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英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80例ACS患者服用血脂康前后血浆IL-6及MCP-1水平.结果 ACS组血浆IL-6、MCP-1水平为(25.45±6.34)ng/mL、(19.98±4.57)p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68±5.54)ng/mL和(14.45±4.35)pg/L(P<0.01),服用血脂康4周后血浆IL-6及MCP-1水平下降(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IL-6及MCP-1水平升高与冠脉炎症反应相关,血脂康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IL-6及MCP-1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秀峰;刘丽军;马燕霞;邵丽莉;郭海平;裴利敏;李敏;李琴;信栓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与缺血性脑卒中(CI)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9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对照组,72例,MAU<30 mg/L)和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MAU组,37例,30 mg/L
作者:刘庆萍;吴岩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传统的针刺治疗、康复训练及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三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康复组、针刺组.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心理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康复组仅给予心理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6.67%,康复组总有效率 60.00%,针刺组总有效率 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康复组与针刺组(P<0.05).结论 配合康复训练及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及针刺治疗.
作者:闫豫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高血压患者在有效降压治疗的同时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对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太原市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 08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是否合并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分为两组:单纯降压药治疗组662例,并用活血化瘀药物组426例.采用上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患者近3年降压药物及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生情况,并测定患者的坐位血压.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实测血压水平、血压达标率以及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满意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可能并无实际临床意义.
作者:党振騠;毛朝旭;任晓军;权爱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营养状况、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79例脑急性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积极的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为主,辅助肠内营养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评估.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栗映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临床多伴发不寐症状,而失眠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兹此对其目前的研究做一回顾分析,以启后学.
作者:姜超;刘萍;仇俊玲;胡道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2.8%(P<0.05).治疗组39例中死亡1例,死亡率2.6%;对照组29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10.3%.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心综合征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广超;王珩;刘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了解其发病机制,确定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微栓子监测,常规测定颅内外各血管的血流狭窄、频谱形态及声频,以确定有无血管狭窄及狭窄部位,每次监测30 min~60 min.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54例,其中单发动脉狭窄例15例,狭窄动脉以大脑中动脉狭窄为主;微栓子信号(MES)阳性14例,MES共56个,MES 强度5.1 dB~24.9 dB;颈内动脉轻度狭窄出现MES阳性3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4例.结论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使脑动脉内栓子的直接检测或实时监测成为可能.
作者:王向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改变特征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42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彩色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各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硬化严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发生率高(71.8%),且以软斑、硬斑构成为主.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57.1%,狭窄主要与软斑、混合斑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重要的临床诊治价值.
作者:张金;郭军红;王慧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苦碟子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苦碟子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孙亚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将我院2008年-2010年180例AMI患者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95例)和血糖升高组(85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死率.结果 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是47.2%(85/180),1年的总病死率是16.5%.与无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相比,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年龄偏大[(64±12)岁vs(58±12)岁],女性患者较多,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者较多(51.8% vs 15.8%),1年病死率高(16.5% vs 5.0%).结论 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临床症状重,预后差.
作者:张芬芳;李建勇;张源源;关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安心颗粒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值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PCI术前1周口服安心颗粒,每次4.5 g,每日2次,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PCI手术当天清晨、术后8 h及术后24 h心肌坏死标志物CK-MB及TnI变化.结果 试验组CK-MB和Tn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安心颗粒具有降低心肌坏死标记物作用,可减少PCI术引起的心肌损伤,其减轻PCI中心肌损伤的机制可能和安心颗粒对冠心病多层面、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张以昆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阴性的原因分析及诊疗对策.方法 对45例SAH首次DSA检查阴性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5例病人中,DSA复查15例,发现3例动脉瘤.CTA复查15例,无阳性者.MRI及MRA复查8例,发现隐匿性脑血管畸形1例.结论 SAH首次DSA检查阴性的病人需行二次复查,尤其是非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病人,配合MRI可提高SAH少见病因的检出率,同时规范和提高脑血管造影技术可避免漏诊.
作者:李渊;景文记;付宏亮;李双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射血分数、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6 min步行试验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射血分数、血浆NT-proBNP以及6 min步行试验改善明显(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永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心先安,MAC)联合心宝丸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SSS患者停用一切影响心率、心律的药物3 d.将63例S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MAC 120 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28 d为一疗程,同时给予心宝丸3粒口服,3次/日.对照组31例,仅予MAC,用量、用法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总心率、平均心率、小心率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总的心率、平均心率和小心率均有所提高,但以治疗组增高较明显,临床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先安联合心宝丸治疗SSS 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贵生;张婷婷;瞿玲玲;秦士新;陆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正天丸对偏头痛大鼠的预防作用及对脑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西比灵治疗组(1 mg/kg)、正天丸组(16.8 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观察其耳红情况、挠头时间等行为学指标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CGRP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大鼠出现耳红和连续挠头时间明显延后(P<0.05),CGRP的含量升高(P<0.05);经西比灵和正天丸预防给药后,偏头痛模型大鼠耳红和连续挠头的持续时间缩短,CGRP的含量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天丸能明显改善大鼠偏头痛发作,可能与调节机体CGRP的释放有关.
作者:李慧;吴艳华;刘强;陈宝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70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并与非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2.9%,硬化斑块主要为溃疡斑和软斑,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结论 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俊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自拟通络复原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通络复原汤及西医常规治疗,共治疗2周~8周.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共治疗2周~8周.治疗前后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通络复原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疗效好,应用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申宝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术前窦性心动过缓者是否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以免增加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方法 选择肿瘤患者术前常规心电图中窦性心动过缓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为A组(常规心电图示心率50次/min~59次/min者)和B组(常规心电图示心率<50次/min者),对两组的DCG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病例中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室上速及房颤、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异常心电活动的检出率明显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心电图示轻度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59次/min)的原因多为生理性,系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常规心电图示中度及以上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SSS的检出率增高.对有窦性停搏患者术前好安装临时起搏器,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防止术中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习芬;唐耀;闫日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益心舒组应用益心舒胶囊治疗,常规组除不应用益心舒外,其余治疗方案与益心舒组一致.观察两组住院期间的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益心舒组可显著减轻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应用于冠心病病人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一达;侯瑞田;汤立洁;王海明;张金龙;康雅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