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左永发;韩淑凯;曹文杰;马会军;杨伟红

关键词: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针灸疗法, 补气化痰通络方, 表里两经并刺法,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及复发次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及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SHS有显著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较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以头痛谵妄起病的神经梅毒2例报道

    神经梅毒是指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梅毒的晚期表现[1].在我国,神经血管梅毒是神经梅毒的常见类型[2] ,多在初次感染后6年~ 7年发病,但是也可早为6个月或迟至10 年~ 12 年.其临床表现多样,不易诊断,如诊治不及时可损及健康、致残或致死.

    作者:李军;王洪胜;郭迎丽;黄静;董维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氢氯噻嗪联合盐酸贝那普利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目的 按照时间治疗学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氢氯噻嗪和盐酸贝那普利对新发1级、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6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氢氯噻嗪+早盐酸贝那普利组(早早组)和早氢氯噻嗪+晚盐酸贝那普利组(早晚组),共治疗8周.服药前后进行诊室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药物对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诊室SBP和DB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24 hSBP和24 hDB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早晚组患者的夜间SBP和DBP达标率明显高于早早组(P<0.01).在血压昼夜节律纠正方面,早早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比例为20%,早晚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40%(P<0.01).结论 对于新发1级和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联合服用氢氯噻嗪和盐酸贝那普利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晚上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维持正常的昼夜变化节律.

    作者:牟秀霞;胡元会;石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卒中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目前对人类生存威胁大的三类疾病之一.随着老年化时代的到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医院获得性肺炎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10.60%~34.80% [1],而急性期感染率更高,程辉[2]在对123例脑卒中患者调查中发现,两周内呼吸道感染71.4%,是脑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3].

    作者:林菊珊;吴松鹰;谢步霓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

    目的 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国产氯吡格雷用药方法不同,将2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4组.观察4组患者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部分活化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国产氯吡格雷组临床疗效观察,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优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加用国产氯吡格雷组均明显短于未加用氯吡格雷组.PTINR及APTT用药前后比较,用药后明显优于用药前,加用国产氯吡格雷及低分子肝素组均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 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临床疗效、24 h心肌缺血总时间、PTINR、APTT疗效确切.

    作者:谷亦明;于胜泳;吕先念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绝缘针电刺激定位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行BTX-A局部多点注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简化Fugl-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运动功能评定、步行能力(采用10 m步行时间及6 min内步行距离测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肌张力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1周、1个月、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痉挛评分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痉挛评分改善幅度较显著(P<0.05).肢体功能与步行能力: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均有显著提高,组内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肌肉注射BTX-A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作者:练涛;梁英;薛燕萍;陈晓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苯巴比妥在不同途径染毒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1)

    目的 研究苯巴比妥不同给药途径染毒致死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 家兔12只,随机分为灌胃组和静注组,分别经灌胃或耳缘静脉匀速注入LD50(0.34 mg/kg)苯巴比妥.取心血、心、肝、脾、肺、肾、脑、肌、尿、胆汁、玻璃体液、胃壁、胃内容冷冻保存,酸化,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苯巴比妥.结果 苯巴比妥灌胃或静脉注射后,家兔出现嗜睡症状,灌胃组2.0 h±0.5 h死亡,静注组2.0 h±0.1 h死亡.灌胃、静注染毒致死家兔体内均可检出苯巴比妥.染毒致死家兔体内苯巴比妥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灌胃组,胃内容(230.96 μg/mL±9.67 μg/mL)>肝(183.22 μg/g±11.19 μg/g)>肾(143.45 μg/g±13.02 μg/g)>脑(115.47 μg/g±6.92 μg/g)、心(109.24 μg/g±14.01 μg/g)>肺(93.38 μg/g±8.29 μg/g)、心血(86.80 μg/mL±10.32 μg/mL)>脾(69.69 μg/g±12.36 μg/g)、肌(66.14 μg/g±4.63 μg/g)、胆汁(65.52 μg/mL±4.56 μg/mL)、胃壁(63.24 μg/g±4.68 μg/g)、尿(52.04 μg/mL±9.62 μg/mL)>玻璃体液(29.02 μg/mL±10.86 μg/mL).静注组,尿(311.36 μg/mL±37.26 μg/mL)>肝(155.74 μg/g±29.35 μg/g)>脑(104.40 μg/g±9.43 μg/g)、心(96.96 μg/g±18.91 μg/g)、肾(91.13 μg/g±2.06 μg/g)、心血(89.81 μg/g±8.32 μg/g )>胆汁(75.19 μg/mL±5.09 μg/mL)、肌(62.69 μg/g±6.67 μg/g)、脾(57.38 μg/g±17.06 μg/g)>肺(41.32 μg/g±8.80 μg/g)、胃壁(33.39 μg/g±2.68 μg/g)、玻璃体液(29.60 μg/mL±8.56 μg/mL)、胃内容(19.62 μg/g±0.80 μg/g).经LSD-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巴比妥在不同途径染毒致死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不同.灌胃致死家兔胃内容中苯巴比妥含量高,肝脏次之,玻璃体液少;静注染毒致死家兔尿中苯巴比妥含量高,肝脏次之,胃内容少.

