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微量白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刘庆萍;吴岩峰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微量白蛋白尿,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与缺血性脑卒中(CI)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9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对照组,72例,MAU<30 mg/L)和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MAU组,37例,30 mg/L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3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35例门诊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病人予氨磺必利50 mg/d~150 mg/d,疗程1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PANSS总分及各量表分均自治疗7 d时开始下降,敌对、抑郁、焦虑症状均得到减轻,1个月后认知功能有所改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劳、恶心,但均较轻,病人能耐受,1周后缓解.结论 氨磺必利对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病人的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疗效,且以低剂量即能明显起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赵新苗;胡拴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TF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3月-2012年3月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间TF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治疗组治疗后T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了可调节血脂外,还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TF表达,从而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发生.

    作者:李效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康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病人早期营养支持联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病人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并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以牛奶为主要成分的匀浆膳进行早期肠内营养,也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 周后进行营养状况、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神经功能恢复等评估.结果 3周后治疗组病人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肺部感染组其入院时血清白蛋白(ALB)低于无并发肺部感染组(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康复治疗可减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营养状况恶化,降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以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能力.入院时低ALB水平是早期并发肺部感染的重要预测因素.

    作者:高淑凤;焦丽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呋塞米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目的 探讨呋塞米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患者均给予呋塞米10 mg/h~30 mg/h输液泵持续泵入,每日用量不超过600 mg,生脉注射液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结果 治疗后,22例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结论 呋塞米持续泵入联合生脉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较好.

    作者:韦祥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08例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与危险因素关系的分析

    目的 分析退行性性心瓣膜病变与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来探讨退行性瓣膜病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208例病人及127例对照组均采用美国GEVIVID7超声心动图检查仪进行检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在这两组病人之间的差异.结果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组高血压发生率、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团叶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临床特点,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3组.正常血压对照组136例(血压≤139/89 mmHg);IDH组138例,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高血压(双期、SDH)组64例(血压≥140/90 mmHg).早晨空腹采血,测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做腹部B超,描记心电图.结果 与正常血压组比较,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及高血压组心率、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高血压组肥胖、脂肪肝、代谢综合征和左心室肥厚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其舒张压与BMI呈相关趋势(r=0.134,P>0.05).结论 中青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及高血压存在明显体质及代谢异常,控制体重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甚为重要.控制体重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亦同样适应于正常血压超重及肥胖者.

    作者:曹瑞林;彭冬迪;范琪;邱锡荣;王英华;曾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NMDA受体NR2B亚型基因对海马成年新生神经元形态发生的影响

    目的 研究NMDA受体NR2B亚型基因对海马成年新生颗粒细胞形态发生的影响.方法 通过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NMDA受体NR2B亚型基因单细胞敲除模型.运用Neurolucida软件系统对野生型、NR2B基因敲除成年新生神经元进行形态重建,观察树突长度、树突复杂度以及棘突的变化.结果 NR2B基因敲除成年新生神经元外形与WT神经元相似,树突长度接近,棘突减少.Sholl分析显示在以胞体为中心,距胞体不同距离的树突亚区域内,树突复杂性(树突交叉)减低,与此同时棘突分布密度减低(P<0.05).结论 海马成年新生颗粒神经元NR2B基因敲除对新生细胞树突长度影响甚微,但降低了树突复杂性,减少棘突形成,从而导致了功能性整合入海马特定神经信息网络的障碍.

    作者:李志军;易陈菊;唐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尿微量白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与缺血性脑卒中(CI)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9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对照组,72例,MAU<30 mg/L)和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MAU组,37例,30 mg/L

    作者:刘庆萍;吴岩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了解其发病机制,确定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微栓子监测,常规测定颅内外各血管的血流狭窄、频谱形态及声频,以确定有无血管狭窄及狭窄部位,每次监测30 min~60 min.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54例,其中单发动脉狭窄例15例,狭窄动脉以大脑中动脉狭窄为主;微栓子信号(MES)阳性14例,MES共56个,MES 强度5.1 dB~24.9 dB;颈内动脉轻度狭窄出现MES阳性3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4例.结论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使脑动脉内栓子的直接检测或实时监测成为可能.

