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效果

申桂丽

关键词:优质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 认知度, 依从性
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于滑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护理依从性.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治疗中要重视优质护理所具有的应用价值,使治疗内容与护理措施成为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方可显著提高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效果.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分层次管理在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护理综合质量评估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层次管理在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护理综合质量评估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和观察组(分层次管理模式),各30名.将两组人员管理前及管理后1个月的工作积极性、护理操作评分、护理基础知识评分、系统性护理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管理前两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系统性护理评分较佳者比例及护理操作评分、护理基础知识评分优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理后观察组的工作积极性、系统性护理评分较佳者比例及护理操作评分、护理基础知识评分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次管理在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护理综合质量评估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穴位热敷加穴位注射治疗老年疝修补术后急性尿潴留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穴位热敷加穴位注射治疗老年疝修补术后急性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疝修补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热敷加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穴位热敷加穴位注射治疗老年疝修补术后急性尿潴留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点和诊断价值.结果 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超声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合者13例(17.1%),室间隔缺损者33例(43.4%),房间隔缺损者21例(27.6%),心内膜垫缺损者2例(2.6%),法洛四联症者4例(5.3%),其他疾病3例(3.9%).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直观、安全的诊断方式,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疾病患儿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陈轶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宁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观察组的神经缺损程度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长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助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产程和分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高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传统组和助产组,各68例.传统组给予常规护理,助产组给予助产护理干预,比较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 助产组高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助产组53例自然分娩高龄产妇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助产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高龄产妇的产程时间,促进胎儿自然娩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邓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在白内障小切口手法超乳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白内障小切口手法超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三门峡市中医院接受白内障小切口手法超乳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护理前后视力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研究组,视力水平低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白内障小切口手法超乳术中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改善术后情况,提高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古风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青年脑卒中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青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和100例中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男性、吸烟、饮酒过量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年脑卒中患者以男性常见,吸烟、饮酒过量为重要危险因素,对青年人开展健康宣教,戒烟、戒酒是预防青年脑卒中发生的积极措施.

    作者:李照凯;郭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截骨术式对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矢状位平衡重建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SO)及经关节突截骨(SP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差异,并通过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评价其矢状位平衡的重建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SO、SPO手术治疗的21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PSO组及SPO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参数:矢状面躯干偏移(SVA)、胸腰椎大后凸角(GK)、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和骶骨倾斜角(SS),分别进行组内及组间参数对比分析.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仅SV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O组患者的GK由术前的(75.31±17.13)°下降至术后的(31.81±15.15)°,末次随访时为(36.72±15.16)°,SPO组患者的GK由术前的(65.21±21.43)°下降至术后的(25.60±16.22)°,末次随访时为(40.72±20.41)°.PSO组患者的SVA术前为(78.62±63.31) mm,术后为(-15.13±27.82)mm,末次随访时为(11.02±52.54)mm,SPO组患者的SVA术前为(54.23±77.61)mm,术后为(16.68±42.76)mm,末次随访时为(19.26±37.04)mm.结论 ①PSO及SPO截骨方式均能有效重建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的矢状位平衡;②两种截骨方式的矢状位平衡参数SVA的矫形效果存在差异,PSO组患者的SVA术后易出现过度矫正,但可自发性改善.SPO较PSO更易发生远期后凸矫正角度的丢失.

    作者:徐辰;夏磊;李宁;王文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6年7月于滑县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和护理依从性.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治疗中要重视优质护理所具有的应用价值,使治疗内容与护理措施成为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方可显著提高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效果.

