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秋艳;王彦霞;郝金小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改变特征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42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彩色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各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硬化严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发生率高(71.8%),且以软斑、硬斑构成为主.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57.1%,狭窄主要与软斑、混合斑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重要的临床诊治价值.
作者:张金;郭军红;王慧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35例门诊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病人予氨磺必利50 mg/d~150 mg/d,疗程1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氨磺必利治疗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PANSS总分及各量表分均自治疗7 d时开始下降,敌对、抑郁、焦虑症状均得到减轻,1个月后认知功能有所改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疲劳、恶心,但均较轻,病人能耐受,1周后缓解.结论 氨磺必利对脑血管病并发精神障碍病人的阳性及阴性症状均有疗效,且以低剂量即能明显起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赵新苗;胡拴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0年8月在潍坊市脑科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366例,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24个月,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性别、糖尿病、冠心病、吸烟为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适度饮酒为保护性因素.结论 男性、糖尿病、冠心病、吸烟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适度饮酒可预防脑梗死复发.
作者:张爱娟;王梅;胡鸣一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高血压患者在有效降压治疗的同时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对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太原市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 08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是否合并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分为两组:单纯降压药治疗组662例,并用活血化瘀药物组426例.采用上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患者近3年降压药物及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生情况,并测定患者的坐位血压.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实测血压水平、血压达标率以及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满意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可能并无实际临床意义.
作者:党振騠;毛朝旭;任晓军;权爱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传统的针刺治疗、康复训练及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三种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康复组、针刺组.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心理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及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康复组仅给予心理康复训练、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6.67%,康复组总有效率 60.00%,针刺组总有效率 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康复组与针刺组(P<0.05).结论 配合康复训练及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及针刺治疗.
作者:闫豫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山茱萸总苷对急性缺氧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的心肌细胞,采用液状石蜡封闭法建立缺血缺氧模型,并将原代培养3 d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1 h、2 h、3 h、5 h)及治疗组,药物浓度为生药10 g/L,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的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各时间点凋亡率明显上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氧组比较,治疗组各个时间点的凋亡率都有所下降(P<0.01).结论 缺氧可以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并且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凋亡率上升,山茱萸总苷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
作者:陈克芳;李建军;潘爱珍;黄启辉;侯祥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现代社会,高血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中医辨证分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及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阐述,说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
作者:张莹;毛静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早期针刺与康复运动双因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交互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康复组和对照组.综合组予针刺和康复运动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康复组行康复运动;对照组不针刺、不做康复运动.在治疗前后均对其进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结果 治疗1个月后,4组GC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综合组促醒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3个治疗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针刺组促醒时间明显优于康复组、对照组(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开展针刺及康复运动能明显缩短其昏迷时间,减轻意识障碍程度,改善预后.针刺腧穴、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均有促醒作用.针刺促醒作用强,起效快捷,疗效显著,康复运动促醒作用较弱,起效缓慢.
作者:俞梦瑾;刘锦;周育瑾;宋玉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符合我国冠心病诊断标准的病例42例.所有病人服用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达)4 mg,每日1次,共6个月.结果 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显示,全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运动试验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延长;至发生ST段下移1 mm的时间较治疗前延长(P<0.01).治疗6个月后,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前治疗减少.病人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变化,未发现心肌梗死及心血管病死亡事件.结论 培哚普利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安全有效,病人依从性好.
作者:崔文欣;童琳;王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血肿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对2006年8月-2011年10月植入起搏器的13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中有8例发生囊袋血肿,发生率5.88%;其中发生在7 d以内囊袋出血的患者5例,7 d~14 d囊袋出血的患者3例.8例患者中3例用注射器局部抽吸,1例抽吸效果欠佳后改为重新切开囊袋止血,3例切开囊袋,清创止血、并用立止血在囊袋内湿敷;2例芒硝外敷,盐袋压迫.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 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内出血与起搏器手术操作、应用抗凝药物、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高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潜在的凝血功能障碍或因并存疾病需应用抗凝药物,囊袋血肿发生较高.局部处理主要依据囊肿大小、皮肤瘀斑色泽、出血速度和起搏器囊袋张力大小而定.
