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王月环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 心力衰竭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 临床症候群, 药物, 美托洛尔, 慢性, 发病机制, 住院率, 心脏病, 心功能, 病死率, 认识, 地位
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对其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β受体阻滞剂这种曾禁用于心力衰竭的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逐渐被认可.本研究以美托洛尔为例,旨在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该药物后对心功能、住院率、病死率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代谢综合征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与代谢综合征(MS)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755例住院患者分为冠心病组、脑卒中组、冠心病+脑卒中组和对照组,测定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压,Doppler检查有无颈股动脉粥样硬化.结果 高血压、高TG、颈、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脑卒中均有不同程度相关性;高血糖、低HDL-C、LDL-C/HDL-C与冠心病有一定关系,而与脑卒中无明显差异;高LDL-C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对其症状及成分加以控制,检测颈、股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建华;丁淑婧;贾云霞;张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的安全性探讨

    目的 探对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1月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65岁以上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①201例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患者,服用华法林98例,其中发生出血并发症14例(14.3%),患者出血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0者8例(57.1%).在INR<2.0的出血患者中75%合并有出血潜在的基础疾病或合并用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②201例患者中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98例,其中具有华法林抗凝指征并接受抗凝治疗者42例(42.86%).结论 65岁以上具有华法林抗凝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时,应密切监测有无出血并发症发生.

    作者:耿强;郭丹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23例分析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孕产妇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妊娠合并心脏病致死者相对增加.当孕妇严重心脏功能欠佳时会使胎儿处于不良的生长发育环境,加之临床上为了抢救孕妇生命而采取提前终止妊娠,造成医源性早产,从而增加了围生儿的病死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直接危及母儿生命,而心力衰竭的发生始终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母婴预后,提高存活率,现对我院收治的2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进行分析.

    作者:胡雁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益气化瘀汤治疗心源性瘀血肝36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9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男33例,女26例,年龄21岁~66岁,平均48.5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5例,肺源性心脏病16例,心肌病8例,心包疾病5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均有反复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全部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梁胜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对结核性肺心病急性期中西医疗效的评估

    目的 用彩色超声评估中西医治疗慢性结核性肺心病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58例慢性结核性肺心病患者,并采用彩色Doppler观测了右室功能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变化.结果 右室前壁增厚5.53 mm,15 d治疗后为4.89 mm,治疗前右室腔增大为30.12 mm,治疗后为28.89 mm;治疗前右室流出道增宽为33.58 mm,治疗后为31.29 mm,治疗前右下肺动脉增宽为25.35 mm,治疗后为22.89 mm.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对改善右心功能有明显临床价值,而改善左心功能尤其是收缩功能也起到一定作用,但对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无明显作用.

    作者:尉新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汉防己甲素对大鼠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GRP 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汉防己甲素(Terandrine,TET)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大鼠SAH后DCVS脑组织、血管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CGRF mRNA表达水平依次为基底节区、海马、大脑皮层和脑血管;注血3 d各脑区、血管CGRP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注血后30min、注血后7d显著下调(P<0.01);TET组在注血3d虽然仍较同期正常对照组降低,但较同期注血组高(P<0.01).结论 TET可能是通过抑制CGRP mRNA表达下调而达到防治SAH-DCVS及其所致的迟发性脑缺血的目的 .

    作者:张惠光;吴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甲钴铵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20例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甲钴铵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0例确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联合甲钴铵组(治疗组)和甲钴铵组(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质量的改变.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19/20)和60%(12/20),睡眠质量改善率分别是85%(17/20)和55%(1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甲钴铵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梁勇前;罗蓓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26例大面积脑梗死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经CT及MRI证实的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存活21例,半年存活率80.76%,死亡5例,病死率为19.23%.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措施,关键是把握手术时机.

