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所致精神障碍1例

刘超

关键词: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精神障碍
摘要:1病例患者男,42岁.于2年前无明显原因四肢肌无力,下蹲、起立、举臂,平卧、抬头均困难,肌肉压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肌酶升高.肌电图示肌原性损害.2周后突然害怕,怕别人害他,发脾气,大喊大叫,凭空能够听见有人骂他.傻笑,否认有病.既往史,个人史,家庭史无特殊.病前性格内向,体检无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接触被动,疑人害他,易激惹,近记忆下降,理解力、判断力下降,行为紊乱,无自知力,生活自理差.诊断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所致精神障碍.应用泼尼松20 mg/d,1个月后每周递减5 mr/d;利培酮3 mg/d,甲氨蝶呤2.5 mg/d.1个月后精神症状缓解,答话切题,安静,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判断力仍较差,自知力部分恢复,肌无力症状也有明显缓解.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方法:应用神经心理学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进行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较正常对照明显下降.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损害可能是社会功能障碍的重要基础.

    作者:朱春燕;汪凯;李晓驷;董毅;靳胜春;凤兆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观察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有效[1],我们以此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38例,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18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及癫癎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者,以及抗精神病药致锥体外系反应明显者.共入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31.7±11.5)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4.7±1.8)年.入组时使用氯氮平12例,舒必利7例,氯丙嗪6例,奋乃静9例,利培酮4例.门诊患者17例,住院患者21例.

    作者:何呈刚;邹灵芳;陈庆学;宋文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利培酮和氯丙嗪治疗时血糖代谢变化

    目的:研究使用抗精神病药影响血糖代谢的特点.方法:198例未曾治疗或停药3个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给予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于入院时及治疗1、2、3和6个月时检测血糖浓度.结果:氯丙嗪组治疗2个月餐后2 h糖耐量试验(2hPG)、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血葡萄糖调节受损(IGR),氯丙嗪组有15.54%,利培酮组有7.37%;≥40岁者2hPG和HbA1C明显高于<40岁者.结论:2hPG和HbA1C浓度增高是糖代谢异常的早期表现,早期干预有利于防止IGR.

    作者:瞿正万;陈美娣;古嘉琪;傅伟忠;王涛;顾立铭;江琦;王豪;袁杰;杨振东;李亚明;胡承平;曹凤妹;瞿嘉兴;尹端六;陆明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将184例患者按入院后有无合并躯体疾病分为有合并症组及无合并症组,以研究合并症发生的有关因素.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后发生躯体疾病者124例(67.4)%,躯体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54.0%)、心电图异常(49.2%)和低钾血症(33.9%)等.合并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及病程均相关(P<0.001~0.01),与抗精神病药类型、合并用药及剂量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应充分重视可能发生的躯体疾病,并对躯体疾病给予及时合理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春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4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平分为丙戊酸镁组和碳酸锂组,在治疗前及治疗2、4、6周末分别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丙戊酸镁组治疗2周末BRM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碳酸锂组.丙戊酸镁的不良反应与碳酸锂相似,但持续时间较短,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小.

    作者:康明秀;宋丽;杨建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奥氮平和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奥氮平和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奥氮平组和奎硫平组各40例.疗程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阳性症状评分下降显著大于奎硫平组;两组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和PANSS总分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奥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体质量(体重)增加、肝功能损害和锥体外系症状;奎硫平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和头昏.结论: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疗效优于奎硫平,两药不良反应均相对较轻.

    作者:安宝富;张明廉;祁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初中生焦虑情绪与家庭养育方式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初中生焦虑情绪与家庭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和家庭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测查初中学生288名.结果:结果有焦虑情绪者30名,男女两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发现焦虑情绪与家庭养育方式各因子之间呈现显著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焦虑情绪与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情感温暖、理解,母孕期相关.结论:中学生焦虑情绪不容忽视,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须重视改善家长的教养方式,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

    作者:王军;李永超;伍毅;张怀惠;施冬青;陈志敏;杨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波治疗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脑波治疗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9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氯米帕明合并脑波治疗组49例和单用氯米帕明组47例.疗程6周.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D、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以合并治疗组明显.结论:脑波治疗仪可提高氯米帕明对强迫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斌;乐守江;戴月娟;温从美;张雨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立哌唑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

    1病例患者女性,16岁,初三学生.自幼健康,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查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精神分裂症.门诊给服阿立哌唑5 mg/d,1周后增至7.5 mg/d,次日患者出现吐词不清,进食困难,颈部胀痛,坐立不安等反应,并逐渐加重.患者神志清晰,表情痛苦,反应较迟钝,坐立不安,吐词不清,流涎,头部向右歪斜,活动受限,颈项僵硬,四肢肌张力增高,未引出病理征.即肌内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0.3 mg,30 min后上述不适缓解.改用氯氮平治疗,再无以上不良反应.

