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李江华;王丽春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S100B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动态变化规律及对损伤程度、疗效、预后评估等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名S100B蛋白水平并对其进行动态观察,评价其与出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与梗死大小、部位的关系.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B蛋白水平出现升高,于发病后24 h内开始升高,2 d~3 d达高峰,尤其是梗死灶大的中、重度患者升高明显,第7天仍有部分升高.皮层脑梗死与皮层下梗死比较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S100B蛋白可作为急性脑损伤的生化指标,也可作为脑梗死早期诊断的敏感生物学指标,可用于判断脑梗死的损伤程度、治疗效果及评估预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白介素对高血压大鼠去内皮主动脉收缩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在高血压和正常血压情况下白介素1β(IL-1β)对大鼠血管活动的急性影响.方法 去内皮主动脉环取自12周SHRSP和WKY鼠,在悬挂于张力测量仪,测量苯肾上腺素收缩曲线之前,用IL-1β(20 ng/mL)平衡1 h.用Indomethacin(1μM)和PP-2(1μM)来抑制环氧酶(COX)和Src-激酶活性.结果 1 h平衡后,IL-1β显著加强了SHRSP大鼠主动脉环收缩力,抑制COX或Src-激酶能阻断这种效应.与WKY组相比,用IL-1β平衡1 h后的SHRSP大鼠主动脉环苯肾上腺素刺激下的大收缩力要大得多.然而IL-1β对WKY鼠主动脉却没有此种效应.结论 IL-1β能够引起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的迅速收缩,并且能增强苯肾上腺素介导的收缩作用,COX和Src-激酶途径介导了这种反应的信号传导.

    作者:康成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额部钻孔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入路和技巧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钻孔穿刺手术治疗的入路和技巧,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以来6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CT表现及临床意识状态,经额部入路,以带导针引流管沿血肿纵轴穿刺吸除出血,术后留置引流管,残留出血经尿激酶液化引流.总结手术效果及技巧.结果 62例出血患者中,术后5 d拔除引流管后血肿清除率,显效 24例,有效 37例,无效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1例.结论 选择经额部穿刺治疗脑出血操作简便,置管定位准确,血肿清除安全有效,术后护理方便,对不需要去大骨瓣减压的脑出血患者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苏永生;田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高血压合并尿微量白蛋白(MAU)阳性者204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组(观察组)与贝那普利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并口服贝那普利,对照组单纯给予贝那普利口服.观察治疗4周后MAU、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MAU、血β2-MG、尿β2-MG、尿NAGE、AngⅡ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明显,分别为(95.02±38.98) mg/d vs(126.95±34.31) mg/d,(2.99±1.30) mg/d vs(3.34±0.98) mg/d,(151.38±1.27) mg/d vs(190.19±2.6) mg/d,(20.47±4.17) U/L vs(22.15±3.79) U/L,(54.41±24.11) ng/L vs (55.78±6.90) ng/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肌酐)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贝那普利.

    作者:李国龙;刘志远;崔伟娜;王玉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温阳熄风化痰法治疗中风病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温阳熄风化痰法对中风病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拟定入选病例标准,符合中风病恢复期风证及肾阳虚证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以温阳熄风化痰法治疗,治疗组予侯氏黑散化裁汤,对照组予华佗再造丸治疗,6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肌张力降低,痉挛好转,明显改善率55.5%.临床疗效基本痊愈率45%,显效率30%,优于对照组(χ2=8.306,P<0.05).结论 温阳熄风化痰法可显著改善中风病患者患肢痉挛状态.

    作者:孙西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恶性心律失常1例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终归宿,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根据我国2003年的抽样统计成人心衰患病率为0.9%[1].年死亡率可达5%~10%[2].约62%的心衰患者有左右心室间不同步[3].心室再同步治疗(CRT)已被证明可有效改善CHF伴有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心功能,在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总死亡率下降了36%[4],联合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即心室再同步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降低死亡率可达43%[5].现将我院CRT-D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伴恶性心律失常1例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张正宝;冯巧爱;马锋;张中正;王勇;徐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梗死风证与免疫细胞因子及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风证与免疫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相关性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风辨证量表对266例CI患者进行风证证候评分,测定IL-6、TNF-α含量,并就其在卒中中出现的相关睡眠障碍症状发生率作分析.结果 中脏腑组风证量值与TNF-α、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9、0.46),中经络组风证量值与TNF-α、IL-6水平也呈正相关(r 分别为0.23、0.19),中脏腑组较中经络组的相关性高;中脏腑组风证分值及免疫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高于中经络组(P<.01);风证患者中脏腑组与中经络组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均以中脏腑组为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5或P<.01).结论 脑梗死不仅风证量值与IL-6、TNF-α水平显著相关,而且与其病类在病程中发生的相关性睡眠障碍几率也关系密切.

    作者:关少侠;谌剑飞;丁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9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和西药,对照组单纯服用西药,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和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64.44%,P<0.05).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5.56%,显著高于对照组(42.22%,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丽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 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4月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38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98例冠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6例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97%,股动脉组100 %,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高,患者术后体位、活动不受限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作者:赵晓妹;齐杰;马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益气活血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对颈椎病椎动脉型早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方式,应用益气活血方治疗62例患者,观察治疗前后TCD的变化情况.结果 益气活血方治疗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文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疏血通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入选80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分别用PETIA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比较.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复查.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s-CRP、TNF-α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5),并且随LVEF的降低而逐渐升高,呈显著负相关;经治疗后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明显增加,hs-CRP、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 炎症因子hs-CRP、TNF-α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疏血通注射液改善心功能与炎症介质降低有关.

