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A与黄芪联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李红叶;岳伟;刘瑞芝

关键词:呼吸道, 感染, 维生素A, 黄芪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A与黄芪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6例)用维生素A联合黄芪治疗3mo,对照组(72例)给一般治疗.均观察4mo~la以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维生素A与黄芪联用可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雌孕激素与免疫作用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孕激素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方法分析近几年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文献.结果雌激素具有免疫抑制及免疫刺激双重作用.超生理剂量的E2可抑制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小剂量E2则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雌激素是影响淋巴组织和淋巴细胞内的环核苷酸水平,从而调控淋巴细胞系前体的发育和功能.孕激素对淋巴细胞的活性作用概括为:①孕激素对未激活的淋巴细胞无影响.②在淋巴细胞激活的初起阶段时,孕激素即抑制DNA合成.③对于激活的细胞,孕激素对3H-TdR吸收的影响是可逆的.④孕激素对激活的细胞内酶系统参与DNA的合成无影响.此外孕激素还能抑制由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对吞噬细胞的依赖性及雌激素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效应,说明它在非特异免疫中也有一定作用.随着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的发展,以及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激素水平质和量的变化导致了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使人们对激素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调节越来越感兴趣.目前,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一步步揭示了激素在免疫调节中对免疫网的一个个成分的作用,为研究一些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就雌孕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做一概述.结论激素可影响一种或一系列复合的调节事件,其总的结果是可抑制或增强免疫反应.

    作者:时青云;闫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机械并发症及处理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机械性并发症包括心室游离壁破裂、乳头肌或腱索断裂、室间隔穿孔、左室急性期膨胀瘤(室壁瘤)及假性室壁瘤等.这些并发症大多数是致命性的,早期识别并及时手术,或可挽救生命.

    作者:刘坤申;叶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泡沫塑料在解剖学标本制作中的应用

    目的寻找一种性能良好,来源广泛的塑料溶液作为解剖实验中骨表面保护层和血管铸型填充剂.方法将泡沫塑料分别溶于10种有机溶剂中,配制成30%~40%的塑料溶液,分别涂抹在脱脂骨、未脱脂骨的表面和注入肝脏标本的血管内.结果有9种溶剂能溶解于泡沫塑料,并能和脱脂骨牢固粘合;其中有5种溶剂也能和未脱脂骨牢固粘合;9种溶液均能注入标本的血管内.结论乙酸乙脂和环己酮是泡沫塑料的2种佳溶剂.

    作者:李建华;张海兰;申彪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丽春红法显示肾的组织结构

    目的显示肾的组织学结构.方法用丽春红-苏木素法染色.结果细胞核呈兰色或紫兰色;肾小管基膜呈鲜红色;肾小球内部分细胞浆呈紫红色;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呈亮红色;结缔组织呈淡兰色.结论丽春红法染色可充分显示肾脏的各种组织结构.

    作者:蔡新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轻症外伤合并脂肪栓塞45例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治方案.方法通过对45例轻症外伤(ISS<9)合并脂肪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观察,以进一步阐明脂肪栓塞的早期诊断特点及治疗.结果37例获得早期诊断治疗,病情恢复快.8例无主观症状而仅存心率、体温及血氧饱和度异常者经一般性治疗,效差,3例有加重.经确立诊断及相应治疗后迅即好转.结论脂肪栓塞可发生在任何创伤应激反应状态中,早期诊治效佳.

    作者:苏伟;王起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人心耳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织学构筑

    目的探讨人左右心耳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分布规律.方法用石蜡切片,Van Gison和Weight染色,光镜观察10例成人左右心耳纤维网络构筑.结果心外膜的胶原纤维分为浅胶原层、亮层、深胶原层和网状层,其走向包括上下、左右、斜行和垂直4种走向.心耳上缘的胶原比近冠状沟侧的少.心肌间的胶原纤维束分粗细两种,前者与心肌长轴一致,后者连于粗纤维束之间,缠绕心肌表面.心内膜的胶原纤维1~4层不等,与心肌和心外膜的胶原纤维相互连续,使心耳各层连成一复杂的胶原网络.弹性纤维广泛地分布于心耳各层之间,与胶原纤维相互交织.结论心外膜的纤维组合有利于防止心壁扩张和回弹;心肌的胶原网络可防止心肌在舒缩过程中细胞过渡拉长、滑脱或错位.弹性纤维能协同胶原更加增强心肌的回弹力.

    作者:郭志坤;蔡新华;郭萍;文小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怀地黄茎尖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的研究

    目的研究怀地黄茎尖培养技术,为怀地黄茎尖脱毒苗建立佳培养条件.方法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怀地黄茎尖分别在不同组合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诱导其成为完整植株.结果怀地黄茎尖在MS+6-BA0.3mg@L-1+NAA0.02mg.L-1+GA0.1mg@L-1培养基上能生长成健壮苗;在MS+PP3331培养基上能生成健壮根系,长成完全小植株.结论利用怀地黄茎尖在合适的培养基上,能再生出完整的植株.

    作者:薛建平;张爱民;李明军;谢桂英;李友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重症肝炎患者血清内源性一氧化氮水平及意义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时内源性一氧化氮(NO)产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4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NO、肿瘤坏死因子(TNF)、内毒素(LPS)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各型重型肝炎患者TNF、ET水平显著升高,急性重肝、亚急性重肝患者NO水平呈现高、低两种状态,其中NO低水平组死亡率显著增高(P<0.05).慢重肝患者NO水平较低.结论重型肝炎的急性炎症期NO产生增多可能对患者有益.

