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欣;童琳;王莉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复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后复视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44.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复视疗效满意.
作者:魏孟玲;闫晓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8月在潍坊市脑科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366例,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24个月,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性别、糖尿病、冠心病、吸烟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适度饮酒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男性、糖尿病、冠心病、吸烟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适度饮酒可预防脑梗死复发.
作者:张爱娟;王梅;胡鸣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克林奥)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心理治疗,治疗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及克林奥治疗,对照组单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合用克林奥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比单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疗效好.
作者:曹明明;张争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3月-2012年3月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间TF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治疗组治疗后T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了可调节血脂外,还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TF表达,从而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发生.
作者:李效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13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 mg/d)、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40 mg/d),比较两组在服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ABI、PWV、颈动脉IMT以及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上升(P<0.05);瑞舒伐他汀组TC、LDL-C随治疗时间延长仍有明显下降,HDL-C出现明显上升(P<0.05);辛伐他汀组在治疗3个月TC、TG、LDL-C下降,然而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进一步下降,治疗9个月HDL-C升高,两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在降低TC、LDL-C、升高HDL-C方面明显优于辛伐他汀(P<0.05).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ABI、PWV、颈动脉IMT在治疗9个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在升高ABI和降低颈动脉IMT方面优于辛伐他汀(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能减轻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及控制血脂,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
作者:米小龙;冯巧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部位钻孔引流术治疗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术前头颅CT定位,确定穿刺进针点,选择血肿大直径不同方向穿刺,抽吸血肿量约1/2~2/3即可,合并破入脑室的患者多结合侧脑室引流数效果更好.术后复查头颅CT,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1 d~5 d,残留血肿<10 mL即可拔引流管.结果 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创伤小,血肿引流效果好,手术干预的范围扩大,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有利于挽救生命和促进功能恢复.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扩大了手术救治的范围.微创钻孔引流术,方法简单,引流效果好,扩大了手术救治的适应证,降低了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是简单、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辛晓东;刘杰文;郝万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2.8%(P<0.05).治疗组39例中死亡1例,死亡率2.6%;对照组29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10.3%.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心综合征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广超;王珩;刘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山茱萸总苷对急性缺氧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的心肌细胞,采用液状石蜡封闭法建立缺血缺氧模型,并将原代培养3 d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1 h、2 h、3 h、5 h)及治疗组,药物浓度为生药10 g/L,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的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各时间点凋亡率明显上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氧组比较,治疗组各个时间点的凋亡率都有所下降(P<0.01).结论 缺氧可以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并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凋亡率上升,山茱萸总苷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作者:陈克芳;李建军;潘爱珍;黄启辉;侯祥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益气宣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1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益气宣痹汤联合西药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治疗,而对照组单用欣康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明显(P<0.05).结论 益气宣痹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并能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郭之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传统的针刺治疗、康复训练及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三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康复组、针刺组.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心理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康复组仅给予心理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6.67%,康复组总有效率 60.00%,针刺组总有效率 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康复组与针刺组(P<0.05).结论 配合康复训练及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及针刺治疗.
作者:闫豫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呋塞米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患者均给予呋塞米10 mg/h~30 mg/h输液泵持续泵入,每日用量不超过600 mg,生脉注射液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结果 治疗后,22例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结论 呋塞米持续泵入联合生脉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较好.
作者:韦祥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罗丹调脂胶囊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血脂康对照组和罗丹调脂胶囊低、中、高剂量组,以喂饲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连续灌胃给药30 d后,测定血清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结果 与高脂模型组相比,罗丹调脂胶囊各剂量组中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罗丹调脂胶囊高剂量组中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罗丹调脂胶囊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为临床运用其防治高脂血症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作者:赵丽萍;张冠东;郝旭亮;梁泰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病人早期营养支持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病人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以牛奶为主要成分的匀浆膳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也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 周后进行营养状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等评估.结果 3周后治疗组病人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肺部感染组其入院时血清白蛋白(ALB)低于无并发肺部感染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康复治疗可减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营养状况恶化,降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以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能力.入院时低ALB水平是早期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预测因素.
