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河南宏力医院行子宫切除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地佐辛,观察组加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加用丙泊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情况.结果 观察组诱导后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MAP、SpO2及RR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行麻醉诱导,患者诱导后3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MAP、SpO2及RR水平情况较平稳,无明显波动,临床应用效果好.
作者:左宪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上蔡协和医院采用常规传统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6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传统组,同时选取2015年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76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微创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微创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朱合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叶酸、维生素B6和B12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修武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33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以及同期194例正常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测定患者空腹状态下的Hcy含量以及血浆中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将高Hcy(>15 μmol/L)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B12,4周后复查患者血浆中Hcy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Hcy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叶酸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血浆中Hcy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中Hcy含量显著升高,给予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B12可显著减少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中的Hcy含量.
作者:吴利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护理措施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光山县弦城医院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两周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67%(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RS评分均比干预前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趋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系统化护理措施对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清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济源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前者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者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常艳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研究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在长垣县人民医院接受髋关节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椎旁-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实施髋关节手术的高龄患者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不仅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鲁山县人民医院采用常规疗法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4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联合组,同时选取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的5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PaO2、PaCO2以及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任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病情高危预警评分(MEWS)和医护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在胸外科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 0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将MEWS评分及SBAR沟通模式运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早期预警.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前潜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率、病死率,医生、护士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医生、护士、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前潜在危重症患者早期识别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MEWS评分和SBAR沟通模式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护理观察可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田文芳;王能超;张一红;冯冬阳;张金瑞;原红;李军;赵锐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联合内镜手术对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3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以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两性霉素B联合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白细胞介素-4(IL-4)、IL-8、IL-1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IgG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IL-4、IL-8、IL-12、hs-CRP水平较低,IgG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性霉素B、内镜手术联合应用于真菌性鼻-鼻窦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
作者:庞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新蔡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BIPAP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O2、PEF治疗后较对照组迅速提升(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BI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BII患儿11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行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连续治疗7 d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各临床症状痊愈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咳嗽、气喘、肺啰音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异丙托溴铵应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机体临床炎症反应,具有良好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平菊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持续导管引流联合顺铂或博莱霉素心包灌注治疗肺癌性心包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性心包积液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持续导管引流+博莱霉素心包灌注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导管引流+顺铂心包灌注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药物灌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导管引流联合博莱霉素比顺铂药物心包灌注治疗肺癌性心包积液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庆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循证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于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2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低于对照组(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苗爱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郑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按诊断时所用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照组35例行常规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组检出结果.结果 两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的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詹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新乡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剖宫产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子宫腔内填塞纱布治疗,观察组采取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进行止血.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止血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不仅能减少出血量,且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红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临床纳入60例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可能导致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高血糖、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年龄等与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示,高血糖、高血压、肺功能障碍、年龄≥60岁是造成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糖、高血压、肺功能障碍、年龄(≥60岁)是院内成功心肺复苏患者早期发生心血管衰竭的高危因素.
作者:余伟强;陈灿杰;苏桂荣;陈中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食管胃颈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62例食管癌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颈部管状吻合器吻合,研究组采用食管胃颈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吻合时间,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吻合时间(16.03±2.32)min明显少于对照组(27.41±1.8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吻合口反流发生率(6.45%)、吻合口瘘发生率(3.23%)与对照组(9.68%、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狭窄发生率(9.68%)低于对照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颈部T型全机械侧侧吻合可减少术中吻合用时,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反流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伟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门诊输液的24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操作水平、服务态度、舒适度、环境设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输液室中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较好,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曾细玲;曾惠娥;郭慧妮;吴金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9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观察组予以新活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率、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各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活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李琛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型泪道引流管治疗下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新型泪道引流管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拔除引流管,拔管后随访6个月.统计本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本组均未发生睑缘切迹、泪小管或泪小点撕裂、眼睑内外翻畸形等并发症,51例患者中治愈44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04%;治疗后6个月,本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下泪小管断裂新型泪道引流管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进而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孟海洋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