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阳补气汤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左心室功能的研究

邓绍林;林惠京;钟春媚

关键词:温阳补气汤, 心肌梗死, 左心功能, 心室重构
摘要:目的 观察温阳补气汤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及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进行,治疗组则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温阳补气冲剂口服,每日1剂,疗程28 d.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左室形态变化、左室射血分数和4周末6 min步行距离.结果 治疗组左室形态学改变参数及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260±35)m,对照组为(210±42)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温阳补气汤具有促进心肌微循环、改善心室重构作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围手术期脑梗死4例临床分析

    脑梗死是外科手术的少见并发症,鲜见报道.本院自1999年至今共收治10例围手术期脑梗死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现将其中4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周其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血管重构与中医证型相关关系的研究

    目的 以中医证型和血管重构为切入点,比较各证型血管重构的差异,根据中医证候群,判断血管重构的发生情况及寻找相关因素.方法 以脉压、动脉弹性指数C1和C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对血管重构进行评估;同时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炎性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肝阳上亢组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痰湿壅盛组体重指数(BMI)、hsCRP数值明显增高;校正年龄、病程后,痰湿壅盛组、肝肾阴虚组与阴阳两虚组C1和C2下降较明显,在痰湿壅盛组以hsCRP为因变量,脉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病程为自变量,逐步回归分析,BMI、HOMA-IR进入方程与hsCRP独立相关.结论 中医的肝肾亏虚和痰、湿可能共同参与了血管重构,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中医证候群来判定血管重构的情况,并初步判断血管重构的相关因素.

    作者:王英杰;胡婉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冠心病及中西医干预研究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心脑血管病的新的、独立的危险因子,已逐渐被临床认识和重视.现综述同型半胱氨酸的生成、代谢及检测方法,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病因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中西医干预措施,探讨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在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价值.

    作者:孟红艳;张文高;刘美霞;于源滋;张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合并心脏疾患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不同种类与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1997年1月-2006年7月收治的8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以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31例,38.8%),其次为瓣膜性心脏病(22例,27.5%),第三位为先天性性心脏病(16例,20.0%).心功能(Ⅲ~Ⅳ)级者,其妊娠期较短,新生儿体重较低,容易发生窒息甚至死亡.结论 妊娠合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瓣膜性心脏病是导致孕产妇严重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母亲心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围产儿质量.

    作者:陈次滨;江皓波;董学滨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高颅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在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高颅压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50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高颅压病人分为常规组(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抗结核、降颅压、激素及鞘内注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12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头痛消失时间、记录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平均头痛消失时间为(11±3)d,对照组为(18±5)d(P<0.01);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时间为(23±4)d,对照组为(34±5)d,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7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及明显副反应.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高颅压,能更快地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任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的 调查近1年来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现状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 统计2005年1月-2005年12月相关的中医核心期刊上的关于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文章,并分析其一般情况、研究方向、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的出处与年份、试验设计方案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共检索到337篇文献,其中34.7%的文章是关于中医与客观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的研究;69.7%的文章样本含量小于100例;63.8%的文章未对随机情况作任何描述;38.6%的文章所引用的诊断标准是1997年以前的诊断标准;36.5%的文章没有设立疗效评定标准.结论 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是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郭伟星;于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难治性高血压的评估及处理问题

    难治性高血压(refractor hypertension,RH)又称抵抗性高血压,即给予3种以上足量抗高血压药物(其中包括利尿剂)治疗后,血压仍≥140/90 mmHg(1 mmHg=0.133 kPa),糖尿病或肾病病人(如肌酐≥133 μmol/L或尿蛋白排泄24 h≥300 mg),血压仍≥130/80 mmHg[1],近期诊断或未接受治疗的高血压病人,无论血压水平如何都不考虑此诊断.

    作者:万红;戴万亨;常征辉;阳永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冠心康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

    目的 观察冠心康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兔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喂食高蛋氨酸饲料方法建立兔高Hcy血症模型,8周后取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CAM-1的表达,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VCAM-1的表达量0.24%±0.04%,明显低于模型组的0.57%±0.09%(P<0.01),血浆Hcy含量为(27.70±4.12)μmol/L,也明显低于模型组的(41.96±5.59)μmol/L(P<0.05).结论 冠心康通过降低血浆Hcy含量,抑制主动脉V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作者:李开平;张静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扶芳藤合剂预防给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扶芳藤银杏叶合剂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扶芳藤银杏叶合剂预防给药加缺血再灌注组(药物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2 h、6 h、12 h、24 h后TNF-α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TNF-α在缺血再灌注组表达明显,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TNF-α水平亦随时间增加.在缺血再灌注同一时间段内,药物组TNF-α均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 扶芳藤银杏叶合剂可能通过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TNF α的表达水平,以达到减轻急性脑缺血后脑细胞的损伤作用的目的.

