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汤诺;孙丽华
目的 观察地西泮(DZP)对老年大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反应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方法 ,观察DZP对氯化钾(KCl)预收缩血管环的作用,并检测DZP对经无钙液预处理后的血管环的作用.结果 累积浓度的DZP对高浓度KCl引起的血管环收缩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去内皮后,低浓度(10-6mol/L,3×10-6mol/L,10-5mol/L,3×10-5mol/L)DZP的舒血管作用减弱.DZP预处理后,CaCl2收缩血管环的量效曲线非平行右下移.结论 DZP对KCl预收缩老年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
作者:戚晓静;王微;张轩萍;张明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戊四氮诱发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脑内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戊四氮诱发癫痫大鼠模型脑组织海马区VIP的含量,探讨塞来昔布对癫痫脑组织VIP含量的影响及剂量关系.结果 模型组海马区VI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及给药组明显增多(P<0.05).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VIP的含量逐渐降低,各组大鼠脑组织VIP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后脑内VIP含量增加,塞来昔布能够有效减少SE大鼠脑内VIP的表达,其可能通过影响大鼠脑内VIP的含量而减轻癫痫发作,起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香娟;郑辑英;李光来;薛国芳;冀俊林;李趁心;贾泉林;张静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盾叶冠心宁片治疗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3∶1随机、双盲、阳性对照(对照药选用脂必妥片)的设计方法 ,共观察符合标准的高脂血症患者240例,其中试验组180例,对照组60例.试验组予盾叶冠心宁片,2片/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对照组早晚予脂必妥片,2片/次,中午安慰剂片,2片/次.温开水送服.两组治疗8周.结果 盾叶冠心宁片降血脂的总有效率为75.28%,临床控制率为23.60%,显效率为31.46%,有效率为20.22%;对照药脂必妥片的总有效率为83.34%,临床控制率为31.67%,显效率为31.67%,有效率为20.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脂分型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盾叶冠心宁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15%,对照药脂必妥片的总有效率为90.00%(P>0.05).临床研究过程中未发现该药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盾叶冠心宁片治疗高脂血症(气滞血瘀证)安全有效,与临床降血脂常用药物脂必妥片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楠;张杰;刘志礼;葛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340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冠造阳性组患者血清非HDL-C水平高于冠造阴性组(P<0.05);血清非HDL-C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非H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均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控制非HDL-C增高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梁晓琨;李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安枕汤内服配合穴位中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2 例). 穴位中频主要是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原理,利用中频机无创穴位刺激以达到针法有创刺激的治疗作用.治疗组采用穴位中频(以心俞、神庭、内关、申脉、照海、三阴交等为主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失眠症,对照组单纯中药内服,124 例患者均以国际通用SPIEGEL 睡眠量表检测.结果 治疗组近期总体疗效为93 .55%优于对照组的80.65 %(P<0.05),并且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穴位中频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黄卫江;陈朝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银杏叶滴丸治疗多梗死性痴呆(MID)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92例MI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应用银杏叶滴丸,对照组(40例)应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对两组临床疗效、精神状态检查(MMSE)、Barthel指数评分、长谷川智力量表、血液流变学、血脂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5%(P<0.05);治疗组治疗后4周的MMSE 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长谷川智力量表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用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叶滴丸治疗MID的临床疗效肯定,无毒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等有关.
作者:张洪;周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PI)对高脂饮食大鼠心肌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高脂组(HL)、吡格列酮处理组(HL+PI)3组,每组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其他两组饲喂高脂饲料.同时做灌胃处理,各组分别为蒸馏水、蒸馏水和吡格列酮剂量10mg/(kg*d).0周、3周、6周采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6周末,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留取心肌组织,-70 ℃保存备用.测6周末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运用RT-PCR分析各组PPARγ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高脂组比较吡格列酮组血清TG、TC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血清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血清SOD、全血GSH-Px活性降低(P<0.05);与高脂组比较,吡格列酮组血清MDA含量降低(P<0.05),血清SOD、全血GSH-Px活性增加(P<0.05);高脂组心肌PPARγ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后者心肌PPARγ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激活高脂大鼠心肌PPARγmRNA拮抗其低表达,并具有降血脂、抗氧化作用.
作者:李晓寒;阴瑞兰;宋明;张悦红;覃秀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以益气养心安神为立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养心颗粒对近似不稳定型心绞痛(UA)家兔模型外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 以球囊一次性损伤家兔颈动脉结合高脂饮食喂养,8周末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养心颗粒组,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7只,另取7只家兔为空白对照组,于10周末进行药物触发的方法 复制成近似不稳定型心绞痛动物模型.实验终点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家兔外周血清MCP-1水平.结果 养心颗粒组家兔外周血清MCP-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和消心痛组比较,养心颗粒组MCP-1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中药复方养心颗粒能够抑制UA病理生理过程中炎症反应,起到防治UA的作用.
作者:王海涛;周亚滨;孙静;张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出血在出血性中风中更为常见.根据<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发病2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发病6个月以后为后遗症期.急性期过后,大量患者留有偏瘫、语言障碍、肢体疼痛、痴呆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中,中医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雄;周德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2006年NINDS-CSN血管源性认知障碍统一标准的建议而制定相关标准,收集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55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与脑白质疏松轻度认知障碍之间有着密切相关性.结论 积极控制高血压、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可以有效预防脑白质疏松进一步发展,对于预防痴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金香兰;张允岭;高芳;陈宝鑫;侯小兵;郭蓉娟;陈志刚;张锦;白文;戴中;柳洪胜;谢颖桢;王麟鹏;郭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1月-2008年8月入住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148例患者,应用多导睡眠监护仪进行监测,以呼吸紊乱指数(AHI)15作为界值,共有52例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将148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OSAS组,进行睡眠监测同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其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行空腹血糖(GLU)、胰岛素(IN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测定,计算其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冠心病合并OSAS组与冠心病组比较,嗜睡评分、腰臀比、体重指数、夜间胸痛或憋醒,夜尿增多、晨起口干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OSAS组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HI)为40.62±11.5,有更低的血氧饱和度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夜间发生ST段压低例数明显多于冠心病组.结论 冠心病合并OSAS患者夜间出现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与严重低氧血症有关,存在着明显胰岛素抵抗,对冠心病患者体重指数高、夜尿增多、夜间发作胸痛憋醒等症状者应行呼吸监测,尽早诊断治疗.
