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丹;阴怀清;阴崇娟;武师润
目的 观察散风通络汤预防性治疗成年人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偏头痛病人1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组口服散风通络汤.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经8周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1%,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在减少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次数反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散风通络汤预防性治疗成年人偏头痛,较应用普萘洛尔疗效显著.
作者:郝秋艳;李艳捧;宋淑玲;王兴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中风患者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及配合功能锻炼.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局部点刺放血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张静;于金栋;曹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除治疗原发病外,均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9%、显效率5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8%、显效率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是治疗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段雁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早期和延迟静脉溶栓与血浆B 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31例溶栓再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早期溶栓组(21例)和延迟溶栓组(10例),测定溶栓前、发病24 h和5 d时的血浆BNP.结果 两组发病24 h、5 d BNP水平高于溶栓前(P<0.01),发病5 d BNP低于发病24 h(P<0.01);溶栓前和发病24 h BN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溶栓组发病5 d BNP明显低于延迟溶栓组(P<0.01).结论 早期静脉溶栓较延迟静脉溶栓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
作者:杨来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急性液化石油气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 50例急性液化石油气中毒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记忆商数(DQ)测评,并随访3个月后再进行DQ测评.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高于对照组的52%(P<0.05),在治疗1个月及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的DQ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GM-1可明显改善液化石油气中毒患者的预后,尤其是记忆功能的改善,而且远期治疗效果更优.
作者:周艳霞;白润涛;龙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的近期、中期疗效.方法 经SYNTAX评分选择后,对19例中危、低危无保护左主干病变(ULMCA)患者行介入治疗,观察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情况以及12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TIMI血流3级,住院期间无MACE事件发生,随访3个月~18个月,未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6%~11%,平均9.4%.3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有心绞痛发作,但经冠脉造影检查支架内血流通畅,无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治疗是可行的,安全的,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董睿智;贾永平;范春雨;高宇平;王睿;赵太生;程守全;许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脑舒通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组予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采用动态心电图技术对治疗组与对照组HRV各时域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两组治疗后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HRV指标明显提高(P<0.01),代表迷走神经功能HRV指标也有上升(P<0.05),但治疗组上升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心脑舒通胶囊可以改善心率变异,减少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黄孟军;裴异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病例组32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分别测出溶栓前后再通组和未通组ET-1、NO、hs-CRP、TXA2水平的动态变化.正常对照组测空腹ET-1、NO、hs-CRP、TXA2水平.结果 病例组ET-1、hs-CRP、TXA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O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溶栓再通组的ET-1、NO、hs-CRP、TXA2水平显著增高,且峰值显著高于溶栓未通组的峰值(P<0.05);再通组ET-1、hs-CRP、TXA2和NO峰值提前,都在溶栓后3 h,而溶栓未通组峰值均为溶栓后5 h.结论 ET-1、hs-CRP、TXA2和NO相互作用,参与了AMI的循环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可作为判断AMI病情及溶栓治疗再通的可能指标.
作者:贺青军;罗子幸;余秀兰;王文会;罗智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中药(黄芪、丹参、川芎、三七、降香、红花等).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达95.2%,心电图总有效率50.0%,对照组分别为77.5%、37.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是治疗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刘爱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阿司匹林且分别予钙离子拮抗剂(CCB)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药联合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120例轻度高血压患者经积极改良生活方式2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者,在继续生活方式改良的基础上,随机分为6组,每组20例.组1:晨服氨氯地平5 mg;组2:晨服氨氯地平5 mg+晨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3:晨服氨氯地平5 mg+睡前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4:晨服贝那普利10 mg;组5:晨服贝那普利10 mg +晨服拜阿司匹林100 mg;组6:晨服贝那普利10 mg+睡前服拜阿司匹林100 mg,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压监测和血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治疗后6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组3的降压幅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或P<0.01);组6降压幅度较组1、组2、组4、组5有所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睡前服用组的降压幅度较晨服组和不服组增高(P<0.05或P<0.01),而晨服组与不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前服用阿司匹林比晨服有利于降低血压,与CCB合用效果更明显.
