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景英
目的 探讨纤溶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65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使用倍他西汀(西其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100 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统计分析治疗1周后两组在临床症状、血浆纤维蛋白原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变化情况,评估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加快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血流速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7.5%(P<0.05).结论 加用纤溶酶治疗VBI可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提高疗效.
作者:甄建壮;洪安辉;陈英姿;欧阳青;邢孔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急症,典型的病例诊断并不难,但无肢体瘫痪的脑出血以往临床上易误诊,随着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广泛应用使得此病的诊断率不断提高.现将我院1996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的31例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袁亚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阿司匹林对右心导管射频消融(RFCA)所致血栓前状态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50例行导管射频消融的右侧旁路折返型室上性心动过速(AVRT)病人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对照组(Ⅰ组)术前不使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或肠溶阿司匹林;血府逐瘀口服液组(Ⅱ组)术前第7天开始服血府逐瘀口服液10mL,每日3次,术前1 d停服;血府逐瘀口服液加阿司匹林组(Ⅲ组)术前第7天开始服血府逐瘀口服液10 mL,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术前1 d停服.每例病人于术前(T0)、电生理检查后即刻(T1)、射频放电全部结束后即刻(T2)、术后24 h(T3)检测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GMP-140)、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并将组内T1,T2,T3时刻与T0时刻比较,组间T1,T2,T3时刻作对比,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组内T1,T2,T3时刻与T0时刻比较,vWF,E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MP-140,DD 3组均升高,以T2时刻升高显著,其中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T1,T2,T3时刻比较,Ⅱ组、Ⅲ组,DD均较Ⅰ组明显降低(P<0.01),Ⅲ组降低幅度较Ⅱ组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口服液加阿司匹林对右心导管射频消融所致血栓前状态有预防作用.
作者:刘少波;陈晓霞;刘华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硫化氢(H2S)一直被认为是污染环境的毒性气体,是造成大气和水污染以及某些职业病的主要危害物质之一.超过生理剂量的H2S对活体器官的毒性体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1-3].20世纪90年代,继内源性气体分子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被证实为气体信号分子后,发现含硫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气体H2S对神经系统特别是海马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并可以调节消化道和血管平滑肌的张力.Kimura发现H2S通过刺激神经细胞,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水平,提高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诱导海马的长时程增强效应[4].近年来研究发现,H2S可直接作用于KATP通道实现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并可能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
作者:孙彦龙;刘爱军;褚银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明确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特点,为采取相应的预防及诊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脑卒中病人同北京市及其他省市以前报道发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69)岁年龄组脑梗死占全部病例的49.8%,脑出血为44.0%.本组高血压占全部病例的74.1%,高胆固醇血症占49.6%,TCD阳性率68.8%,颈动脉超声阳性率53.6%.结论 本组脑卒中病人比国内患此病的病人年龄轻,发病早.在脑卒中病人中,本组患高血压、高血脂及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国内同类病人.
作者:陈彦;刘景;孙宏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与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副反应、毒性反应.方法 选择100例室性早搏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稳心颗粒组50例)与对照组(心律平组50例),共治疗4周.在每例治疗开始和治疗结束时用量子共振检测稳心颗粒与心律平抗心律失常作用、毒性作用,评价其治疗室性早搏的净效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室性早搏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94%,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副反应,对照组副反应明显.结论 稳心颗粒对三类室性早搏(良性室性早搏、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恶性或致命性室性早搏)均有效,且较安全,而心律平只能短时间应用于良性室性早搏治疗中.
作者:孙淑梅;陈清启;张雪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风后抑郁是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1].中风后抑郁对病人功能恢复有消极影响,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病死率.近年来关于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较多,中风后抑郁的发生机制涉及神经解剖学、递质学、内分泌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方面.在神经解剖学中首先肯定的是脑的损伤,在递质学、内分泌学上体现的是神经递质、激素的失衡表达.在社会心理学上,卒中和抑郁有强相关性,卒中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吸烟等也和抑郁有关[2,3].
作者:许宏霞;曹晓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兔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AMI)血运重建后心肌无复流(NR)现象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4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降支60 min,继之解除结扎,重建血运,Ⅰ组、Ⅱ组、Ⅲ组、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5 mg,5.0 mg,10.0 mg和生理盐水5 mL.观察左室心肌NR范围、心肌梗死范围,并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Ⅱ组与Ⅲ组的心肌NR范围、心肌梗死范围均显著低于Ⅰ组和对照组(P<0.01);Ⅱ组与Ⅲ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CK,TNF-α和IL-6血清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单次应用地塞米松可显著减轻实验性AMI血运重建后的心肌NR现象,缩小梗死范围,其作用效果与剂量相关.
作者:张东霞;于卫;杨军;方毅民;袁国会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浆炎症反应物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140例UA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7例)和丹红治疗组(7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50名.丹红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为3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结束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浓度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RAI-1)活性.结果 丹红注射液治疗3周后,CRP,IL-6,FID,DD,PAI-1水平下降(P<0.05或P<0.01),t-PA活性升高(P<0.01).治疗前UA病人的CRP与IL-6,PAI-1,DD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t-PA呈负相关(P<0.01).丹红治疗组治疗后CRP与IL-6,PAI-1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t-PA呈负相关(P<0.05).结论 UA病人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可能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提高纤溶活性,稳定斑块.
