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从阳虚论治临床体会

陈晓锋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从阳虚论治, 肾阴亏虚, 临床实践, 口舌生疮, 肝阳, 肝风内动, 发病机制, 夜尿多, 腰背部, 常见病, 中医, 症状, 畏寒, 酸痛, 四肢, 肝肾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关,其发病机制为上实下虚.上实为肝阳上扰,肝风内动;下虚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而致肝阳偏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痛,腰背部怕冷,夜尿多,易口舌生疮,易上火等症状,舌淡苔白腻而滑,脉弱而沉,尤以肾脉为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脂联素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大血管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尿微量白蛋白(MAU)与大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118例T2DM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50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68例).另选同期健康人70名为正常对照组.行静脉血APN,MAU等临床指标测定,计算相关指数及完善各项辅助检查,与临床结合判断大血管病变.结果 血清 APN、MAU 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血清APN水平与MAU、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BG)呈负相关(P<0.05).MAU与血清APN呈负相关(P<0.05),与BMI、SBP、FBG、TC、TG、HbA1c、2 h PBG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大血管病变与APN、MAU、SBP、LDL、TG、FBG、2 h PBG相关.结论 对于大血管病变,APN是保护因子,MAU是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晓旸;李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天麻素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组加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加舒血宁注射液静脉输注,1次/日,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和TCD变化.结果 治疗组48 h内起效45例(90.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48 h内起效35例(70.0%),总有效率为86.0%,两组起效时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脑血流动力学,疗效优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

    作者:蒙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早期瑞舒伐他汀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支架术后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6例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与术后24 h比较,均有回降,但瑞舒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回降更为明显,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PAPP-A和hs-CRP水平.

    作者:翁建新;刘强;左辉华;王丽丽;张敏州;魏熠;陈绮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90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证候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和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候评分明显减轻,hs-CRP和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好转(P<0.05),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明显改善(P<0.05).结论 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黄琛;钱海凌;李丽;莫霄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前景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能够向中胚层起源的各类细胞分化,目前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然而MSCs在体内存活时间短,其临床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就基因修饰后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瞿海龙;麻晓静;张冰;梁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调脂康口服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血管和脏器病变,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变的基础病变之一.因此,防治血脂异常,长期以来都颇受医学界的关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入选病例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参考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指南要点解读>确定诊断标准.

    作者:张京兰;高春华;何子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阿尔茨海默病证候要素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隐袭、渐进性、不可逆的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痴呆综合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AD已经成为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医学虽然对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了解,但还尚处于学说状态,而治疗则是以药物治疗为主用于症状的改善,尚无特效的方法进行防治.

    作者:刘建平;郭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苯巴比妥在不同途径染毒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1)

    目的 研究苯巴比妥不同给药途径染毒致死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 家兔12只,随机分为灌胃组和静注组,分别经灌胃或耳缘静脉匀速注入LD50(0.34 mg/kg)苯巴比妥.取心血、心、肝、脾、肺、肾、脑、肌、尿、胆汁、玻璃体液、胃壁、胃内容冷冻保存,酸化,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苯巴比妥.结果 苯巴比妥灌胃或静脉注射后,家兔出现嗜睡症状,灌胃组2.0 h±0.5 h死亡,静注组2.0 h±0.1 h死亡.灌胃、静注染毒致死家兔体内均可检出苯巴比妥.染毒致死家兔体内苯巴比妥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灌胃组,胃内容(230.96 μg/mL±9.67 μg/mL)>肝(183.22 μg/g±11.19 μg/g)>肾(143.45 μg/g±13.02 μg/g)>脑(115.47 μg/g±6.92 μg/g)、心(109.24 μg/g±14.01 μg/g)>肺(93.38 μg/g±8.29 μg/g)、心血(86.80 μg/mL±10.32 μg/mL)>脾(69.69 μg/g±12.36 μg/g)、肌(66.14 μg/g±4.63 μg/g)、胆汁(65.52 μg/mL±4.56 μg/mL)、胃壁(63.24 μg/g±4.68 μg/g)、尿(52.04 μg/mL±9.62 μg/mL)>玻璃体液(29.02 μg/mL±10.86 μg/mL).静注组,尿(311.36 μg/mL±37.26 μg/mL)>肝(155.74 μg/g±29.35 μg/g)>脑(104.40 μg/g±9.43 μg/g)、心(96.96 μg/g±18.91 μg/g)、肾(91.13 μg/g±2.06 μg/g)、心血(89.81 μg/g±8.32 μg/g )>胆汁(75.19 μg/mL±5.09 μg/mL)、肌(62.69 μg/g±6.67 μg/g)、脾(57.38 μg/g±17.06 μg/g)>肺(41.32 μg/g±8.80 μg/g)、胃壁(33.39 μg/g±2.68 μg/g)、玻璃体液(29.60 μg/mL±8.56 μg/mL)、胃内容(19.62 μg/g±0.80 μg/g).经LSD-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巴比妥在不同途径染毒致死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不同.灌胃致死家兔胃内容中苯巴比妥含量高,肝脏次之,玻璃体液少;静注染毒致死家兔尿中苯巴比妥含量高,肝脏次之,胃内容少.

