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煤工尘肺患者轻度认知障碍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吕建宁;牛小媛

关键词:煤工尘肺, 轻度认知障碍, 相关因素, 横断面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CWP)患者的轻度认知障碍状况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煤工尘肺组来自山西省某煤矿1987年-1992年由职业病诊断组确诊的煤工尘肺患者,随机抽取290例.入选条件为确诊尘肺当时认知功能正常,排除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精神病及其他躯体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840例为与煤工尘肺患者同工作环境、接尘年限相近而未罹患煤工尘肺的接尘工人,年龄、文化程度与煤工尘肺组相匹配.采用横断面研究,应用神经心理学检测试验进行认知功能及相关因素分析.认知功能测试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 CWP组MoCA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CWP组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MoCA异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CA异常与患煤工尘肺、中风史、肺功能下降显著相关(P<0.001),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277、1.532、3.234.结论 煤工尘肺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出明显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与罹患煤工尘肺、中风史、吸烟史及肺功能下降相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随着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研究越来越深入,中药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的研究方面也从整体水平深入到了细胞和分子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近几年来中药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甘照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心可舒片研究进展

    心可舒片作为一种临床常用中成药物,在临床中已有十余年经验,临床疗效颇佳,用途逐渐广泛,现代医家多有报道.

    作者:林书珩;张桂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laematosus,SLE)是一种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的病变是SLE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SLE可累及心脏的各个部分,其导致心脏损害的机制与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有关.可累及心包、心肌、心内膜、冠状动脉及传导系统 [1,2],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所导致的胸膜或心包积液、继发肾脏疾病、高血压则可能导致进一步的心脏损害,一般可表现为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脏瓣膜损害和心律失常等.损害特点具有早期发生,较高的发病率和辅死率.SLE心脏受累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2%~98% [3],国内报道为52%~89% [4],心血管损害目前被公认为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死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之一 [5].

    作者:郭寒;蔡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胶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增殖的干预机制,对损伤血管壁Ⅰ型、Ⅲ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进行观察.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大、小剂量组,球囊损伤前1 d给对照组与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益气活血方组给予中药灌胃,至第5天和第28天处死大鼠,取其损伤的颈总动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个时相点MMP2蛋白和第28天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Ⅰ型胶原及MMP2表达阳性,对照组Ⅲ型胶原表达阴性或有极少量表达,模型组各指标表达明显增多,用药后各组表达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活血方大、小剂量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后血管增生的抑制作用机制与下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MMP2的表达,抑制血管细胞外基质,进一步减少血管重构有关.

    作者:艾文;唐其柱;程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益心舒胶囊联用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益心舒胶囊和比索洛尔)和西药组(单用比索洛尔),疗程均为4周.观察用药前后主要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 联合组宣性早搏的总有效率为82.8%,明显高于西药组的70.2%(P<0.01);联合组心悸、胸闷、短气等临床症状综合积分总有效率为87.9%,亦明显高于西药组的61.4%(P<0.01).结论 益心舒胶囊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强;杨兵生;胡敏勇;刘艳;倪飞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方法 将48例2型糖尿病并发CI患者,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78例正常人对照,分别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CI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发CI组患者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未合并CI的糖尿病组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可能是其易发生CI的主要因素.

    作者:冯进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云南白药胶囊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目的 观察云南白药胶囊应用于重度子痫前期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产科ICU收治的104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硫酸镁+云南白药胶囊组)50例,B组(硫酸镁组)54例.比较两组反应毛细血管渗漏程度的临床指标如产后5 d内尿蛋白排出总量、吸氧数、出院时胸腹水消失情况、出院时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 产后5 d内尿蛋白排出总量A组为(12.3±3.2)g明显低于B组(18.7±2.4)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吸氧数A组(13±3)h明显少于B组(32±5)h(P<0.05).出院时胸腹水阴性率A组84%(42/50)明显高于B组59.2%(32/54).出院时血浆白蛋白水平A组(28.5±3.2)g/L,B组(23.3±4.1)g/L(P<0.05).结论 云南白药胶囊对重度子痫前期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智泉;王晨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发作期慢性肺心病146例

