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顺;王爱兰;张福伟;孙成梅;杨金玲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15 d后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临床症状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P<0.05),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5).结论疏血通能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疗效,降低血脂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有明显疗效.
作者:张艳玲;周苏宁;王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张锡纯(1860-1933),河北盐山县人,近代著名医学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其潜心于医学数十载,能遵古而不泥古,参取西医之长,衷中参西,力图求得中华医学跟上时代发展[1],他认为中西医不应相互抵触,而应相济为用,取长补短,不可存在疆域之见.开创了中西药并用于临床之先河,对中西医结合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起到了很好的典范,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和发展.兹将其治疗痹证的经验,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略述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作者:邢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病人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 g,每日3次)和胺碘酮(每次0.2 g,每日3次),5 d~7 d后改为0.2 g,每日2次,10 d~14 d后改为0.1 g~0.2 g,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2%、88.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67.4%(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早搏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2±106和595±117,P《0.01).两组中均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早搏的病人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且安全.
作者:王平;宋执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水蛭胶囊对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脑梗死、脑积水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病人入院后血压控制在(140~150)/(80~90) mmHg(1 mmHg=0.133 kPa),20%甘露醇125 mL静脉输注,每6 h 1次,抗纤溶6-氨基己酸12 g静脉输注,每天2次,尼莫地平1 mg/h持续泵入;两组都进行脑脊液置换术两次.3 d~4 d后,如纤维蛋白原在3.5 g/L以上,治疗组停用6-氨基己酸,加服水蛭胶囊3 g,每天3次,尼莫地平改为口服60 mg.对照组治疗持续10 d.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快,无一例脑梗死、脑积水、再出血.而对照组出现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5例,脑积水2例.结论中药水蛭对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梗死、脑积水有预防作用.
作者:刘丽艳;庄建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味二陈汤治疗脑血管病性眩晕的疗效性.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连续使用 20 d,治疗组用口服加味二陈汤配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连续服用20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7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0%(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眩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罗秀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首灵健脑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小鼠的机制.方法腹腔注射AlCl3复制慢性铝中毒老年痴呆模型,同时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结束后测试脑中单胺类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及胆碱酯酶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脑中的单胺类递质、MDA、SOD、胆碱酯酶及Na+-K+-ATP酶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用药后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的首灵健脑胶囊和双氢麦角碱(喜得镇)对单胺类递质、MDA、SOD、Na+-K+-ATP酶和胆碱酯酶的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低剂量的首灵健脑胶囊对NE的含量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首灵健脑胶囊减轻脑神经元的损伤,发挥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作者:陈康远;刘晖;郑泽荣;郑开颜;王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42例SAE病人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观察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变化,并与40例年龄匹配、伴随疾病相似、无明显缺血性心脑疾病症状、体征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①SAE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AE组斑块检出率97.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8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粥样硬化斑块积分SAE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管径狭窄皆以轻度狭窄(<50%)为主,但SAE组中度、重度狭窄(>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SAE组SPV、EDV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结论 SAE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多较显著,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流速减慢为主.SAE的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作者:石雁;刘华;杨焰;文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桂芪升率胶囊对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门诊或住院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对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搏量(SV)、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桂芪升率胶囊可以明显改善SSS病人的临床症状、增加HR、提高CO、SV、EF、CI(P《0.01).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桂芪升率胶囊有显著的抗SSS疗效.
作者:白民刚;谷刚;张桂英;于红;汲广成;宋金岭;石永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体表颈动脉超声(CU)检测,观察血脂康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经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34例病人,给予血脂康1.2 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粥样斑块的厚度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4例病人经血脂康治疗12周后,粥样斑块厚度由(2.01±0.24) mm下降为(1.56±0.21) mm,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密度脂蛋白由(4.22±0.35) mmol/L下降为(3.04±0.29) mmol/L,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康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作用,可以逆转动脉粥样斑块进程.
作者:韦挺荣;李醒三;何宾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时机、入路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病例资料.结果动脉瘤直接夹闭24个,孤立1个,包裹1个.治愈20例,轻残3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病情允许应争取早期手术,经翼点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伦波;徐宏;黄光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2月-2005年2月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128例,给予口服稳心颗粒1包,每日3次,疗程为4周;胺碘酮0.2 g,每日3次,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两周后总有效率为60%,28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也被终止,QT离散度(QTd)由(66.05±11.32) ms减至(42.35±10.08) ms(P《0.01).治疗4周后观察总有效率为86%,QTd由(66.05±11.32) ms减至(30.65±6.28) ms(P《0.0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药物.
作者:高兆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稳心颗粒作为一种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已广泛用于临床.2003年-2005年,新疆焉耆县医院应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病人92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初采瑛;罗晓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及其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作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保护多种原因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生长、抗病毒感染等.
作者:杨红亚;司富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偏侧纹状体立体定向注射6-羟基多巴胺的方法制备PD模型大鼠,针刺百会、风府和双侧阳陵泉治疗,观察针刺前后PD模型大鼠阿朴吗啡诱导的行为学及纹状体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后PD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P《0.01),同时针刺组大鼠纹状体DA及代谢产物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并且可以提高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作者:王倩;陈兴华;唐纯志;杨军君;冼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从心肌细胞凋亡触发因素、激活通路、基因调控3个方面,对近10年来中医药对心肌细胞凋亡干预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周晔玲;方显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近年来Af病人f波振幅与病因、左房内径(LAD)及病程的关系尚未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现将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住院的Af病人资料较完整的87例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王进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稳定型心绞痛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用黄芪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 d;对照组24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 d.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8%,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9.2%;对照组分别为58.3%和4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疗效优于复方丹参.
作者:闫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睡眠状况及其对策.方法采用匹慈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与40名健康者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病人在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睡眠质量较差,提示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同时要注意睡眠质量的改善.
作者:李梅香;马振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宣导泻肺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心功能Ⅲ级~Ⅳ级,辨证属三焦壅塞、痰瘀水停证病人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宣导泻肺饮,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在中医证候、Lee氏心力衰竭记分以及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利尿剂和地高辛用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宣导泻肺饮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力衰竭,可减少住院天数,减少利尿剂和地高辛的用量,改善心功能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祥坤;张莉莉;华新宇;许国振;朱浩;贺劲;王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丹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84%,总有效率为9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实验室观察指标两组血小板聚集率、PT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变化(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丹奥治疗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靳隽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