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华;鲁平
目的:探讨脑缺血损伤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图像分析测定不同缺血时间额叶和顶叶BDNF及TrkB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在额叶BDNF及TrkB阳性神经元数目于缺血6 h开始增加(P<0.05),缺血3 d达到高峰(P<0.001),缺血7 d降至正常水平(P>0.05);在顶叶BDNF及TrkB阳性神经元数目于整个缺血过程均明显增加(P<0.001).结论:脑缺血损伤后,BDNF和TrkB表达同时增强,可能对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佩;齐浩波;乔占涛;王淑敏;李育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梗死是临床急危重症之一,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我们选用纯中药制剂扶祛醒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玉华;鲁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血管病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是难治的并发症,中西医结合可以使大部分肌张力增高的病人得到缓解.早期的良肢位摆放及注意矫形非常重要,恢复期亦需有正确的手法保持关节活动度及抑制过高的张力.各期合理地选用中西药物、按摩、针灸综合治疗均有助于痉挛性瘫痪肢体的康复.
作者:杨万章;张志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成人Moyamoya病(MMD)病人的临床表现,评价CT、MRI、MRA与DS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成人MMD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6例表现为脑梗死,其中1例表现为大面积脑梗死,1例表现为脑干梗死,其他4例病灶集中在额、顶、颞及基底节区,2例表现为半卵园中心、侧脑室周围片状异常信号;7例表现为脑出血,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室出血3例,脑叶出血1例.15例MRA和/或DSA均具有颈内动脉系统狭窄和闭塞、基底节附近异网血管形成.结论:成人MMD临床表现复杂,MRA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若病人需手术治疗,则应选DSA检查.
作者:牛争平;侯玉立;水野昌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调压益心胶囊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例高血压LVH病人随机分为调压益心胶囊治疗组(40例)和卡托普利对照组(20例),观察服药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调压益心胶囊和卡托普利对LVH都有显著的逆转作用(P<0.05~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压益心胶囊还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和血脂异常.结论:调压益心胶囊对LVH具有肯定的逆转作用.
作者:汤益明;杨宁;卢冬初;程廉;胡勤辉;黄惠生;邱席杰;韩慧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中病毒持续感染与中药干预的相关性.方法:建立急慢性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用定性及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测脾脏白细胞中以及心肌匀浆中的柯萨奇B病毒核糖核酸(CVB-RNA);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病例,用定性的方法定期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中CVB-RNA,观察其病毒持续状态以及用原位PCR法检测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活检标本中CVB-RNA,以明确病毒持续感染与扩张型心肌病的意义;观察苦参中抗柯萨奇B病毒的有效成分(SFA)干预的临床价值.结果:18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人有6例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中CVB-RNA (+),占33.3%,有的已持续3年以上,其中13例用原位PCR检测,有6例心肌细胞中CVB-RNA(+),占46.2%,对慢性(270 d)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脾脏白细胞及心肌匀浆中定量检测,结果均证明有持续感染的存在,用SFA治疗后,在心肌匀浆中CVB-RNA的清除率为92.77%,脾脏白细胞中CVB-RNA的清除率为89.04%.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与病毒性心肌炎有相关性,扩张型心肌病与病毒持续感染有关,SFA能清除CVB-RNA达89%~92%.
作者:陈曙霞;谢龙山;马睿;徐欣辉;陈美芳;钱富荣;刘晶星;姚季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83例存活者和21例死亡者扩张型心肌病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低射血分数、低血压、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增大、心胸比率>0.65、低血钠、低蛋白血症等均明显高于存活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低左心室射血分数(EF)等是住院病人死亡的预测因素.结论: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低EF是扩张型心肌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作者:张富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复方黄精口服液减轻阿霉素所致大鼠心脏毒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阿霉素复制大鼠实验性心力衰竭模型,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血清心肌酶水平,并应用光镜、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阿霉素致大鼠心力衰竭心肌组织SOD、GSH-Px活性降低,复方黄精口服液能逆转上述改变(P<0.05).复方黄精治疗组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氧酶(LDH)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光镜、电镜结果显示:复方黄精治疗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复方黄精口服液具有抗自由基、降低心肌酶和保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作用.