作者:杨菊;孙晓晖;周晓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益心汤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心汤治疗.于不同时间观察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2DE)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LVEDV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医常规加益心汤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李洁芳;汪建红;邓秀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治疗组予依达拉奉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显效率为7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显效率为3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段圣杰;任旭;琚小红;刘晗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氨氯地平联用小檗碱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 选择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26例,患者口服氨氯地平5 mg,1次/日,小檗碱0.3 g,3次/日,急性痛风患者,口服秋水仙碱0.5 mg,慢性痛风患者,口服别嘌呤醇100 mg.观察患者服药前后血压、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8周后,舒张压、收缩压分别从(104±5) mmHg、(166±8) mmHg下降至(83±3) mmHg、(131±7) mm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用小檗碱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合并痛风患者,在短期内可有效降低血压.
作者:罗先平;刘春玲;徐晓娟;于黎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于1986年由Murry等[1]首次提出,即心肌经过一次或几次短暂缺血后,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损伤的耐受性增加,可明显延长产生不可逆心肌损伤的时间.主要表现为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的缩小,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保护冠状动脉内皮和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更快地使心肌从再灌注中恢复心肌顿抑等[2].根据保护效应出现的时间,IP被分为早期(early phase,EP)和延迟期(delayed phase,DP)两个阶段.EP发生于缺血后数分钟,仅持续2 h~3 h;DP则在首次缺血后12 h~24 h出现、持续3 d~4 d.
作者:张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冠心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一直是积极探讨的题目.随着医学的进步,对冠心病病理病机的深入认识,新诊疗技术的发展,中医界在广泛接受新的冠心病现代诊疗技术的同时,也明确冠心病辩证与辨病必须结合的观点.现已经构建了胸痹心痛病证结合为主的诊疗方向,但辨证论治不能偏废.
作者:赵志宏;王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统计2006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包括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急症等128种医药刊物,475篇文章,丹红注射液所治疗的22 650临床病例相关资料,对其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为如何避免中药注射剂对心脑血管病的不良反应(ADR)提出对策意见.
作者:黄慧;谌剑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二氮嗪预处理骨髓源性心肌干细胞(MC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及效果.方法 通过单细胞克隆培养技术,从雄性幼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筛选具有心肌特异分化潜能的MCSCs;将雌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MCSCs移植组、二氮嗪预处理MCSCs移植组;细胞移植后4 周,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恢复情况,心脏组织切片进行Masson染色,利用图像分析检测胶原纤维比率,用原位荧光杂交法标记心肌组织中Y染色体细胞,并检测其cTnT的表达.结果 二氮嗪预处理细胞移植组与MCSCs移植组相比,大鼠的心功能指数明显提高,胶原纤维比率明显减小,Y染色体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氮嗪预处理MCSCs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有利于移植细胞在受损心肌内的存活,并促进心功能恢复,其疗效优于单纯干细胞移植.
作者:崔晓军;张剑凯;谭玉珍;谢华;郭金华;国海东;王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方法 入选48例室性早搏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24 h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临床症状疗效:对照组显效率为23.8%,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显效率为33.3%,总有效率为92.6%.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疗效:对照组显效率为19.1%,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显效率37.0%,总有效率88.9%.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疗效确切.
作者:朱志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疗效.方法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筛选出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80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 mg~5 mg,晨服,每日1次,缬沙坦40 mg~80 mg,每日晚上服用1次,观察2个月.结果 治疗8周末,24 h、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分别降低(10.4±2.5)/(7.8±2.6)mmHg、(11.2±1.8)/(7.5±2.8)mmHg、(9.6±1.5)/(7.5±2.0)mmHg,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晨峰程度降低(14±2)/(11±3)mmHg,血压峰值异常控制率84.4%,24 h动态血压达标率86.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不仅有效降低24 h血压,而且能降低晨峰程度,有效控制血压晨峰的发生.
作者:刘玲梅;蔚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作为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50名,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用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通过TMAD技术测量二尖瓣环6个位点的收缩期大位移(Ds),并计算其平均值(MDs),对LVEF和M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二尖瓣环6个位点MDs,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的LVEF呈显著正相关(r=0.86,P<0.01),同时发现LVESV与LVEF、MDs有较好的相关性(r=0.51,P<0.05;r=0.480,P<0.05),而LVEDd、LVEDV与LVEF、MDs无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TMAD技术可以用来作为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一个新方法,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婷婷;李天亮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