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强;王明志
目的 观察分析糖尿病气阴两虚型心率变异性(HRV)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方法 选择73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病人作为观察组,另设健康对照组70例.采用美国产Brentwood 8800型动态心电图仪,对两组人员进行一次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检测,同时进行HRV时域及频域分析.结果 SCL-90原始分值分布情况比较,观察组中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率分别为87.67%、9.59%,对照组中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率分别为45.71%、4.29%,两组异常率比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病人SCL-90各因子均值除恐怖因子外明显高于对照组各值(P<0.01).结论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在HRV存在异常的同时也存在着SCL-90的异常.SCL-90是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症状进行量化评价的有效量表.
作者:刘化芊;胡志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顽固性面瘫病人,应用埋线疗法,每20 d埋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 治愈17例,好转6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结论 顽固性面瘫病人采用埋线疗法,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李桂娥;张素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后循环(VA、BA)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及溶栓的时间.方法 对后循环脑梗死25例病人在不同时间窗6 h内、6 h~24 h、24 h~72 h、72 h后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25例病人中,1周后意识清醒,语言肢体功能恢复7例,意识障碍减轻、凝视麻痹、瞳孔恢复6例;无变化5例;死亡7例.结论 静脉尿激酶溶栓延长溶栓时间,对后循环脑梗死仍然有效,在临床应用中简便易行,出血危险性小.
作者:丁明钊;琚小红;任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较少见,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及漏诊.现将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CVST病人就诊临床及诊断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白翠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为探讨活血益气方干预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殖的机制,对损伤血管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CDK4)表达进行观察.方法 随机将18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益气方组3组,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前1d始给假手术组与模型组0.8 mL/(100 g·d)生理盐水灌胃,用药组给予相同剂量的中药灌胃,连续至第5天处死大鼠取其损伤的颈总动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CDK2、CDK 4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组PCNA、CDK2、CDK4均表达阳性,假手术组有极少量表达,模型组明显增多,用药后表达量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活血益气方时球囊损伤后动脉血管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核增殖抗原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的表达,抑制血管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关.
作者:艾文;程伟;刘彬;蒋明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7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6例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131例口服复方丹参片及脂必妥片.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缓解、降低血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海然;刘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ICH)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情况及凝血酶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自体血、凝血酶注入法分别制作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IL-1β的表达情况及凝血酶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造模后1 h,脑出血组和凝血酶组病灶周围即可见IL-1β表达,6 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48 h阳性细胞基本消失.在相应时间点,ICH+水蛭素组血肿周围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ICH组(P<0.01),且细胞着色浅,凝血酶+水蛭素组病灶周围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凝血酶组(P<0.01),且细胞着色浅.假手术组仅有少量阳性细胞表达.结论 IL-1β参与了ICH后脑损伤,凝血酶可能通过促进IL-1β的表达而发挥脑损伤作用.
作者:崔桂云;郑娟;王庆广;刘永海;董瑞国;沈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 资料病人,男,56岁,主因间断性咽痛、头痛3月,痰中带血,牙龈出血4 d,于1999年5月6日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精神差,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黄染,面部双下肢皮肤散在大小不等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曹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多种因素对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短期和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60例PD病人行PVP术,术后随访5年,记录术前、术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5年UPDRS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随访时期的疗效(Y)与术后短期疗效(X1)、年龄(X2)、病程(X3)、随访时间(X4)、发病年龄(X5)、术前病情严重程度(X6)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得出术后短期疗效多元回归方程:(Y)1=-6.087+0.250 X2+0.424 X6,术后长期疗效回归方程,(Y)2=2.918+0.802 X1+3.927 X4(术后长期疗效回归方程).结论 本研究得到的方程有助于对PVP术的疗效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刘跃亭;段虎斌;郝春艳;蒯东;吕虹;朱永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吉兰-巴雷二氏综合征(gullain-Barre syndrome,GBS)典型病历的报道比较多见,但其不典型临床类型近年报道较少,现将山西省潞安集团总医院自1986年-2004年收治的3例不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高浚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确诊的BD病人40例为病例组,选择性别、年龄相当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38名为对照组,进行多导睡眠呼吸检测.