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钦;姜昌华;马显送
从心肌细胞凋亡触发因素、激活通路、基因调控3个方面,对近10年来中医药对心肌细胞凋亡干预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周晔玲;方显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首灵健脑胶囊对老年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及脑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AlCl3复制慢性铝中毒老年痴呆模型,同时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结束后测试学习记忆成绩、脑系数和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跳台实验显示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的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增多,测试期触电潜伏期明显缩短;给予首灵健脑胶囊或双氢麦角碱(喜得镇)的AlCl3小鼠与模型组比较,训练期和测试期跳台错误反应次数明显减少(P<0.01),测试期触电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造模后小鼠的脑系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中、高剂量的首灵健脑胶囊和喜得镇在使用后,可显著降低脑系数(P<0.05或P<0.01).模型组小鼠脑中的微量元素Al、Zn、Mn、Ca、Cu、Fe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高剂量的首灵健脑胶囊和喜得镇可影响微量元素的含量(P<0.01或P<0.05),中剂量的首灵健脑胶囊可显著影响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P<0.01或P<0.05).结论首灵健脑胶囊具有明显拮抗铝的神经毒性作用,通过维持脑内微量元素平衡发挥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作者:刘晖;陈康远;郑泽荣;郑开颜;王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参芪宜脑胶囊对缺血性脑水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探讨其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以参芪宜脑胶囊小剂量(0.8 g/kg)、中剂量(1.6 g/kg)、大剂量(3.2 g/kg)对大鼠进行灌胃给药,并结扎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形成急性实验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3 h后断头取脑,检测脑含水量和SOD活力.结果参芪宜脑胶囊小、中剂量组脑水含量分别为(3.62±0.10)mL/g·dw与(3.64±0.09)mL/g·dw明显低于缺血模型组的(3.79±0.14)mL/g·dw(P《 0.01);而SOD活力分别为(119.18±17.69)nU/mg·prot和(120.24±14.53)nU/mg·prot,明显高于模型组的(95.39±9.21)nU/mg·prot(P《0.01).结论参芪宜脑胶囊可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和超氧化损伤,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葳;赵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VBI病人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连用1个疗程(10 d)后,评定疗效,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是治疗VBI的有效药物.
作者:郑泽荣;刘晖;宋小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病人的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大P波时限(Pmax)的变化.研究Pd与Pmax对PAF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和测量80例PAF病人(观察组)的Pd和Pmax.并与70名健康者(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 PAF组与对照组比较,Pd与Pmax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d是一种新的预测PAF的体表心电图指标.
作者:楚咏晗;张永庆;代自立;宋亚辉;朱红;夏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稳定型心绞痛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用黄芪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 d;对照组24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 d.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8%,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9.2%;对照组分别为58.3%和41.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疗效优于复方丹参.
作者:闫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58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口服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乙哌立松为每次50 mg,每日3次,大剂量为每日300 mg;对照组只应用康复疗法.采用Ashworth分级法和改良的Barthel氏指数评定法,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肌张力及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周病人上下肢肌张力、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乙哌立松结合康复疗法对中风所致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并可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杨振中;冯文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病人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并AR病人64例,分为联合治疗组(32例)及通心络组(32例).联合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通心络组则停用阿司匹林片两周后服用通心络胶囊.结果通心络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随诊9个月,均无严重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冠心病AR病人,通心络有较好效果,与阿司匹林联用效果更明显.
作者:刘新灿;胡宇才;朱明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脉康合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服用脉康合剂,对照组服用绞股蓝片,连续治疗30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6.0%,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显效率40.0%,总有效率为8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血脂指标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脉康合剂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降低血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液黏稠度.
作者:田宝林;赵博雅;赵聚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活血药丹参素和川芎嗪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心肌肥大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各组心肌培养细胞,PI染液,于流式细胞仪上进行检测.结果 AngⅡ能诱导心肌细胞凋亡,AngⅡ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凋亡率不断增高,于第7天达到高峰;洛沙坦明显抑制AngⅡ所诱导各个时间段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1),而活血药丹参素和川芎嗪也明显抑制AngⅡ所诱导各个时间段的心肌细胞凋亡率(P《0.05或P《0.01).结论丹参素和川芎嗪能通过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而产生心肌保护作用,具有防止心肌细胞肥大作用,从而防治心室肥厚.
