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尼莫同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意义

李晓东;刘瑞珍

关键词:尼莫同,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线粒体, Smac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应用尼莫同对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表达的影响,研究尼莫同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尼莫同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尼莫同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病理学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Smac蛋白的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假手术组脑组织中Smac蛋白呈弱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Smac蛋白呈强阳性表达,尼莫同治疗组介于二者之间,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脑组织中可见个别凋亡细胞,而缺血再灌注组凋亡细胞数明显较多,尼莫同治疗组凋亡细胞数介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之间,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同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可能通过下调线粒体内Smac蛋白的表达发挥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二氮嗪预处理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二氮嗪预处理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及效果.方法 通过单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雄性幼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筛选具有心肌特异分化潜能的MCSCs;将雌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MCSCs移植组、二氮嗪预处理MCSCs移植组;细胞移植后4 周,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恢复情况,心脏组织切片进行Masson染色,利用图像分析检测胶原纤维比率,用原位荧光杂交法标记心肌组织中Y染色体细胞,并检测其cTnT的表达.结果 二氮嗪预处理细胞移植组与MCSCs移植组相比,大鼠的心功能指数明显提高,胶原纤维比率明显减小,Y染色体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氮嗪预处理MC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有利于移植细胞在受损心肌内的存活,并促进心功能恢复,其疗效优于单纯干细胞移植.

    作者:崔晓军;张剑凯;谭玉珍;谢华;郭金华;国海东;王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稳心颗粒对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ISO)组和ISO +稳心颗粒组,每组10只.检测心脏质量/体质量(HW/BW)及左室质量/体质量(LVW/BW),观察心肌细胞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c-myc蛋白的变化被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SO组大鼠HW/BW和 LVW/BW明显增加(P<0.05),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ISO组比较,ISO+稳心颗粒组大鼠HW/BW和 LVW/BW明显降低(P<0.05),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稳心颗粒可明显减轻大鼠心肌肥厚,这可能与β-catenin及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有关.

    作者:王国钦;金伟;漆满英;裴兆辉;陈勤;戴刚;马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脑舒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脑舒通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予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治疗组与对照组HRV各时域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治疗后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HRV指标明显提高(P<0.01),代表迷走神经功能HRV指标也有上升(P<0.05),但治疗组上升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心脑舒通胶囊可以改善心率变异,减少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黄孟军;裴异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自拟散风通络汤预防性治疗成年人偏头痛96例

    目的 观察散风通络汤预防性治疗成年人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偏头痛病人1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组口服散风通络汤.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经8周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1%,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在减少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次数反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散风通络汤预防性治疗成年人偏头痛,较应用普萘洛尔疗效显著.

    作者:郝秋艳;李艳捧;宋淑玲;王兴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百忧解治疗,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各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观察其疗效及起效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3%,平均起效时间12.6 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29%,平均起效时间16.9 d.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音乐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疗效,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起效快,副反应小的优点.

    作者:肖展翅;王洲羿;欧霞;蔡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EPO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的影响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时脑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及促红细胞细胞生成素(EPO)对其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EPO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新生7 d 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HIBD组、rhEPO治疗组,每组根据不同时间点又分为5个亚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每组8只,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脑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Caspase-9的表达在缺氧缺血6 h即增强,12 h时逐渐升高,24 h~72 h维持在高峰水平(P<0.01);Caspase-3的表达也在缺氧缺血6 h即增强,12 h时逐渐升高,24 h~48 h达高峰,72 h稍有降低(P<0.01);rhEPO治疗组各时间点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较HIBD组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Caspase-9和Caspase-3参与了新生大鼠脑组织HIBD的发生发展过程,EPO可能通过降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Caspase-9和Caspase-3的表达发挥其脑保护作用.

    作者:白丹;阴怀清;阴崇娟;武师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药综合疗法组、灯盏花素针配合光量子液体治疗仪组和灯盏花素针组各36例,3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 中医药综合疗法组疗效明显优于灯盏花素针配合光量子液体治疗仪组和灯盏花素针组(P<0.05).结论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艳华;温伟伦;王海红;吴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治疗高血压危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评价尼卡地平注射液在高血压危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50例高血压危象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尼卡地平20 μg/kg组(Ⅰ组)、盐酸尼卡地平30 μg/kg组(Ⅱ组),分别观察给药前(T0)及给药后15 s(T1)、1 min(T2)、15 min(T3)、30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ECG的变化.结果 起效时间两组相似,均为20 s左右;持续时间:Ⅱ组明显长于Ⅰ组(P<0.05),但两组的多数均维持有效降压在10 min以上;用药后两组降压趋势相似,有效率均为100%;出现低血压时间点两组相似,趋势相同,均在1 min~3 min;大降压幅度,Ⅱ组SBP明显大于Ⅰ组(P<0.05),DBP两组相似;用药后1 min~10 min两组均有心率增快现象,除增幅变化特点相似外,HR增幅快,Ⅱ组大于Ⅰ组(P<0.05).结论 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在高血压危象治疗中具有起效快、安全、有效的特点.

    作者:张德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更年期高血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对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3例更年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服用科素亚和松龄血脉康,对照组51例,单纯服用科素亚,治疗3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4%,对照组为2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松龄血脉康具有良好的协同降低血压作用,治疗更年期高血压有很好疗效.

