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章;吴芳;叶碧玉;盛佑祥;赵宁;王俊;陶红星
目的 探讨呋塞米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患者均给予呋塞米10 mg/h~30 mg/h输液泵持续泵入,每日用量不超过600 mg,生脉注射液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结果 治疗后,22例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结论 呋塞米持续泵入联合生脉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较好.
作者:韦祥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脑出血恢复期合并下肢静脉血栓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栓通胶囊.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1个月进行疗效评估、凝血系列及血液流变学参数检测.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73.3%,对照组愈显率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栓通能显著提高脑出血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疗效.
作者:刘云峰;冯海燕;解庆凡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治疗,治疗组采用毫针、电针、刺络、拔罐四步疗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 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术治疗颈椎病优势明显.
作者:程燕;王树国;杨丽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载脂蛋白B(ApoB)的关系.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共198例,冠心病组157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1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ApoB及Hcy变化.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价根据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及Gensini评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ApoB及Hcy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随着受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ApoB水平逐渐升高,Hcy水平冠心病组随着受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冠脉病变Gensini分值的增加,ApoB与Hcy逐渐增加,不同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及ApoB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血浆Hcy及ApoB水平可以间接反映冠心病严重性,将会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左云慧;张浩;樊彩霞;王兴斌;王瑞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生物样品中同时测定利多卡因及其代谢产物单乙基甘氨酰二甲苯胺(MEGX)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 待测生物样品血液或组织脏器中加入内标物普鲁卡因,酸化,碱化后,用乙醚提取两次,挥干,定容,用保留时间定性,内标法、工作曲线法进行定量.结果 心血和肝脏中利多卡因液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217X+0.019和Y=0.214X+0.113,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88,线性检测范围均为(0.2~100)μg/mL(μg/g)、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5 μg/mL;心血和肝脏中MEGX液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514X+0.033和Y=0.440X+0.292,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993,线性检测范围均为(0.2~20)μg/mL、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5 μg/mL.心血利多卡因及MEGX含量分别为(14.50±1.64)μg/mL和(1.64±0.22)μg/mL,肝脏利多卡因及MEGX含量分别为(14.90±1.19)μg/mg和(2.53±0.36)μg/mg.结论 建立了生物样品中同时测定利多卡因及MEGX的HPLC分析方法,所建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利多卡因中毒的快速诊断和利多卡因麻醉意外的法医学鉴定.
作者:李江涛;严鹏;尉志文;贠克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射血分数、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6 min步行试验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射血分数、血浆NT-proBNP以及6 min步行试验改善明显(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永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静脉输注30 mg,2次/日,连用14 d,丹红注射液30 mg/d,连用14 d.对照组除不用依达拉奉外,其他治疗同治疗组.观察用药前后ESS评分、Rankin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ESS评分、Ranki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Ranki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王临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符合我国冠心病诊断标准的病例42例.所有病人服用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达)4 mg,每日1次,共6个月.结果 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显示,全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运动试验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延长;至发生ST段下移1 mm的时间较治疗前延长(P<0.01).治疗6个月后,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前治疗减少.病人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变化,未发现心肌梗死及心血管病死亡事件.结论 培哚普利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安全有效,病人依从性好.
作者:崔文欣;童琳;王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现代社会,高血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阐述,说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
作者:张莹;毛静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早期针刺与康复运动双因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交互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康复组和对照组.综合组予针刺和康复运动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康复组行康复运动;对照组不针刺、不做康复运动.在治疗前后均对其进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结果 治疗1个月后,4组GC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综合组促醒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3个治疗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针刺组促醒时间明显优于康复组、对照组(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开展针刺及康复运动能明显缩短其昏迷时间,减轻意识障碍程度,改善预后.针刺腧穴、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均有促醒作用.针刺促醒作用强,起效快捷,疗效显著,康复运动促醒作用较弱,起效缓慢.
