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刘奇良;黄德魁;卜殷中;温燕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对入选的131例EH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晨峰组(72例)和非晨峰组(59例).两组均行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 )检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及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ystatin C,CyS C).结果 晨峰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尿mAlb、尿α1-MG及血CyS C浓度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P<0.05);对血压晨峰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程、空腹血糖、LDL-C、24 h平均收缩压、尿mAlb、尿α1-MG及血CyS C浓度与血压晨峰呈正相关;血压晨峰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DL-C、HDL-C、24 h平均收缩压、尿mAlb、尿α1-MG及血CyS C浓度6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R2=0.792),其中血压晨峰对尿mAlb指标值影响多.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具有晨峰现象者较无晨峰现象者更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作者:康玉华;王瑞英;冯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关,其发病机制为上实下虚.上实为肝阳上扰,肝风内动;下虚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而致肝阳偏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痛,腰背部怕冷,夜尿多,易口舌生疮,易上火等症状,舌淡苔白腻而滑,脉弱而沉,尤以肾脉为甚.
作者:陈晓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穴位注射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A组20例采用GM穴位注射及常规康复训练,B组2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膀胱容量(324.76 mL±24.3 mL)及残余尿量(119.0 mL±16.65 mL)与对照组(303.57 mL±12.36 mL,140.95 mL±24.60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配以GM穴位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疗效确切、安全,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
作者:吴芳;杨万章;陶红星;盛佑祥;王俊;向云;赵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心室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186例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常规治疗组、磷酸肌酸钠组.常规治疗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扩张血管药物常规治疗;磷酸肌酸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 g加入5%葡萄糖250 mL或生理盐水静脉输注,每日1次,12 d为1个疗程.结果 磷酸肌酸钠组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重量减轻优于对照组,血压有所下降,对心率无影响,不良反应少.结论 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佳,对左室有逆转作用,副反应少.
作者:张灼辉;谭健强;苏小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甘油果糖和甘露醇序贯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创伤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组(18例)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4 d后全部改用甘油果糖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3 d,总疗程7 d.B组(17例)以甘油果糖250 mL和20%甘露醇250 mL 6 h~8 h 1次交替静脉输注,疗程7 d.C组(14例)全部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D组(16例)全部应用甘油果糖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上述各组7 d后依病情好转程度酌情减少脱水剂用量.观察各组临床症状、体征、脑水肿、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效果各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286,P=0.022;χ2=4.930,P=0.026).肾功能异常在第3天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比较C组与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44).电解质变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疗效好,副反应低.
作者:翟德忠;王文学;王建伟;李凤利;伏光辉;刘宇梁;石佃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每粒0.4 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何功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根据我国2008年老年人高血压诊断治疗专家共识[1],老年高血压指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一部分在老年期患病,另一部分在老年前期获病,究其病因与超重(体重指数≥25.0 kg/m2)、高盐饮食(>6 g/d)、中度以上饮酒、高血脂、缺少体力活动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精神压力、遗传、地理分布等因素有关.
作者:温丽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目前对人类生存威胁大的三类疾病之一.随着老年化时代的到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医院获得性肺炎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10.60%~34.80% [1],而急性期感染率更高,程辉[2]在对123例脑卒中患者调查中发现,两周内呼吸道感染71.4%,是脑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3].
作者:林菊珊;吴松鹰;谢步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方法 36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Bcl-2/Bax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6 h,12 h,24 h,72 h.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Bcl-2、Bax蛋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组神经细胞凋亡计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显著减少(P<0.05).药物治疗组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缺血半暗带区Bcl-2表达逐渐增强、以及Bax表达逐渐减弱,缺血2 h再灌注12 h后,Bcl-2/Bax比值达到高峰,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节苷脂联合尼莫地平干预治疗,通过上调Bcl-2表达,以及下调Bax表达,能够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杨慧芬;潘妍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缺氧对体外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紧密连接蛋白ZO-1表达的影响以及清开灵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Balb/c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系形成BBB,采用缺氧缺糖24 h建立BBB缺血损伤模型,分别以荧光实时定量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BBB紧密连接蛋白ZO-1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观察不同剂量清开灵对ZO-1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缺氧缺糖24 h可使BBB表达ZO-1明显减少(P<0.01).清开灵能够显著增加缺血后ZO-1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清开灵可通过改善脑缺血对BBB主要组成蛋白的表达,发挥其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朱海燕;马涛;娄利霞;娄晋宁;刘明岭;徐冰;高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规律.方法 雄性大鼠30只,按LD50(0.876 g/kg)灌胃,2 h后处死,置于20℃保存,不同时间(0、4 h、8 h、24 h、48 h、72 h)各取4只,采取脑、心、肺、肝、脾、肾、肌肉、心血、外周血,pH=11,乙醚萃取,点于HSGF254板上,正庚烷∶三氯甲烷∶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甲醇(5∶2∶2.5∶1.5∶2.5)展开,薄层色谱扫描法检测,Rf值和光谱扫描图定性,外标两点法定量.结果 20 ℃保存时大鼠体内盐酸普罗帕酮浓度变化明显,死后8 h心血在PPF含量显著升高(6.967±1.697) μg/mL,死后大鼠心肌、心血、外周血中盐酸普罗帕酮含量变化较脑、肌肉明显.结论 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盐酸普罗帕酮中毒死亡法医学鉴定中应考虑其死后再分布问题.
