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茹;李文静;李晶;赵艳丽;张志华
目的 探讨欣怡胶囊抗血栓形成及治疗冠心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组、模型组、欣怡胶囊治疗组(高、中、低剂量组).每日灌胃2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除空白组外,均复制血瘀证模型.造模次晨,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结果 欣怡胶囊能显著改善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血浆GMP-140及TXB2,升高6-keto-PGF1α.结论 欣怡胶囊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增加纤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有关.
作者:顾健霞;王国印;余浩;王钦茂;周宜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MDI)检测结果分析亚健康人群的表现.方法 用一次性刺血针、采血笔取受检者左手食指一滴末梢血,制成干血片和活血片,用MDI亚健康检测法检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亚健康人群主要体现在血液黏度增高、三酰甘油增高、脂肪肝等,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体现在内分泌功能失调、心肌节律不齐、纤维蛋白连接差;20岁以下亚健康人群主要表现在维生素C缺乏和消化吸收功能差,其余年龄组主要体现在血液黏度高、血脂指标异常、心脑供血不足.结论 MDI亚健康检测是一种快速、经济、准确的适合大众化健康普查的体检方法.
作者:胡先明;白丽霞;李祥生;王丽燕;郭晓燕;梁渊;卢祖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右位心是心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转位与正常相反,心尖向右,左心室在右前位,右心室在左后位,上下腔静脉在左侧面,主动脉弓在右侧.属临床少见病,其发病率仅十万分之二,现就1例右位心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张健旺;武红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舒肺颗粒对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常压对照组、低氧对照组和低氧/中药给药组.以常压低氧复制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右心室肥厚指数、肺小动脉管壁厚度的变化.结果 低氧/中药给药组应用舒肺颗粒后大鼠肺血管厚度、右心室肥厚指标显著低于低氧对照组(P<0.05),并可抑制低氧所致的大鼠右心室肥厚(P<0.05).结论 舒肺颗粒在防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长期以来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提高,脑卒中的急救成功率也大大提高,由脑卒中本身所致的危害性有所下降,但是由脑卒中后并发的抑郁状态,即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所致的对脑神经功能康复及病人生活质量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洪星;张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 资料刘某某,男,54岁,初诊为1996年12月23日.家人代述,午间入厕时,突然觉胸闷胸痛,继而头晕、心悸、呼吸困难、冷汗淋漓而呼人求救,家人知讯后,急忙抱入车中,到本医疗站急救.
作者:刘如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单向活瓣补片加房间隔开窗术对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病人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向活瓣补片加房间隔开窗术对20例室间隔缺损伴重度PH病人进行手术矫正的疗效和随访观察结果.结果 术后早期7例病人肺动脉压明显下降,未出现跨活瓣片的分流;13例病人术后7 d出现分流.死亡2例(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于术后13 d),18例病例康复出院.术后出现分流的13例中,8例随访1个月~48个月,3个月仍出现跨活瓣片分流的4例,右向左分流3例,双向分流1例.术后6个月以上仍存在经活瓣片分流的1例,肺动脉收缩压(Pp)/主动脉收缩压(Ps)>0.75.7例术后未出现跨活瓣片分流者,术后3个月复查肺动脉压下降满意.结论 单向活瓣补片允许术后特定情况下右向左分流,有效减轻右心室负荷,有利于早期右心功能恢复,达到保持体肺循环相对平衡,提高术后生存率.
作者:张沛刚;褚银平;马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 11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人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40例,口服强力天麻社仲胶囊;对照组40例,口服通心络胶囊;基础组30例,静滴金络通.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联合基础治疗.采用TCD和放射免疫学方法观察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浆ET、TXB2、6-Keto-PGF1α、AngⅡ的变化.结果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对VBI的症状改善有效率达92.5%,与通心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能有效加快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同时能显著降低血浆中ET、TXB2、AngⅡ水平,升高6-Keto-PGF1α的含量.结论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治疗VBI有效.
