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 294例心源性猝死的回顾性分析

亢登峰;李晓英;王英元

关键词:心源性猝死, 法医病理学, 法医学鉴定
摘要: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的诱因、病因、发生规律及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Excel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1 294例心源性猝死案例资料.结果 1 294例中792例诱因明确,心源性猝死的诱因以精神刺激、活动及劳累、便秘或排便、饱餐、睡眠、饮酒等多见,占93.55%;对1169例病因分析结果为冠心病(65.53%)、风湿性心脏病(8.90%)、心肌炎(6.16%)、心肌病(4.87%)、肺心病(3.51%)、高血压性心脏病(1.80%)为心源性猝死的6大死因,占90.77%.对800例死亡时间段明确的病例分析显示06:00~12:00时猝死的发生率为44.50%,高于其他时段.结论 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除要进行详细的尸体解剖外,还要对死者的相关资料如基础疾病、诱因、年龄、死亡时间等进行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还可为以后的科研工作积累资料.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降纤酶结合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中药治疗进展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降纤酶结合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中药治疗进展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进展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常规方法,即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抗凝、疏通循环、脑保护剂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降纤酶和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中药(偏瘫方)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和总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7 d后进步率为5%,14 d、21 d疗效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28 d的总疗效治疗组(95.0%)与对照组(76.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降纤酶结合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偏瘫方治疗,能有效控制进展性缺血性中风,可显著提高早期进步率.

    作者:杨劲松;罗治华;钟妙文;陈文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急性脑血管病心肌酶增高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肌酶变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变化特点.结果 216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大多数有心肌酶升高及心电图的缺血变化.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病人所测心肌酶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心电图缺血性变化与心肌酶的增高与无意识障碍的病人比较其变化程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值升高与心电图变化的程度、病变部位大小有关,伴有抽搐、皮肤肌肉外伤时,心肌酶可显著增高.结沦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肌酶升高,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幅度越大.

    作者:杜秀民;李彬;韩建青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及中西医干预研究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心脑血管病的新的、独立的危险因子,已逐渐被临床认识和重视.现综述同型半胱氨酸的生成、代谢及检测方法,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因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中西医干预措施,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在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价值.

    作者:孟红艳;张文高;刘美霞;于源滋;张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药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药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A组采用运动疗法,B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加用药浴,于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B组治愈率为60.0%,明显优于A组的26.7%(P<0.01).结论 药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明确.

    作者:李玉岭;闫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安福尔胶囊治疗心络瘀阻、心神不宁型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安福尔胶囊治疗心络瘀阻、心神不宁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安福尔组(治疗组)30例,口服安福尔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两个对照组分别为安福尔联用普罗帕酮(心律平)组(对照1组)30例和心律平组(对照2组)30例,治疗4周.采用安全性指标与疗效性指标观察.结果 3组24 h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安福尔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和心率变异SDNN、SDANN、SDNN Index、PNN50变化值比较,治疗组与两个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安福尔胶囊对心络瘀阻、心神不宁型室性早搏病人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

    作者:韩壮壮;牛天福;祁慧霞;王明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补肾活血方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补肾活血方药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益脑灵组)32例和对照组(尼莫地平组)20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32例,总有效率为90.72%;对照组20例,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药(益脑灵)可用于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治疗.

    作者:徐进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体温与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关系的研究

    目的 回顾性调查研究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不同体温变化对院内病死率的预测性作用.方法 对1999年1月1日-2005年1月1日收入病房的214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应用多项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体温及其他因素对院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214例病人中院内死亡37例,病死率17.29%,高体温组较低体温组病人的病死率高,高体温者的院内病死率与正常体温者的比值比(OR)为2.017,其他影响高血压脑出血院内病死率结局的因素有脑出血破入脑室、感染、入院病情评分、年龄、体温变化时间(OR>1);而当这些因素被控制时体温仍与高血压脑出血院内病死率增加有关(OR=1.808).结论 体温与脑出血院内病死率升高独立相关.

    作者:李涛;田桂杰;张蓝;魏国威;马倩;王茂林;韩景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扶芳藤合剂预防给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扶芳藤银杏叶合剂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扶芳藤银杏叶合剂预防给药加缺血再灌注组(药物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2 h、6 h、12 h、24 h后TNF-α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TNF-α在缺血再灌注组表达明显,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TNF-α水平亦随时间增加.在缺血再灌注同一时间段内,药物组TNF-α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 扶芳藤银杏叶合剂可能通过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TNF α的表达水平,以达到减轻急性脑缺血后脑细胞的损伤作用的目的.

