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观察

栗映泉

关键词:脑卒中, 肠内营养, 吞咽障碍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营养状况、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79例脑急性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患者早期给予积极的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为主,辅助肠内营养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营养状况、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评估.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神经功能恢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注射用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静脉输注奥扎格雷80 mg/d,对照组静脉输注丹参注射液12 mL,均以14 d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ther指数的变化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BI指数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7%)显著高于对照组(81.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扎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

    作者:李万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栓心脉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血栓心脉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阿司匹林150 mg,每日1次;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稳定血压、调节血脂、控制血糖等基本治疗,再配合运动、针灸治疗等常规康复疗法,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栓心脉宁片,28 d为1个疗程,采用神经功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2±10.4)分,治疗后为(11.1±4.2)分;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5±10.1)分,治疗后为(15.3±4.2)分.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心脉宁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指标,对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临床无不良反应.

    作者:朱彦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自拟通络复原汤治疗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通络复原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通络复原汤及西医常规治疗,共治疗2周~8周.对照组4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共治疗2周~8周.治疗前后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通络复原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脑梗死疗效好,应用简便易行,患者易于接受,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申宝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射血分数、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6 min步行试验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间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射血分数、血浆NT-proBNP以及6 min步行试验改善明显(P<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永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将68例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2.8%(P<0.05).治疗组39例中死亡1例,死亡率2.6%;对照组29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10.3%.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心综合征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广超;王珩;刘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论中风病功能康复需形神同治

    中风患者的各种表现,如神昏不知人、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吞咽呛咳、烦躁易怒、或郁郁不乐,或呆傻愚笨、或二便失禁等,以现代医学眼光来看则属于运动障碍、言语、吞咽、认知、心理、二便等各种功能障碍,这是一组相互影响的综合征.以传统中医学的眼光来看,则分属于形、神两个方面.在功能康复过程中,必须形神同治,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谢仁明;葛美生;陈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针刺与康复运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意识障碍的交互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并分析早期针刺与康复运动双因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交互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康复组和对照组.综合组予针刺和康复运动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康复组行康复运动;对照组不针刺、不做康复运动.在治疗前后均对其进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结果 治疗1个月后,4组GC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综合组促醒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3个治疗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针刺组促醒时间明显优于康复组、对照组(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开展针刺及康复运动能明显缩短其昏迷时间,减轻意识障碍程度,改善预后.针刺腧穴、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均有促醒作用.针刺促醒作用强,起效快捷,疗效显著,康复运动促醒作用较弱,起效缓慢.

    作者:俞梦瑾;刘锦;周育瑾;宋玉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红景天中含有红景天苷和酪醇、黄酮类化合物等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益气扶正、通脉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笔者选取2009年-2011年3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采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加硝酸甘油等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佟秋艳;王彦霞;郝金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性介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80例ACS患者服用血脂康前后血浆IL-6及MCP-1水平.结果 ACS组血浆IL-6、MCP-1水平为(25.45±6.34)ng/mL、(19.98±4.57)p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68±5.54)ng/mL和(14.45±4.35)pg/L(P<0.01),服用血脂康4周后血浆IL-6及MCP-1水平下降(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IL-6及MCP-1水平升高与冠脉炎症反应相关,血脂康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IL-6及MCP-1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秀峰;刘丽军;马燕霞;邵丽莉;郭海平;裴利敏;李敏;李琴;信栓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复视3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复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风后复视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44.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复视疗效满意.

    作者:魏孟玲;闫晓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镇脑宁与苯妥英钠治疗偏头痛患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镇脑宁与苯妥英钠治疗偏头痛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8年7月-2011年9月我院门诊就诊的中度偏头痛7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镇脑宁和苯妥英钠治疗2个月,采用<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QL4.0>和头痛指数指标来考核.结果 生活质量得分:苯妥英钠组治疗前(68.27±11.06)分升至治疗后的(82.07±5.36)分,镇脑宁组由治疗前(71.82±9.03)分升至治疗后的(82.74±5.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相似(P>0.05).头痛发作指数改变情况:镇脑宁组从(10.45±7.25)降至(2.20±2.75);苯妥英钠组从(9.81±7.58)降至(2.0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改善效果相似(P>0.05).结论 镇脑宁和苯妥英钠治疗偏头痛患儿既能改善生活质量又能减轻头痛指数,疗效满意.

