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胡春凤;杜芳;王桂山;翟金国;李龙飞;郝伟
采用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钠与单用奎硫平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并作临床比较,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为2004年10月至2008年3月我院脑外科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未用过抗精神病药.共73例,随机分为合用组(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钠)36例,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1±13.2)岁;病程8个月~2.3年,平均1.5年;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平均(69.1±7.3)分,单用组(单用奎硫平)37例,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3±13.7)岁;病程6个月~3.2年,平均1.7年;BPRS平均(68.2±7.1)分.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作者:杨文;赵勇;鲁晓波;高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疗程6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减低(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齐拉西酮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0%,利培酮组为8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 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似,不良反应少而轻.
作者:覃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舍曲林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8周.采用蒙哥马利-阿斯伯格抑郁评价量表(MADRS),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8周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MA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各周的MADRS减分率以艾司西酞普兰组显著较高(P<0.05或P<0.01),起效更快,临床有效率和缓解率更高(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舍曲林组更低(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确切,服药依从性好.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抑郁症的一线用药.
作者:陈广阳;谢建文;祁富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方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疗程均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和锥体外系反应量表(RSESE)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齐拉西酮组锥体外系反应(EPS)发生率26.3%明显低于利培酮组53.3%(χ2=4.44,P<0.05). 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齐拉西酮为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周海晓;丁志杰;王军;王小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综合认知训练对社区健康老人认知功能的长期影响效果. 方法:151名上海市某街道社区年龄≥70岁的老人参加研究.按先后顺序分为认知训练干预组90名和对照组61名.对干预组进行12周(共24次)的综合认知训练,采用中国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NTBE)及自编健康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结束、干预后1年对两组进行测评. 结果:干预前,干预组NTBE中有1项优于对照组,1项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项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后随访两组内比较,干预组NTBE分测验有19项(推理训练等)提高,4项下降(P≤0.05);对照组NTBE分测验有11项提高,3项下降(P≤0.05);1年后随访两组间比较,干预组NTBE分测验有3项(推理训练等)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综合认知训练对社区健康老人多项认知功能在1年后仍有一定影响,其中推理能力较为明显.
作者:冯威;李春波;陈优;成燕;吴文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奎硫平联合舒必利与单用舒必利治疗经奎硫平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10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合用组52例,给予奎硫平联合舒必利治疗;单用组53例,单用舒必利治疗.疗程均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的安全性. 结果:治疗2~4周,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合用组有效率73.1%,单用组有效率64.2%(P>0.05). 结论:奎硫平联合舒必利与单用舒必利治疗对奎硫平无效的精神分裂症疗效相仿.
作者:寻知元;王丽莉;雷彤;张国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对少年儿童如何正确使用抗抑郁药和应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作者:陈一心;储康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可降低疾病的复发率[1].我们对再入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芹;庞胜芝;张子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PHD)述情障碍特征及与负性情绪的关系. 方法:对194例男性PHD(PHD组),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评估;107名健康男性作为对照,采用TAS进行述情障碍测评. 结果:PHD组TAS总分及各因子分、SDS及S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AS总分及因子Ⅰ、因子Ⅱ、因子Ⅳ与SDS、SAS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8~0.294,P均<0.05或P<0.01);TAS因子Ⅲ与SAS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147,P<0.05). 结论:男性PHD存在明显述情障碍,并与负性情绪密切相关.
作者:胡春凤;于兰;李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的疗效. 方法:62例精神病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和单用组(单用舍曲林).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HAMA和.BPRS的评分均显著降低,尤以合用组明显(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用舍曲林,且耐受性好.
作者:王莹;陈清刚;李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耳迷走神经对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方法:72例难治性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各36例.电针组采用改良电针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每周5 d,12周为1个疗程;药物组给予抗抑郁药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 结果:电针组HAMD减分率>50%及25%的患者显著多于药物组(P=0.015);CGI-I显效率38.9%明显高于药物组22.2%(P=0.016).电针组不良反应事件平均为(4.9±5.1)%,明显低于药物组(9.7±5.5)%,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电针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 结论:电针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与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法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徐文炜;李金香;蔡燕;王群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对评估痴呆及精神症状的各种量表研究进展、评定方法、信度和效度等作一介绍.
作者:伍力;许秀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本研究用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以氯氮平为对照进行观察,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为近5年来我院住院老年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60~70岁;1个月内未服用抗精神病药;排除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药物、酒依赖;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均正常.
