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心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程艳敏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律失常, 自拟宁心汤
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宁心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患者249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126例)和西医治疗组 (对照组 123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自拟宁心汤,对照组加用盐酸普罗帕酮片(0.15 g,每日3次,口服).服药10 d,进行心绞痛、心律失常的疗效判定及不良反应的评估.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7 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 1.2%;治疗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0.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 3.5%(P<0.05) .结论 自拟宁心汤不但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方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缓解心绞痛也有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鹿茸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IMP-1mRNA表达的调节

    目的 观察鹿茸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基因水平探讨鹿茸方疗效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霉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鹿茸方小剂量治疗组、鹿茸方中剂量治疗组、水飞蓟宾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干预治疗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UAER);用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UAER、肾皮质TIMP-1 mRNA表达显著增高,均较正常大鼠显著上调(P<.05);治疗组显著降低模型UAER,显著下调肾皮质TIMP-1 mRNA的表达(P<.05).结论 鹿茸方及对照药物水飞蓟宾均对糖尿病肾病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肾皮质TIMP-1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好杰;张洁;叶伟成;倪培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依伦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共入选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依伦平降压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8周、12周时血压,使用美国GE vivid7彩色心脏超声采集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收缩压平均降低28.2 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18.2 mmHg,治疗12周时53例患者舒张压<85 mmHg,达标率为88.3%.结论 依伦平降压疗效好,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作者:徐海涛;王红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额部钻孔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入路和技巧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钻孔穿刺手术治疗的入路和技巧,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以来6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CT表现及临床意识状态,经额部入路,以带导针引流管沿血肿纵轴穿刺吸除出血,术后留置引流管,残留出血经尿激酶液化引流.总结手术效果及技巧.结果 62例出血患者中,术后5 d拔除引流管后血肿清除率,显效 24例,有效 37例,无效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1例.结论 选择经额部穿刺治疗脑出血操作简便,置管定位准确,血肿清除安全有效,术后护理方便,对不需要去大骨瓣减压的脑出血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苏永生;田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氯胺酮在大鼠体内死后的分布研究

    目的 建立大鼠氯胺酮灌胃给药致死模型,研究氯胺酮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2LD50组和4LD50组,经灌胃匀速注入2LD50(17.28 mg/g)和4LD50(34.55 mg/g)氯胺酮.观察给药到死亡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及中毒症状,待呼吸和心跳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取心血、心、肝、脾、肺、肾、脑冷冻保存,碱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其中氯胺酮含量.结果 各脏器组织氯胺酮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①2LD50组:脑 >肝 >肾 >肺、脾、肌、心血、心;②4LD50组:脑、肾、肝> 肺>心血、脾、心>肌.结论 氯胺酮灌胃给药致死的动物模型,可应用于氯胺酮中毒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氯胺酮死后分布不均匀,含血丰富的器官如肺、肝较其他组织和血液含量高,氯胺酮中毒致死案件中,法医学鉴定时应全面正确的采取检材进行毒物分析.

    作者:王大利;万东方;王勇;尉志文;王雪彦;贠克明;王玉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继续教育答题卡(2010年1月第1期试题)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通过模拟VD动物模型并予中药干预,观察各项实验指标的变化,是探讨中药治疗VD作用机制的主要研究方法.现将近三年来中药治疗VD的实验研究进展分类综述如下.

    作者:李俊仙;肖红玲;王霞;于文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入选8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用PETIA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比较.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复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TNF-α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并且随LVEF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呈显著负相关;经治疗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增加,hs-CRP、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 炎症因子hs-CRP、TNF-α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疏血通注射液改善心功能与炎症介质降低有关.

    作者:叶维聪;李树裕;林振;林晰喻;姚林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例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根据我国2003年的抽样统计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1].年死亡率可达5%~10%[2].约62%的心衰患者有左右心室间不同步[3].心室再同步治疗(CRT)已被证明可有效改善CHF伴有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总死亡率下降了36%[4],联合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即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降低死亡率可达43%[5].现将我院CRT-D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恶性心律失常1例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张正宝;冯巧爱;马锋;张中正;王勇;徐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供血脑动脉病变的情况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 发病机制.方法 对96例TIA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6例患者中发现78例存在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多发病变分别为28.2% (22/78)、34.6% (27/78) 和37.1% (29/78),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外动脉(57.5%、42.4%).颅外动脉狭窄22例,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多,占45.2%(38/84),颅内动脉狭窄27例,以大脑中动脉(MCA)多,占41.2%(47/114).频发TIA组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P<0.01),且多数有粥样硬化斑块.发现7 例盗血现象.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姝娟;袁军;郭建雄;孟云清;萨茹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钙超载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对氯化钾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胞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l-THP 1 μmol/L组、l-THP 10 μmol/L组、l-THP 100 μmol/L组.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扫描,观测大鼠海马神经元胞内钙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1~100) μmol/L 左旋四氢巴马汀对胞内钙浓度([Ca2+]i)均无影响.左旋四氢巴马汀对60 mmol/L KCl诱导的外钙内流引起的胞浆钙升高有抑制作用.对照组、1 μmol/Ll-THP、10 μmol/L l-THP 、100 μmol/L l-THP的峰值荧光强度增加分别为(64.3±2.8)%、(46.3±3.1)%、(34.2±1.5)%、(20.8±1.2 )%( P<0.05).左旋四氢巴马汀对10 mmol/L Caffeine诱导细胞内钙库的钙释放,引起的胞浆钙升高有抑制作用.对照组、l μmol/L l-THP、10 μmol/L l-THP、100 μmol/L l-THP峰值荧光强度增加分别为(53.9±4.3)%、(48.2±3.9)%、(44.3±4.6)%、(35.5±3.2)%(P<0.05).结论 左旋四氢巴马汀可以通过减轻损伤诱发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钙超载程度来保护海马神经元.