    作者:申桂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有限切开复位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采取有限切开复位治疗的5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切开复位组,同时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采取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76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作为内固定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和愈合时间低于切开复位组,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优于切开复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不仅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缩短愈合时间,还能有效提高机体功能,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方亮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小檗碱联合西格列汀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檗碱联合西格列汀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于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肥胖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小檗碱片治疗.比较两组血糖及炎症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A1c、FPG及2 hP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水平(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T-1、IL-6及CR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小檗碱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肥胖T2DM患者,可有效降低、控制患者血糖,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乳腺良性结节与乳腺癌的超声鉴别分析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乳腺良性结节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三门峡市中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9例(恶性组)和乳腺良性结节患者45例(良性组)的彩色多普勒特点及二维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组大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低回声区微钙化;良性组大多表现为形态规则、有包膜、边界清、内部低回声,分布均匀;两组血流分级、频谱探及情况、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准确,清晰度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武湘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纤维桩修复前牙残冠残根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纤维桩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40颗前牙残冠残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金属桩修复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纤维桩修复前牙残冠残根,观察患者的牙龈、桩核等修复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桩核松动脱落1例,对照组中牙龈变色患者1例,桩核折断及松动患者共3例,桩核折断及松动患者共2例,X线显示牙根密合性较差且根尖区有阴影患者1例,观察组治疗成功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纤维桩修复前牙残冠残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素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在预防腹部切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皮下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技术在预防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60例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实施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观察.结果 全组60例腹部手术高危切口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及皮下积液,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为(9.2±2.3)d,平均换药次数为(3.5±1.8)次,平均住院天数为(12.5±1.6)d.结论 皮下可调式负压冲洗引流治疗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效预防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切口相关并发症.

    作者:程科;庄競;李保东;刘永刚;王金榜;李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早期清创缝合对乳房切除术后皮瓣坏死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清创缝合对实施乳房切除术治疗后发生皮瓣坏死的乳腺癌患者切口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乳房全切术治疗后发生皮瓣坏死,随机将9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外敷药物处理,给予研究组早期清创缝合处理.记录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房切除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的乳腺癌患者给予早期清创缝合处理,有利于加快切口愈合,对保障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迎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手术配合与护理干预方法

    目的 探讨并归纳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手术配合与护理干预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随机选择济源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并归纳围术期间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手术配合要点,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预防等工作,观察并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80例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45.0±10.0)min,住院时间为(6.0±2.0)d,术中出血量为(70.0±5.0)ml,术后切口疼痛评分为(2.0±1.0)分,护理满意度为100.0%,术后均无感染以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合理、科学的临床手术配合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张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影响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Hoffmann征、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评分、颈肩臂VAS(visual analog scale)评分,计算出神经功能JOA改善率(IR).通过颈椎MRI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矢状位参数[C2~C7 Cobb角和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患者IR为结果变量,单因素分析性别、年龄、BMI、病程、吸烟史、术前JOA评分、术前VAS评分等指标与疗效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分析结果变量与术前各指标的关系.术后患者C2~C7 Cobb角和C2~C7 SVA变化与疗效关系采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 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病程长、术前JOA评分低是总体疗效不佳的相关因素.C2~C7 Cobb角及C2~C7 SVA增大减小两组间神经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患者年龄、病程、JOA评分及术后C2~C7 Cobb角、SVA变化是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

    作者:李泽龙;廖文胜;朱忠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培美曲赛与顺铂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CEA、SCCAg、CA125及NSE水平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究培美曲赛与顺铂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糖抗原(CA125)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能源鹤煤总医院收治的58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应用培美曲赛与顺铂联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三维适形放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SE、SCCAg、CEA、CA125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NSE、CA125、SCCAg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赛与顺铂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同时应用于晚期肺腺癌治疗中,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CEA、NSE、CA125、SCCAg水平.

    作者:韩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经尿道精囊腺镜下精阜内切开术治疗射精管梗阻及血精症

    目的 探讨经尿道精囊腺镜(seminal vesiculoscopy)下精阜内切开术治疗射精管梗阻(ejaculatory duct obstruction,EDO)及血精症(hemospermia syndrome,HSS)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射精管梗阻患者及22血精症患者接受经尿道精囊腺镜下精阜内切开术(transurethral endo-incision of seminal colliculus by seminal vesiculoscopy,TUEISC),观察经尿道精阜内切开术对射精管梗阻及血精症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18例EDO患者中有15例精液量增多(83.3%),11例精液中出现精子(61.1%).22例HSS患者中18例血精消失(81.8%), 4例症状无明显改善(18.2%).结论 经尿道精阜内切开术治疗射精管梗阻及血精症有显著疗效,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卫星;秦帅锋;王朝亮;常轲祎;张天标;李锐;王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疼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中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换药前,两组VAS评分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结束时及结束后5 min,观察组VAS评分及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中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稳定心率,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刘慧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