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军;李颖;韩杰林;王志伟;张俊玲;胡建忠;李国华;郝解贺
目的 用彩色超声评估中西医治疗慢性结核性肺心病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58例慢性结核性肺心病患者,并采用彩色Doppler观测了右室功能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变化.结果 右室前壁增厚5.53 mm,15 d治疗后为4.89 mm,治疗前右室腔增大为30.12 mm,治疗后为28.89 mm;治疗前右室流出道增宽为33.58 mm,治疗后为31.29 mm,治疗前右下肺动脉增宽为25.35 mm,治疗后为22.89 mm.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对改善右心功能有明显临床价值,而改善左心功能尤其是收缩功能也起到一定作用,但对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无明显作用.
作者:尉新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教(LVEF),探讨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并对其中14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26例AMI患者中,18例为无痛性梗死;12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例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VEF<40%10例,LVEF≥40%16例.随访14例患者中,半年内死亡5例.结论 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多为无痛性梗死,心电图表现多为非ST段抬高性心阢梗死.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可能为左室收缩功能及/或舒张功能的严重损害.
作者:原青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瓣膜置换术围术期肾功能不全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326例瓣膜置换者术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者18例,治愈12例,死亡6例.结论 术前认真评估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积极干预治疗,术中保持灌注流量及灌注压力,术后积极改善心功能,避免低心排血量发生,一旦发现肾功能不全,应及早采用相应治疗,积极采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可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
作者:郭林静;杨新卫;梁智星;任梅惠;尹建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氯沙坦钾片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3例D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24例)和对照组(B组,2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丹参酮ⅡA 60 mg,1次/日,静脉输注,14 d为1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生化指标及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总胆固醇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两组治疗起效时间在12周、24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50.0%、65.5%(P<0.01);在36周时为75.0%、82.8V0(P<0.01);两组完全缓解率在24周时分别为33.3%、44.8%(P<0.01),36周时分别为45.8%、55.2%(P<0.01).结论 氯沙坦钾片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治疗DN,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延缓肾损害的进程.
作者:赵文化;周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la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的病变是SLE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SLE可累及心脏的各个部分,其导致心脏损害的机制与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有关.可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冠状动脉及传导系统 [1,2],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所导致的胸膜或心包积液、继发肾脏疾病、高血压则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心脏损害,一般可表现为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脏瓣膜损害和心律失常等.损害特点具有早期发生,较高的发病率和辅死率.SLE心脏受累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2%~98% [3],国内报道为52%~89% [4],心血管损害目前被公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之一 [5].
作者:郭寒;蔡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9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33例,女26例,年龄21岁~66岁,平均48.5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5例,肺源性心脏病16例,心肌病8例,心包疾病5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均有反复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梁胜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C低剂量治疗组和PC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大鼠脑含水量和伊文斯蓝(EB)含量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C高、低剂量治疗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降低(P<0.05),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C治疗组显著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C高、低剂量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氧化性损伤有关.
作者:吴岚;刘开祥;俸军林;李清华;曾爱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80例.按有无DM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吸烟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绝经患者少于非DM组(P<0.05);比较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均高于非DM组(P<0.05);DM组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百分比高于非DM组(P<0.05);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三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也增多(P<0.05).结论 DM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DM患者在绝经期前患冠心病者多于非DM患者,DM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较多,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促使及加重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作者:鲁燕;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高血压左室肥厚是心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是猝死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因其间接反映心肌复极不一致,而使QT散度(QTd)较正常人延长.本研究对21例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及29例无左室肥厚患者进行Q-Td测量,分析其发生心律失常情况.
作者:胡崇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Cilostazol,CS)联用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用前列地尔组与联用西洛他唑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血管踝臂指数(ABI)、大行走距离和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前列地尔组与联用西洛他唑组间歇性跛行、疼痛感及麻木感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率比较西洛他唑组明显高于前列地尔组(P<0.05),在冷感改善方面联用西洛他唑组明显好于前列地尔组(P<0.01).两组大行走距离、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大行走距离、足背动脉血流量联用西洛他唑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联用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作者:卢冬喜;于常英;张建东;朱海英;吴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脑血管病(CVD)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我国脑血管病(其中约75%为脑梗死)每年新发病例150万,患病人数高达500万~600万,每年死亡者近100万,存活者之中约75%致残,其中40%重残[1].