    作者:周亚光;苏明华;杨光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MAU)阳性者204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组(观察组)与贝那普利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并口服贝那普利,对照组单纯给予贝那普利口服.观察治疗4周后MAU、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AU、血β2-MG、尿β2-MG、尿NAGE、AngⅡ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明显,分别为(95.02±38.98) mg/d vs(126.95±34.31) mg/d,(2.99±1.30) mg/d vs(3.34±0.98) mg/d,(151.38±1.27) mg/d vs(190.19±2.6) mg/d,(20.47±4.17) U/L vs(22.15±3.79) U/L,(54.41±24.11) ng/L vs (55.78±6.90) ng/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肌酐)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贝那普利.

    作者:李国龙;刘志远;崔伟娜;王玉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清热祛湿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TNF-α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清热祛湿方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观察清热祛湿方治疗对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9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取5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与正常组一起纳入本研究.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清热祛湿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二甲双胍组,模型组.于给药2月后,各组大鼠治疗前后分别测定TNF-α、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清热祛湿方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NF-α水平,同时有降低血糖、血脂作用,治疗后IAI、HOMA-IR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热祛湿方治疗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IR模型大鼠TNF-α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IR.而且随着剂量的增大,疗效更加显著.

    作者:丁艳;刘金玲;张洁;曹莹;王好杰;王立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脉压(P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257例入选患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并采用Gensini冠脉评分系统对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记分,测量外周肱动脉血压并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统计分析P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随病变支数的增加、病变范围的增大以及冠脉狭窄程度危险分级的增高,PP逐渐增高,其中左主干病变者PP高.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PP每增加10 mmHg,对数转换的Gensini积分平均可增加0.128(P=0.007).SBP在总体冠心病患者中显著高于正常者,但各亚组与正常者差异不大,仅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正常组与单支病变组.各组平均动脉压未见有统计学意义,DBP则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结论 在冠心病人群中,PP与老年冠心病患者(≥60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且相关性优于SBP及DBP.

    作者:马登峰;王文强;王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黄蒲通窍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黄蒲通窍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90例VaD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西药多奈哌齐治疗组(A组),中医辨证后运用黄蒲通窍胶囊组(B组)和中医辨证后使用黄蒲通窍胶囊合用多奈哌齐组(C组).疗程为60 d.观察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查包括: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测定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 黄蒲通窍胶囊可以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ADL、MMSE 、ADAS-cog积分,降低血Hcy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黄蒲通窍胶囊可以改善VaD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陈永华;江停战;张波;黄为;刘妮;曹仕健;王时光;李亚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近五年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肌张力研究进展

    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死亡率随之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现就近五年结合针灸治疗本病的文献归纳整理如下.

    作者:陈晓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对培养大鼠乳鼠缺氧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成活48 h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氰化钠造成心肌细胞细胞内缺氧模型),B组为suf 1组(缺氧+0.1 ng/mL舒芬太尼),C组为suf 2组(缺氧+0.2 ng/mL舒芬太尼).比较3组心肌细胞形态学(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的变化及吸光度A值的改变.结果 缺氧12 h后,对照组细胞搏动功能变化明显,呈散在性搏动,而实验组搏动频率减慢.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学变化逐渐明显,对照组较实验组变化更显著.结论 舒芬太尼对原代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丽丽;赵建力;刘保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参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血液流变学、脑含水量的影响

    目的 复制脑缺血大鼠模型,研究参芎嗪注射液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注射液组、参芎嗪注射液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脑含水量、脑指数的影响.结果 参芎嗪注射液可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脑含水量及脑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参芎嗪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对脑缺血损伤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辉;吴丽敏;杨文明;汪美霞;董婷;汪瀚;韩明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记忆障碍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记忆障碍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临床记忆量表(C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查40例PD患者及36名健康对照者的记忆功能及情感状态,并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记忆的各项分测验成绩、记忆商 (MQ)及MMS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D病例中抑郁组与非抑郁组记忆比较,抑郁组无意义图形再认低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组其他各项分测验、MQ及MMSE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结论 PD患者有明显记忆障碍,其记忆障碍与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郜立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痰浊血瘀证候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导致中风和冠心病重要的原因,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重,AS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焦点内容之一.

    作者:贾连群;杨关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刺腧穴治疗颅脑术后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针刺腧穴治疗颅脑术后头痛的疗效.方法 对30例颅脑手术后经西医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头痛患者进行针刺腧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头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治疗1个月,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和头痛持续时间的变化来判定疗效.结果 30例患者经针刺腧穴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大幅缩短(P<0.01).治疗(1~3)个月,头痛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其中眶上神经痛5例,滑车上神经痛4例,耳颞神经痛8例,枕大神经痛7例,枕小神经痛4例,颈部肌肉拉伤后致高位颈神经痛8例.结论 针刺腧穴对颅脑术后各型头痛均有明显效果.

    作者:俞梦瑾;陈辉清;黄振林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