作者:陈玉娟;刘学源;边伟红;宁燕;余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成功抢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75例2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多发生于中老年,对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的病人,及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早期诊断,积极抢救吸氧、抗凝、营养心肌、改善冠脉循环,有效胰岛素控制血糖,可降低病死率,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对症治疗、积极胰岛素控制血糖是成功治疗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的关键.
作者:马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现代人膳食结构的改变,罹患肥胖症和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及中风等心血管疾病(CVD)的人数日趋增多,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比任何其他主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人数都要多.
作者:熊航;贾俊飞;孙兰军;赵英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目前仍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当其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MOD)时病死率较高.为使慢性肺心病得到更合理的治疗,以降低病死率,现对172例肺心病病人合并MOD的56例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李瑞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病人和20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清h-CRP、IL-6、TNF-α、s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浓度.对UA病人予以稳心颗粒每次9 g,口服,每日3次,疗程8周~12周,观察治疗前后hs-CRP、IL-6、TNF-α、sICAM-1及sVCAM-1的变化.结果 UA组病人hs-CRP、IL-6、TNF-α、sICAM-1及sVCAM-1水平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而S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A病人血清h-CRP、IL-6、TNF-α、sICAM-1及sVCAM-1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UA病人体内存在着炎性反应,可能与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不稳定性有关,稳心颗粒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等作用.
作者:范利锋;陈汉玉;王平仁;兰培敏;罗文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对脑卒中病人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病人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脑囊.观察两组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卒中有一定疗效.
作者:赵艳茹;李文静;李晶;赵艳丽;张志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脑中风是继发性癫痫尤其是中老年人癫痫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脑中风继发癫痫,既往无癫痫病史的病人在脑中风起病时或发病后发生的与此次脑中风相关联的癫痫.
作者:邢桂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血管的慢性炎症病变,其累及心脏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如何防治AS,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始终是心血管病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作者:徐浩;陈可冀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自拟杜桑降压方合用培哚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服用培哚普利片,治疗组加服杜桑降压方,疗程6周.观察治疗前后降压疗效、主要症状疗效及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降压疗效、主要症状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分别为(4.72±0.76)mmol/L、(1.58±0.71)mmol/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3±0.57)mmol/L、(2.67±0.51)mmol/L(P<0.01).结论 杜桑降压方合用培哚普利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主要症状消失迅速,并能降血脂.
作者:李达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更年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的疗效.方法 选取更年期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4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4周后,复查心电图.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心率改善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61.9%;自觉症状改善分别为85.7%与57.1%.结论 稳心颗粒对改善更年期室上性心动过速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玉红;舒桂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型心绞痛病人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 对30例心绞痛病人采用美国DMS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疼痛发作时记录ST段呈弓背抬高,伴有对应导联的ST段下降,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窦性停搏等.结果 30例中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95%.结论 动态心电图可直接捕捉变异型心绞痛.
作者:苏少芬;陈凤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周围性而瘫见于多种原因,瘫痪部位涉及到额、眼、鼻、口唇、面肌多处,目前国内尚无统一的定位、分级和疗效评定标准,国外各家的评定标准亦不一致.正确的评定和分级有助于诊断和对病情预后的估计,也便于同行之间评价疗效.
作者:吴芳;杨万章;陈传煌;张敏;盛佑祥;梁豪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中老年住院病人中肾动脉狭窄(RAS)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肾动脉影像检查的重要性.方法 以心内科同期住院病人存在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冠心病/疑似冠心病和颈动脉狭窄的病人共247例为入选对象,对其中197例病人冠状动脉造影(CAG)后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RAG),另50例病人行磁共振(MRA)检查,分析RAS病人与非RAS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 检出肾动脉开口部狭窄程度≥50%的病人40例,87.5%病人缺乏特异临床表现,RAS局部血管杂音发生率低.其中42.5%患有顽固性高血压,35.0%伴有冠心病,57.5%的病人住院B超检查有颈动脉狭窄,RAS的发病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结论 同非RAS的病人相比,RAS病人在高血压、冠心病、高龄,特别是颈动脉狭窄人群中的比例高.肾动脉造影和/或MRA,可提高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
作者:邓中龙;罗海明;姚望;丁永生;倪肖卫;袁军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