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88例临床分析

金红霞

关键词:儿童少年期, 精神分裂症
摘要:现对我院收治的88例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临床特征的区别. 方法:收集单相抑郁症患者32例,双相抑郁症患者40例,从临床的角度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单相抑郁症患者多见焦虑、自杀行为;而双相抑郁却以精神运动性迟滞突出.治疗上单相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剂疗效明显优于舒必利,而对双相抑郁症病人舒必利与抗抑郁剂同样有效,且舒必利有药物副反应小,不易转躁的特点. 结论:舒必利可作为双相抑郁症病人的首选药物.临床特征有助于对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鉴别及治疗.

    作者:李一云;陈德沂;季建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心因性精神障碍伤情评定

    心因性精神障碍的伤情评定比较复杂,现对16例心因性精神障碍的资料作回顾性评定,报告如下.

    作者:陈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关于性自卫能力鉴定的另一个问题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先后刊载贾谊诚教授和李植荣主任的文章(1998,8:116,368),对涉及女精神病人性关系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性自卫能力鉴定的局限性和适用情况作了令人信服的说明,然而没有对适用性自卫能力鉴定的情况进行充分讨论.现拟对有关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

    作者:罗小年;黄永兰;臧德馨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电休克致神经性肺水肿死亡1例

    国内外有关电休克治疗(ECT)致神经性肺水肿死亡的报道极少,本院近期发生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仁刚;胡纪泽;唐卓如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住院精神病人出走的法律问题探讨

    住院精神病人因病情发作或其它原因而擅自离院出走,导致失踪或人身伤害,各地屡见不鲜.其亲属要求院方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对此类问题,医院应负什么责任,我国的法律条文并未明确规定.笔者发表个人拙见,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谈成文;王振芝;廖士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目的:了解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26例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临床判断属于难治性病人,予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 结果:合并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65.3%.PANSS阳性,阴性及一般精神病理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TESS总分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主要为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失眠,体重增加,视物模糊. 结论:对于氯氮平治疗反应不佳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合并利培酮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耐受性及依从性好,可作为临床治疗难治性病人的方法之一.

    作者:张毅;宋立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病理性半醒状态患者凶杀1例报告

    病理性半醒状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为时短暂的精神错乱,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孙涓;林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康复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康复问题进行研究,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为1996年1月~1997年1月期间精神症状缓解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CCMD-2-R诊断标准,无躯体合并症,无嗜烟酒及药物依赖史.共60例,均为女性,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为出院后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年龄18~44岁,平均(29.3±18.2)岁;病程0.3~1年,平均(0.7±0.2)年;有阳性家族史3例;抗精神病药(按效价折合氯丙嗪)450~600mg/d,平均(510±64)mg/d.对照组30例为未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两组以上各项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

    作者:刘利军;宋全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Miller量表对幻觉的评估

    幻觉作为一种精神病性症状,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可出现幻觉,正常人也可有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幻觉[1].Schneider认为,评论性、争论性幻听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级症状,有重要的诊断学意义.麦角酸二乙胺(LSD)所致的精神病模型也以幻觉为主要表现.幻觉实际上是一种连续过程的知觉体验.对于精神分裂症很少是一过性、一次性、短暂的幻听,它总有一个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涉及与幻觉有关的重要参数的变化,评价这些参数十分重要,有利于对幻觉的认识.

    作者:金卫东;张理义;苏宗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三)情感性精神障碍涉法行为分析

    目的:研究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涉法行为特点. 方法:对司法鉴定中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62例,用自拟项目对躁狂组、抑郁组的非法行为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躁狂症违法者以滋扰他人、盗窃、抢劫等行为为主,现实性动机作案居多;抑郁症则以凶杀行为为主,病理动机居多.女性患者以性受害为主. 结论:躁狂症以现实性动机所引起的一般性违法行为居多,常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抑郁症以病理性引发的暴力凶杀恶性违法行为居多,常被评定为无刑事责任能力.

    作者:马世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39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司法鉴定

    酒精中毒导致的违法犯罪行为,在世界各国都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1],我国也有急剧增加趋势.为探讨本症犯罪特点及责任能力的评定,对南京脑科医院司法精神病鉴定的案例中诊断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案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萍;孙涓;林红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精神医学司法鉴定中的性别差异

    目的:了解精神医学司法鉴定中的性别差异. 方法:回顾性调查了我院1990~1995年6年间全部司法鉴定案例共244例.对各种鉴定情况中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除平均年龄外,在案例数量、婚姻、文化程度、案件性质、鉴定诊断、责任能力等项目中男女间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案件性质居前三位的男性分别是杀人、盗窃和强奸;女性分别是被奸、杀人和民事纠纷. 结论:鉴定案例有其性别差异.

    作者:王明石;张伟;徐敏;王洪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衰退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停药观察

    对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是否必要,停药是否会加重病情,我们对此进行观察.

    作者:张吉吉;梁淑华;白常林;蒋继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女性精神病人非婚性行为鉴定探讨

    对女性精神病人有关性行为的司法鉴定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作者:汪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低下致木僵状态1例

    报告1例因甲状腺低下致木僵状态.患者女,43岁.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后3月,出现少食,乏力,不语,整日卧床,进行性加重.近2月来,4~5天才起床1次,平时不言不动.体检有全身凹陷性水肿,心音低钝,膝腱反射迟钝,基础代谢率-21%,T4 30nmol/L.提示甲状腺机能减退.经甲状腺素、补液、能量合剂等治疗,3周后精神症状明显好转,5周后缓解出院.

    作者:张立平;王以池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氯氮平的副反应

    编辑:在精神药物中,氯氮平的副反应形形色色,层出不穷.本刊近又收到这方面的报告22篇,包括副反应及处理,系由17个单位,35位作者所撰写,现综合报道如下.

    作者:钱烈;任红革;冯竹娥;梁小赤;刘洪涛;曾庆春;周云华;李翠英;乔秀玲;韩惠珠;李刚;丁志杰;罗艳芳;刘传军;苏凤云;张怀韬;李伟东;陆德青;肖刚;王安庆;谢映红;王以池;张立平;王晓全;兰胜作;杨文芳;仇玉平;冀永娟;周锦泉;金锋;金山;毛杰;杨叶芃;俞智勇;刘坚白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国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全国中医科研方法学学术研讨会征文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单、双相抑郁症的临床比较

    对单相抑郁及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之间作临床比较.1对象与方法

    作者:董欣勇;许维森;林泽涯;吕耀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强迫症的机制与治疗--读者来信

    编辑先生:有报告认为,氯氮平可恶化强迫症,而利培酮和氯氮平同类,却能治疗强迫症.据我分析,强迫症是5羟色胺能亢进所致,氯氮平按理应有抗强迫作用,结果并非如此.请编辑同志对这一问题给予指点.谢谢.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本研究试用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并以阿米替林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玉卿;台勇;张德兵;张素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南京医科大学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