    作者:肖健;祝美珍;肖艳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L-型钙通道的影响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点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细胞L-型Ca2+通道的活动变化及葛根素对它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实验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组;②模型组:又分为6个时间点,各时间点均为1组;③葛根素组:6个时间点分组同模型组.在各时间点急性分离出成年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细胞后,采用膜片钳细胞贴附模式记录同一钳制电压下离子通道活动情况.结果 在观测的时间点内,再灌注24 h时的开放概率升高(P<0.05);再灌注0 h(缺血组)、6 h、12 h、24 h时通道平均开放时间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再灌注0.5 h通道电流幅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用药组开放概率无一高于正常组水平.通道开放概率在再灌注1 h、12 h下降(P<0.05);各个时点通道电流幅度,在用药前后均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再灌注0.5 h组、6 h组、12 h组、24 h组用药后,通道平均开放时间明显下降(P<0.05).结论 在不同时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L-型Ca2+通道影响的主要机制不同.葛根素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细胞L-型钙通道.提示临床上葛根素治疗缺血性中风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开放防止钙超载有关.

    作者:唐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振颓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8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振颓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脑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服用振颓胶囊,对照组服用消栓通络片,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81.40%,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60.81%与8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振颓胶囊对脑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液黏稠度.

    作者:梅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施慧达)治疗高血压的降压作用.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例,予以口服施慧达(2.5~5.0)mg/d,疗程4周,其中26例病人运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60例病人经治疗4周后,24 h收缩压为(121±11)mmHg,舒张压为(78±6)mmHg,白昼及夜间血压均控制在130/90 mmHg以下.心率无明显变化.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施慧达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服用方便的药物,每日服药一次能有效控制24 h血压及清晨高峰期血压.

    作者:郭晓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对听力减退进行评价

    目的 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对听力减退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听力减退36例(72耳)进行检查.结果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正常19例;异常:轻度14例,中度7例,重度10例,极重度22例;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正常24例;异常:轻度12例,中度8例,重度12例,极重度16例.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波形和潜伏期结果判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39例,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异常9例.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40 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二者结合对器质性耳聋与功能性耳聋的鉴别诊断,更客观完善,对伪聋的鉴别也比较容易.

    作者:杨建仲;温计萍;马爱梅;刘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目前,有关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在糖尿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它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在糖尿病的发病及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IGF-1的类胰岛素样作用使其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现就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张金梅;张洁;刘金玲;王立琴;曹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注射用银杏叶治疗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注射用银杏叶冻干治疗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索量效关系.方法 以舒血宁为对照药物,采用多中心1:1:1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注射用银杏叶高、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对中风病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6.3%、85.0%、83.1%,3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7%、80.0%、69.5%,且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中医证候评分值及病残程度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3组间无统计学意义.试验中3组均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 注射用银杏叶(冻干)对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确有较好疗效,临床使用安全,推荐临床剂量为每日35 mg.

    作者:韩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软脉灵口服液对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软脉灵口服液防治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喂养法造成鹌鹑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软脉灵口服液对鹌鹑血脂、主动脉斑块的大小和主动脉内膜厚度的影响情况.结果 软脉灵口服液给药6周(鹌鹑)~8周能显著降低鹌鹑血浆中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TC/HDL-C.给药60 d后,病理检验还证明,软脉灵口服液能明显地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主动脉内膜的厚度.结论 软脉灵口服液具有调节血脂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谢振家;顾洛;刘拥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不同年龄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老年CHF病人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特征,为临床诊治老年CHF提供帮助.方法 169例39岁~91岁CHF病人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组和≥60岁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病因及临床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不同年龄组CHF各有其特点,且随着年龄增加,临床表现出现多方面变化:年龄越大,CHF的症状越不典型.除了呼吸困难外,老年CHF病人常表现为不典型的咳嗽、咳痰、厌食、腹胀、消化不良、焦虑、烦躁、淡漠、失眠、乏力;心率可以不增快,或者心跳徐缓.随着年龄增大,CHF患病率上升.结论 老年CHF病人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且随着年龄增大,CHF患病率显著上升.老年CHF病人易合并主要脏器并发症以至于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不良.

    作者:闫晋康;贾竹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病人84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用三磷腺苷辅酶胰岛素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在治疗前后检查两组病人的心电图,并观察其症状.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的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85.7%,均优于对照组的78.6%、76.2%(P<0.05或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安全有效.

    作者:黄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是卒中发病的先兆,任其发展约有1/3的病人在以后数年内会发展为脑梗死[1],因此早期诊治甚为重要.我科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VBI病人4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同聚;杨红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合并心脏疾患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不同种类与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1997年1月-2006年7月收治的8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以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31例,38.8%),其次为瓣膜性心脏病(22例,27.5%),第三位为先天性性心脏病(16例,20.0%).心功能(Ⅲ~Ⅳ)级者,其妊娠期较短,新生儿体重较低,容易发生窒息甚至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瓣膜性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严重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母亲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围产儿质量.

    作者:陈次滨;江皓波;董学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恶化劳累型心绞痛观察

    恶化劳累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危险仅次于心肌梗死的又一大症候群.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2002年6月-2004年12月应用低分子肝素(苏可诺,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恶化劳累型心绞痛7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王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