    作者:肖健;祝美珍;肖艳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泡沫细胞的形成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通过对泡沫细胞的形成机制及相关因子的研究,总结现代医学和中医中药对巨噬细胞的干预和影响的有关文献,归纳中西药对巨噬细胞的形成时自由基、血脂、细胞因子、钙离子浓度、受体蛋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机制.

    作者:姜浩;张文高;郑广娟;朱莹;刘龙涛;吴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病人84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用三磷腺苷辅酶胰岛素治疗.两组均治疗10 d.在治疗前后检查两组病人的心电图,并观察其症状.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的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85.7%,均优于对照组的78.6%、76.2%(P<0.05或P<0.01),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脑心综合征安全有效.

    作者:黄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不同年龄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老年CHF病人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特征,为临床诊治老年CHF提供帮助.方法 169例39岁~91岁CHF病人按年龄分为两组,<60岁组和≥60岁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病因及临床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不同年龄组CHF各有其特点,且随着年龄增加,临床表现出现多方面变化:年龄越大,CHF的症状越不典型.除了呼吸困难外,老年CHF病人常表现为不典型的咳嗽、咳痰、厌食、腹胀、消化不良、焦虑、烦躁、淡漠、失眠、乏力;心率可以不增快,或者心跳徐缓.随着年龄增大,CHF患病率上升.结论 老年CHF病人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且随着年龄增大,CHF患病率显著上升.老年CHF病人易合并主要脏器并发症以至于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不良.

    作者:闫晋康;贾竹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0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是卒中发病的先兆,任其发展约有1/3的病人在以后数年内会发展为脑梗死[1],因此早期诊治甚为重要.我科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VBI病人4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同聚;杨红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温阳补气汤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左心室功能的研究

    目的 观察温阳补气汤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及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进行,治疗组则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温阳补气冲剂口服,每日1剂,疗程28 d.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左室形态变化、左室射血分数和4周末6 min步行距离.结果 治疗组左室形态学改变参数及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260±35)m,对照组为(210±42)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温阳补气汤具有促进心肌微循环、改善心室重构作用.

    作者:邓绍林;林惠京;钟春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70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治疗组于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复方丹参滴丸15粒,对照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观察两组临床胸痛缓解时间及心绞痛分级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4%,对照组总有效率88.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副反应少.

    作者:黄文强;黄雄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西医药物抗凝治疗冠心病的研究现状

    高发心血管血栓事件是当今社会医疗健康的重大难题,针对血栓形成机制的治疗有抗血小板、抗凝血及抗血栓治疗.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在各个不同阶段(如斑块的形成、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均可出现高凝状态,是高发心血管血栓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抗凝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作者:王永霞;张群生;朱明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左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60例,随机分为左氨氯地平组、依那普利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监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3组血压均下降,左氨氯地平组与依那普利组治疗效果接近,左氨氯地平组收缩压为(145±12)mmHg,舒张压为(90±7)mmHg;依那普利组为(142±11)mmHg、(89±6)mmHg,组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降压幅度低于以上两组,分别为(131±10)mmHg、(85±7)mmHg,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左氨氯地平组、依那普利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氨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降压幅度较大.

    作者:高健康;王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振颓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8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振颓胶囊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脑血栓形成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组服用振颓胶囊,对照组服用消栓通络片,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81.40%,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60.81%与8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振颓胶囊对脑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能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液黏稠度.

    作者:梅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脑出血神经元凋亡及P53、caspase-3蛋白表达与中风闭脱证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脑出血(ICH)中风闭脱证与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P53、caspase-3蛋白表达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关系.方法 采用TUNEL技术观测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53、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按照<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结果 ICH组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率及P53、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H中风阴闭、阳闭、脱证各组之间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率及P53、caspase-3蛋白表达、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组织细胞凋亡及P53、caspase-3蛋白表达与ICH有关,能反映ICH脑实质的损害程度,表明细胞凋亡参与了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P53、caspase-3表达对细胞凋亡具有调控作用.

    作者:叶小包;吴成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L-型钙通道的影响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点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细胞L-型Ca2+通道的活动变化及葛根素对它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实验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组;②模型组:又分为6个时间点,各时间点均为1组;③葛根素组:6个时间点分组同模型组.在各时间点急性分离出成年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细胞后,采用膜片钳细胞贴附模式记录同一钳制电压下离子通道活动情况.结果 在观测的时间点内,再灌注24 h时的开放概率升高(P<0.05);再灌注0 h(缺血组)、6 h、12 h、24 h时通道平均开放时间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再灌注0.5 h通道电流幅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用药组开放概率无一高于正常组水平.通道开放概率在再灌注1 h、12 h下降(P<0.05);各个时点通道电流幅度,在用药前后均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再灌注0.5 h组、6 h组、12 h组、24 h组用药后,通道平均开放时间明显下降(P<0.05).结论 在不同时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L-型Ca2+通道影响的主要机制不同.葛根素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Cal区锥体细胞L-型钙通道.提示临床上葛根素治疗缺血性中风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L-型钙离子通道的开放防止钙超载有关.

    作者:唐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