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引发电风暴大量补钾1例分析

王旭玲;白子良;张丽贞;陈洁;许慧玉;张竹林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 联合瓣膜病变, 电风暴, 补钾, 收缩期杂音, 舒张期, 主动脉瓣, 心脏杂音, 心尖部, 湿啰音, 坐位, 资料, 心率, 听诊, 男性, 活动, 患者, 查体
摘要:1 资料患者,男性,70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30余年,活动后气短10年,加重3 d入院.查体:端坐位,两肺满布干湿啰音,心率82/min,律绝对不齐,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联素和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 研究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选择4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及与其体脂含量相匹配的糖耐量正常者43名,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围比(WHR),并空腹采血,测定血糖(FPG)、血脂、真胰岛素(FTI)、胰岛素原(FPI)、脂联素和瘦素浓度,分析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年龄、BMI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FPG及FPI和HOMA-IR明显升高(P<0.05或P<0.01),舒张压、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FPG、FTI、HOMA-IR、BMI、WHR呈负相关(P<0.05或P<0.01);瘦素与BMI、FTI、HOMA-IR、FPG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WHR无关.人血清脂联素和瘦素间无相关性.结论 人血清脂联素和瘦素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体脂含量相同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人.

    作者:王彦;杨静;阴津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引发电风暴大量补钾1例分析

    1 资料患者,男性,70岁.主因发现心脏杂音30余年,活动后气短10年,加重3 d入院.查体:端坐位,两肺满布干湿啰音,心率82/min,律绝对不齐,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叹气样舒张期杂音.

    作者:王旭玲;白子良;张丽贞;陈洁;许慧玉;张竹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益心舒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益心舒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9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以常规抗心力衰竭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 min步行试验(6MWT)等.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3.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6%(P<0.05).结论 益心舒胶囊是治疗CHF的有效药物.

    作者:韩敏;江蓓湖;丘洪;李彩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发作期慢性肺心病146例

    目的 探讨蝮蛇抗栓酶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6例)和对照组(1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蝮蛇抗栓酶0.75 U溶于250 mL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为59.6%(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蝮蛇抗栓酶对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高黏滞状态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刘玲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之间的关系,以期发现这种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7年9月-2007年12月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且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8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NCHD组).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检测血清hs-CRP.结果 ACS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与SAP组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作者:陈召起;王永霞;胡宇才;朱明军;高传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胶原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增殖的干预机制,对损伤血管壁Ⅰ型、Ⅲ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进行观察.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大、小剂量组,球囊损伤前1 d给对照组与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益气活血方组给予中药灌胃,至第5天和第28天处死大鼠,取其损伤的颈总动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个时相点MMP2蛋白和第28天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Ⅰ型胶原及MMP2表达阳性,对照组Ⅲ型胶原表达阴性或有极少量表达,模型组各指标表达明显增多,用药后各组表达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活血方大、小剂量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后血管增生的抑制作用机制与下调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及MMP2的表达,抑制血管细胞外基质,进一步减少血管重构有关.

    作者:艾文;唐其柱;程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刺结合灸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58例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灸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同时加用艾灸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法,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6个月以内病程总有效率为94.4%,6个月以上病程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分别为70.0%、79.2%和56.3%,两组总有效率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以上病程的疗效两组比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灸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优于单纯针刺法.