    作者:韩亮;王大利;王勇;王哲焱;贠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益心舒胶囊缓解心血管疾病症状疗效观察

    益心舒胶囊是由生晒参、麦冬、五味子、丹参、黄芪、川芎和山楂7味药组成,功能主治为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胸闷不舒、胸痛及冠心病心绞痛见有上述症状者.本研究旨在观察益心舒胶囊缓解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杨苏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前景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能够向中胚层起源的各类细胞分化,目前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然而MSCs在体内存活时间短,其临床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就基因修饰后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瞿海龙;麻晓静;张冰;梁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血浆VI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血管活性肠肽与脑卒中急性期继发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92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及入院1周时血浆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并与51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继发胃肠功能障碍患者VIP水平入院24 h(206.01±9.86) pg/mL及入院1周时(177.63±8.82) pg/mL血浆,较对照组(138.76±8.96) pg/mL显著偏高(P<0.01).胃肠出血组入院1周时VI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胃肠出血组入院1周时VIP水平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浆高VIP水平与脑卒中急性期继发的胃肠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胃肠症状表现形式可能与VIP升降的幅度有关.

    作者:唐明;杨秀丽;安朋朋;李玲玲;姜韫赟;李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

    根据我国2008年老年人高血压诊断治疗专家共识[1],老年高血压指年龄≥60岁,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一部分在老年期患病,另一部分在老年前期获病,究其病因与超重(体重指数≥25.0 kg/m2)、高盐饮食(>6 g/d)、中度以上饮酒、高血脂、缺少体力活动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精神压力、遗传、地理分布等因素有关.

    作者:温丽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早期瑞舒伐他汀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支架术后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PCI术后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56例血脂水平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24 h、术后1个月检测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4 h与术前比较,血清PAPP-A和hs-CRP浓度均有明显升高,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PAPP-A 和hs-CRP水平与术后24 h比较,均有回降,但瑞舒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回降更为明显,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瑞舒伐他汀能更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PAPP-A和hs-CRP水平.

    作者:翁建新;刘强;左辉华;王丽丽;张敏州;魏熠;陈绮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甘油果糖和甘露醇序贯治疗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创伤性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组(18例)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4 d后全部改用甘油果糖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3 d,总疗程7 d.B组(17例)以甘油果糖250 mL和20%甘露醇250 mL 6 h~8 h 1次交替静脉输注,疗程7 d.C组(14例)全部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D组(16例)全部应用甘油果糖250 mL静脉输注,3~4次/天,疗程7 d.上述各组7 d后依病情好转程度酌情减少脱水剂用量.观察各组临床症状、体征、脑水肿、肾功能及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效果各组间两两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286,P=0.022;χ2=4.930,P=0.026).肾功能异常在第3天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比较C组与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8,P=0.044).电解质变化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创伤性脑水肿疗效好,副反应低.

    作者:翟德忠;王文学;王建伟;李凤利;伏光辉;刘宇梁;石佃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冠心病PCI术后围术期胸痛原因探讨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围术期胸痛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5年行PCI术的468例冠心病患者术后1周胸痛情况,根据胸痛时有无伴ECG改变分为ECG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PCI情况.结果 术后1周内有84例患者复发胸痛,胸痛发生率为17.95%(84/468);胸痛患者中ECG阴性发生率61.96%(52/84),高于ECG阳性38.18%(32/84,P<0.05);术中慢血流、无复流、远端血栓或边支闭塞发生率ECG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急诊PCI胸痛伴ECG阳性发生率高于择期PCI(P<0.01).结论 PCI术后1周胸痛发生率高,原因复杂多样,应仔细辨别高危患者,积极干预.

    作者:何劲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鼠急性脑出血后对重要脏器的影响及外周血核因子-κB表达的研究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脑出血后肝、肾、肺功能和形态改变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因子-κB活性.方法 采用脑内注射凝固自体动脉血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于24 h 后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核因子-κB(NF-κkB)活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 和肌酐(Cr) 的水平及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并取肝脏和肺组织固定、切片、HE 染色,光镜观察肝、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大鼠脑出血24 h 后血清中的ALT、AST、BUN 和Cr 含量均有显著增加,NF- κB活性升高,SaO2下降,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发现脑出血大鼠的肝脏及肺脏有炎性反应改变.结论 大鼠急性脑出血后其肝脏、肾脏、肺脏的功能和结构均受到一定损害,外周血淋巴细胞NF- κB表达升高.

    作者:邵玉凤;韩漫夫;任凯;杨欣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30例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每粒0.4 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何功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22例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以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对照组予以灯盏花素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并随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急性期,运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起到更好的恢复血流、改善侧支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神经细胞坏死或凋亡、降低致残率的效果.

    作者:杨全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天麻素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组加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对照组加舒血宁注射液静脉输注,1次/日,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血脂和TCD变化.结果 治疗组48 h内起效45例(90.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48 h内起效35例(70.0%),总有效率为86.0%,两组起效时间、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脑血流动力学,疗效优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天麻素治疗.

    作者:蒙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益肾活血胶囊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兔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胶囊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AS)兔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平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肾活血胶囊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及西药(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建立高Hcy血症及AS动物模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血浆Hcy浓度、腹主动脉血管形态学变化及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益肾活血胶囊和叶酸等维生素均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减轻血管内膜厚度,下调腹主动脉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益肾活血胶囊大剂量组疗效佳.结论 益肾活血胶囊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抑制Hcy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有关.

    作者:刘粉叶;张继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活血化瘀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予活血化瘀基础治疗方案.两组同时给予针对病因治疗.观察两组血压、血脂、多普勒超声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用药前后血压、血脂均有下降,平均血流速度增高,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可显著降低血脂,改善脑部血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作者:高西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颈动脉硬化研究进展

    颈动脉硬化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和高危因素,其形成机制十分复杂,而颈动脉硬化作为一个慢性炎症过程,为机体对损伤的一种反应,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而在动脉壁的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中,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它催化产生的氧化产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就近几年来国内外这些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胡玉英;刘泰;胡跃强;张青萍;何乾超;梁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