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秦玲;雷宇
目的 研究瓣膜置换病人围术期的心肌损害程度及米力农对其的影响.方法 20例心功能Ⅱ级~Ⅲ级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米力农组和对照组,主动脉开放即刻米力农组10 min内用负荷剂量米力农50 μg/kg、继以0.5μg/(kg·min)持续静脉输注,对照组则只给予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开胸手术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1)、6 h(T2)、24 h(T3)取中心静脉血,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 Ⅰ).结果 两组T1、T2、T3 cTn I均明显升高,米力农组cTn Ⅰ在T1、T2、T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应用米力农能够有效减轻心肌损伤程度.
作者:王玉璇;郭光伟;李强;唐进;李家成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部分冠心病常用中药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代表药物的量效关系.方法 制备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CAM),分别以生理盐水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为阴性和阳性对照,以血管指数为观察指标,比较所选药物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并选取作用显著者作为代表中药,研究不同浓度时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红景天和降香的血管指数值比较突出(P<0.01),采用不同药物浓度发现红景天中等剂量时血管生成多,而降香的剂量和血管生成近似线性关系.结论 红景天和降香具有良好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呈现独有的量效曲线.
作者:蒋霞;李勇;范维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中药复方补肾定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补肾定眩汤;对照组60例,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治疗6周,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的症状、体征,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各项指标结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疗效比较及TCD各项指标的改善有明显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定眩汤治疗VBI疗效显著.
作者:王朝霞;田立;刘晓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中老年住院病人中肾动脉狭窄(RAS)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肾动脉影像检查的重要性.方法 以心内科同期住院病人存在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疑似冠心病和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共247例为入选对象,对其中197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CAG)后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RAG),另50例病人行磁共振(MRA)检查,分析RAS病人与非RAS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 检出肾动脉开口部狭窄程度≥50%的病人40例,87.5%病人缺乏特异临床表现,RAS局部血管杂音发生率低.其中42.5%患有顽固性高血压,35.0%伴有冠心病,57.5%的病人住院B超检查有颈动脉狭窄,RAS的发病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结论 同非RAS的病人相比,RAS病人在高血压、冠心病、高龄,特别是颈动脉狭窄人群中的比例高.肾动脉造影和/或MRA,可提高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
作者:邓中龙;罗海明;姚望;丁永生;倪肖卫;袁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长期以来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脑卒中的急救成功率也大大提高,由脑卒中本身所致的危害性有所下降,但是由脑卒中后并发的抑郁状态,即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所致的对脑神经功能康复及病人生活质量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洪星;张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益气化痰祛瘀中药配合异山犁酯(消心痛)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13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口服益气化痰祛瘀中药及消心痛片治疗;对照组67例,给予口服消心痛片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及心电图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5.3%,对照组为67.2%;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55.2%.且未发现有明显副反应.结论 益气化痰祛瘀中药配合消心痛片口服对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肯定.
作者:郭清华;翟丽丽;郭焕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BMSCs多潜能性的发现和向神经细胞方向定向分化的成功,为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增加了一个新的途径,也为实现自体神经干细胞移植方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而且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的研究也将对神经系统发育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丽;李光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蟒针刺筋络放血加指针等疗法,观察脑卒中后受损神经功能在不同病程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病人用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1组33例,病程5 d~120 d,2组31例,病程12 d~720 d;3组20例,病程14 d~780 d.治疗前同时用美国脑卒中结局量表(AHA,SOC)测评,1组、2组针刺45 d、90 d(急性期加服中药和常规治疗),3组急性期常规治疗后恢复期不予康复治疗,可自行锻炼,待针刺组结束时同时用量表评定.结果 治疗45 d后功能残损程度:运动、语言等6个区域的改善:1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2组在运动、感觉、情感3个区域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5 d后在BADL、IADL的恢复:治疗前后比较,1组、2组有统计学意义,3组无统计学意义,治疗90 d,3个组分别在BADL、IADL间恢复:1组、2组有显著改变,3组改变不明显.结论 刺法对脑卒中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不论病程长短均有一定临床疗效,但病程短者治疗时间少,恢复快,质量好,特别急性期结合治疗可减少、减轻受损区域的发生或发展.脑卒中急性期可以结合针灸及服活血化瘀中药.
作者:樊明法;何川;樊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80例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为观察组,78例同期无脑梗死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血压、血糖、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年龄、血压、血糖、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血脂、纤维蛋白原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脑梗死多为腔隙性梗死或小梗死,多灶性多见.结论 年龄、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可能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马彩芳;王永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资料病人,女,60岁.主诉心悸、水肿1个月来院就诊.血压110/90 mmHg(1 mmHg=0.133kPa).临床诊断:心力衰竭.常规行心电图检查示:心房扑动的分层阻滞与交替下传的文氏现象(房率:250/min,室率固定规整:107/min),肢体导联低电压,极度顺钟向转位.
