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邱蓉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纤维蛋白原, 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 糖尿病
摘要:目的 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有典型症状并经冠脉造影明确的ACS患者86例,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浆Fib水平.分别比较男女两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组,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不同冠脉病变部位组以及是否合并并发症组的Fib水平.结果 不同性别间,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组间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三组及两两比较Fib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多支病变组(包括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Fib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组Fib水平高于未合并右冠状动脉病变组,分别为(3.529±1.216)g/L及(3.005±0.788)g/L(P<0.05).而是否合并前降支或回旋支病变组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Fib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而无任何并发症和至少合并一种并发症两组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脑血管病组的Fib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中,合并冠脉多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或糖尿病的Fib水平较高.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气血痰愈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5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气血痰愈汤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予自拟中药气血痰愈汤治疗;对照组予地高辛、依那普利治疗.两组均治疗两周,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56.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气血痰愈汤结合基础抗心功能不全药物可以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传统单用西药的方法能发挥更大的临床效应.

    作者:袁宝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前列地尔对缺血大鼠脑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PGE1)对缺血大鼠CGRP的影响,阐明其对脑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PGE1低、中、高剂量组.PGE1腹腔注射3 d,大鼠MCAO模型24 h后取血,并断头取脑.检测各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数值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PGE1干预后CGRP较单纯缺血组明显增高(P<0.01),而PGE1各剂量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E1对脑缺血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张宇红;田步先;李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心脏X综合征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疗程为2个月.观察两组典型心绞痛症状、发作频率、运动平板试验运动总时间、运动至ST段下移 1 mm 的时间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症状缓解,运动平板试验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心脏X综合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彭德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养心氏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ET、NO、CRP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养心氏对气虚血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将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养心氏片,每次4片,每日3次;对照组38例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次1片,每日3次.服药前后记录ET、NO、CRP、心绞痛症状及全身症状改善情况.两组均2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ET、NO、CRP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养心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疗效明显,能明显降低ET、NO、CRP,且无任何毒副反应.

    作者:严冬;钱玉良;唐蜀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安宫牛黄丸组、西药组、中西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动物模型,在脑缺血后6 h、24 h、48 h、72 h进行神经功能行为评分;造模连续给药4 d后,取脑组织,计算脑系数,干湿重法观察脑组织含水量,腹主动脉采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 阻断大脑中动脉后4 d内,除了假手术组外,所有大鼠都出现程度不同的运动障碍;脑系数、脑含水量和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安宫牛黄丸组、西药组、中西药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脑系数、脑组织含水量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升高血清IL-10水平(P<0.05);以中西药组作用优,与假手术组、模型组、安宫牛黄丸组、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宫牛黄丸组与西药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宫牛黄丸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是其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刘宗涛;沙地克·沙吾提;李继彬;刘远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929年德国医生福斯曼独创了心脏导管检查技术,从而奠定了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基础.随着心脏导管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1977年Gruentzing Myler和Hann在Sanfrancisco进行了首例人体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至20世纪90年代冠脉支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作者:谢勉;党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CGRP表达变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培养心肌细胞CGRP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1 d~3 d龄的Sprague-Dawley(SD)大鼠建立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模型,选用20孔培养第4天~第5天呈亚融合状态下细胞随机分为5组,每组4孔,即对照组(C组)和NE1 h、3 h、6 h、12 h组.细胞培养基内加入NE后,取样本进行测定.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心肌细胞内CGRP表达的变化.结果 NE组CGRP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各时点均较对照组增多,并随缺血时间延长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1 h、3 h、6 h和CGRP免疫反应阳性物质显著增多,6 h达高,12 h稍有下降.结论 NE在细胞水平可上调心肌细胞CGRP表达.

    作者:李岩;吕志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依那普利联合吲哒帕胺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小剂量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有利于减少单一药物可能存在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是控制高血压的策略之一.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降压药.

