骞健;张巧俊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风证与免疫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风辨证量表对266例CI患者进行风证证候评分,测定IL-6、TNF-α含量,并就其在卒中中出现的相关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作分析.结果 中脏腑组风证量值与TNF-α、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9、0.46),中经络组风证量值与TNF-α、IL-6水平也呈正相关(r 分别为0.23、0.19),中脏腑组较中经络组的相关性高;中脏腑组风证分值及免疫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中经络组(P<.01);风证患者中脏腑组与中经络组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均以中脏腑组为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5或P<.01).结论 脑梗死不仅风证量值与IL-6、TNF-α水平显著相关,而且与其病类在病程中发生的相关性睡眠障碍几率也关系密切.
作者:关少侠;谌剑飞;丁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左卡尼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左卡尼汀对大鼠脑组织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 左卡尼汀各剂量组均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ATPase的活性.结论 左卡尼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脑能量代谢,提高脑组织ATP 酶活性,维持钠泵、钙泵的稳定有关.
作者:韩征宇;李光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因素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通过模拟VD动物模型并予中药干预,观察各项实验指标的变化,是探讨中药治疗VD作用机制的主要研究方法.现将近三年来中药治疗VD的实验研究进展分类综述如下.
作者:李俊仙;肖红玲;王霞;于文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术和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以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18例(治疗组)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同时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与单独使用微创穿刺术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 治疗组完全独立2例,基本独立5例,轻度依赖8例,中度依赖2例,重度依赖1例;对照组完全独立1例,基本独立2例,轻度依赖4例,中度依赖10例,重度依赖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创术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作者:潘宁;杜怡峰;付海燕;郝茂林;刘振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EH)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对高血压病心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56例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组(治疗组)29例,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27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清眩降压汤,半剂/次,2次/日,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测定诊室血压值、动态血压、填写SF-36量表.结果 诊室血压,治疗组对收缩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治疗组改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积分疗效,治疗组症状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89.6%,对照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37.1%(P<0.01).生存质量,治疗组对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五个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三个维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损害,治疗组改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较单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EH患者有更好的降压疗效.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EH患者生存质量.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余军;徐凤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HRV)对高血压伴非持续室速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原发性高血压伴非持续室速患者75例为室速组,选正常体检者52名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全部进行24 h Holter记录分析,对两组的HRT、 HRV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室速组与对照组比TO值明显增高(P<0.01),TS值、 HRVI值均明显减低(P<0.01),室速组的TO、TS 及HRVI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O、TS灵敏度和特异度都高于HRVI,而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也均高于HRVI,其中TS灵敏度和特异度又高于TO,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T减弱或消失,尤其是TS值减低是一项比HRV更强、更精确的预测高血压高危患者猝死的指标.
作者:安毅;白梅;彭瑞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焦虑并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早搏并焦虑患者,按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稳心颗粒+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美托洛尔组),每组4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查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结果 治疗组1个月、6 个月24 h心电图早搏次数、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治疗1月、半年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减少焦虑并早搏患者的早搏次数及改善焦虑症状.
作者:贺爱珍;李元玉;王志华;黄家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16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冠脉狭窄程度的Genisi记分评估,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按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观察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及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7.01 mg/L±2.61 mg/L vs 4.89 mg/L±2.26 mg /L,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冠脉病变的不稳定型和冠脉的狭窄程度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 脂联素对冠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和冠脉的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宁彬;马震;辛国勇;张雷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益心舒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常规使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强心剂及利尿剂等治疗心力衰竭,治疗组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浆脑钠素(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及心功能分级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BNP、LVEF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心功能分级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心舒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能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陈守宏;刘振;武海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依伦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共入选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依伦平降压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8周、12周时血压,使用美国GE vivid7彩色心脏超声采集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前后收缩压平均降低28.2 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18.2 mmHg,治疗12周时53例患者舒张压<85 mmHg,达标率为88.3%.结论 依伦平降压疗效好,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少;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作者:徐海涛;王红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颈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 (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应用于临床已近二十余年,该技术已成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血管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支架内血栓形成使动脉血管内支架术后存在较高的再狭窄率,因此,抗血栓治疗一直是血管内支架术基础研究和临床关注的重点之一.
