d囊袋出血的患者3例.8例患者中3例用注射器局部抽吸,1例抽吸效果欠佳后改为重新切开囊袋止血,3例切开囊袋,清创止血、并用立止血在囊袋内湿敷;2例芒硝外敷,盐袋压迫.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 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内出血与起搏器手术操作、应用抗凝药物、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高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潜在的凝血功能障碍或因并存疾病需应用抗凝药物,囊袋血肿发生较高.局部处理主要依据囊肿大小、皮肤瘀斑色泽、出血速度和起搏器囊袋张力大小而定.

    作者:郭海平;周文燕;李飒;佟秋燕;江明红;刘兆川;郝金小;王彦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国内冠心病与不寐相关性分析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临床多伴发不寐症状,而失眠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兹此对其目前的研究做一回顾分析,以启后学.

    作者:姜超;刘萍;仇俊玲;胡道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栓心脉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栓心脉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阿司匹林150 mg,每日1次;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稳定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等基本治疗,再配合运动、针灸治疗等常规康复疗法,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心脉宁片,28 d为1个疗程,采用神经功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2±10.4)分,治疗后为(11.1±4.2)分;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5±10.1)分,治疗后为(15.3±4.2)分.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临床无不良反应.

    作者:朱彦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康复训练和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目的 比较传统的针刺治疗、康复训练及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三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康复组、针刺组.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心理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康复组仅给予心理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6.67%,康复组总有效率 60.00%,针刺组总有效率 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康复组与针刺组(P<0.05).结论 配合康复训练及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及针刺治疗.

    作者:闫豫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苦碟子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苦碟子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孙亚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梗死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8月在潍坊市脑科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366例,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24个月,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性别、糖尿病、冠心病、吸烟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适度饮酒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男性、糖尿病、冠心病、吸烟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适度饮酒可预防脑梗死复发.

    作者:张爱娟;王梅;胡鸣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189例体会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部位钻孔引流术治疗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术前头颅CT定位,确定穿刺进针点,选择血肿大直径不同方向穿刺,抽吸血肿量约1/2~2/3即可,合并破入脑室的患者多结合侧脑室引流数效果更好.术后复查头颅CT,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1 d~5 d,残留血肿<10 mL即可拔引流管.结果 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创伤小,血肿引流效果好,手术干预的范围扩大,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有利于挽救生命和促进功能恢复.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扩大了手术救治的范围.微创钻孔引流术,方法简单,引流效果好,扩大了手术救治的适应证,降低了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是简单、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辛晓东;刘杰文;郝万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