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莹;魏英;夏文;安斯扬;李星;余丽梅;何娜;孙安盛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组(治疗组)与心律平(普罗帕酮)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早搏、心肌缺血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早搏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心肌缺血ST段下降幅度及下降时间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优于心律平.
作者:郭述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90例不同病变程度(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的HIE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对患儿组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动态测定(分别于治疗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IE患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病变程度越重下降越明显,其中轻度组下降至(9.97±0.97)mg/L,中度组下降至(9.01±0.32)mg/L,重度组下降至(6.34±1.5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变程度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过程中,随病情的好转,血清脂联素水平有上升的趋势,在治疗第7天、第14天扣第30天与第1天相比,脂联素水平持续上升(P<0.01),且在治疗第30天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与中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E患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和炎症存在状态呈明显的负相关,连续测定HIE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对病情估计、用药指导、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卢志权;侯燕明;林冬云;杨彩娴;冼英杰;李玉权;邓惠燕;李介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血浆脑钠肽(BNP)浓度测定结合超声多普勒心动图的参数来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为临床提供判断舒张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和特异的客观指标.方法 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心力衰竭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1例、Ⅲ级36例、Ⅳ级18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血浆BNP浓度,超声多普勒结合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测定左室结构、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舒张末压.结果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P<0.001).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Em)较对照组升高,E/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降低(P<0.01),血浆BNP浓度与E/A比值呈负相关(r=-0.634,P<0.01),与E/Em比值呈正相关(r=0.728,P<0.01).结论 血浆BNP浓度测定结合超声多普勒心动图的参数判断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简便准确.
作者:于健;关锐;张英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高血压左室肥厚是心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是猝死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因其间接反映心肌复极不一致,而使QT散度(QTd)较正常人延长.本研究对21例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及29例无左室肥厚患者进行Q-Td测量,分析其发生心律失常情况.
作者:胡崇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经CT及MRI证实的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存活21例,半年存活率80.76%,死亡5例,病死率为19.23%.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措施,关键是把握手术时机.
作者:魏静思;王学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美国著名的心脏病学者Braunwald在2003年提出,心力衰竭,21世纪重要的心血管病症.心力衰竭,心脏病后的大战场.高度概括了目前所面临的心力衰竭诊治的挑战.随着现代医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
作者:王利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的11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社区综合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药物治疗、行为干预和定期随访,并且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 参加社区综合干预的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1年后,患者血压显著下降;高血压等相关慢性病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提高.患者的不良行为如饮酒、过量食盐、不规则服药、缺乏体力活动的人数与干预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对血压控制、改善认知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高秀芹;吴向群;王静;张亚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增殖的干预机制,对损伤血管壁Ⅰ型、Ⅲ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进行观察.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大、小剂量组,球囊损伤前1 d给对照组与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益气活血方组给予中药灌胃,至第5天和第28天处死大鼠,取其损伤的颈总动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个时相点MMP2蛋白和第28天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Ⅰ型胶原及MMP2表达阳性,对照组Ⅲ型胶原表达阴性或有极少量表达,模型组各指标表达明显增多,用药后各组表达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活血方大、小剂量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后血管增生的抑制作用机制与下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MMP2的表达,抑制血管细胞外基质,进一步减少血管重构有关.
作者:艾文;唐其柱;程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脂欣康干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脂欣康对动脉粥样硬化(As)泡沫化细胞形成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VSMC,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使其泡沫化,并以脂欣康、洛伐他汀分别干预.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分离纯化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观察其含量变化.结果 脂欣康与洛伐他汀均能降低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含量,并且胆固醇酯与总胆固醇的比值均降至50%以下,与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脂欣康显著抑制VSMC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增高,调脂作用是其抑制VSMC泡沫化和抗As的机制之一.
作者:朱莹;王婷;张文高;郑广娟;姜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教(LVEF),探讨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并对其中14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26例AMI患者中,18例为无痛性梗死;12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例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VEF<40%10例,LVEF≥40%16例.随访14例患者中,半年内死亡5例.结论 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多为无痛性梗死,心电图表现多为非ST段抬高性心阢梗死.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可能为左室收缩功能及/或舒张功能的严重损害.
作者:原青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这种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年9月-2007年12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NCHD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hs-CRP.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与SAP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作者:陈召起;王永霞;胡宇才;朱明军;高传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β受体阻滞剂这种曾禁用于心力衰竭的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逐渐被认可.本研究以美托洛尔为例,旨在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该药物后对心功能、住院率、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王月环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方法 将48例2型糖尿病并发CI患者,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78例正常人对照,分别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CI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发CI组患者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未合并CI的糖尿病组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可能是其易发生CI的主要因素.
作者:冯进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海洛因依赖者心电图(ECG)变化情况,探讨海洛因依赖的时间、剂量及方式与ECG异常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620例海洛因依赖者戒毒期间静息ECG检查,并与6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ECG检查结果分析,对海洛因依赖时间、剂量及方式比较.结果 海洛因依赖者ECG异常改变率高达50.32%,以窦性心动过缓(17.71%)、窦性心律不齐(8.39%)、多见.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的ECG异常发生率较高,但与滥用时间、剂量及方式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武俊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1 资料患者,男性,70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30余年,活动后气短10年,加重3 d入院.查体:端坐位,两肺满布干湿啰音,心率82/min,律绝对不齐,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
作者:王旭玲;白子良;张丽贞;陈洁;许慧玉;张竹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蝮蛇抗栓酶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6例)和对照组(1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蝮蛇抗栓酶0.75 U溶于250 mL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为59.6%(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蝮蛇抗栓酶对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高黏滞状态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刘玲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自制水蛭丸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水蛭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连用30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66.67%;两组总有效率及病程稳定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应用水蛭丸治疗有利于尽快控制病情,降低致残率.
作者:王凤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Caspase-9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神经细胞死亡情况,再灌注6 h、12 h、24 h后缺血皮层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Caspase-9蛋白表达在各手术组明显升高,并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Caspase-9表达逐渐升高,于再灌注24 h到达高(P<0.01).结论 Caspase-9蛋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作者:于荣波;刘瑞珍;徐伟丽;刘郁;谢宝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损伤血管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探讨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干预机制.方法 随机将108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及益气活血方大、中、小剂量组.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前给予高脂饲料喂养30 d,造成高脂血症;然后经右股动脉穿刺球囊扩张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造成颈总动脉管腔的狭窄.手术前1 d开始给药,每组动物于术后(5 d、14 d、28 d)处死,取损伤颈总动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 各组PCNA均表达阳性,模型组明显增多,用益气活血方干预后14 d和28d PCNA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后动脉血管内膜VSMCs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核增殖抗原的表达,抑制血管内膜VSMCs的细胞分裂周期进程有关.
作者:刘彬;符逢春;徐慧;刘东林;刘起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甲钴铵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0例确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联合甲钴铵组(治疗组)和甲钴铵组(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质量的改变.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19/20)和60%(12/20),睡眠质量改善率分别是85%(17/20)和55%(1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甲钴铵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梁勇前;罗蓓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