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脑宁心口服液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代谢的影响

谢颖;谢晓

关键词:四氧嘧啶, DM模型鼠, 护脑宁心口服液, 血糖
摘要:目的 观察护脑宁心口服液对四氧嘧啶糖尿病(DM)模型大鼠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取四氧嘧啶制成2%无茵生理盐水溶液,腹腔注射.制备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护脑宁心大剂量组:每鼠灌胃护脑宁心2 mL(相当生药8g/kg);护脑宁心小剂量组:每鼠灌胃护脑宁心1 mL(相当生药4 g/kg);阳性药对照组:每鼠灌胃格列齐特(迭美康)水溶液2 mL(含达美康1.6 mg/kg体重);空白对照组:每鼠灌胃生理盐水2 mL.连续给药7 d后,禁食12 h测各组空腹血糖(FPG)值.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灌药组FPG值均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护脑宁心小剂量组与阳性药对照组FPG值下降为显著.结论 护脑宁心佳用药剂量为每只DM鼠护脑宁心1 mL具有显著降糖效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病病人不同证候与糖脂肪代谢及瘦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EH)病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与糖脂肪代谢及瘦素(Lep)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223例EH病人分为肝火亢盛证组(38例)、阴虚阳亢证组(61例)、痰湿壅盛证组(100例)、阴阳两虚证组(24例),另设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检查正常者(114名).观察5组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葡萄糖(Glu)、胰岛素(Ins)、瘦素水平.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在高血压各证候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各证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u,Ins,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血庄各证候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胰岛素作用指数(IAI)、胰岛素敏感指数(Isen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阴虚阳亢证组Glu,Ins,HOMA-IR高于高血压其他证候组,IAI、IsenI低于其他组.TG,TC痰湿壅盛证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其他证候组(P<0.001).Lep痰湿壅盛证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血压其他证候组(P<0.05).相关分析:收缩压、舒张压均与年龄、体重指数、心率、Glu,Ins,HOMA-IR,Lep,TG,TC呈正相关,收缩压与Ins,HOMA-IR相关系数分别为r=0.437,0.444(P<0.001),舒张压与Ins,HOMA-IR相关系数分别为r=0.392,0.400(P<0.001).收缩压与IsenI,LAI相关系数分别为r=-0.682,r=-0.444(P<0.001),舒张压与IsenI,LAI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3,r=-0.400(P<0.001).结论 高血压阴虚阳亢证IR较明显,痰湿壅盛证血脂和Lep水平升高显著,治疗上须有相应着重点.

    作者:王岳屏;严颂琴;彭国顺;谌剑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与B型利钠肽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左室肥厚(LVH)与B型利钠肽(BNP)的关系.方法 EH病人83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EH病人分为LVH组与无LVH组.对两组行心脏彩色B超检查及BNP测定.结果 LVH组BNP水平为(45.87±7.32)pg/mL,高于无LVH组(11.75±4.14)pg/mL(P<0.01),LVMI与BNP水平呈独立正相关(回归系数r=0.38,P<0.01).结论 BNP是EH病人合并LVH的独立预测指标.

    作者:葛良清;李向平;赵水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5年间经临床确诊的43例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例的发病原因、诊治过程及转归.结果 43例不同损伤类型病人依靠临床表现和腰椎穿刺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经采用不同治疗后全部于(3~10)d内低颅压症状消失.结论 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发生与伤后脑血管痉挛,脑脊液经耳鼻丧失过多,过量使用脱水剂,体液丧失多而摄入不足,手术或腰椎穿刺放脑脊液过多等因素有关,确诊后及时治疗均能痊愈.

    作者:孟杰;刘晓峰;潘建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组33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8 g,3次/日;常规剂量组31例,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 g,3次/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6.97%优于常规剂量组的83.87%(P<0.05),在改善眩晕症状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方面,大剂量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作者:张彦海;迟丽屹;赵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风病证候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中风病急性期病人的中医辨证类型与相关因素包括脑病变性质(脑梗死、脑出血、多发脑梗死)、肺部感染、假性球麻痹、白细胞升高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 脑梗死与脑出血各证型之间比较.脑出血火热证出现率较脑梗死高(P<0.05).单一部位脑梗死较多发脑梗死风证出现率明显增高(P<0.05),痰证出现率低于多发脑梗死(P<0.05).火热证的出现率脑部感染者较无肺部感染者为高(P<0.05).假性球麻痹火热证、痰证的出现率较无假性球麻痹出现率高(P<0.05).结论 中风病的征候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证候的表现是包含了中风病本病的症状与并发症合并症的症状,尤其表现在火热证和痰证两个证型上.

    作者:司维;刘红梅;宁侠;洪霞;鲁喦;吴小明;毛丽君;李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20例急性中风病人舌象分析

    望舌是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急性中风(缺血性、出血性)舌象特点,对探索中风的发病规律,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66例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8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和好转率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的脑血肿吸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作者:于成林;姚小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20例的临床与CT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CT特点:多发性脑梗死60%,两侧大脑同时梗死20%;腔隙性梗死55%,大面积梗死20%;基底核区梗死55%,其中两侧基底核区同时梗死30%.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病情重,后遗症及病死率高.梗死部位广泛,尤多见于多发性脑梗死及基底核区脑梗死.