作者:刘永涛;姜涛;贠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益心舒胶囊是由生晒参、麦冬、五味子、丹参、黄芪、川芎和山楂7味药组成,功能主治为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胸闷不舒、胸痛及冠心病心绞痛见有上述症状者.本研究旨在观察益心舒胶囊缓解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杨苏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成药芎芍胶囊及丹参对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清洁级(或SPF级)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分为3组,即模型组、芎芍胶囊组、丹参组,每组8只,分别用生理盐水、芎芍胶囊、丹参按中剂量进行灌胃给药,连续给药.6周后采集血,分离样本,并按规定保存,用免疫组化评分法、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检测法;检测各组缺血心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结果 芎芍胶囊组对VEGF、EGF的促进作用较丹参组、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芎芍胶囊组、丹参组对FGF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TGF、PDGF促进作用较芎芍胶囊组、丹参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具有促进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提高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VEGF、FGF、EGF蛋白的表达、具有保护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作用.
作者:严萍;林久茂;陈宇宁;赵锦燕;庄群川;陈美华;叶盈;黄飞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老年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标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银丹心脑通及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日常活动量表(ADL)评分及疗效;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临床疗效以治疗组为优;治疗组NDS评分、ADL评分及相关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银丹心脑通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治疗老年脑血栓.
作者:邱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单药治疗,联合组给予尼莫地平和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后行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检查,观察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变化的幅度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联合组为91.6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能有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改善血液黏稠度和椎-基底动脉供血.
作者:王红洲;王万华;毛慧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三支病变心电图特点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125例,结合临床以不同靶病变分组,探讨与体表心电图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靶病变为左前降支则心电图的ST段改变更多见于V4~V6导联(P<0.05),靶病变为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则心电图的ST段改变更多见于Ⅱ、Ⅲ、aVF导联(P<0.05).结论 即使在冠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广泛应用的今天,体表心电图对于靶病变的判断仍然有其临床价值.
作者:梁允兰;史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的心率次数、P-R间期和QRS时间的影响.方法 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心宝丸组,益心解毒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各给药组灌胃30 d后,腹腔注射普萘洛尔复制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分别记录注射普萘洛尔0、2 min、5 min、10 min和20 min心率次数、P-R间期和QRS时间.结果 益心解毒颗粒大、中剂量组可以明显减小心率下降幅度、缩短P-R间期和QRS时间,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心解毒颗粒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模型大鼠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林玉红;杨娟英;王光建;王月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冠心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肾功能指标血清胱抑素C(Cys C)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两组疗程均为7 d,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Cys C、尿β2-MG水平在治疗前、介入后48 h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介入后7 d,Cys C水平治疗组为(0.86±0.14) g/L明显低于对照组(0.94±0.29) g/L(P<0.01),尿β2-MG水平治疗组为(0.19±0.16) g/L明显低于对照组(0.33±0.27) g/L(P<0.01).结论 冠心胶囊能明显降低Cys C、尿β2-MG含量,有减少碘对比剂急性肾损害的作用.
作者:梁海龙;张敏州;陈秋雄;盛小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围术期胸痛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5年行PCI术的468例冠心病患者术后1周胸痛情况,根据胸痛时有无伴ECG改变分为ECG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PCI情况.结果 术后1周内有84例患者复发胸痛,胸痛发生率为17.95%(84/468);胸痛患者中ECG阴性发生率61.96%(52/84),高于ECG阳性38.18%(32/84,P<0.05);术中慢血流、无复流、远端血栓或边支闭塞发生率ECG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急诊PCI胸痛伴ECG阳性发生率高于择期PCI(P<0.01).结论 PCI术后1周胸痛发生率高,原因复杂多样,应仔细辨别高危患者,积极干预.
作者:何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为临床常见病,是由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干、小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的血流,同时分出内听动脉供应内耳前庭系统.
作者:唐丽敏;肖黎保;张艳丽;侯晓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