作者:任华平;杨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入院时空腹进行hs-CRP测定,择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依据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分为3组:A组≤4分为轻度、B组4分~8分为中度、C组>8分为重度.分组比较相关因素.观察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反复心绞痛发作、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结果 血清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有相关性.3组之间hs-CRP水平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A组、B组和C组在反复心绞痛发作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两项之间比较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积分有相关性,hsCRP水平增高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入院时血清hs-CRP水平增高的心绞痛患者有较高的危险性.
作者:苗鹏飞;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六虫溶栓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脑血栓形成患者206例,分为治疗组(126例)与对照组(80例),治疗组予六虫溶栓胶囊,对照组静脉输注曲克芦丁(维脑路通),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CT复查治疗组病灶明显吸收率为89.68%,对照组为58.75%.血液流变学检查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六虫溶栓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脂质代谢和促进病灶吸收方面,疗效明显优于维脑路通.
作者:范玉义;李文政;张燕;于长虹;孔祥秋;王法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短时间内使用针刺疗法联合吞咽综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性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 126例脑卒中伴有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翳风、完骨、风池、廉泉、吞咽、外金津玉液穴位,配合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对照组除不进行针刺外,其他康复训练方法 同治疗组.病程为2周,每天1次,每周治疗6 d.治疗前后各行1次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有效率达96.87%,对照组有效率为87.10%,治疗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 针刺疗法配合基础吞咽功能的综合训练和进食训练,短时间内即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
作者:苗清波;唐新辉;霍学军;石玉英;冯淑云;黄新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速效救心丸对鸡胚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利用CAM模型,选取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速效救心丸对CAM周围一级、二级与总血管数的影响.结果 速效救心丸大、小剂量组对CAM一级、二级与总血管数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生理盐水和正常血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及阳性对照组(P<0.01);在一级血管促进方面,速效救心丸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P<0.01).在促进二级与总血管数方面,速效救心丸大、小剂量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速效救心丸对CAM血管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冯玲;胡元会;陈双厚;刘瑞华;吴华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通常下肢静脉的超声检查主要侧重于深静脉以及大隐静脉,小隐静脉的超声检查进行较少.本文在进行大隐静脉曲张检查中,同时观察小隐静脉的超声图像,以探讨小隐静脉的病态特征.
作者:安阳;郭丽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客观总结和评价神经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综合效果及临床存在的问题.方法 250例偏瘫、截瘫、脑瘫、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通过静脉输注、鞘内注射、局部注射使用脐血源神经干细胞4次~8次,每次间隔1周,治疗前后进行常规、生化、免疫检查,临床相关量表评定,并观察其临床效果和副反应.结果 神经干细胞治疗对脊髓损伤、脑瘫、偏瘫、遗传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脑炎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等部分病例有明显效果,且临床使用安全.对运动神经元病有短期疗效,但不能阻止疾病发展,对重症脑变性疾病,单一疗程效果不佳.结论 神经干细胞对神经系统疑难病有临床效果,但效果不齐同.对病因尚不明确的疾病,能改善症状、体征,不能阻止其恶化、复发.副反应与细胞质量和个体差异有关.
作者:杨万章;吴芳;张敏;杨佳勇;梁豪文;盛佑祥;胡祥;赵宁;杨志刚;唐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现代医学技术证实了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并且感染性疾病可能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刘素珍;林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穿线不结扎)、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心律平组).各组均同步记录Ⅱ导联体表心电图(ECG ),所有信号均输入RM-6280四导生理记录仪.结扎30 min,再灌注30 min记录心电图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随后取缺血区心肌标本,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模型组大鼠ECG表现多为室性早搏(VP)、室性心动过速(VT),总发生率较假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ECG显著改善,VP与VT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MDA活性明显升高,SOD 活性明显降低(P<0.01),中药治疗组MDA活性明显降低,SOD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SOD、MDA活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复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与增强心肌的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孙博;周亚滨;客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煤工尘肺(CWP)大鼠血氧分压、血管内皮功能和肺脑组织结构的变化,探讨煤工尘肺(CWP)并发脑血管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煤工尘肺组(CWP组)及对照组,每组45只.CWP组通过气管插管灌入150 g/L的煤尘生理盐水悬液,建立煤工尘肺模型,对照组用同样方法 给以1 mL生理盐水灌肺进行对照.两组每次随机取15只于4周、8周、20周处死,处死时通过比较给予累积浓度的内皮依赖性舒血管物质(ACh)和硝苯钠(非内皮依赖性舒血管物质)后血管的舒张程度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同时检测血氧分压,病理切片光镜观察肺、脑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煤工尘肺大鼠的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且随着尘肺的期别增加动脉氧分压趋于降低;煤工尘肺可以导致严重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给予10-9 mol/L~10-5 mol/L累积浓度的ACh后,CWP组血管张力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WP组大鼠脑组织发生脑血管病的病理改变,尘肺期别越高,改变越严重.结论 煤工尘肺可引起大鼠脑组织损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缺氧所致的内皮功能损伤有关.
作者:柳莹;牛小媛;孟献芳;梁中正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