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脑舒通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血脂的影响

蔡力进;郭春生;郑华

关键词:心脑舒通胶囊, 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脂
摘要: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血脂的影响.方法 血脂增高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人56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均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 mg治疗,观察组同时加服心脑舒通胶囊3粒/次,每日3次.于用药前及用药2个月后进行血脂检查.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脑舒通具有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目的 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作为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50名,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用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大位移(Ds),并计算其平均值(MDs),对LVEF和M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二尖瓣环6个位点MD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的LVEF呈显著正相关(r=0.86,P<0.01),同时发现LVESV与LVEF、MDs有较好的相关性(r=0.51,P<0.05;r=0.480,P<0.05),而LVEDd、LVEDV与LVEF、MDs无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TMAD技术可以用来作为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个新方法,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婷婷;李天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百忧解治疗,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各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其疗效及起效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3%,平均起效时间12.6 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29%,平均起效时间16.9 d.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疗效,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起效快,副反应小的优点.

    作者:肖展翅;王洲羿;欧霞;蔡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羌葛解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羌葛解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羌葛解心汤,每日1剂,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 治疗组缓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体征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8%比83.3%,P<0.05);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7%比66.7%,P<0.05);治疗组心肌酶谱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羌葛解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周晓平;赵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蛋白激酶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于1986年由Murry等[1]首次提出,即心肌经过一次或几次短暂缺血后,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损伤的耐受性增加,可明显延长产生不可逆心肌损伤的时间.主要表现为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的缩小,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保护冠状动脉内皮和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更快地使心肌从再灌注中恢复心肌顿抑等[2].根据保护效应出现的时间,IP被分为早期(early phase,EP)和延迟期(delayed phase,DP)两个阶段.EP发生于缺血后数分钟,仅持续2 h~3 h;DP则在首次缺血后12 h~24 h出现、持续3 d~4 d.

    作者:张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二氮嗪预处理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二氮嗪预处理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及效果.方法 通过单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雄性幼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筛选具有心肌特异分化潜能的MCSCs;将雌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MCSCs移植组、二氮嗪预处理MCSCs移植组;细胞移植后4 周,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恢复情况,心脏组织切片进行Masson染色,利用图像分析检测胶原纤维比率,用原位荧光杂交法标记心肌组织中Y染色体细胞,并检测其cTnT的表达.结果 二氮嗪预处理细胞移植组与MCSCs移植组相比,大鼠的心功能指数明显提高,胶原纤维比率明显减小,Y染色体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氮嗪预处理MC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有利于移植细胞在受损心肌内的存活,并促进心功能恢复,其疗效优于单纯干细胞移植.

    作者:崔晓军;张剑凯;谭玉珍;谢华;郭金华;国海东;王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高血压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每天晨起口服,治疗1周疗效不满意者,剂量增加至5 mg/d,服药4周.结果 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1级、2级、3级高血压有效率分别为100.0%、90.9%和50.0%.血尿常规及电解质、血糖、尿素氮、肌酐、血脂、肝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无异常变化.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有效、安全、依从性好的药物.

    作者:高淑华;罗晋武;赵一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尼莫同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应用尼莫同对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表达的影响,研究尼莫同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尼莫同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尼莫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病理学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Smac蛋白的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假手术组脑组织中Smac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Smac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尼莫同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脑组织中可见个别凋亡细胞,而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数明显较多,尼莫同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介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之间,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同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下调线粒体内Smac蛋白的表达发挥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作者:李晓东;刘瑞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几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建立方法比较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动脉疾病,可引起冠心病和脑梗死等,是我国和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种疾病前列.有关AS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有多个学说,如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应学说、免疫炎症学说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形成AS的复杂因素.积极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开发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是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并建立可靠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对于探明AS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立一种容易获得,价格较低,耗时较短的实验动物AS模型非常必要.本实验旨在探索一种成熟的、可重复性好的大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立方法.