作者:王朝霞;方习红;崔荣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蝮蛇抗栓酶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6例)和对照组(1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蝮蛇抗栓酶0.75 U溶于250 mL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为59.6%(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蝮蛇抗栓酶对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高黏滞状态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刘玲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益心舒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9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以常规抗心力衰竭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 min步行试验(6MWT)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3.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6%(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是治疗CHF的有效药物.
作者:韩敏;江蓓湖;丘洪;李彩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72例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 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CHF患者血清FT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E水平随着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加重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CHF患者FT3水平下降,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提高下降越明显.CHF纠正后FT3水平升高或接近正常.CHF患者FT3水平的监测可作为评价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作者:姚中秀;晋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研究越来越深入,中药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的研究方面也从整体水平深入到了细胞和分子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近几年来中药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甘照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的11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社区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治疗、行为干预和定期随访,并且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 参加社区综合干预的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1年后,患者血压显著下降;高血压等相关慢性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患者的不良行为如饮酒、过量食盐、不规则服药、缺乏体力活动的人数与干预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对血压控制、改善认知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高秀芹;吴向群;王静;张亚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CWP)患者的轻度认知障碍状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煤工尘肺组来自山西省某煤矿1987年-1992年由职业病诊断组确诊的煤工尘肺患者,随机抽取290例.入选条件为确诊尘肺当时认知功能正常,排除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精神病及其他躯体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840例为与煤工尘肺患者同工作环境、接尘年限相近而未罹患煤工尘肺的接尘工人,年龄、文化程度与煤工尘肺组相匹配.采用横断面研究,应用神经心理学检测试验进行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分析.认知功能测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 CWP组MoCA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CWP组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MoCA异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CA异常与患煤工尘肺、中风史、肺功能下降显著相关(P<0.001),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277、1.532、3.234.结论 煤工尘肺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出明显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与罹患煤工尘肺、中风史、吸烟史及肺功能下降相关.
作者:吕建宁;牛小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益心舒胶囊和比索洛尔)和西药组(单用比索洛尔),疗程均为4周.观察用药前后主要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 联合组宣性早搏的总有效率为82.8%,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0.2%(P<0.01);联合组心悸、胸闷、短气等临床症状综合积分总有效率为87.9%,亦明显高于西药组的61.4%(P<0.01).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强;杨兵生;胡敏勇;刘艳;倪飞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脂欣康干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脂欣康对动脉粥样硬化(As)泡沫化细胞形成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VSMC,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使其泡沫化,并以脂欣康、洛伐他汀分别干预.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分离纯化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观察其含量变化.结果 脂欣康与洛伐他汀均能降低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含量,并且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均降至50%以下,与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脂欣康显著抑制VSMC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增高,调脂作用是其抑制VSMC泡沫化和抗As的机制之一.
作者:朱莹;王婷;张文高;郑广娟;姜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脂汰清颗粒对高脂血症兔血清微量元素锌(Zn)、酮(Cu)、镁(Mg)的影响.方法 将1.5 kg~2.0kg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兔随机选取10只作空白对照组,喂普通饲料.余兔按高脂饲料配方1饲喂6周,制成高脂血症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脂汰清治疗组、辛伐他汀对照组、山楂精降脂片时照组.从第7周开始,正常组喂全价营养饲料,余组改喂高脂饲料配方2.同时,脂汰清组及两对照组分别给相应溶化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给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1周后取血清检测微量元素Zn、Cu、Mg.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Zn、Cu、Mg均呈降低趋势(P>0.05).脂汰清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Zn、Cu、Mg含量轻度上升,且Cu、Mg值超过空白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山楂精降脂片对照组Mg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空白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汰清颗粒对血清Zn、Cu、Mg元素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作者:叶世龙;彭智勇;许文东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