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强;郭丹杰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90例不同病变程度(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的HIE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对患儿组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动态测定(分别于治疗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IE患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病变程度越重下降越明显,其中轻度组下降至(9.97±0.97)mg/L,中度组下降至(9.01±0.32)mg/L,重度组下降至(6.34±1.5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变程度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过程中,随病情的好转,血清脂联素水平有上升的趋势,在治疗第7天、第14天扣第30天与第1天相比,脂联素水平持续上升(P<0.01),且在治疗第30天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与中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E患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和炎症存在状态呈明显的负相关,连续测定HIE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对病情估计、用药指导、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卢志权;侯燕明;林冬云;杨彩娴;冼英杰;李玉权;邓惠燕;李介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Cilostazol,CS)联用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用前列地尔组与联用西洛他唑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血管踝臂指数(ABI)、大行走距离和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前列地尔组与联用西洛他唑组间歇性跛行、疼痛感及麻木感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率比较西洛他唑组明显高于前列地尔组(P<0.05),在冷感改善方面联用西洛他唑组明显好于前列地尔组(P<0.01).两组大行走距离、ABI、足背动脉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大行走距离、足背动脉血流量联用西洛他唑组增加更明显(P<0.05).结论 前列地尔与西洛他唑联用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作者:卢冬喜;于常英;张建东;朱海英;吴颖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损伤血管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干预机制.方法 随机将108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及益气活血方大、中、小剂量组.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前给予高脂饲料喂养30 d,造成高脂血症;然后经右股动脉穿刺球囊扩张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造成颈总动脉管腔的狭窄.手术前1 d开始给药,每组动物于术后(5 d、14 d、28 d)处死,取损伤颈总动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 各组PCNA均表达阳性,模型组明显增多,用益气活血方干预后14 d和28d PCNA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后动脉血管内膜VSMCs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核增殖抗原的表达,抑制血管内膜VSMCs的细胞分裂周期进程有关.
作者:刘彬;符逢春;徐慧;刘东林;刘起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的11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社区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治疗、行为干预和定期随访,并且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 参加社区综合干预的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1年后,患者血压显著下降;高血压等相关慢性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患者的不良行为如饮酒、过量食盐、不规则服药、缺乏体力活动的人数与干预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对血压控制、改善认知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高秀芹;吴向群;王静;张亚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垂体后叶素(pituitrin,Pit)致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给药组在注射Pit后不同时间点Ⅱ导联心电图T波变化百分率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T波峰值变化百分率(P<0.05),与注射Pit前比较,能对抗Pit致心率减慢的损伤(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具有抗Pit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
作者:王钰莹;魏英;夏文;安斯扬;李星;余丽梅;何娜;孙安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β受体阻滞剂这种曾禁用于心力衰竭的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逐渐被认可.本研究以美托洛尔为例,旨在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该药物后对心功能、住院率、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王月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碳氧血红蛋白在一氧化碳(CO)急性中毒家兔和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方法 实验大鼠和家兔通入CO致死后,取心血、体腔液和各脏器组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饱和度.结果 大鼠体腔液和心血中HbCO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兔肌肉与心血中HbCO含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样品与心血HbCO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CO在家兔和大鼠体内广泛分布,心、肝、睥、肺和肾HbCO含量可以作为CO中毒死因判定的依据.
作者:曹洁;贾娟;贠克明;梁丽君;王玉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家庭成员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测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147名脑卒中患者家庭成员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脑卒中患者家庭成员心理问题发病率100%,严重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中度以上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1.97%和34.69%.结论 脑卒中患者家庭成员心理问题严重,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
作者:郭进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自制水蛭丸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水蛭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连用30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66.67%;两组总有效率及病程稳定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应用水蛭丸治疗有利于尽快控制病情,降低致残率.
作者:王凤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方法 将48例2型糖尿病并发CI患者,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78例正常人对照,分别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CI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发CI组患者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未合并CI的糖尿病组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可能是其易发生CI的主要因素.
作者:冯进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对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符合WHO对冠心病命名和诊断)的患者52 120例,通过文献研究(CNKI 1980年 2008年),分析其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总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用中成药的成分、功效、药效、现代药理研究以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所对应的证候,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冯玲;付小奎;崔永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高血压左室肥厚是心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是猝死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因其间接反映心肌复极不一致,而使QT散度(QTd)较正常人延长.本研究对21例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及29例无左室肥厚患者进行Q-Td测量,分析其发生心律失常情况.
作者:胡崇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与心律平(普罗帕酮)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早搏、心肌缺血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早搏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心肌缺血ST段下降幅度及下降时间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优于心律平.
作者:郭述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脂欣康干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脂欣康对动脉粥样硬化(As)泡沫化细胞形成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VSMC,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使其泡沫化,并以脂欣康、洛伐他汀分别干预.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分离纯化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观察其含量变化.结果 脂欣康与洛伐他汀均能降低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含量,并且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均降至50%以下,与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脂欣康显著抑制VSMC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增高,调脂作用是其抑制VSMC泡沫化和抗As的机制之一.
作者:朱莹;王婷;张文高;郑广娟;姜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增殖的干预机制,对损伤血管壁Ⅰ型、Ⅲ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进行观察.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大、小剂量组,球囊损伤前1 d给对照组与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益气活血方组给予中药灌胃,至第5天和第28天处死大鼠,取其损伤的颈总动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个时相点MMP2蛋白和第28天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Ⅰ型胶原及MMP2表达阳性,对照组Ⅲ型胶原表达阴性或有极少量表达,模型组各指标表达明显增多,用药后各组表达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活血方大、小剂量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后血管增生的抑制作用机制与下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MMP2的表达,抑制血管细胞外基质,进一步减少血管重构有关.
作者:艾文;唐其柱;程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冠心病(CHD)是发达国家人口发病与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也呈增长趋势.近年来CH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的研究仍无突破性进展.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CRP与CHD关系的研究报道甚多,逐渐揭示了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本文就CRP与CHD的关系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肖黎保;李伟;卢开林;王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80例.按有无DM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吸烟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绝经患者少于非DM组(P<0.05);比较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均高于非DM组(P<0.05);DM组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百分比高于非DM组(P<0.05);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三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也增多(P<0.05).结论 DM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DM患者在绝经期前患冠心病者多于非DM患者,DM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较多,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促使及加重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作者:鲁燕;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经CT及MRI证实的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存活21例,半年存活率80.76%,死亡5例,病死率为19.23%.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措施,关键是把握手术时机.
作者:魏静思;王学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C低剂量治疗组和PC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大鼠脑含水量和伊文斯蓝(EB)含量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C高、低剂量治疗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明显降低(P<0.05),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C治疗组显著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C高、低剂量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氧化性损伤有关.
作者:吴岚;刘开祥;俸军林;李清华;曾爱源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对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1月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65岁以上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①201例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患者,服用华法林98例,其中发生出血并发症14例(14.3%),患者出血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者8例(57.1%).在INR<2.0的出血患者中75%合并有出血潜在的基础疾病或合并用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②201例患者中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98例,其中具有华法林抗凝指征并接受抗凝治疗者42例(42.86%).结论 65岁以上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时,应密切监测有无出血并发症发生.
作者:耿强;郭丹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