    作者:药红梅;吕吉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的影响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脑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及促红细胞细胞生成素(EPO)对其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EPO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新生7 d 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HIBD组、rhEPO治疗组,每组根据不同时间点又分为5个亚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每组8只,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脑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aspase-9的表达在缺氧缺血6 h即增强,12 h时逐渐升高,24 h~72 h维持在高峰水平(P<0.01);Caspase-3的表达也在缺氧缺血6 h即增强,12 h时逐渐升高,24 h~48 h达高峰,72 h稍有降低(P<0.01);rhEPO治疗组各时间点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较HIBD组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Caspase-9和Caspase-3参与了新生大鼠脑组织HIBD的发生发展过程,EPO可能通过降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作者:白丹;阴怀清;阴崇娟;武师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负荷量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中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是否较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疗效更佳.方法 将132例ACS病人随机分为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对照组(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的心绞痛发作很快被控制,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很快被改善,出院后病人再发心绞痛,再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在ACS病人中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较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疗效更佳.

    作者:冉惠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中风患者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及配合功能锻炼.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局部点刺放血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张静;于金栋;曹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妇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妇产科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7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给予综合治疗后,经静脉顺行造影证实治愈33例,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2%.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应用溶栓、抗凝及活血化瘀治疗,加强肢体主被动活动、避免高脂饮食综合性预防措施.

    作者:杨大明;郭丽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综合疗法组、灯盏花素针配合光量子液体治疗仪组和灯盏花素针组各36例,3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 中医药综合疗法组疗效明显优于灯盏花素针配合光量子液体治疗仪组和灯盏花素针组(P<0.05).结论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艳华;温伟伦;王海红;吴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联合不同种类降压药物对轻度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且分别予钙离子拮抗剂(CCB)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药联合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120例轻度高血压患者经积极改良生活方式2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者,在继续生活方式改良的基础上,随机分为6组,每组20例.组1:晨服氨氯地平5 mg;组2:晨服氨氯地平5 mg+晨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3:晨服氨氯地平5 mg+睡前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4:晨服贝那普利10 mg;组5:晨服贝那普利10 mg +晨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6:晨服贝那普利10 mg+睡前服拜阿司匹林100 mg,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压监测和血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治疗后6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组3的降压幅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组6降压幅度较组1、组2、组4、组5有所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睡前服用组的降压幅度较晨服组和不服组增高(P<0.05或P<0.01),而晨服组与不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前服用阿司匹林比晨服有利于降低血压,与CCB合用效果更明显.

    作者:杨菊;孙晓晖;周晓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稳心颗粒对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和ISO +稳心颗粒组,每组10只.检测心脏质量/体质量(HW/BW)及左室质量/体质量(LVW/BW),观察心肌细胞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c-myc蛋白的变化被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SO组大鼠HW/BW和 LVW/BW明显增加(P<0.05),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ISO组比较,ISO+稳心颗粒组大鼠HW/BW和 LVW/BW明显降低(P<0.05),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稳心颗粒可明显减轻大鼠心肌肥厚,这可能与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有关.

    作者:王国钦;金伟;漆满英;裴兆辉;陈勤;戴刚;马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除治疗原发病外,均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9%、显效率5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8%、显效率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是治疗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段雁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围绝经期高血压中西医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围绝经期是指围绕绝经的一段时期,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即绝经过渡期至后一次月经后一年.围绝经期高血压是指合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高血压,表现为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群,同时伴有血压升高,并可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作者:任宇科;陈晓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腹主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结构向老龄化发展和影像新技术的应用,腹主动脉瘤的发现率逐年增高,既往诊断依赖于血管造影,目前彩色多普勒技术已成为诊断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现就我院在2003年-2010年收集的23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戎文忠;闫庆;张世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脑舒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脑舒通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予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治疗组与对照组HRV各时域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治疗后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HRV指标明显提高(P<0.01),代表迷走神经功能HRV指标也有上升(P<0.05),但治疗组上升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心脑舒通胶囊可以改善心率变异,减少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黄孟军;裴异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思路和方法

    中风失语症(Aphasia)是针灸临床中常见的疑难病症,约占中风病的2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笔者近年来,在以往研究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基础上,辨证施治,辨病加减,巧用经验穴,特殊针法,主辅相配,不期收效明显,治愈率较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先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