    作者:尚玉红;林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OX40/OX40L、IL-6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致死性疾病,目前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是发生在血管壁的慢性炎症过程,基本病理损害符合慢性炎症疾病的特点[1,2],涉及多种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等.在炎症免疫应答中,除了需要MHC-抗原及B7-CD28信号外,还需要其他一些刺激分子参与,OX40/OX40L既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大量研究证明,敏感的炎性标志物白细胞介素(IL)-6在炎症反应中起核心调节作用,其与疾病的活动相关,是冠心病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孙道新;高大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30 min,再灌注2 h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以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心肌细胞Bcl-2、Bax基因的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IR)组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EGB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受到抑制(P<0.01).IR组和EGB组Bax、Bcl-2、P53基因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EGB明显促进Bcl-2基因表达,同时抑制Bax、P53基因表达(P<0.01),Bcl-2和Bax的比值也随之升高.结论 EGB可明显下调Bax和P53基因的蛋白表达,上调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从而显著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后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刘斌;秦太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选择2006年4月-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795例,从中选出45岁以下冠心病的所有患者175例作为A组.选择2007年4月-2009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98例,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中选出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464例作为B组,进行对比分析,对45岁以下冠心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A组男性、吸烟、吸安纳咖、血脂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和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而A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均低于B组(P<0.01).A组患者单支病变高于B组(P<0.01),A组单支病变中前降支有50例(87.7%);A组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右冠脉、旋支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比例低于B组(P<0.05或P<0.01);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及冠脉狭窄程度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无意义病变A组高于B组(P<0.01).结论 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多数以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与男性、吸烟、体力活动少、处于高度紧张和工作压力大、血脂异常及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关系密切,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多数为局限性病变;约一半为单支病变,且以前降支单支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未见有意义病变,且以心肌梗死为主;2支及3支病变、右冠脉及旋支病变、侧支循环建立比例低于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及前降支病变、左主干病变与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相似.

    作者:张卫玲;秦中胜;潘三葱;王丽;刘影;崔花花;张海芹;孙玉霞;李向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何立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验案1例

    何立人教授是沪上名老中医,长于诊治各种中医内科疑难、重病杂症,尤擅心脑血管疾病.从医四十余载,熟研经文,博采众长,用药轻灵,心病却不独治心,调气血,和阴阳,扶正祛邪并重,独具匠心.学生有幸随师学习,现将随师侍诊时所遇1例扩张型心肌病诊疗经过报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姚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研究现况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以遇事善忘、不能定向、理解错误、计算力差、情绪失控等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的精神减退或消失为特征[1].据WHO 统计,欧美的痴呆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为多,占全部痴呆的50%,VD占20%,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占30%.而VD在亚洲国家占老年期痴呆的68.5%,居首位,在我国占老年期痴呆的发病首位[2].据不完全数字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脑血管病人,至少有20%合并存在认知障碍.随着脑血管病患病率的日益增高,血管性痴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何治疗及改善脑血管痴呆病人的临床症状,已经成为很多医生研究的问题,现将近些年来各医家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刘晴;顼宝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除治疗原发病外,均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9%、显效率5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8%、显效率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是治疗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段雁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呋塞米微量泵持续泵入法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伴利尿剂抵抗时的疗效分析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一种进行性病变,其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心力衰竭进展和恶化时需加大利尿剂剂量,终导致再大剂量口服和静脉注射呋塞米病人也无反应,呈现利尿剂抵抗.本研究采用呋塞米微量泵持续泵入治疗Ⅲ级~Ⅳ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病人以观察临床综合评价指标变化.

    作者:闫建玲;汪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负荷量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中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是否较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疗效更佳.方法 将132例ACS病人随机分为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对照组(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的心绞痛发作很快被控制,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很快被改善,出院后病人再发心绞痛,再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在ACS病人中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首剂氯吡格雷负荷量(300 mg)较阿司匹林加常规治疗联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疗效更佳.

    作者:冉惠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蛋白激酶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于1986年由Murry等[1]首次提出,即心肌经过一次或几次短暂缺血后,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损伤的耐受性增加,可明显延长产生不可逆心肌损伤的时间.主要表现为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的缩小,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保护冠状动脉内皮和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更快地使心肌从再灌注中恢复心肌顿抑等[2].根据保护效应出现的时间,IP被分为早期(early phase,EP)和延迟期(delayed phase,DP)两个阶段.EP发生于缺血后数分钟,仅持续2 h~3 h;DP则在首次缺血后12 h~24 h出现、持续3 d~4 d.

    作者:张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GM-1治疗液化石油气中毒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液化石油气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 50例急性液化石油气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记忆商数(DQ)测评,并随访3个月后再进行DQ测评.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高于对照组的52%(P<0.05),在治疗1个月及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的DQ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GM-1可明显改善液化石油气中毒患者的预后,尤其是记忆功能的改善,而且远期治疗效果更优.

    作者:周艳霞;白润涛;龙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九味宁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即慢性心功能不全,是多数器质性心脏病几乎无可避免的晚期主要病理特征.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表现出对慢性病治疗的显著疗效,我院采用九味宁心汤治疗8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梁艳;杨保成;徐治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