作者:陈金水;吴天敏;王华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性脑出血病死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命及生存质量.临床上迄今尚无特效疗法,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笔者自1995年4月-2000年11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分期应用活血化瘀中药与现代医学治疗进行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爱民;李宏宇;张芳;王雪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缺血是脑血管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和科研的重点,尤其是脑缺血导致的脑组织水肿程度是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的关键[1].以往的研究对脑组织水肿程度的判断量化方法粗浅且用药种类多,作用单一,从而影响了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判断.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我们选择了临床疗效肯定的中药复方脑脉通,对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模型脑间质水肿程度的多个指标用包括图像分析在内的方法进行了研究[2],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作者:郑广娟;王苓;张丹;张静;夏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复方仙灵脾注射液(FFXLP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脑缺血前后血浆NO、ET和脑组织钙及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血浆NO、ET和脑组织钙及含水量显著升高(P<0.05~0.01),使用复方仙灵脾注射液后,血浆NO、ET和脑组织钙及含水量明显降低.结论:FFXLPI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确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同聚;郑绍周;武继涛;李国庆;郭会军;王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6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均用西比灵胶囊口服,对照组加用刺五加注射液40 mg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组用中药外敷,每日2次,每次30 min,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中药外敷配合西比灵口服,能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提高血流速度.
作者:赵树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动症和舞蹈症(HB-HC)是发生在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一组症状,其发生率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1],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系对侧底节区病变所致[2,5],我科自1982年10月至2001年6月共诊治6例脑血管病所致的HB-HC,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道兰;申玉兰;张西亭;李红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1994年-2001年误诊为脑血管病的低血糖性偏瘫病例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4岁~78岁,平均年龄60.4岁.12例中10例有糖尿病病史,均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病程2 d至20年.均为服药过量或进食少仍正常量服药而导致药源性低血糖.1例住院后确诊为胰岛素瘤,2例为输液时加用能量合剂或胰岛素引起低血糖,1例为酒精性低血糖.其中合并高血压病8例、冠心病6例.12例病人均出现偏瘫,其中3例伴有昏迷,4例伴有意识恍惚或神志淡漠,11例多汗,4例尿失禁,锥体束征阳性6例,抽搐1例.
作者:常宇翔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尼群地平(nitrendipine)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以固体分散技术制备尼群地平固体分散物(nitrendipine solid dispersions),对其体外溶出度进行测定,并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固体分散物的物相分析.结果:尼群地平固体分散物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尼群地平以非晶体状态存在;尼群地平固体分散物体外溶出60 min内达90%,而普通市售片只溶出到20%.结论:制备尼群地平固体分散物可以提高其体外溶出速率.
作者:冷光;张天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灯盏细辛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灯盏细辛每日135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治疗128例脑梗死病人,并与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136例进行对照.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30 d、60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15 d、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记分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后6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记分及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细辛能促进脑梗死病人早期和恢复期的神经缺损功能恢复,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虞炳庆;芮晓东;黄明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活血刮络片对冠心病心绞痛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病人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利用活血刮络片和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治疗4周.结果:活血刮络片可明显降低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其效果优于消心痛片,而在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活血刮络片能缓解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的疼痛症状,改善血液流变性.
作者:魏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诊断与抢救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但是病人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目前,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脑血管病的康复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针灸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的联系及互补性使得脑血管病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就有关问题及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吴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先兆证候分类的客观指标.方法:对84例脑卒中先兆病人按中医证候分组,观察各组病人的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与相同例数的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肝胆火旺、痰瘀闭阻证组血压明显高于风痰内盛、瘀血阻络证组及气阴两虚、脉络瘀滞证组(P<0.05);肝胆火旺、痰瘀闭阻证组、风痰内盛、瘀血阻络证组及气阴两虚、脉络瘀滞证组脂质变化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0.01);其中肝胆火旺、痰瘀闭阻证组及风痰内盛、瘀血阻络证组与气阴两虚、脉络瘀滞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证型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改变可为脑卒中先兆证候分类提供客观指标.
作者:刘卫红;邵念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脑外伤后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目前尚无特效治法.我们从1997年8月开始应用康脑灵胶囊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通过2年多的临床观察,证实康脑灵胶囊在改善病人症状方面有明显的辅助作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清亮;田兴军;王树山;孙志栋;黄若愚;王日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