作者:高淑凤;焦丽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属于后组颅神经.由于二者在咽部的功能密不可分,因此通常将该两组神经合并讨论.舌咽神经主要分布于咽腭弓、悬壅垂、软腭、咽腔、舌后1/3、鼓室、茎突咽肌、腮腺;迷走神经主要分布在后颅窝的硬脑膜、外耳道、耳甲腔、环甲肌、会厌、声门裂、舌根、梨状隐窝、大部分喉肌和声门裂以下黏膜、食管气管以下内脏管腔黏膜和平滑肌(迷走神经).舌咽和迷走神经是吞咽动作的主要支配神经,舌咽神经的部分或全部麻痹,表现为轻度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咽腔和舌后1/3味觉减退等.如果同时伴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的损伤,则同时出现中到重度吞咽障碍,构音障碍或失音,少涎或多涎,舌咽神经痛.
作者:杨万章;吴芳;叶碧玉;盛佑祥;赵宁;王俊;陶红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了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版)、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Web版)CMCC、VIP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eb版)、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版)、万方数据库,筛选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用Jadad评分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RevMan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收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文献486篇,经过初筛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14个,共1 560例,治疗组901例,对照组659例.纳入研究的Jadad评分≥3分.对14项研究的临床疗效有效率合并效应量的检验,PP分析结果:RR(random)=1.25,95%CI[1.13,1.37],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ITT分析结果:RR(fixed)=1.26,95%CI[1.17,1.36],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根据当前研究提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可能是有效的,但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作者:张萍;李博;徐凤芹;马晓昌;陈可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已在维普、CNKI数据库公开发表的、以前列地尔注射液为干预措施、中药注射液(除丹参注射液外)为对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质量学,提取有效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研究对象共633例,试验组324例,对照组309例.Meta分析结果,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率高于中药注射液(P<0.000 01),OR及其95%置信区间(CI)为5.24(3.12,8.80);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为-0.13(-0.37,0.10).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及其95%CI为4.04(1.33,12.28).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率高于中药注射液.
作者:刘琳;霍墨菲;孙瑞华;王媛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肥胖伴隐性高血压(MH)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诊所血压(CBP)正常的肥胖患者78例,均行24 h动态血压(ABP)检查,按日间血压检测结果,将肥胖患者分为单纯肥胖组(肥胖组)43例和肥胖伴MH组(MH组)35例;同时选取30例体重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比分析3组血清Hcy、hs-CRP水平.结果 肥胖组MH发病率44.87%(35/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43%(P<0.01);肥胖伴M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24 hSB、24 hDBP),日、夜平均收缩压(dSBP、dDBP)均明显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其血清Hcy、hs-CRP水平也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P<0.05)和对照组(P<0.01);单纯肥胖组血清Hcy、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患者MH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血清Hcy、hs-CRP水平也明显升高.提示血清Hcy、hs-CRP可能参与了肥胖患者并发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曹悦鞍;彭朝胜;张文洛;何继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载脂蛋白B(ApoB)的关系.方法 选择研究对象共198例,冠心病组157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1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ApoB及Hcy变化.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价根据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及Gensini评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比较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ApoB及Hcy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随着受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ApoB水平逐渐升高,Hcy水平冠心病组随着受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随冠脉病变Gensini分值的增加,ApoB与Hcy逐渐增加,不同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及ApoB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血浆Hcy及ApoB水平可以间接反映冠心病严重性,将会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左云慧;张浩;樊彩霞;王兴斌;王瑞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将5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用益心舒胶囊加盐酸普罗帕酮治疗,对照组用盐酸普罗帕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 两组病人P波离散度及房性早搏控制率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能够缩短P波离散度,控制房性期前收缩,减少房颤发生.
作者:王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早期针刺与康复运动双因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交互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康复组和对照组.综合组予针刺和康复运动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康复组行康复运动;对照组不针刺、不做康复运动.在治疗前后均对其进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结果 治疗1个月后,4组GC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综合组促醒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3个治疗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针刺组促醒时间明显优于康复组、对照组(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开展针刺及康复运动能明显缩短其昏迷时间,减轻意识障碍程度,改善预后.针刺腧穴、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均有促醒作用.针刺促醒作用强,起效快捷,疗效显著,康复运动促醒作用较弱,起效缓慢.
作者:俞梦瑾;刘锦;周育瑾;宋玉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