作者:李宁;张书友;王彦彦;李光耀;刘羽;周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康复期男性海洛因依赖者(MPHD)听觉诱发电位P300(AEP-P300)与视觉诱发电位P300(VEP-P300)的特点. 方法:以Neuroscan脑诱发电位仪检测38例康复期MPHD(MPHD组)和1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前额区(Fz)、中央区(Cz)及顶区(Pz)AEP-P300与VEP-P300. 结果:MPHD Cz点AEP-P300波幅平均秩次为23.1μV,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8μV(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以动物图片为靶刺激(AT)时,MPHD组Fz点波幅显著升高,Cz、Pz点潜伏期显著缩短(u=2.37、2.56、3.10,P<0.05或P<0.01);在以药物图片为靶刺激(DT)时,两组VEP-P300各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以AT为靶刺激比较,在以DT为靶刺激时,MPHD组上述各点的Fz、cz、Pz点的VEP-P300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z点波幅显著升高(t=3.39,P<0.01). 结论:康复期MPHD者仍然存在明显的神经电生理功能的紊乱,对药物相关刺激呈现一定的偏好.
作者:李武;胡春凤;杜芳;王桂山;翟金国;李龙飞;郝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 方法: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给予利醅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皮质醇、BDNF水平;对30名正常人采用相同方法进行检测,作为对照.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 结果:治疗8周,研究组皮质醇、BDN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2.78、2.85,P均<0.01),BDNF水平与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r=0.415,P<0.05).治疗前研究组皮质醇及BDNF水平与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呈显著正相关(r=0.371、0.425、0.406,P均<0.05;r=0.389、0.432、0.411,P均<0.05);但与阴性因子分无显著相关(r=0.337、0.342,P>0.05);治疗后研究组皮质醇及BDNF水平分别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无显著相关(r=0.341、0.335、0.338、0.336,P均>0.05;r=0.349、0.332、0.350、0.353,P均>0.05). 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发作时,存在生物学应激,表现为皮质醇水平升高,机体处于代偿阶段,BDNF表达上调,治疗后应激水平降低,表现为皮质醇水平下降,BDNF也相应降低.
作者:纪家武;蒋昕;陈红岩;黄少雅;林瑞前;郭少楠;翁赛铮;黄炜静;林涌超;莫夸耀;陈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首诊情况及给予精神健康指导的作用. 方法:调查453例精神疾病患者,了解其首诊情况,并进行精神健康指导,随访1年,观察指导前后的差别. 结果:有141例患者首诊于非精神科,在到精神科就诊前,大多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给予精神健康指导后,患者和家属对精神疾病和用药有关知识的了解有显著提高,依从性增加,复发率降低. 结论:应加强精神卫生的宣传,使精神疾病患者能及早获得正确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霞;杨金华;李沛亨;高玉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80例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帕罗西汀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1~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HAMA评分均较帕罗西汀组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4~6周,两组相仿(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5.7%和54.1%;帕罗西汀组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0.6%和61.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6%,较帕罗西汀组44.4%显著为低(P<0.05). 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帕罗西汀相似,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轻.
作者:刘小兵;张雅红;谭庆荣;陈云春;王志忠;聂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抗抑郁药治疗常起效较慢,我们采用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发现可加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玉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事件相关电位(ERPs)与精神分裂症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对1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组),19例以阳性症状为主(阳性组),21例以其他精神分裂症为主(混合组)的患者和15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ERPs失匹配负波(MMN)及P300的测查.测查前3组患者均给予利醅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 结果:3组患者MMN和P300的波幅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阳性组中左侧颢叶(T3)点、阴性组中额叶点(Fz)点MMN的波幅较其他点下降更为明显;3组中仅阴性组的MMN和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阳性组中T3点及阴性组中Fz点MMN的波幅与PANSS减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48、0.56,P<0.05);阴性组各点MMN的潜伏期与PANSS减分率呈显著负相关(r=-0.45、-0.56、-0.53、-0.54;P均<0.05),Fz点P300潜伏期与PANSS减分率呈明显负相关(r=-0.52,P<0.05),提示MMN的波幅越小,潜伏期越长,疗效越差;反之亦然. 结论:ERPs对某些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彭江发;吴冬凌;高北陵;丁树明;廖春平;王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7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氟西汀联合齐拉西酮)39例,单用组(单用氟西汀)37例.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HAMD、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以合用组在治疗各周降分更为明显(P<0.05或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相仿. 结论:氟西汀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氟西汀,安全性较高.
作者:潘秀玲;许勇;郝翠杰;邓玉凯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