    作者:叶维聪;李树裕;林振;林晰喻;姚林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62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 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 s)逸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方法 用动态心电图仪24 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根据患者的生活日记,将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时间是否与睡眠有关分为A组与B组.结果 62例患者,A组41例(66.1%),B组21(33.9%).A组发生长RR间期1.5 s~2.0 s 41例,>2.0 s 4例,发生逸搏及逸搏心律的5例. B组发生长RR间期1.5 s~2.0 s的21例,>2.0 s的18例,发生逸搏及逸搏心律的17例.B组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 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相关时比率高,为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与睡眠无关时应视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作者:刘俊连;孙平莲;潘秋珍;杨婷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舒芬太尼对培养大鼠乳鼠缺氧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原代培养成活48 h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氰化钠造成心肌细胞细胞内缺氧模型),B组为suf 1组(缺氧+0.1 ng/mL舒芬太尼),C组为suf 2组(缺氧+0.2 ng/mL舒芬太尼).比较3组心肌细胞形态学(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的变化及吸光度A值的改变.结果 缺氧12 h后,对照组细胞搏动功能变化明显,呈散在性搏动,而实验组搏动频率减慢.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学变化逐渐明显,对照组较实验组变化更显著.结论 舒芬太尼对原代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丽丽;赵建力;刘保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左卡尼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TP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左卡尼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左卡尼汀对大鼠脑组织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 左卡尼汀各剂量组均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ATPase的活性.结论 左卡尼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脑能量代谢,提高脑组织ATP 酶活性,维持钠泵、钙泵的稳定有关.

    作者:韩征宇;李光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参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损伤血液流变学、脑含水量的影响

    目的 复制脑缺血大鼠模型,研究参芎嗪注射液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注射液组、参芎嗪注射液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脑含水量、脑指数的影响.结果 参芎嗪注射液可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脑含水量及脑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参芎嗪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对脑缺血损伤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辉;吴丽敏;杨文明;汪美霞;董婷;汪瀚;韩明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焦虑并早搏患者42例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焦虑并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4例早搏并焦虑患者,按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稳心颗粒+美托洛尔组)和对照组(美托洛尔组),每组4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查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结果 治疗组1个月、6 个月24 h心电图早搏次数、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治疗1月、半年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减少焦虑并早搏患者的早搏次数及改善焦虑症状.

    作者:贺爱珍;李元玉;王志华;黄家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高血压与NO/NOS系统、ET-1、左室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NO/NOS系统、内皮素(ET-1)、左室质量指数(LVMI)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4例EH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测定NO、NOS、ET-1水平,并行心脏彩超检,测左室质量指数.结果 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及阴虚阳亢证的左室质量指数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P<0.05),iNOS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火亢盛证及痰湿壅盛证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P<0.01).NO、NOS、ET-1水平在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及阴虚阳亢证患者的LVMI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P<0.05).结论 LVMI可作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及严重程度的依据之一.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EH患者的iNOS水平较高,iNOS表达的降低可能是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患者的特征之一.

    作者:夏成霞;杨庆有;朱红俊;陆曙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氯胺酮在大鼠体内死后的分布研究

    目的 建立大鼠氯胺酮灌胃给药致死模型,研究氯胺酮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规律.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2LD50组和4LD50组,经灌胃匀速注入2LD50(17.28 mg/g)和4LD50(34.55 mg/g)氯胺酮.观察给药到死亡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及中毒症状,待呼吸和心跳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取心血、心、肝、脾、肺、肾、脑冷冻保存,碱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其中氯胺酮含量.结果 各脏器组织氯胺酮含量由多到少分别为:①2LD50组:脑 >肝 >肾 >肺、脾、肌、心血、心;②4LD50组:脑、肾、肝> 肺>心血、脾、心>肌.结论 氯胺酮灌胃给药致死的动物模型,可应用于氯胺酮中毒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氯胺酮死后分布不均匀,含血丰富的器官如肺、肝较其他组织和血液含量高,氯胺酮中毒致死案件中,法医学鉴定时应全面正确的采取检材进行毒物分析.

    作者:王大利;万东方;王勇;尉志文;王雪彦;贠克明;王玉瑾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662例T2DM患者资料,统计MS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并按是否合并MS分组,比较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结果 662例中495例(74.8%)合并MS,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5.56,P<0.05).MS组糖尿病肾病(DN,χ2=4.408,P<0.05)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χ2=8.011,P<0.01)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MS组.结论 合并MS组较无MS组DN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显著升高.

    作者:尚玉清;王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记忆障碍与抑郁情绪的关系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记忆障碍与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采用临床记忆量表(C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查40例PD患者及36名健康对照者的记忆功能及情感状态,并进行比较.结果 PD组记忆的各项分测验成绩、记忆商 (MQ)及MMS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D病例中抑郁组与非抑郁组记忆比较,抑郁组无意义图形再认低于非抑郁组(P<0.05),抑郁组其他各项分测验、MQ及MMSE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结论 PD患者有明显记忆障碍,其记忆障碍与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郜立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1月-2009年2月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18例AMI患者,在发病12 h后,24 h内行延迟PCI治疗,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患者的病死率、再次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临床不良事件.结果 住院期间,NSTEMI组和STEMI组病死率、再次发生心肌梗死、各类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0,住院时间分别为6.7 d±0.5 d、6.6 d±0.5 d,两组各有1例再发心绞痛.3个月随访期间,NSTEMI组和STEMI组病死率、各类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0,再住院率分别为3.6%和3.2%,发生心功能不全(Killip Ⅱ级)者的比例分别为3.6%和3.2%.在NSTEMI组支架植入时,有1例发生了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并发症;在STEMI组有1例发生了IRA无复流,1例发生了IRA慢血流并发症,手术中IRA无复流和慢血流总的发生率为2.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延迟PCI能明显降低住院期间和3个月内死亡率、再次心绞痛和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张碎虎;才仔全;杨永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