结果 病例组长呼吸暂停时间、低通气指数、呼吸紊乱指数(AHI)、鼾声指数及90%以下氧减饱和度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SAS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SAS可能增加BD发生的危险,早期诊治睡眠呼吸障碍对于BD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玉玲;琚小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它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选择性侵犯运动神经元,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及锥体束征.ALS发病率约为每年2/10万~4/10万,病人多于发病后(1~5)年死亡.ALS呈世界性分布,95%为散发性ALS(SALS),5%为家族遗传性ALS(FALS)[1].ALS的病因、发病机制至今无确切定论及明确显效的治疗方法.尽管今年出现了用神经干细胞治疗ALS的较大样本报道[2].但为更好地开展ALS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并终攻克这一疾病.结合自己研究的情况,现将近年临床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作者:杨万章;盛佑祥;张敏;梁豪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又名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内膜剥离.临床上常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36%~72%的人在发病后48 h内死亡,62%~91%的病人死于发病后1周,90%3个月内死亡.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胸手术,治疗方法是切除病变扩张段主动脉,置换人造血管既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由于其创伤大,并发症及病死率高等缺点使临床开展受到限制.近年来开展的经股动脉带膜支架植入术(腔内隔绝术),具有创伤小、免开胸、手术时间短、痛苦小、疗效明确、术后恢复快、病死率低等优点.本文对长治市人民医院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腔内介入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平;王翼凤;安琴;徐正云;平凌云;牛永红;郭建星;程小军;曹荣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由热量摄入过多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硬化(CAS)与脑动脉和冠状动脉硬化有很好的相关性.本文旨在对超重和肥胖的在职职工的颈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做一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张暄;王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金特佳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85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8例,静脉输注金特佳20 mL,每日1次;对照组137例,静脉输注极化液,每日1次.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ST-T改善率为78.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8%(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金特佳注射液对冠心病病人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利群;耿煜;段卉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引用卒中单元的理念,对中西药并用综合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将270例急性脑卒中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早期康复介入、中西药并用等综合治疗的.结果 治疗组住院天数为21.20 d±9.33 d低于对照组的25.99 d±12.93 d(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01);治疗组病死率为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8%(P<0.05),死亡原因治疗组主要与颅内原发病有关,对照组主要与并发症有关.结论 引用卒中单元理念综合治疗急性脑卒中,对其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陈健;伏春梅;刘尧斌;纪家镛;叶剑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血浆内皮素(ET)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方法 用腹腔注射阿霉素(ADR)法复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模型,采用手术、电镜、放免法,评价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血流动力学、血浆内皮素及心肌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 稳心颗粒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提高左室内压分值(LVSP)、+dp/dt,降低(LVEDP)、-dp/dt,减少大鼠血浆内皮素的水平,改善心肌细胞的结构,其稳心颗粒高剂量组的作用同地高辛对照组相当.结论 稳心颗粒是防治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作者:刘爱东;代娜;王秀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正确诊断与及时救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以改善UAP的预后.方法 对26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及时吸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静脉输注硝酸甘油,应用抗凝剂,进行心理治疗等院前救治.结果 经院前救治的病人,在转入医院前总有效率达92.3%.结论 院前正确诊断与及时救治是改善UAP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陶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儿童脑梗死临床上比较少见,CT问世前,小儿脑梗死多诊断为小儿急性偏瘫,自头颅CT广泛应用以来,为小儿脑梗死的诊断提供了方便、准确的检查手段.对以往称为急性偏瘫综合征的一类疾病,经CT证实多为脑梗死所致[1].本文综合9例小儿脑梗死的临床与CT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杜艳生;刘改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成药血塞通治疗儿童脑动脉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9例脑动脉内膜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血塞通100 mg~300 mg,用10%葡萄糖(100~200) mL稀释后静脉输注共用7 d.对照组19例,加山莨菪碱0.3mg/kg稀释后静脉输注,每日1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7%(χ2=7.53,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5.0%),与对照组52.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8.52,P<0.01).结论 血塞通改善儿童脑动脉内膜炎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无明显毒副反应.
作者:陈雪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