作者:俞梦瑾;刘锦;周育瑾;宋玉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超声定位下留置改良中心静脉导管治疗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超声定位下对40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病人,经皮将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心包腔内引流积液治疗.结果 40例病人均1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引流1 h后病人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心功能得到相应改善;引流量200 mL~1 600 mL;31例非恶性心包积液病人均成功拔管,9例确诊恶性心包积液后,带管转入肿瘤科进一步治疗.病人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超声定位下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心包积液引流术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是临床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病人(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岳玉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风患者的各种表现,如神昏不知人、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吞咽呛咳、烦躁易怒、或郁郁不乐,或呆傻愚笨、或二便失禁等,以现代医学眼光来看则属于运动障碍、言语、吞咽、认知、心理、二便等各种功能障碍,这是一组相互影响的综合征.以传统中医学的眼光来看,则分属于形、神两个方面.在功能康复过程中,必须形神同治,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谢仁明;葛美生;陈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与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的关系.方法 观察2 0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是否合并高血压病的基础上,肝癌及糖尿病的发病率.结果 乙肝肝硬化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组(P<0.001);乙肝肝硬化合并高血压组的肝癌患病率高于乙肝肝硬化未合并高血压组(P<0.001);乙肝肝硬化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组(P<0.001).结论 乙肝肝硬化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对于患者患肝癌及糖尿病有影响,乙肝肝硬化合并高血压病以后,患肝癌的几率会增加.
作者:郭秀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术前窦性心动过缓者是否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以免增加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方法 选择肿瘤患者术前常规心电图中窦性心动过缓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为A组(常规心电图示心率50次/min~59次/min者)和B组(常规心电图示心率<50次/min者),对两组的DCG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病例中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室上速及房颤、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异常心电活动的检出率明显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心电图示轻度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59次/min)的原因多为生理性,系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常规心电图示中度及以上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SSS的检出率增高.对有窦性停搏患者术前好安装临时起搏器,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防止术中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习芬;唐耀;闫日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8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在基础降糖的前提下,试验组应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弥可保治疗,对照组仅应用弥可保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弥可保可显著改善和修复DPN.
作者:蒋新建;李建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超急性期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ST段抬高型急肌梗死患者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例患者中,下壁心肌梗死1例,下壁和前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ST段抬高均呈巨R型.结论 临床上心肌缺血或坏死区周围传导阻滞是巨R型ST段抬高的发生机制外,与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损伤期,舒张期心室的极化状态也有相关性,在周围健康组织与损伤组织电位差表现较为显著,易有折返情况发生,进而引发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史小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MRA和DSA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苏州市市立医院北区神经内科于2010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2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MRA检查以诊断脑血管狭窄程度,合并30例经MRA诊断为脑血管狭窄患者经DSA检查以进一步分析病变原因和病变部位.结果 23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MRA分析,脑血管正常71例,占30%;脑血管狭窄(含闭塞)165例,占70%.30例经MRA诊断为脑血管狭窄患者实施DSA检查,其病因分布情况为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21例,非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9例.21例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的病变部位分布为颅内病变11例,颅外病变6例,颅内外联合病变4例.结论 临床应用上优先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实施诊断,对诊断为重度狭窄(>70%)以上的患者实施DSA,以进一步分析病变部位和病变原因,采取合理有效防治措施.
作者:刘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属于后组颅神经.由于二者在咽部的功能密不可分,因此通常将该两组神经合并讨论.舌咽神经主要分布于咽腭弓、悬壅垂、软腭、咽腔、舌后1/3、鼓室、茎突咽肌、腮腺;迷走神经主要分布在后颅窝的硬脑膜、外耳道、耳甲腔、环甲肌、会厌、声门裂、舌根、梨状隐窝、大部分喉肌和声门裂以下黏膜、食管气管以下内脏管腔黏膜和平滑肌(迷走神经).舌咽和迷走神经是吞咽动作的主要支配神经,舌咽神经的部分或全部麻痹,表现为轻度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咽腔和舌后1/3味觉减退等.如果同时伴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的损伤,则同时出现中到重度吞咽障碍,构音障碍或失音,少涎或多涎,舌咽神经痛.
作者:杨万章;吴芳;叶碧玉;盛佑祥;赵宁;王俊;陶红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冠心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1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红花黄色素100 mg静脉输注,1次/日,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血脂和炎症因子的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降低(P<0.05),但降低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红花黄色素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紊乱状态,降低炎症反应.
作者:侯明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山茱萸总苷对急性缺氧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的心肌细胞,采用液状石蜡封闭法建立缺血缺氧模型,并将原代培养3 d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1 h、2 h、3 h、5 h)及治疗组,药物浓度为生药10 g/L,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的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各时间点凋亡率明显上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氧组比较,治疗组各个时间点的凋亡率都有所下降(P<0.01).结论 缺氧可以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并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凋亡率上升,山茱萸总苷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作者:陈克芳;李建军;潘爱珍;黄启辉;侯祥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