作者:郭自强;王硕仁;朱陵群;牛福玲;黄启福;肖和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针灸和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7%)明显优于对照组(75.9%,P<0.05).结论脑血栓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可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减少脑血栓后遗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徐爱凤;辛存寿;徐纪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综述有关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进展,指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作出客观的科学评价.
作者:冯晓秋;甘照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病人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 g,每日3次)和胺碘酮(每次0.2 g,每日3次),5 d~7 d后改为0.2 g,每日2次,10 d~14 d后改为0.1 g~0.2 g,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2%、88.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67.4%(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早搏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2±106和595±117,P《0.01).两组中均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早搏的病人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且安全.
作者:王平;宋执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为一种常见病,迄今尚无特效疗法,以往的常规治疗,均见效慢,疗程长,少数病人还留有永久后遗症.1998年-2005年,采用茎乳孔部位注射法,配合中药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局部艾灸,电脑中频治疗仪等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综述近年来温胆汤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概况,为临床运用及科研提供借鉴.
作者:苏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病人的早期死亡原因,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2005年5月1 113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的完整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6例,死亡率2.3%.其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2例;心室颤动和心脏骤停5例,术后心脏复跳无力2例,肾衰竭2例,脑栓塞2例,喉头痉挛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结论心源性并发症是心内直视手术后主要的致死原因,加强围手术期心肌保护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很重要.
作者:刘爱军;褚银平;马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中毒检材的毒鼠强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和毒鼠强GC/MS法快速检验方法快速诊断毒鼠强中毒.方法中毒检材大鼠或小白鼠灌胃,观察反应.固体检材匀浆或液体检材,加入内标SKF525或地芬尼多(眩晕停),硼砂缓冲液碱化(pH=9.18),苯萃取2次,氮气挥干,无水乙醇定容, GC/MS检测,质谱特征碎片定性分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校正曲线法定量分析.结果毒鼠强灌胃后大鼠出现特有强直性抽搐.毒鼠强的质谱特征碎片为:212和240. GC/MS检测毒鼠强的线性范围为(0.05~4) μg/mL,低检出浓度为0.02 μg/mL.2002年-2005年检测的74例毒鼠强中毒死亡案件中,56例可疑毒鼠强中毒者中18例检出毒鼠强,其中31例可进行大鼠毒性实验者中10例大鼠毒鼠强毒性实验阳性,185例可疑毒鼠强中毒死亡者中,74例检出毒鼠强,其中30例可进行大鼠毒性实验者中15例大鼠毒鼠强毒性实验阳性.结论动物实验筛选、GC/MS法快速诊断毒鼠强中毒,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应用于毒鼠强中毒的诊断和毒鼠强中毒死亡的法医学鉴定.
作者:贠克明;李跃芳;王永青;尉志文;陈跃华;吴燕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2月-2005年2月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病人128例,给予口服稳心颗粒1包,每日3次,疗程为4周;胺碘酮0.2 g,每日3次,疗程为4周.结果治疗两周后总有效率为60%,28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也被终止,QT离散度(QTd)由(66.05±11.32) ms减至(42.35±10.08) ms(P《0.01).治疗4周后观察总有效率为86%,QTd由(66.05±11.32) ms减至(30.65±6.28) ms(P《0.0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药物.
作者:高兆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盐酸地芬尼多片和肌肉注射苯海拉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与灯盏花素静脉输注.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4.5%、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显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荣光;罗治华;唐荣德;黄文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42例SAE病人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观察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变化,并与40例年龄匹配、伴随疾病相似、无明显缺血性心脑疾病症状、体征的病人进行比较.结果①SAE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AE组斑块检出率97.62%,对照组斑块检出率82.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粥样硬化斑块积分SAE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管径狭窄皆以轻度狭窄(<50%)为主,但SAE组中度、重度狭窄(>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④SAE组SPV、EDV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结论 SAE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多较显著,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流速减慢为主.SAE的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作者:石雁;刘华;杨焰;文春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