    作者:任建珍;刘群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TIA病人51例(TIA组),测定其血浆中LPA含量变化,另选择年龄匹配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TIA组病人于症状发作后24h内血浆LPA含量为(4.58±0.71)μmol/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6±0.41)μmol/L(P<0.001).结论 LPA有可能作为一个指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启动的分子标记物,而且有可能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赵海霞;朵振顺;赵金霞;张继英;任志荣;马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丹红注射液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其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其量效关系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生理盐水作为阳性及阴性对照,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作用于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后计数一级、二级血管,观察其促血管新生作用.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加入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液(HUV)中,以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差别.结果 不同浓度丹红注射液的CAM一级及二级血管新生均较生理盐水组增强,且有量效关系.丹红注射液各组内皮培养液中VEGF浓度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也存在量效关系.结论 丹红注射液具有促CAM血管新生的作用且有量效关系,可能的机制为丹红注射液具有促血管内皮分泌VEGF,作用也存在量效关系.

    作者:罗海明;陆华栋;余尚才;扬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和其主要产物Ang(1-7)生物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一个重要的血压和水电解质调节系统.经典的RAS是指由肝脏分泌的血管紧张素原释放入血液循环,在肾近球细胞产生的肾素作用下转化为10肽的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再经肺循环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作用转化为8肽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作者:曾亚平;鹿育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5例进展型脑梗死病例随机分为降纤酶组、低分子肝素组、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组(联合组),3组均采用金纳多和胞二磷胆碱作为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并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降纤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疗效可靠且安全.

    作者:陈慧君;王美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02例无症状脑梗死病人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无症状脑梗死(SBI)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对102例神经科住院病人的头部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无症状脑梗死病人病变通常为腔隙性,位于脑白质、基底核、丘脑、桥脑、小脑及脑叶等,大部分病人无症状及体征,部分病人表现为轻微、短暂、非特异的症状如眩晕、麻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不清或动作笨拙等.结论 应充分认识无症状脑梗死的临床意义,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防止发生症状性脑梗死.

    作者:贺凡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低血压状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低血压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1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伴低血压状态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比较两组使用多巴胺持续时间及使用的大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使用多巴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使多巴胺的大使用浓度减低(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状态时给予参麦注射液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闫建玲;高美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发晕厥12例分析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临床上用于无创检测冠心病的重要检测方法,具有简便、无创、相对安全等特点.该检查虽然相对安全,但仍有0.01%~0.02%并发症发生.

    作者:张晓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凯西莱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模型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凯西莱对肝豆状核变性模型鼠铜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铜负荷饮食法复制肝豆状核变性疾病动物模型,将模型大鼠分为3个治疗组与1个模型组,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50 mg/(kg·d)、100 mg/(kg·d)、200 mg/(kg·d)凯西莱(静脉输注).观察各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白蛋白、肝铜、24 h尿铜变化情况.并观察病死率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各治疗组病死率明显降低,100 mg/kg组、200 mg/(kg·d)组肝铜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24 h尿铜明显升高.结论 凯西莱能降低铜负荷大鼠肝铜含量,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徐国存;蔡永亮;徐志树;陈怀珍;王艳昕;徐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64例中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分析

    随着头颅CT及磁共振成像(MRI)等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癫痫与中风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现对我院1998年7月-2005年7月收治的906例首次中风后继发性癫痫的64例临床资料加以分析,以探讨中风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作者:杨志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二甲基氨氯吡咪及氨氯吡咪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力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并比较二甲基氨氯吡咪(DMA)和氨氯吡咪(AM)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的变力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离体乳头肌灌流方法观察DMA和AM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的变力性作用,并利用L一型钙通道阻滞药和Na+-Ca2+交换体(NCX)阻断剂探讨其可能机制.结果 (1~20)μmol/LDMA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正性变力作用,升高发展张力(TC),缩短收缩至大速率的时间(T-dp/dtmax)和75%舒张时间(T75%),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或P<0.01).(0.05~1.00)mmol/L AM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负性变力作用,降低TC,延长T-dp/dtmax和T75%.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MA时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的正性变力作用不能被L-型钙通道阻滞药尼卡地平阻断.DMA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的正性变力作用能被Na+-Ca2+交换体(NCX)阻断剂氯化镍(NiCl2)阻断.结论 DMA(1~20)μmol/L对正常大鼠离体心脏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正性变力作用.(0.05~1.00)mmol/L AM以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产生剂量依赖性的负性变力作用.与AM抑制NCX不同,DMA通过激动NCX对心肌肥厚大鼠离体乳头肌产生正性变力作用.

    作者:师锐赞;高福平;李洁;张明升;武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苯妥英钠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苯妥英钠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苯妥英钠组(治疗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病人血清NO的含量,并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苯妥英钠治疗后第10天,病人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由治疗前的(93.6±14.0)μmol/L改善为(72.0±10.7)μmol/L,对照组由(97.1±13.7)μmol/L改善为(78.2±11.2)μmol/L,两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监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亦明显减低,治疗组由治疗前的(20.6±5.6)分改善为(10.7±6.8)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妥英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病人血清NO浓度.

    作者:彭静玉;李光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出血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观察32例急性脑出血病人24 h内及发病4周以后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脑出血组的T3明显低于对照组,rT3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病情的好转,T3、FT3部有所回升,高rT3有所下降.结论 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的程度与疾病均危重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作者:王济生;宁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