    作者:陈湘清;胡桂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氯氮平致脑电图异常及癫癎发作的文献回顾

    目的:了解我国应用氯氮平引起脑电图(EEG)异常及癫癎发作的情况.方法:通过数据库及手工检索收集1979年至2004年国内有关氯氮平所致EEG异常及癫癎发作的文献143篇,其中癫癎发作的个案报道30例.结果:异常发生率为67.20%(5 543/8 249),癫癎发作的发生率为0.95%(297/31 185).资料显示,氯氮平的口服剂量越大,发生EEG异常及癫癎的风险就越大、EEG异常程度就越重.结论:服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EEG及血药浓度监测十分必要.

    作者:梁颖杰;王传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曲唑酮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曲唑酮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曲唑酮和阿米替林治疗,疗程4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两药对抑郁症均有良好疗效,疗效近似(P>0.05);但曲唑酮不良反应小,程度轻(P<0.05或P<0.01).结论:曲唑酮治疗抑郁症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杨建章;郭振宇;宋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120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MECT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总有效率89.2%;抑郁症有效率100%,显效率90%;躁狂症有效率94.1%,显效率70.6%;精神分裂症有效率83.3%,显效率48.6%.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MECT安全性高,起效快,疗效好.

    作者:吴强;李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氟哌啶醇组.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1).治疗8周末阿立哌唑组减分率59.7%,阳性症状减分率67.9%,阴性症状减分率52.8%,有效率69.0%;氟哌啶醇组分别为41.3%,68.3%,4.1%和58.6%.不良反应阿立哌唑组少于氟哌啶醇组.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似,治疗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优于氟哌啶醇,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

    作者:许国城;庄华;卓志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与帕罗西汀组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均较轻,治疗2周时以西酞普兰组HAMD减分率显著较多.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起效快,疗效好,安全范围广.

    作者:李四冬;周严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电刺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电刺激合并舒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合并舒必利治疗(合用组)和单用舒必利治疗(单用组),疗程8周.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SANS评分均显著降低,以合用组明显.结论:电刺激合并舒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李春芳;刘松柏;杨海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精神医学论文中常见的误区

    介绍精神医学论文中常见的问题及作经验分析.

    作者:王焕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答读者来信(二)

    司徒梅读者:你好!根据你提供的资料,被鉴定人具有如下特点:①案发前3年有明确的严重颅脑外伤史;②现人格改变十分明显,无智能损害及精神病性症状;③危害行为特征:刺激与反应不相称,系小事与人斗殴,怒不可遏,致受害人重伤而死亡;④审讯中对作案过程能回忆,但不后悔.因此,据此可考虑被鉴定人系患脑挫裂伤所致的人格改变.脑器质性病变所致的人格改变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较为常见,该类患者可出现各种危害行为.如伤害、盗窃和性侵犯行为,其中以伤害较为多见.他们情绪不稳,激惹性明显增高,常在与环境发生一点矛盾时,出现明显的攻击性行为,特别是伴有额叶损伤的患者常出现社会道德伦理的改变,而出现各种违纪、违法行为.

    作者:韩臣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奎硫平合并阿米替林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奎硫平合并阿米替林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平分为研究组(奎硫平合并阿米替林)和对照组(阿米替林合并安慰剂).疗程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研究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TESS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奎硫平合并阿米替林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确切.

    作者:孙群星;杨桂兰;李素华;朱玉星;张爱荣;刘智慧;程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

    目的:了解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采用逻辑记忆、视觉再生记忆、连线测验A和B、数字广度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字色混淆测验(stroop)对62例缓解期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组)和62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有关言语学习和记忆、非言语学习和记忆、注意以及执行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定,比较两组间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患者组在即刻逻辑记忆、延迟逻辑记忆、连线测验A和B、WCST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以及Stroop C-W操作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缺陷有其特点.

    作者:蔺华利;施旺红;雷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行为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近2年内我院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共410例,其中男230例,女180例;年龄16~60岁.采用外显攻击行为修订版(MOAS).该量表由言语攻击、对财物攻击、自身攻击和对他人体力攻击等4个因子,以0~2作3级评分,总分≥4分为有明显攻击行为,<4分为无明显攻击行为.同时评定BPRS.采用SPA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陈祖金;王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