    作者:王向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血压病与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的关系探讨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与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的关系.方法 观察2 0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是否合并高血压病的基础上,肝癌及糖尿病的发病率.结果 乙肝肝硬化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组(P<0.001);乙肝肝硬化合并高血压组的肝癌患病率高于乙肝肝硬化未合并高血压组(P<0.001);乙肝肝硬化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组(P<0.001).结论 乙肝肝硬化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对于患者患肝癌及糖尿病有影响,乙肝肝硬化合并高血压病以后,患肝癌的几率会增加.

    作者:郭秀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梗死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8月在潍坊市脑科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366例,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24个月,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性别、糖尿病、冠心病、吸烟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适度饮酒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男性、糖尿病、冠心病、吸烟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适度饮酒可预防脑梗死复发.

    作者:张爱娟;王梅;胡鸣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栓心脉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栓心脉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阿司匹林150 mg,每日1次;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稳定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等基本治疗,再配合运动、针灸治疗等常规康复疗法,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心脉宁片,28 d为1个疗程,采用神经功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2±10.4)分,治疗后为(11.1±4.2)分;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5±10.1)分,治疗后为(15.3±4.2)分.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临床无不良反应.

    作者:朱彦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营养状况、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79例脑急性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积极的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为主,辅助肠内营养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评估.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栗映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NF-α和hsCRP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浊度法检测60例UAP患者服用血脂康前后血浆TNF-α及hsCRP水平.结果 UAP组血浆TNF-α、hsCRP水平为(23.34±6.32)ng/L、(2.27±0.44)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85±5.17)ng/L和(1.98±0.41)μg/L(P<0.01),服用血脂康4周后UAP组血浆TNF-α及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血脂康可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浆TNF-α及hsCRP水平,对改善UAP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作用.

    作者:刘丽军;冯慧?;马燕霞;薛英玲;李骈晶;黎玉荣;裴丽敏;刘桂兰;齐秀芳;杨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70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情况,并与非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2.9%,硬化斑块主要为溃疡斑和软斑,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结论 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李俊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红景天中含有红景天苷和酪醇、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益气扶正、通脉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笔者选取2009年-2011年3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采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加硝酸甘油等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佟秋艳;王彦霞;郝金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对2006年8月-2011年10月植入起搏器的13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中有8例发生囊袋血肿,发生率5.88%;其中发生在7 d以内囊袋出血的患者5例,7 d~14 d囊袋出血的患者3例.8例患者中3例用注射器局部抽吸,1例抽吸效果欠佳后改为重新切开囊袋止血,3例切开囊袋,清创止血、并用立止血在囊袋内湿敷;2例芒硝外敷,盐袋压迫.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 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内出血与起搏器手术操作、应用抗凝药物、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高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潜在的凝血功能障碍或因并存疾病需应用抗凝药物,囊袋血肿发生较高.局部处理主要依据囊肿大小、皮肤瘀斑色泽、出血速度和起搏器囊袋张力大小而定.

    作者:郭海平;周文燕;李飒;佟秋燕;江明红;刘兆川;郝金小;王彦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益心舒组应用益心舒胶囊治疗,常规组除不应用益心舒外,其余治疗方案与益心舒组一致.观察两组住院期间的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益心舒组可显著减轻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应用于冠心病病人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一达;侯瑞田;汤立洁;王海明;张金龙;康雅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心宝丸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心先安,MAC)联合心宝丸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SSS患者停用一切影响心率、心律的药物3 d.将63例S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MAC 120 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28 d为一疗程,同时给予心宝丸3粒口服,3次/日.对照组31例,仅予MAC,用量、用法同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 h总心率、平均心率、小心率的变化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总的心率、平均心率和小心率均有所提高,但以治疗组增高较明显,临床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先安联合心宝丸治疗SSS 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贵生;张婷婷;瞿玲玲;秦士新;陆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分析,评估NT-proBNP在MHD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30例,病情稳定,已排除急性心血管事件,3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电化学法检测患者透析前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探讨NT-proBNP与MHD 患者左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MHD患者透析前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HD患者血清NT-proBNP分别与LVDd、LVDs、IVST、LVMI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与LAD、LVPWT无相关性.结论 MHD患者NT-proBNP水平普遍显著升高,并且与左心室功能密切相关,是一个早期诊断及评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赵娜;秦晓新;翟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