    目的 探讨蝮蛇抗栓酶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6例)和对照组(1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蝮蛇抗栓酶0.75 U溶于250 mL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为59.6%(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蝮蛇抗栓酶对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高黏滞状态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刘玲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6例家族性特发性房颤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分析

    无确切病因的房颤称为特发性房颤,特发性房颤临床上常见,但家族性特发性房颤罕见,近我院收治1例,根据先证者线索,经咨询及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其家族中两代共6人患本病,分别为先证者、先证者的姐姐及其四个子女.现对其临床及超声心动图分析如下.

    作者:姚玉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美国著名的心脏病学者Braunwald在2003年提出,心力衰竭,21世纪重要的心血管病症.心力衰竭,心脏病后的大战场.高度概括了目前所面临的心力衰竭诊治的挑战.随着现代医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

    作者:王利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养心汤治疗亚健康状态心肾亏虚型失眠的短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养心汤治疗亚健康状态心肾亏虚型失眠的短期疗效.方法 56例亚健康状态心肾亏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应用养心汤治疗,对照组24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体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SQl总积分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心汤可改善亚健康状态心肾亏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短期疗效满意.

    作者:马华;顾群;周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β-受体阻滞剂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及使用达标率.方法 收集2003年-2007年我院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7例,剔除使用β-受体阻滞剂禁忌患者29例,并统计使用β-受体阻滞剂3 d后心率情况.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达51.74%,静息状态下3 d心室率控制在77/min.结论 基层医院对β-受体阻滞剂使用认识不足和副反应的顾虑,阻碍了循证医学证实的结论性证据在临床的应用.

    作者:杨麟;孙向军;王淑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 探对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1月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65岁以上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①201例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患者,服用华法林98例,其中发生出血并发症14例(14.3%),患者出血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者8例(57.1%).在INR<2.0的出血患者中75%合并有出血潜在的基础疾病或合并用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②201例患者中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98例,其中具有华法林抗凝指征并接受抗凝治疗者42例(42.86%).结论 65岁以上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时,应密切监测有无出血并发症发生.

    作者:耿强;郭丹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QT间期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高血压左室肥厚是心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是猝死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因其间接反映心肌复极不一致,而使QT散度(QTd)较正常人延长.本研究对21例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及29例无左室肥厚患者进行Q-Td测量,分析其发生心律失常情况.

    作者:胡崇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引发电风暴大量补钾1例分析

    1 资料患者,男性,70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30余年,活动后气短10年,加重3 d入院.查体:端坐位,两肺满布干湿啰音,心率82/min,律绝对不齐,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

    作者:王旭玲;白子良;张丽贞;陈洁;许慧玉;张竹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自拟清热化痰方治疗痰热型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清热化痰方对痰热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6例痰热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均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为基础治疗后,将其中54例予清热化痰方治疗(治疗组),52例予培他啶治疗(对照组),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和痰热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75.93%与对照组71.1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痰热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化痰方可明显改善痰热型脑梗死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和痰热症状.

    作者:尹爱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股骨顺粗隆间骨折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我院于2005年-2008年共收治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股骨顺粗隆间骨折53例,在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银良;张竹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26例大面积脑梗死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经CT及MRI证实的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存活21例,半年存活率80.76%,死亡5例,病死率为19.23%.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措施,关键是把握手术时机.

    作者:魏静思;王学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20例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甲钴铵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0例确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联合甲钴铵组(治疗组)和甲钴铵组(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质量的改变.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19/20)和60%(12/20),睡眠质量改善率分别是85%(17/20)和55%(1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甲钴铵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梁勇前;罗蓓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这种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年9月-2007年12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NCHD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hs-CRP.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与SAP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作者:陈召起;王永霞;胡宇才;朱明军;高传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