    作者:李振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苦碟子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逐渐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苦碟子注射液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下调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孙亚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声定位下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在超声定位下留置改良中心静脉导管治疗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超声定位下对40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病人,经皮将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于心包腔内引流积液治疗.结果 40例病人均1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引流1 h后病人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心功能得到相应改善;引流量200 mL~1 600 mL;31例非恶性心包积液病人均成功拔管,9例确诊恶性心包积液后,带管转入肿瘤科进一步治疗.病人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超声定位下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心包积液引流术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是临床治疗中至大量心包积液病人(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岳玉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呋塞米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目的 探讨呋塞米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患者均给予呋塞米10 mg/h~30 mg/h输液泵持续泵入,每日用量不超过600 mg,生脉注射液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结果 治疗后,22例中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9%.结论 呋塞米持续泵入联合生脉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较好.

    作者:韦祥设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益气宣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1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益气宣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10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益气宣痹汤联合西药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治疗,而对照组单用欣康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明显(P<0.05).结论 益气宣痹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并能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郭之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国内冠心病与不寐相关性分析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临床多伴发不寐症状,而失眠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兹此对其目前的研究做一回顾分析,以启后学.

    作者:姜超;刘萍;仇俊玲;胡道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评价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分析,评估NT-proBNP在MHD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血液净化中心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MHD患者30例,病情稳定,已排除急性心血管事件,3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电化学法检测患者透析前NT-pro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探讨NT-proBNP与MHD 患者左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MHD患者透析前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HD患者血清NT-proBNP分别与LVDd、LVDs、IVST、LVMI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与LAD、LVPWT无相关性.结论 MHD患者NT-proBNP水平普遍显著升高,并且与左心室功能密切相关,是一个早期诊断及评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标志物.

    作者:赵娜;秦晓新;翟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男性肥胖隐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肥胖伴隐性高血压(MH)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诊所血压(CBP)正常的肥胖患者78例,均行24 h动态血压(ABP)检查,按日间血压检测结果,将肥胖患者分为单纯肥胖组(肥胖组)43例和肥胖伴MH组(MH组)35例;同时选取30例体重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比分析3组血清Hcy、hs-CRP水平.结果 肥胖组MH发病率44.87%(35/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43%(P<0.01);肥胖伴M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24 hSB、24 hDBP),日、夜平均收缩压(dSBP、dDBP)均明显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其血清Hcy、hs-CRP水平也显著高于单纯肥胖组(P<0.05)和对照组(P<0.01);单纯肥胖组血清Hcy、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患者MH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血清Hcy、hs-CRP水平也明显升高.提示血清Hcy、hs-CRP可能参与了肥胖患者并发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曹悦鞍;彭朝胜;张文洛;何继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改变特征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42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人群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彩色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各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硬化严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发生率高(71.8%),且以软斑、硬斑构成为主.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发生率57.1%,狭窄主要与软斑、混合斑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有重要的临床诊治价值.

    作者:张金;郭军红;王慧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培哚普利治疗冠心病42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符合我国冠心病诊断标准的病例42例.所有病人服用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达)4 mg,每日1次,共6个月.结果 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显示,全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平板运动试验结果显示,治疗后运动试验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延长;至发生ST段下移1 mm的时间较治疗前延长(P<0.01).治疗6个月后,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较前治疗减少.病人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变化,未发现心肌梗死及心血管病死亡事件.结论 培哚普利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安全有效,病人依从性好.

    作者:崔文欣;童琳;王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