    作者:吴剑华;乔汉臣;张光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生理学综合性实验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生理学综合性实验,增加学生观察内容,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方法利用计算机多道生物信号分析系统将3个系统的3种实验在同一动物体内同时完成.结果各种不同的药物和刺激对于3个不同的系统可以同时进行观察和研究.结论综合性实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作者:周素凤;祁英杰;常全忠;李东亮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肾移植受者尿液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的动态监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与肾移植术后患者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对42例肾移植患者分别于术前1d及术后d3,d7,d14,d28采集血液和尿液,动态监测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清及尿液中的白介素Ⅱ受体浓度高于正常人(P<0.05);肾移植术后平稳患者,其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浓度接近正常人;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及感染时,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浓度显著高于平稳患者(P<0.05).结论尿液可溶性白介素Ⅱ受体浓度监测可为移植肾急性排斥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急性肾小管坏死及感染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民英;杨淑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EVans综合征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2月,以面色苍白、腹胀40d,皮肤出血点10d为主诉入院.无发热、腹痛、黑便及肉眼血尿.入院体检: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中下腹可见散在出血点,腹稍膨隆,肝脏右肋下约6cm,剑突下4.5cm,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结节及压痛,脾脏肋下4.5cm,质中等.

    作者:赵东菊;韩子明;付素珍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室性早搏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目的研究应用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及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方法观察22例室性早搏经胺碘酮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其疗效及QT、QTc、QT离散度(QTd、QTcd)的变化.结果胺碘酮对室性早搏抑制75%以上的有效率为63.6%.治疗后QT和QTc分别由396.4±24.7ms和422.7±29.6ms延长为427.8±29.6ms和448.5±31.3ms(P<0.05),QTd和QTcd由66.4±16.2ms和68.9±29.6ms下降为37.8±9.8ms和39.2±16.5ms(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疗效好,室性早搏治疗后QT间期延长,QTd和QTcd减小,因而致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

    作者:李同社;周红萍;卢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蓝斑核内NE能神经元的变化

    目的研究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蓝斑内NE能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n=30).手术组用钳夹肾动脉法复制高血压模型,对照组手术过程同手术组,但不上银夹.于术后7d,30d,90d处死动物,取脑,AB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对照组大鼠蓝斑内NE能神经元密度在术后7d、30d无变化,术后90d显著增加;手术组NE能神经元密度先减少,再增加.手术组和对照组NE神经元密度相比,术后30d两组间无差异;术后7d、90d手术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E能阳性神经元在高血压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王省;郭国庆;董华丽;孙银萍;赵秋霞;周玲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维生素A与黄芪联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目的探讨维生素A与黄芪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6例)用维生素A联合黄芪治疗3mo,对照组(72例)给一般治疗.均观察4mo~la以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维生素A与黄芪联用可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红叶;岳伟;刘瑞芝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大心脏心动过速及随访(附2例报告)

    目的报道2例大心脏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成功的经验,探讨大心脏心动过速并心力衰竭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例患者心内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术一次完成.局麻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左、右股静脉,分别放置6F 4极电极导管于冠状静脉窦、His束、高位右房和右室心尖部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并均在心动过速发作时行RFCA.结果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1例为心房扑动经房室旁道顺传引起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另1例为右房下部房性心动过速.均成功施行了RFCA.术后分别随访2a和3a心动过速未发作,扩大的心脏逐渐恢复正常形态.结论该类病人可以行RFCA治疗而及时消除心动过速;成功的RFCA后可使扩大的心脏逆转而逐渐恢复正常,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张慧勇;张永春;黄陆力;张素荣;刘建恩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产道血肿的防治(附36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产道血肿的临床分析,指导临床正确掌握会阴裂伤及会阴切口缝合术.方法对我科近几年来36例产道血肿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后壁及会阴切口顶端易发生血肿.结论熟悉盆底解剖及血管分布和走向,寻找出血点,给予缝扎,才能达到彻底止血,减少产道血肿的发生.

    作者:金瑞玲;张雪芹;郭学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修复面颈部巨大瘢痕畸形

    目的为面颈部巨大瘢痕畸形患者提供一个、较为先进的手段.方法先准备受植区,根据面颈部癜痕的大小形成受植床,然后取与面颈部皮肤颜色相近的下腹部或大腿内侧的组织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植于植区.结果13例面颈部巨大瘢痕畸形病人术后医患者双方均感到满意.结论与传统皮片相比,本法具有术后质地好,元色素沉着,不易收缩,耐摩擦,且克服了游离皮瓣必须吻合知名动静脉的临床应用局限性和复杂性;与带蒂皮瓣相比,避免了供区不足的弊端.

    作者:杨志林;张晨阳;王国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T细胞亚群测定鉴别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对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磷酸酶(APAAP)法测定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及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体均高于癌性胸腔积液组(P<0.05,P<0.01),且癌性胸腔积液CD4/CD8比例倒置.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有助于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作者:于维霞;王玉红;郭悦鹏;杜荣;王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手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78例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5种手术方法治疗78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结果术后15d除1例无效外,余症状完全消失或好转,随访1mo~2a,总有效率95.6%.结论对反复发作排尿刺激症状和(或)出现排尿梗阻症状者进行专科检查,可以发现局部异常病变,先行内科抗感染、解痉等治疗,然后针对不同病因进行不同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军杰;刘行峰;张军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3-甲基-1-苯砜基-2-丁烯的合成

    目的探索具有抗癌活性的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为大环二萜化合物的合成做准备.方法以异戊二稀为原料与溴化氢(HBr)发生1,4-加成,然后与苯磺酸钠发生取代反应.结果经过二步反应,合成为一种重要的中间体3-甲基-1-苯砜基-2-丁稀.结论此合成路线原料易得,方法简便,为天然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聪辉;席荣英;闫福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

新乡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新乡医学院

主办:新乡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