    作者:韩亮;王大利;王勇;王哲焱;贠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依那普利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6例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7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对照组)与依那普利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组(治疗组).观察2个月,对服药前后的血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明显;两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较治疗前下降.结论 两药联用能有效降压,并改善血糖、肾功能.

    作者:张改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活血化瘀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予活血化瘀基础治疗方案.两组同时给予针对病因治疗.观察两组血压、血脂、多普勒超声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用药前后血压、血脂均有下降,平均血流速度增高,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可显著降低血脂,改善脑部血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作者:高西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对神经源性膀胱影响的超声观察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GM)穴位注射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20例.A组20例采用GM穴位注射及常规康复训练,B组20例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观察组膀胱容量(324.76 mL±24.3 mL)及残余尿量(119.0 mL±16.65 mL)与对照组(303.57 mL±12.36 mL,140.95 mL±24.60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配以GM穴位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疗效确切、安全,可增加膀胱容量,减少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

    作者:吴芳;杨万章;陶红星;盛佑祥;王俊;向云;赵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从脾胃浅论现代人脑中风的风险因素

    现代医学通过多中心临床观察,发现了越来越多的脑中风危险因素,临床上将这些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因素和可干预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尿酸、心磷脂抗体异常、动脉硬化、代谢综合征、感染、血液病等疾病以及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者:袁亚辉;宋珏娴;黄礼媛;罗玉敏;高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血浆VI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血管活性肠肽与脑卒中急性期继发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92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及入院1周时血浆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并与51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继发胃肠功能障碍患者VIP水平入院24 h(206.01±9.86) pg/mL及入院1周时(177.63±8.82) pg/mL血浆,较对照组(138.76±8.96) pg/mL显著偏高(P<0.01).胃肠出血组入院1周时VI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胃肠出血组入院1周时VIP水平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浆高VIP水平与脑卒中急性期继发的胃肠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胃肠症状表现形式可能与VIP升降的幅度有关.

    作者:唐明;杨秀丽;安朋朋;李玲玲;姜韫赟;李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血脂康对db/db糖尿病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血脂康对db/db糖尿病小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12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血脂康低剂量(0.3 g/kg)、高剂量(0.6 g/kg)及安慰剂灌胃8周,同周龄db/m小鼠作为非糖尿病对照组.投药8周后行糖耐量试验,治疗前后分别测定db/db糖尿病小鼠及db/m小鼠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 与db/db对照组比较,血脂康不同剂量组治疗8周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及空腹血糖下降(P<0.05).糖负荷120 min后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均低于db/db对照组,而血脂康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脂康两组治疗后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血脂康在降低血脂、血糖的同时,能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对周围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独立于调脂降糖.

    作者:程茅薇;顾萍;马健;杜宏;卢斌;邵加庆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绝缘针电刺激定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行BTX-A局部多点注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简化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评定、步行能力(采用10 m步行时间及6 min内步行距离测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肌张力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1个月、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痉挛评分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痉挛评分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肢体功能与步行能力: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肌肉注射BTX-A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作者:练涛;梁英;薛燕萍;陈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3%~5%,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探讨,对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综合研究,以探讨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张映安;郭丽霞;成要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30例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每粒0.4 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何功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从阳虚论治临床体会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关,其发病机制为上实下虚.上实为肝阳上扰,肝风内动;下虚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而致肝阳偏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痛,腰背部怕冷,夜尿多,易口舌生疮,易上火等症状,舌淡苔白腻而滑,脉弱而沉,尤以肾脉为甚.

    作者:陈晓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尼莫地平联合葛根素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单药治疗,联合组给予尼莫地平和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后行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检查,观察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变化的幅度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联合组为91.6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能有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改善血液黏稠度和椎-基底动脉供血.

    作者:王红洲;王万华;毛慧慧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益心舒胶囊缓解心血管疾病症状疗效观察

    益心舒胶囊是由生晒参、麦冬、五味子、丹参、黄芪、川芎和山楂7味药组成,功能主治为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胸闷不舒、胸痛及冠心病心绞痛见有上述症状者.本研究旨在观察益心舒胶囊缓解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杨苏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