作者:任丁;吴云虎;黄龙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动态变化规律及对损伤程度、疗效、预后评估等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名S100B蛋白水平并对其进行动态观察,评价其与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与梗死大小、部位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B蛋白水平出现升高,于发病后24 h内开始升高,2 d~3 d达高峰,尤其是梗死灶大的中、重度患者升高明显,第7天仍有部分升高.皮层脑梗死与皮层下梗死比较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S100B蛋白可作为急性脑损伤的生化指标,也可作为脑梗死早期诊断的敏感生物学指标,可用于判断脑梗死的损伤程度、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
作者:李江华;王丽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大鼠氯胺酮灌胃给药致死模型,研究氯胺酮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2LD50组和4LD50组,经灌胃匀速注入2LD50(17.28 mg/g)和4LD50(34.55 mg/g)氯胺酮.观察给药到死亡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及中毒症状,待呼吸和心跳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取心血、心、肝、脾、肺、肾、脑冷冻保存,碱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其中氯胺酮含量.结果 各脏器组织氯胺酮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①2LD50组:脑 >肝 >肾 >肺、脾、肌、心血、心;②4LD50组:脑、肾、肝> 肺>心血、脾、心>肌.结论 氯胺酮灌胃给药致死的动物模型,可应用于氯胺酮中毒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氯胺酮死后分布不均匀,含血丰富的器官如肺、肝较其他组织和血液含量高,氯胺酮中毒致死案件中,法医学鉴定时应全面正确的采取检材进行毒物分析.
作者:王大利;万东方;王勇;尉志文;王雪彦;贠克明;王玉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 发病机制.方法 对96例TIA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6例患者中发现78例存在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多发病变分别为28.2% (22/78)、34.6% (27/78) 和37.1% (29/78),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外动脉(57.5%、42.4%).颅外动脉狭窄22例,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多,占45.2%(38/84),颅内动脉狭窄27例,以大脑中动脉(MCA)多,占41.2%(47/114).频发TIA组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P<0.01),且多数有粥样硬化斑块.发现7 例盗血现象.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姝娟;袁军;郭建雄;孟云清;萨茹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病的诊断和抢救水平明显提高,死亡率随之降低,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有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现就近五年结合针灸治疗本病的文献归纳整理如下.
作者:陈晓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室给予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对颅脑创伤后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创伤组(TBI组,42只)、CGRP8-37组( 42只).TBI组、CGRP8-37组大鼠分别作自由落体创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PCR技术,动态观察对照、创伤和CGRP8-37组大鼠0.5 h,2 h,6 h,12 h,24 h,48 h,72 h后CGRP的变化规律.结果 ①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在TBI组脑组织 CGRP阳性单位在伤后0.5 h 开始表达上调,2 h、6 h 依次增高,12 h 达到峰值( P<0.05),之后逐渐回落,72 h时高于正常水平.与TBI组相比,CGRP8-37组脑组织 CGRP阳性单位表达在2 h即达到高峰,随后持续回落,48 h即恢复正常,72 h低于正常水平.且在相应的时间点CGRP阳性单位表达都低于TBI组.②PCR显示:与免疫组化结果基本相似,即CGRP8-37组脑组织CGRP mRNA表达较TBI组峰值提前,由12 h提前至2 h,且在相应时间点减少CGRP mRNA表达.结论 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能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CGRP的表达,减轻脑水肿,并能促进病理过程的恢复.
作者:贾志亮;刘跃亭;段虎斌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黄蒲通窍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90例VaD患者随机分成3组,即西药多奈哌齐治疗组(A组),中医辨证后运用黄蒲通窍胶囊组(B组)和中医辨证后使用黄蒲通窍胶囊合用多奈哌齐组(C组).疗程为60 d.观察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查包括: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测定血液流变学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结果 黄蒲通窍胶囊可以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ADL、MMSE 、ADAS-cog积分,降低血Hcy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黄蒲通窍胶囊可以改善VaD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陈永华;江停战;张波;黄为;刘妮;曹仕健;王时光;李亚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根据我国2003年的抽样统计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1].年死亡率可达5%~10%[2].约62%的心衰患者有左右心室间不同步[3].心室再同步治疗(CRT)已被证明可有效改善CHF伴有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总死亡率下降了36%[4],联合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即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降低死亡率可达43%[5].现将我院CRT-D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恶性心律失常1例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张正宝;冯巧爱;马锋;张中正;王勇;徐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入选8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用PETIA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比较.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复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TNF-α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并且随LVEF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呈显著负相关;经治疗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增加,hs-CRP、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 炎症因子hs-CRP、TNF-α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疏血通注射液改善心功能与炎症介质降低有关.
作者:叶维聪;李树裕;林振;林晰喻;姚林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