作者:吕晓琴;关小玲;张彩萍;任爱萍;任海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MDI)检测结果分析亚健康人群的表现.方法 用一次性刺血针、采血笔取受检者左手食指一滴末梢血,制成干血片和活血片,用MDI亚健康检测法检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亚健康人群主要体现在血液黏度增高、三酰甘油增高、脂肪肝等,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体现在内分泌功能失调、心肌节律不齐、纤维蛋白连接差;20岁以下亚健康人群主要表现在维生素C缺乏和消化吸收功能差,其余年龄组主要体现在血液黏度高、血脂指标异常、心脑供血不足.结论 MDI亚健康检测是一种快速、经济、准确的适合大众化健康普查的体检方法.
作者:胡先明;白丽霞;李祥生;王丽燕;郭晓燕;梁渊;卢祖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型心绞痛病人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 对30例心绞痛病人采用美国DMS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疼痛发作时记录ST段呈弓背抬高,伴有对应导联的ST段下降,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窦性停搏等.结果 30例中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95%.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直接捕捉变异型心绞痛.
作者:苏少芬;陈凤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病人和20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清h-CRP、IL-6、TNF-α、s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浓度.对UA病人予以稳心颗粒每次9 g,口服,每日3次,疗程8周~12周,观察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sICAM-1及sVCAM-1的变化.结果 UA组病人hs-CRP、IL-6、TNF-α、sICAM-1及sVCAM-1水平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而S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A病人血清h-CRP、IL-6、TNF-α、sICAM-1及sV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UA病人体内存在着炎性反应,可能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不稳定性有关,稳心颗粒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等作用.
作者:范利锋;陈汉玉;王平仁;兰培敏;罗文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 11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人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0例,口服强力天麻社仲胶囊;对照组40例,口服通心络胶囊;基础组30例,静滴金络通.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联合基础治疗.采用TCD和放射免疫学方法观察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浆ET、TXB2、6-Keto-PGF1α、AngⅡ的变化.结果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对VBI的症状改善有效率达92.5%,与通心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能有效加快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同时能显著降低血浆中ET、TXB2、AngⅡ水平,升高6-Keto-PGF1α的含量.结论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VBI有效.
作者:陈玉娟;刘学源;边伟红;宁燕;余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律失常与血清镁离子的关系.方法 选择11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心电监护及心电图结果分为心律失常组与心律正常组.根据血清镁含量将其分为血镁正常组与低镁血症组,观察心律失常与血清镁离子的关系,同时给予低镁病人补镁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心律失常组比心律正常组的低血镁率显著增高,经补镁治疗的病人预后优于未予补镁者.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时合并低血镁的病人易发生心律失常,且及时予镁制剂治疗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陈燕;杨洪刚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成功抢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75例2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多发生于中老年,对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的病人,及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早期诊断,积极抢救吸氧、抗凝、营养心肌、改善冠脉循环,有效胰岛素控制血糖,可降低病死率,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对症治疗、积极胰岛素控制血糖是成功治疗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的关键.
作者:马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 资料刘某某,男,54岁,初诊为1996年12月23日.家人代述,午间入厕时,突然觉胸闷胸痛,继而头晕、心悸、呼吸困难、冷汗淋漓而呼人求救,家人知讯后,急忙抱入车中,到本医疗站急救.
作者:刘如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胰岛自身抗体与β细胞功能关系,探讨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在类似2型糖尿病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中的诊断价值,指导临床糖尿病分型诊断和治疗.方法 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70例,正常糖耐量者70例,测定ICA、GADA及胰岛素释放,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ICA、GADA阳性率.初诊2型糖尿病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2 h胰岛素(FINS、餐后2 hINS2 h)、HOMA-IS及HOMA-IR等临床特征比较.结果 初诊2型糖尿病组ICA阳性率为11.4%,正常糖耐量组为0.0%(P<0.01);GADA阳性率在糖尿病组为18.6%,正常糖耐量组为4.3%(P<0.01).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在抗体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P<0.001);HOMA-IS指数及HOMA-IR指数在抗体阴性组、抗体单阳性组及双阳性组依次降低.结论 临床诊断为2型DM病人中可能有LADA病人,抗体阳性者胰岛功能明显低于抗体阴性者,提示其胰岛功能有明显损伤,而抗体阴性组胰岛素抵抗明显,提示胰岛自身抗体结合胰岛β细胞功能对LADA病人早期诊断有帮助.
作者:刘阳;杨静;齐昊;任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对脑卒中病人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病人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脑囊.观察两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有一定疗效.
作者:赵艳茹;李文静;李晶;赵艳丽;张志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966年,Brescia等发明了腕部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方法[1],经不断完善手术方式,基本解决了血管条件较好的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问题.然而关于动静脉内瘘影响左心功能及形态的研究也引起注意.现回顾分析46例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及左心功能的变化,并对左心形态及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作者:赵如清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