    作者:魏静思;王学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渗盐水治疗脑弥漫性轴索损伤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5%,4 mL/kg)一次性输注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疗效.方法 113例DAI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纽(对照组,50例)及高渗盐水组(治疗组,63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生活完全自理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早期应用高渗盐水一次性输注治疗合并休克的DAI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耀军;李颖;韩杰林;王志伟;张俊玲;胡建忠;李国华;郝解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引发电风暴大量补钾1例分析

    1 资料患者,男性,70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30余年,活动后气短10年,加重3 d入院.查体:端坐位,两肺满布干湿啰音,心率82/min,律绝对不齐,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

    作者:王旭玲;白子良;张丽贞;陈洁;许慧玉;张竹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不同类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heartprotect musk pill,HMP)治疗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C组(20例)和D组(20例).A组和C组给予HMP 2丸(每丸22.5 mg)1次,每日3次;B组和D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1片(30 mg)1次,每日1次口服.经40 d治疗后,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和B组在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硝酸甘油日耗量、改善心电图ST压低总和(∑ST),改善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和D组在以上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C组和D组在发生不良反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麝香保心丸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疗效相仿;而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麝香保心丸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赵磊;周逸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国产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国产氯吡格雷(泰嘉)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血电阻法监测冠状动脉造影和(或)64层冠脉CT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78例和51例对照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G),冠心病患者经氯吡格雷75 mg/d,治疗一周后再次测定冠心病患者的PAG,比较加用氯吡格雷前后PAG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患者中49例(28%)出现AR,使用国产氯吡格雷治疗一周后,PAG明显下降.结论 冠心病患者中AR的发生率升高,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可减少AR的发生.

    作者:刘晓红;来春林;王东霞;李桂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钠肽结合超声多普勒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目的 采用血浆脑钠肽(BNP)浓度测定结合超声多普勒心动图的参数来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为临床提供判断舒张性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和特异的客观指标.方法 选择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5例(心力衰竭组),按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1例、Ⅲ级36例、Ⅳ级18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血浆BNP浓度,超声多普勒结合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测定左室结构、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舒张末压.结果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P<0.001).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Em)较对照组升高,E/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降低(P<0.01),血浆BNP浓度与E/A比值呈负相关(r=-0.634,P<0.01),与E/Em比值呈正相关(r=0.728,P<0.01).结论 血浆BNP浓度测定结合超声多普勒心动图的参数判断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简便准确.

    作者:于健;关锐;张英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对急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和IL-6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苦碟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92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苦碟子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测定血浆CRP和IL-6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RP较治疗前分别地降低18.8%、46.7%,IL-6浓度较治疗前分别降低12.7%和9.6%,经统计学处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应用苦碟子可通过降低CRP及IL-6水平来发挥保护脑组织作用.

    作者:郑泽荣;黄敏;林风阳;刘晖;陈建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成药的应用现状

    对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符合WHO对冠心病命名和诊断)的患者52 120例,通过文献研究(CNKI 1980年 2008年),分析其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总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用中成药的成分、功效、药效、现代药理研究以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所对应的证候,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冯玲;付小奎;崔永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方法 将48例2型糖尿病并发CI患者,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78例正常人对照,分别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CI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发CI组患者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未合并CI的糖尿病组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可能是其易发生CI的主要因素.

    作者:冯进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垂体后叶素致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垂体后叶素(pituitrin,Pit)致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给药组在注射Pit后不同时间点Ⅱ导联心电图T波变化百分率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T波峰值变化百分率(P<0.05),与注射Pit前比较,能对抗Pit致心率减慢的损伤(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具有抗Pit引起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

    作者:王钰莹;魏英;夏文;安斯扬;李星;余丽梅;何娜;孙安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碳氧血红蛋白在一氧化碳中毒动物体内的死后分布

    目的 研究碳氧血红蛋白在一氧化碳(CO)急性中毒家兔和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方法 实验大鼠和家兔通入CO致死后,取心血、体腔液和各脏器组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饱和度.结果 大鼠体腔液和心血中HbCO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兔肌肉与心血中HbCO含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样品与心血HbCO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CO在家兔和大鼠体内广泛分布,心、肝、睥、肺和肾HbCO含量可以作为CO中毒死因判定的依据.

    作者:曹洁;贾娟;贠克明;梁丽君;王玉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瓣膜置换术围术期肾功能不全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326例瓣膜置换者术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者18例,治愈12例,死亡6例.结论 术前认真评估肾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积极干预治疗,术中保持灌注流量及灌注压力,术后积极改善心功能,避免低心排血量发生,一旦发现肾功能不全,应及早采用相应治疗,积极采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可明显提高治愈、好转率.

    作者:郭林静;杨新卫;梁智星;任梅惠;尹建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QT间期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高血压左室肥厚是心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是猝死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因其间接反映心肌复极不一致,而使QT散度(QTd)较正常人延长.本研究对21例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及29例无左室肥厚患者进行Q-Td测量,分析其发生心律失常情况.

    作者:胡崇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