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小菊;惠学志
目的 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痛心力衰竭的疗效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方法 缺血性心肌痛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组(治疗组),各30例.治疗前后分别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下降,但治疗组血清BN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改善缺血性心肌痛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BNP浓度.
作者:马京炬;亢惠兰;郑跃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老年慢性脑缺血患者(CCCI)情绪和认知功能状态,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对69例前循环CCCI,57例后循环CCCI患者进行分组测试,并与90名健康老人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情绪与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CCCI患者认知功能损伤检出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健康老人(P<0.01),认知功能损伤主要表现在视空间执行能力、言语流畅性和延时记忆三个领域.CCCI患者负性情绪(NA)较健康老人明显增高,正性情绪(PA)明显下降(P<0.01),情绪与认知功能损伤密切相关(P<0.01).结论 NA是认知功能损伤的高危因素,PA则是认知功能的保护性因素.老年CCCI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认知功能损伤和情绪障碍,情绪障碍与认知功能损伤存在关联.
作者:武涧松;黄兆同;闫涛;彭石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心复康口服液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力竭组、用药组、实验组,每组8只.采用Thomas方法通过力竭性游泳运动建立心脏损伤动物模型.HRV测定包括:总功率(TP)、低频(LF)、高频(HF)以及LF/HF.结果 用药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力竭组与对照组相比:TP显著降低,LF及LF/HF值明显增高,HF降低明显;实验组与力竭组相比:心率明显减慢,TP显著升高,HF明显升高,LF/HF值明显减小,有统计学意义,LF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复康口服液对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脏具有保护作用,主要通过减弱心迷走张力的降低而发挥.
作者:康新建;曹雪滨;徐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与处理.方法 总结2008年1月-2010年4月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3例(19指),其中动脉危象8指,静脉危象11指的观察及处理方法.结果 经及时发现,及时对症处理,12指成活,救治成活率为63%.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时观察再植指情况,正确及时处理好各类血管危象,能帮助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使断指成活.
作者:贾建宁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0年在我院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病人,就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100%,8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症状好转.随访4个月~18个月,所有病人无卒中临床复发,支架内均无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继续追踪观察.
作者:黄燕;陈浩波;林本;李福祥;古志辉;李又佳;周伟坤;陈东梅;莫俊宁;林俏明;李妙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前公认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疾病等,其中糖尿病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我院自2006年12月一20lO年6月共收治经颅脑CT证实为脑梗死患者434例,其中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者196例,并与同期收治的238例无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树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对55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的部位、性质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强度、部位、数目等.结果 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5.5%;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复发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0%;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不稳定性斑块.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千向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评价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从K患者入院并筛选分组后开始给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证候积分值.结果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清热化瘀Ⅱ号方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作者:祝美珍;王琳;胡跃强;胡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在体条件下,比较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两种保护性处理是否有叠加效应.方法 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缺血预适应加缺血后处理组,于再灌注末测定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测定心肌酶.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顸适应组、缺血后处理加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浆肌钙蛋白Ⅰ明显降低(P<0.05),但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缺血后处理加缺血预适应组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均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相似的心肌保护效应.这两种保护作用无叠加效应,提示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保护机制.
作者:魏晓霞;肖传实;边云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 将脑梗死后V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和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时照组30例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生存质量量表(QL)评分和P300检查.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MMSE、ADL、QL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300电位潜伏期缩短、波幅升高尤为显著(P<0.01).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和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
作者:方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22例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发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6个月.结果 有20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2个月后,患者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均有明显的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之后的6个月内仍然有持续性的改善.体重指数(BMI)在6个月内虽然也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改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的代谢综合征症状.
作者:杨忠;周联军;尹建兵;祝敬溪;赵彩云;谢年秀;谭文钟;顾冬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64排螺旋CT(64排MSCT)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变化检测,探讨血脂康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稳定性疗效.方法 选择78例经64排MSCT确诊有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试验组)和辛伐他汀组(对照组),两组均随访治疗1年,分别于治疗前后行64排MSCT检测患者易损斑块所在位置的冠状动脉腔径狭窄度(SE)和截面积(S)、易损斑块的长径(L)及CT值.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E明显减少(P<0.05),L显著缩短(P<0.01),CT值显著升高(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作用;血脂康和辛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作用相同.
作者:高凌俊;陆金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 将265例U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两组均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9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ST-T改善、减少缺血发作阵次、缩短缺血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并常规治疗冠心痛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常规基础疗法更为安全、有效,更适合长期持续应用.
作者:钟小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开颅清除血肿后天幕裂孔切开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36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病例在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的基础上行天幕裂孔切开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6例血肿清除的基础上行天幕裂孔切开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血肿清除的基础上行天幕裂孔切开能明显减少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术后并发症.
作者:郭瑞中;曹晓军;梁建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定量检测高血压患者肾脏血流灌注.方法 以血β<,2>-微球蛋白(β<,2>-MG)为指标,将2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无早期肾损害组(14例)与早期肾损害组(9例),分别对高血压患者及13名正常人行肾脏超声造影检查,并定量分析,参数包括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曲线尖度与曲线下面积.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无早期肾损害组达峰时间延长、曲线尖度减低,早期肾损害组达峰时间延长,峰值强度、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早期肾损害组比较,早期肾损害组达峰时间延长,峰值强度、曲线尖度、曲线下面积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有、无早期肾损害时都存在着肾血流灌注异常,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肾血流灌注异常,为高血压肾损害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方法.
作者:麻静平;王健;史凯玲;吴楠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应用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天智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同时口服喜得镇;对照组口服喜得镇治疗,每次1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量表评分、临床症状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天智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施海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养心氏片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养心氏片,疗程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FBG、PBG、HbAlc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能降低TG、TC、LDL水平,升高HDL水平(P<0.05).结论 齐心氏片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武桂霞;霍玉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改善微循环障碍对高血压病病人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病人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予常规降压药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对照组予卡托普利等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甲襞微循环.结果 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4.6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67%(P<0.05);治疗组治疗后可降低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微循环障碍(P<0.05).结论 微循环障碍的改善对治疗高血压痛胰岛素抵抗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薛周山;王保奇;殷子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肺心病患者常常存在高黏血症,极易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1].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多见,很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故从肺心病人群中及时发现冠心病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莺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近6年来共收治9例该患者,现就该病产生的发病机制以及漏诊误诊原凶进行如下.
作者:高素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银杏叶并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并尼麦角林组(观察组)与尼麦角林组(对照组),各40例.临床疗效按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或P<0.01),且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叶并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优于尼麦角林.
作者:刘俊贤;杨惠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