作者:郭海平;周文燕;李飒;佟秋燕;江明红;刘兆川;郝金小;王彦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益心舒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益心舒组应用益心舒胶囊治疗,常规组除不应用益心舒外,其余治疗方案与益心舒组一致.观察两组住院期间的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益心舒组可显著减轻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应用于冠心病病人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一达;侯瑞田;汤立洁;王海明;张金龙;康雅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静脉输注奥扎格雷80 mg/d,对照组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12 mL,均以14 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ther指数的变化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BI指数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7%)显著高于对照组(8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
作者:李万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红景天中含有红景天苷和酪醇、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益气扶正、通脉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笔者选取2009年-2011年3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采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加硝酸甘油等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佟秋艳;王彦霞;郝金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自拟通络复原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通络复原汤及西医常规治疗,共治疗2周~8周.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共治疗2周~8周.治疗前后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通络复原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疗效好,应用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申宝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部位钻孔引流术治疗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术前头颅CT定位,确定穿刺进针点,选择血肿大直径不同方向穿刺,抽吸血肿量约1/2~2/3即可,合并破入脑室的患者多结合侧脑室引流数效果更好.术后复查头颅CT,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1 d~5 d,残留血肿<10 mL即可拔引流管.结果 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创伤小,血肿引流效果好,手术干预的范围扩大,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有利于挽救生命和促进功能恢复.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引流术扩大了手术救治的范围.微创钻孔引流术,方法简单,引流效果好,扩大了手术救治的适应证,降低了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是简单、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辛晓东;刘杰文;郝万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了解其发病机制,确定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微栓子监测,常规测定颅内外各血管的血流狭窄、频谱形态及声频,以确定有无血管狭窄及狭窄部位,每次监测30 min~60 min.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54例,其中单发动脉狭窄例15例,狭窄动脉以大脑中动脉狭窄为主;微栓子信号(MES)阳性14例,MES共56个,MES 强度5.1 dB~24.9 dB;颈内动脉轻度狭窄出现MES阳性3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4例.结论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使脑动脉内栓子的直接检测或实时监测成为可能.
作者:王向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早期他汀类药物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以探讨AMI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干预前和治疗后5 d抽取静脉血检测oxLDL、血脂等生化指标,分析辛伐他汀干预前后oxLDL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20 mg/d、40 mg/d辛伐他汀组干预后oxLDL低于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血浆oxLDL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40 mg/d辛伐他汀组与20 mg/d辛伐他汀组干预后oxLDL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具有抗oxLDL等调脂外效应,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镇脑宁与苯妥英钠治疗偏头痛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7月-2011年9月我院门诊就诊的中度偏头痛7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镇脑宁和苯妥英钠治疗2个月,采用<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QL4.0>和头痛指数指标来考核.结果 生活质量得分:苯妥英钠组治疗前(68.27±11.06)分升至治疗后的(82.07±5.36)分,镇脑宁组由治疗前(71.82±9.03)分升至治疗后的(82.74±5.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相似(P>0.05).头痛发作指数改变情况:镇脑宁组从(10.45±7.25)降至(2.20±2.75);苯妥英钠组从(9.81±7.58)降至(2.0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改善效果相似(P>0.05).结论 镇脑宁和苯妥英钠治疗偏头痛患儿既能改善生活质量又能减轻头痛指数,疗效满意.
作者:李振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80例ACS患者服用血脂康前后血浆IL-6及MCP-1水平.结果 ACS组血浆IL-6、MCP-1水平为(25.45±6.34)ng/mL、(19.98±4.57)p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68±5.54)ng/mL和(14.45±4.35)pg/L(P<0.01),服用血脂康4周后血浆IL-6及MCP-1水平下降(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IL-6及MCP-1水平升高与冠脉炎症反应相关,血脂康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IL-6及MCP-1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秀峰;刘丽军;马燕霞;邵丽莉;郭海平;裴利敏;李敏;李琴;信栓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分析,评估NT-proBNP在MHD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30例,病情稳定,已排除急性心血管事件,3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电化学法检测患者透析前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探讨NT-proBNP与MHD 患者左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MHD患者透析前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HD患者血清NT-proBNP分别与LVDd、LVDs、IVST、LVMI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与LAD、LVPWT无相关性.结论 MHD患者NT-proBNP水平普遍显著升高,并且与左心室功能密切相关,是一个早期诊断及评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赵娜;秦晓新;翟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