作者:王津文;史卫国;毕建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干细胞能产生表现型与基因型和自己完全相同的子细胞,形成人体多种组织器官的祖细胞.既具有生理性的更新能力,又具有对损伤疾病导致的修复功能.干细胞归巢于新的组织后,在局部组织微环境的作用下定向分化为相应组织的成熟细胞,实现组织的更新和修复.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近年许多实验证实丹参在诱导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上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选择性采用神经干细胞标志物巢蛋白(Nestin)、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βⅢ-微管蛋白(βⅢ-Tubulin)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阳性,表明中医药在干细胞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作者:唐映;杨万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冠心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7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冠心宁20 mL加入酚妥拉明10 mg溶于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0 d~15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休息,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抗炎,解痉,平喘,祛痰,合理使用强心利尿剂,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对症及并发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81.6%,总有效率97.4%;对照组显效率42.5%,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较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作者:谢艳萍;陈红转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病病人7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及通心络组(36例),两组用药疗程均为8周.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清脂蛋白,并采用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反应(EDD).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NO,ED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ET浓度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通心络组NO,EDD治疗后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应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改善高血压病病人的内皮舒张功能.
作者:徐忠;王立真;候云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脑血疏口服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早期中经络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 采用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出血性中风病人合格受试者4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脑血疏口服液)310例和对照组(脑血康口服液)130例,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均以中风病积分和脑CT扫描测评.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后,中风病积分治疗组为(8.56±4.54)分,对照组为(10.67±5.38)分,两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脑CT扫描显示脑内血肿吸收量治疗组为(6.58±5.15) mL,对照组为(7.71±5.20) 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血性中风的总有效率为87.74%,对照组为73.85%(P<0.05).结论 脑血疏口服液可用于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及恢复期.
作者:谢道珍;项宝玉;孙怡;王岚芬;阎小平;刘建勋;赵建军;姜建鹏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不同证型冠心病病人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期为冠心病辨证论治提供客观指标.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确诊为冠心病病人68例,根据血瘀症和痰浊症诊断标准分为血瘀组33例,痰浊组35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3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组Hcy水平为(27.550±17.224) mmol/L,高于对照组(9.753±4.342) mmol/L(P<0.01);冠心病血瘀证组Hcy水平为(27.775±13.157) mmol/L,高于痰浊组(21.553±12.320) mmol/L(P<0.05).结论 Hcy水平升高程度可为冠心病的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冉旭;林凯旋;安辉;缪灿铭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老年无症状性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经门诊及住院发现的无症状性老年糖尿病脑梗死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病灶多为腔隙性脑梗死,且呈多病灶特点,位于基底核区而不累及内囊、大脑皮质静区、颞叶、枕叶或顶枕叶.多伴有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医生应重视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和预防,以保护靶器官的功能.
作者:张丽;晋成岗;王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填精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人的疗效.方法 将64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刺五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内服中药基本方为河车大造丸加味;偏于阴虚者加知母、丹参;偏于阳虚者加熟附片、巴戟天、肉桂,每日1付,水煎分早晚2次服.对照组单用刺五加注射液25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4 d.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检测,并将结果加以比较,同时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及BAEP的异常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AEP检测在治疗前后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66.18%(45/68)和26.47(18/68),对照组BAEP在治疗前后的异常发生率为65.00%(39/60)和40.00%(24/60),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河车大造丸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显著.
作者:胡玉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我国人群中既往无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糖代谢和胰岛素释放的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2月-2005年12月住院的既往无2型糖尿病病史且即刻血糖<7mmol/L的154例ACS病人,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者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者69例.住院7 d以后给病人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 所选病人即刻血糖平均为6.24 mmol/L,在这些病人中,糖耐量减低(IGT)者为61例(39.6%),糖尿病(DM)者为29例(18.8%).结论 在中国既往无DM的ACS病人中IGT和DM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糖代谢异常与ACS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浆胰岛素水平的测定在这些病人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作者:薛伟珍;任洁;杨丽峰;宁丽君;王晨;姜兆秀;李瑜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冠心病(CHD)是进展性疾病,可导致连续的临床事件,从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AS)、稳定型心绞痛(SAP)发展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源性猝死[1].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AS的起使步骤[2],而粥样硬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是ACS的主要病理机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WF)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标志[3,4].vWF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组织因子(TF)、凝血因子Ⅶ(F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等与CHD密切相关.这些血栓形成因子参与早期血管粥样硬化损伤,促进冠状动脉斑块生长、血栓形成及临床预后的发展.现将vWF在CHD发病及进展中的作用阐述如下.
作者:安国霞;李茹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型糖尿病病人25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8例,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2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间隔2 d再用1个疗程,总疗程30 d;对照组126例,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间隔2 d再用1疗程,总疗程3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总有效率65.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作者:贺淑静;赵新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天麻钩藤饮联合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及静脉输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静脉输注纳洛酮及血塞通.两组均连续用药1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1%,优于对照组的74.4%(P<0.05);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联合葛根素治疗中老年人VBI性眩晕症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作者:刘春甦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