    作者:禹振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松龄血脉康胶囊在动脉粥样斑块性脑梗死急性期自由基清除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方法 102例颈动脉斑块性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3粒/次,3次/日,连用4周,观察入院时及治疗2周、4周后两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梗死体积变化.结果 两组在治疗2周后、4周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梗死体积较对照组缩小(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梗死灶缩小方面优于常规治疗,其原因可能与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有关.

    作者:李惠珍;刘启;刘纪强;崔兆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银杏酮酯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在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银杏酮酯(GBE50)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建立改良的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注模型,平衡灌注30 min,缺血30 min,再恢复常速灌注40 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用3组不同浓度的银杏酮酯 (12.5 mg/L、25 mg/L、50 mg/L)进行灌流,观察停灌前、再灌5 min、再灌10 min、再灌20 min、再灌40 min时,心率(HR)、左心室收缩峰压平均值(mLVSP)、左心室等容收缩和舒张期压力平均值(±dp/dtmax)的变化;冠脉流量(CF)、冠脉流出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结果 用银杏酮酯灌流缺血的心脏后,与模型组比较,mLVSP、±dp/dtmax分别增加;平均冠脉流量增加,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银杏酮酯对离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机制有关.

    作者:谢咪雪;蒋琦;桑伊妙;陈盛;杨午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干预

    目的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联合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参松养心胶囊加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改变.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00%,24 h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0.00%,24 h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联合干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作者:魏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幕上大面积脑梗死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方法 27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例接受开颅减压术,21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观察治疗后28 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有脑疝症状时,应立即行开颅减压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王有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健脾活血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脾活血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疗效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等参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活血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作者:李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甘精、地特胰岛素对3T3-L1脂肪细胞瘦素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对体外3T3-L1脂肪细胞瘦素(leptio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不同浓度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刺激分化后的3T3-L1脂肪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瘦素mRNA表达.结果 随着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浓度的升高,瘦素mRNA表达逐渐升高,相同浓度的地特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对瘦素mRNA的促进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均可使分化后3T3-L1细胞瘦素表达增加;人胰岛素对3T3-L1细胞瘦素表达增加的作用强,甘精胰岛素次之,地特胰岛素弱.

    作者:王丽;杨静;阴津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健脾化痰通脉方治疗冠心病血脂异常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健脾化痰通脉方对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健脾化痰通脉方,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于每晚睡前口服.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结果 健脾化痰通脉方能明显改善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胸闷、胸痛、气短、体胖多痰、身体困重等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能明显改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P<0.01),实验室指标总有效率为73.33%,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痰通脉方能明显改善冠心病血脂异常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血脂指标,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魏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脑梗死致病基因多态性热点研究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并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障碍、眩晕、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包括动脉粥样硬化(AS)性血栓性梗死、脑栓塞、脑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LACI)、无症状性梗死等.

    作者:李静;杨文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夜间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夜间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病人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输注,每日两次,疗程为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夜间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300 mL~500 mL,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治疗过程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展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总有效率64.2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昼夜疗法,夜间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能有效防止进展性脑梗死的梗死面积继续扩大,阻止神经功能缺损继续加重,明显阻止进展性脑梗死的发展.

    作者:杨林爱;史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冠心病病变程度与血浆BNP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测定130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急性心肌梗死42例)及健康对照组30名血浆BNP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明显升高(P<0.01),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各亚组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血浆BNP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杨来宝;吴美凤;陈明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风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

    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中风是长期致残的疾病之首,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1].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风、火、痰、虚、瘀”是该病的致病因素,并逐步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理论,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楼丹飞;李越华;王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分析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方法 入选的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中年对照组(年龄<60岁).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状态下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情况,动态血压昼夜异常发生率及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结果 平均舒张压老年组均低于中年组(P<0.05);全天、日间、夜间平均脉压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老年组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舒张压<60 mmHg的发生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年组(P<0.01).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状态下有舒张压过低、脉压大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

    作者:李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