    作者:邢舒恒;刘更;张惠利;王田;薛秀娟;王文刚;张玉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女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行冠脉造影术(CAG)确诊为冠心病的女性患者180例.按有无DM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因素及造影情况、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吸烟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绝经患者少于非DM组(P<0.05);比较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均高于非DM组(P<0.05);DM组需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百分比高于非DM组(P<0.05);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三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也增多(P<0.05).结论 DM是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DM患者在绝经期前患冠心病者多于非DM患者,DM患者多支血管病变和弥漫性病变较多,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促使及加重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作者:鲁燕;贾永平;吕吉元;范春雨;高宇平;王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代谢综合征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与代谢综合征(MS)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755例住院患者分为冠心病组、脑卒中组、冠心病+脑卒中组和对照组,测定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压,Doppler检查有无颈股动脉粥样硬化.结果 高血压、高TG、颈、股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脑卒中均有不同程度相关性;高血糖、低HDL-C、LDL-C/HDL-C与冠心病有一定关系,而与脑卒中无明显差异;高LDL-C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必须对其症状及成分加以控制,检测颈、股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建华;丁淑婧;贾云霞;张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72例CHF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结果 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CHF患者血清FT3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E水平随着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的加重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CHF患者FT3水平下降,并随着心功能分级的提高下降越明显.CHF纠正后FT3水平升高或接近正常.CHF患者FT3水平的监测可作为评价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作者:姚中秀;晋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关系

    冠心病(CHD)是发达国家人口发病与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我国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也呈增长趋势.近年来CH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的研究仍无突破性进展.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CRP与CHD关系的研究报道甚多,逐渐揭示了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本文就CRP与CHD的关系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肖黎保;李伟;卢开林;王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丌始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及某些选择性患者的一级预防.目前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已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

    作者:张敏;王晔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美国著名的心脏病学者Braunwald在2003年提出,心力衰竭,21世纪重要的心血管病症.心力衰竭,心脏病后的大战场.高度概括了目前所面临的心力衰竭诊治的挑战.随着现代医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

    作者:王利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股骨顺粗隆间骨折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我院于2005年-2008年共收治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股骨顺粗隆间骨折53例,在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银良;张竹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府逐瘀汤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fos及c-jun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及其拆方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MAPK下游效应因子c-fos、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c-fos、c-jun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fos、c-jun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府逐瘀汤组和桃红四物组c-fos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血府逐瘀汤组、桃红四物组和四逆散组c-jun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四逆散组c-f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可以有效降低血管平滑肌c-fos、c-jun阳性颗粒的表达,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作者:谢辉;龙志江;罗尧岳;周小青;李雪晶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邓铁涛经验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介入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邓铁涛经验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介入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ACS冠脉介入后气虚痰瘀证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邓铁涛经验方及常规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心绞痛分级与心血管事件,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疗程14 d,随访1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5天、随访第30天中医症状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维度积分比较,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程度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识程度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15天、随访第30天心绞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随访1个月均无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益气除痰兼以活血功效的方药可改善ACS冠脉介入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晓庆;王侠;吴焕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碳氧血红蛋白在一氧化碳中毒动物体内的死后分布

    目的 研究碳氧血红蛋白在一氧化碳(CO)急性中毒家兔和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方法 实验大鼠和家兔通入CO致死后,取心血、体腔液和各脏器组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样品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饱和度.结果 大鼠体腔液和心血中HbCO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兔肌肉与心血中HbCO含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样品与心血HbCO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CO在家兔和大鼠体内广泛分布,心、肝、睥、肺和肾HbCO含量可以作为CO中毒死因判定的依据.

    作者:曹洁;贾娟;贠克明;梁丽君;王玉瑾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成药的应用现状

    对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符合WHO对冠心病命名和诊断)的患者52 120例,通过文献研究(CNKI 1980年 2008年),分析其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总结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用中成药的成分、功效、药效、现代药理研究以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所对应的证候,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冯玲;付小奎;崔永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26例大面积脑梗死

    目的 探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经CT及MRI证实的2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分析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存活21例,半年存活率80.76%,死亡5例,病死率为19.23%.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重要措施,关键是把握手术时机.

    作者:魏静思;王学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教(LVEF),探讨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并对其中14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26例AMI患者中,18例为无痛性梗死;12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例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VEF<40%10例,LVEF≥40%16例.随访14例患者中,半年内死亡5例.结论 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多为无痛性梗死,心电图表现多为非ST段抬高性心阢梗死.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可能为左室收缩功能及/或舒张功能的严重损害.

    作者:原青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